返回 第1章 鬼崖之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夜,黄山,鬼崖。

黑云急风,星月黯然。崖上巨石耸立,怪柏丛生。再加夜枭时鸣,伴着呼呼风声,阴森无比。黄山鬼崖,名不虚传。

崖上有两块巨石,一俗一道,坐于其上。

俗家之人头上挽着一个发髻,脸上有几个皱纹,不蓄胡须,身着白袍,腰上有一柄宝剑,左手拇指戴着一枚乌黑色的戒指。老者打扮斯文,像一个文士,但此刻却呼呼喘着气,眉头紧锁,显然是极为生气。

道装之人同俗装之人一样,均年过花甲,已是须发斑白,但面色红润,真是童颜鹤发。道士身着一袭玄色道袍,双腿盘着,腿上放着一柄宝剑。道士双目似开似阖,一副安然神色,右手缓缓抚着宝剑,倒是比俗装之人淡然许多。

俗装之人先叹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原本十分激动的心情,沉声道:“紫阳,你这老道怎还下不了决心。于翰飞早已受‘鬼门关’的人重创,又来同你我二人比武。咱们起先还问他是否改日再比,他却一口回绝。动手时咱们也存了相让之心,是他妄动真气,使原本沉重的旧伤发作而亡。于情于理,你我二人不亏欠于他,何必还要养他的幼子。”

紫阳念了一声“无量天尊”,说道:“荀兄说的不错,于情于理我们均不亏欠于楼主。‘魔龙’于翰飞的烟雨楼同‘百鬼王’厉元平的鬼门关结了仇,于翰飞不查之下遭了暗算才致死,确是与我等无关。但他与妻子也遭厉元平的毒手,无论如何我们也应抚养他刚满月的幼子。”

俗装之人身子向前一倾,大声道:“紫阳兄,我荀伯卿没说不管他,而是找一个膝下无子且较为淳朴的农家夫妇,付以重金,将他抚养成人。”

紫阳仍是不急不徐的说道:“于楼主一世英雄,咱们岂可让他的孩子平庸一生?”

荀伯卿一拂大袖,双目怒睁,吼道:“你当习武就那般好吗。罢罢罢,你是打定主意要收养孩子,教他武艺了吗!”

紫阳闭上了眼睛,缓缓地点了点头,虽不讲一词,但却若磐石般坚定。

荀伯卿见他心意已决,满腹怒火再也压制不住,气得浑身发抖,跳下石头,大声吼道:“你若是想引狼入室我也拦不住你,你是君子,我是小人,你我几十年交情,自今日都成过往!”说罢,一摔袖子,掉头不顾,下山而去。

紫阳也不去追他,犹自坐于磐石之上。半晌,紫阳睁开眼晴,凝视着远方,夜色黯透了,凝重无比。但此刻,紫阳的心情较之犹为沉重。前路,兀兀如斯夜,昏黑一片,不见远方。

武当余脉,薤山之上,树林蓊郁,草木葱茏。时值五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好一派美丽风光。

山顶上有一间茅舍,上书“悟剑”,是为“悟剑庐”。悟剑庐是紫阳隐居之处。紫阳真人是武当派现任掌门,因年岁已大,遂将大事小情尽数委于紫鹤真人,自己在附近筑庐隐居,一面颐养,一面精武,也悟出了不少招式,为武当功夫增色不少。然紫阳虽已委事于人,但一年的两个月须回武当,处理一些大事要事。

此刻,庐边正有一少年练剑。少年约有十六七岁,仍稚气未脱,但却有一股逼人的英气。少年穿的甚为朴素,但不掩英俊之色。他正是紫阳抚养的于瀚飞之子,于启煌。

紫阳不但养他成人,更收他为徒。紫阳是江湖一代绝古通今,继往开来的武学宗师,不但武功震铄古今,医术亦是首屈一指。紫阳俗家姓樊,是三国时华佗弟子樊阿后代,医术代代相传,加之他本人刻苦钻研,医术益发高超。于是紫阳有了“武圣”,“医圣”之称。

紫阳自于启煌四岁起,便开始教他道家绝顶内功,纯阳功。纯阳功乃是吕洞宾所创,共分十二层。前六层须八年才可练成,但在练至六层后,七至九层便容易许多,且功力成倍增长。练至十一层后,纯阳功可替代正派任意一正派的心法,使其他正派武功不打任何折扣。

于启煌此刻已练至九层,内力浑厚,只如练了二十年武功的江湖高手一般。十几年来,于启煌业已将武当大部分绝技练会,所欠者,仅火候耳。

且说于启煌正练着武当太乙玄门剑,忽见三道人影从远处飞来。于启煌停了下来,暗忖道:师傅隐居之地,没什么太多人知道,这三人武功不凡,当是有目的而来。心念及此,便想躲闪开来,谁知三条人影一晃而至,到了他眼前。

于启煌知是来者不善,遂右手横剑,左打手打了个问询礼,硬着头皮道:“三位请了,不知来我悟剑庐,有何贵干?”他一面说着,一面打量三人,三人约么有五十多岁,各着红,白,金色的长袍,颜色鲜艳,与他们的年龄极不般配。三人身材矮小,但满面严肃,甚至称的上面目狰狞。

金衣老人似是领头之人,闻言便打量了一下于启煌,眼中闪过一丝惊异,说道:“小孩子,你是紫阳的什么人?”

老人说的不甚流畅,好似许久不曾与人交谈,于启煌益发戒备,攥紧了剑,回答道:“正是鄙师,阁下何事?”

老人不理于启煌,兀自说道:“他去哪了?”于启煌见他无礼,心中恼怒,冷哼一声:“恕不便奉告。”老人不料他竟敢如此,微微一愣,十分气恼,怒道:“我先教训你!”说罢,一掌推来,于启煌一个八卦步闪过,心中一凛:这老怪好强。

老人本想出手惩戒,谁料他竟躲闪,不禁一怔: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大意之心收起不少。

于启煌知是手上占不了便宜,索性放下剑,冷冷地道:“你必不是中华之人。出手狠毒,以大欺小,是为不仁;不讲道义,出手偷袭,是为不义;见面动手,不讲礼节,是为无礼。中华仁义礼智信,甫一见面,你已失其三,不是番邦蛮夷,又是什么!”(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