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论健康长寿·下(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对方法是:睡不着,原因找到了,知道自己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在凌晨点。那就心安理得。但夜间还不能打扰他人,所以,就单独到一个房间躺着调养。一定要记着上闹铃。7点钟再困也要起床。也就是说,必须强制性地改变错乱了的睡眠时间。起床后,肯定会头晕脑涨,一定要坚持,决不睡回头觉。起床后,刷牙、洗脸,做运动,使得血液循环通畅,唤醒体内沉睡的细胞。一上午的活动,一定要坚决保持清醒,再累也要坚持,不顺应瞌睡,强大精神硬撑。直到下午1点,在午间休息一小时,点钟一定要起。起床后,要活动,要保持精力旺盛,直到熬到晚上10点,再上床睡觉。这样就自然调整过来,第二天再强化一次,睡眠便规律了。常见的错误是:早起后昏昏沉沉,然后就迷迷糊糊,时不时瞌睡,结果体内细胞得到了充分休息,到了中午,想午睡时又睡不着。下午又开始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到了晚上睡眠时间,想睡又睡不着,又害怕又折腾,这样连续几日,把自身的睡眠系统搞乱了。系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正确的睡眠时间,什么时候是清醒的时间。结果导致自我调节紊乱。由正常现象的处置不当,发展到失眠疾病。

③睡前接受了某些刺激

比如:参加了让自己兴奋的问题活动、看了刺激性的歌舞、书籍、图片,异性之间的网聊、网络游戏、靡靡之音等引发各种幻想,兴奋得难以入睡。睡前喝了咖啡、酒等刺激性的饮料,饮食过饱或过少等等。这类情况,一旦查明原因,就不要强求。睡不着,就躺着。应对方法,与“作息规律人为被打乱”完全相同:强制性把错误的作息时间调整过来。

④能量过度累积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工作负担也不重,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作者的妻子曾经有过类似的状况。失眠持续时间大约一月有余,每天要接近清晨时才能入睡。作者猜测可能和其长期安逸、营养过剩有关。于是尝试用自然疗法。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好天气,在下午时间带她去爬山。因为爬的是一座陌生的山,十分陡峭,处处惊险。结果,她一路上又惊又怕,筋疲力尽之后,到家后很快就睡着了。此后睡眠归于正常。我把它视为“能量耗尽法”。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却经常失眠。很可能也是类似的问题。如果让医生看病,很容易给开一系列的安眠药。这会导致药物依赖,一失眠,就害怕,就吃安眠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对于失眠,作者本人高中和大学时期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应对的方法是“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就是放下书本、远离教室、到户外去活动。人的能量过剩,才会有失眠。把人体的能量耗尽了,就像电脑的电源停掉了,人体这台计算机自然会重新启动。所以,遇到“紊乱”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寻找体力活去干:挖地、栽树、刨土、蹦迪、跳舞、野游,想方设法把能量耗尽。对于短期的失眠来说,睡不着,就不睡。到了该醒的时间,立刻起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白天坚决不睡,再累再困也不睡。这样到了晚上,能量耗尽了,自然就能入睡了。

其实,对失眠的恐惧比失眠本身对人的伤害更大。失眠,很容易恐惧,恐惧,就更加睡不着觉。对付失眠,首先不要怕。首先要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一般来说,得太多,做得少,很容易导致失眠。所以,脑力劳动者一定要注意适度休息,适可而止。体力劳动累坏的少,脑力劳动累坏的多。也就是说,多参加体力劳动,是预防失眠的有效方法。

⑤环境因素

改变环境,有时候也会导致失眠。008年暑假,我带孩子到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由于当时正是旅游旺季,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住的地方。一路旅途疲劳,本想静心休息。没想到住所附近夜总会夜间十分喧哗,音响声、嚎叫声、吵闹声、打架声,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而且不时有冲撞房门的巨响。幸亏孩子睡得很沉。一夜惊魂未定,第二天一早,我就拎着包寻找新的住处。幸运的是在不远处的卧龙山旁边找到了一处宾馆,比较安静,看上去也还整洁。因为是暑假,时间用不着固定。我和孩子先在新住处吃点饭,然后回房间睡觉,睡到自然醒,已经到了中午。下午我们去爬卧龙山,玩得很累,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很快就睡着了。

应对环境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良好的居住地点。住处最好要安静、祥和、治安状况良好,邻居素质较高。否则,可以选择新的居住地点。安居才能健康,才能乐业。

⑥疾病因素

有时候生病或非法用药也会使人失眠。比如,某些感冒容易导致失眠。大学时有一次重感冒,持续几天睡不着觉。由于治病心切,我以三倍药量对付体内病毒,结果,据说我晚上说胡话。第二天一早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告诉我:病治好了,但差点要了命。所以,疾病因素导致的失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早治疗,严格遵医嘱,没把握的情况下,决不能擅自用药。

⑦其他方法

比如宗教祈祷法(暗示法)、楞严经咒语法、方位转换法等等。宗教祈祷法,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心烦意乱的时候有效果。祈祷完了,心就平静了,很快就入睡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