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回拄杖桂枝佩秋兰寿如南山不忘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行事具有大刀阔斧的革新精神,其诗作也具有独往独来,天马行空的特色,他的这首《陌上桑》,正是从这一侧面反映他的想象力和反潮流精神这一特点。

曹操的这首诗想象奇妙,比喻夸张奇特,属于汉乐府旧题。《陌上桑》陌阡指田间小路,原诗曰: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枝佩秋兰。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此诗是写远征行的曲调,达到奇调、奇思、奇语、思路宽阔、又嵌崎不平。“驾虹蜺,乘赤云”,是说日光照在浮游空中云层无数水滴上,阳光反射而产生的现象。诗人乘着“赤云”登“九疑历玉门”,简直如天马行空。“九肄”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史载尧舜死后葬于此山。尧舜均为古代父系氏族部落领袖,他们均选贤人,治理民事,“望祀汉尧于九疑”,为曹操所崇拜。

据《水经·湘水注》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异一溪,山由壑负担,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玉门”汉武时置关,为古通达西域各地重要通道。(宋书说玉门为王门,我们仍按原诗作称之)“昆仑”乃我国本部之大山。“西王母”乃古代女神之名,《后汉书·张衡》传曰:聘王母与银台。“东君”为日神,战国楚人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篇名,为祭日神之歌。白居易有诗曰:“斋心谒王母,瞑行朝东君”之句。

“芝英”“醴泉”,前者指一种长在树木上的菌类,如灵芝;后者指是一种甜味的酒或者是甜的饮料。真如神仙一般,还在过着神弦曲,“疾风飘飘”已“行数千”。

“拄杖枝”乐府诗集中杖下面有个“桂子”,看来这样较为合理。“秋兰”是一种花,品种繁多,如芝兰、玉兰,“秋兰”乃秋日开的一种兰花。诗人在嵌崎不平,云中雾里游历一番。末一句回到自己身上,无论寿命多长,就是如南山,也不忘愆。“愆”是指不忘自己的短处或错误。

曹操的《陌上桑》,虽属于模仿汉乐府古词,但想象力的张扬,诗句的奇离,完全与之迥异,诗歌的内容,充满了追求、神幻,富有气势和力量。

曹操还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章和诗词一样富有创造性。汉代散文由于受辞赋影响,趋向骈偶化。形成固定的框框,而曹操的散文却自有鲜明的格性,用简朴的文笔把心声披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具有政治家雄伟气魄和斗争锋芒。本书后面几回便是从曹操文集中,选了若干篇,释之以飨读者。(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