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念尾声,一番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解释,是过错。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过往,甚至可以指人性中的不完美之处。

就像聪慧如雲薇,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固执,徒增痛苦;就像冷静如青阳,也会有纠结反复的踌躇,看不透世事;就像睿智如岳尉,也会有数年都放不下的偏执,蹉跎了自己,更无奈了他人。

然而,只有真的成长、真的面对、真的豁达的时候,才更容易接近幸福。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像F大里的废弃神秘老屋,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一个像“赎悔心屋”一样,秘密助人言悔、求赎的实体,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赎悔心屋,住在心里!

它不是一个你犯了错,然后去逃避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去反思和反省,甚至是让你冷静的地方。它或许不能真的让你通过救赎,让事情有多好的进展,但至少可以让你及时暂停,止住错误的步伐,并对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答案。

现代人走得太快,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冷静思考,甚至美其名曰,太累了,先歇歇,等以后再思考。

可是一个“等”字,真的就容易让反思等到不知何年何月。然后就发现乱象横生,越发艰难,甚至不可自拔。

因此,所有的黑暗,往往都是由最初的一个小小陷入开始的。

因此,我们常常被指责说是,因为走得太快,灵魂没跟上。但实际上,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忘了去看一看灵魂,去用心跟他打打交道。也许不是忘了,可能是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又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就好像书里的岳青鸾、张忠、孙玲、杨明芳,甚至是雲薇、青阳,他们都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某些特定的境况下,迷失了自己,但他们都机缘巧合地选择在某一时间停下脚步,驻足“赎悔心屋”,去跟一个老太太对话,但实际上,是在跟自己对话,跟自己的心灵在对话。

关于书里,雲薇和青阳就“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讨论,本为剧情所需,也因为需要推进剧情,而没能开展更多更深入的讨论。这两种理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几千年来,一直各有道理,多有争论,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就小舍子个人而言,心中更追随的,或者更倾向的性善论。

人自生下来,就如同白纸,因为不同的成长路径,上面充满了色彩。这些色彩的上墨,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有添彩的,也有抹黑的,可画作其实是可以修改的,画色也是可以调染的。

这也是为什么小舍子的书里,人物的结局,往往都是在得到了教训和反思之后,获得成长和宽恕的原因。无论是《缘来是你》还是《赎知你心》,里面基本没有谁,是特别纯粹的恶人,也几乎没有一个人最终会受到罪不可赦的惩罚。他们或许会付出代价,但却没有坠入十八层地狱。

这并非因为小舍子想当玛丽苏,于是就让人物和剧情都玛丽苏,更多地是因为《赎知你心》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过有因,因致果”。

万事皆有因,万物皆成果。我们不是上帝评判之手,大笔一挥,便做一了结,我们更多时候能做的,不过是过程!怎么面对的过程,怎么前行的过程。

接下来,谈谈《赎知你心》的产生过程。

小舍子是网文里的新人,没有多少底蕴,更无什么积累,不懂套路,也疏于学习,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兴趣和随心所欲罢了。然,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造成了我习惯先想到主题,而后脑中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故事或片段。

就好像《缘来是你》,最初只是因为对“放下”这一主题,有些许思考,于是便想写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其核心之意,无非就是只有真正放下,才能重新把握住幸福。珍惜当下的缘分,便是对过去最好的尊重与纪念。

渐渐的,才有了敏儿、有了以翔,有了他们的初次相遇,以及早前就开始的关联,有了他们的邻居缘分,以及后来点滴相处的故事……

然后是《赎知你心》,最初便是想到了“后悔”一词,或许因为那段时间,正好听到身边不同的人,谈起了他们的些许后悔。于是,小舍子便在想,“后悔”,是普遍的吧?

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他们的后悔;经历丰富的迟暮之人,有他们的后悔;象牙塔里的学生,有他们的后悔,职场中的奋斗者,有他们的后悔……

小舍子甚至在自问,自己是否也有后悔?想了想,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现实的后悔,于是便将想象中的后悔,或者是社会上某些现实的后悔,化成了故事里的事。

而有了后悔,如何解?

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么一说,也会偶尔听到“无处后悔,遗憾终生”的悲剧,但这不是小舍子想看道的。于是,便想到了“赎悔心屋”,这个可以自由谈悔,奋心求赎的地方。

最初这个老屋,在小舍子脑海里的名字更加直白,叫“后悔救赎室”。其意,不言而喻。

当然,终究说来,这都是超理想化的。也只能放在故事里,各种含义,自行体会了。

谈完产生过程,再来叙叙创作架构。

第1-5章,篇名《归来》。

世上没有后悔药,但可以有一个“后悔室”。无论是左心室还是右心室,那是一个住在心里的空间。可以让你去反思、思考,然后考量、量行,最后化为行动。人,需要有反思精神。只有放下,意愿才会变得纯粹。纯粹而简单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这一部分,是讲述雲薇的归来,也是“赎悔心屋”的归来。所谓有果有因,后面的故事都发生在“赎悔心屋”,这部分的故事则是“赎悔心屋”的来源。当然,男女主人公也在这一部分里,开始了他们多年后,并不自知、彼此之间也算不上和谐的再遇。

第6-5章,篇名《成长》。

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是在尝试,难免也会犯错。无论能否补救,我们都应该首先要反思。“我还小”、“我还是一个孩子”并不应该成为不去反思的借口。孩子,可以犯错,也容易犯错,但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还能反思,那便存在还有行动补救的可能。

这是一段关于年轻人的后悔。主要委托人,诚如故事所言,是岳青鸾。这是一个在成长道路上,一度迷失的年轻人。

暗恋,不易,甚至可以说很伟大。然而,当多年的暗恋,不得恋,甚至出现了新的恐慌,患得患失时,有的人选择放弃,有的人选择表白,殊死一搏,有的人却过于激烈,有拼得鱼死网破之嫌。但不管是怎样,都应该在做错了,但还没有错到完全不可挽回的时候,及时止步,并看清正途,重回正路。

在这一部分里,男女主人公,因为这个委托人以及委托任务涉及之人的特殊身份,再一次走到一起,渐渐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真正开始了近距离、有意义的接触。

第54-85章,篇名《迟暮》。

是人,都有过往,都有经历。而这些经历中,难免埋藏了后悔。年轻时的血气方刚、善妒后的猜忌冲动,往往为日后的生活带来无尽后悔。迟暮之年,驻足回首,不禁感慨,不禁想释怀。而心的释怀,往往比身的解脱,更难能可贵。

这是一段关于迟暮老人的后悔。委托人是女主的父亲,张忠。过往尘封之事的开启,让女主渐渐明晰,了解了一些真相,也存在了一些疑惑。同时,也因为契机,因为默契,男女主一起走进“赎悔心屋”,成为搭档。

第86-116章,篇名《征途》。

面临毕业和工作选择的学生,因为过往的隐忍,因为未来的迷茫困惑,在心灵的十字路口摇摆不定。天使在左,魔鬼在右,如何抉择?或许,只有正视自己的邪恶,向赎而生,才能找对方向,踏入新征途。

这是一段关于学生的后悔。委托人是第一个故事委托人岳青鸾的室友,孙玲。

这个故事相对轻松,所谓轻松,是因为这个故事里,男女主之间本身的冲突减少,反而增进了不少了解,彼此之间的新一轮感情也初现端倪。

但这个故事,其实也沉重。因为不难看出,小舍子是在映射前些年现实生活中,校园里发生的些许悲剧。那一个个悲剧里,谁又能否认不是留下了诸多悔恨呢?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这不可避免。只愿这样的恶ing事件,不再发生,大家都能在和谐的征途上,携手共进。

第117-157章,篇名《面具》。

奋斗路上,常常感念自己怀才不遇,可真遇时,却面临太多的诱惑与选择。为了所谓的前途与发展,跌入了层层怪圈,牺牲身体、牺牲本心、牺牲自我,最终不得不戴着面具做人。面具戴得久了,或许连自己都傻傻分不清。然而,内心的煎熬、后悔的痛苦,只有在撕下面具的那一刻,才能得到救赎。

这是一段关于工作者的后悔。委托人是与男、女主父亲都有过关系的女人,杨明芳。她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女人,从棋子,到情人,再到解脱者,她的心理过程,复杂而纠结,最终又归于简单。最初的陷入,是因为工作上的奋斗,可最后的清醒,却是将工作前景、地位、名利视为粪土。

在这一部分里,男女主人公正式掀开记忆的面纱,相认、相恋,并愿意为了不想辜负的爱,从彼此的角度去付出、牺牲。

第158-175章,篇名《初心》。

年少时候的无知无畏,让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会引起轩然大波。记忆藏于心,或美好,或苦涩,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大有无可奈何之感,然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最美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段关于年少时光的的后悔。委托人是男主岳青阳。当最后的真相一一揭开时,很多东西,是难以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所有的答案,所有的尘埃落定,也都放在了这里。(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