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二回 巾帼英雄赛儿郎 笑谈生死英名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展青云下得山来,呼哨一声,唤来坐骑,往前驰骋。

此时秋光正好,和堪行。怎见得?千山水落芦花碎,几树风扬红叶醉;路迷烟雨散人稀,金菊芳菲山色丽。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苹红蓼满江干;落霞孤长空坠,依稀暗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呖呖惊人寐。

这日来到临安府地界,忽听前方有厮杀声,忙勒马观看,只见:叁军踊跃,将士熊罴;征云并杀气相浮,剑戟共耀目。人雄如猛虎,马骤似飞龙;弓弯银汉月,箭穿虎狼牙。袍铠鲜明如绣簇,喊声大振若山崩;鞭梢施号令,浑如开放叁月桃花;马摆闪鸾铃,恍似摇锭九秋金菊。威风凛凛,人人咬碎口中牙;杀气腾腾,个个睁图眉下眼。真如猛虎出山林,恰似大王离北阙。急驱马前行,只见近前一大纛上竖绣几个大字:保宋义军钟。便拦住一名士兵询问,原来是保国女侠玉红良与元军交兵。

那玉红良历代都是武将出身,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1276年,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俘获年幼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两浙路居民啸聚山林护国,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元军屡次征讨失败。玉红良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卫国之战中被元军捕获杀害。玉家由此中落,玉红良也沦落为军中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其夫钟士汉是临安丽水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张弘范叛国行至临安,召营妓侑酒。玉红良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钟士汉。钟士汉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玉红良的注意;玉红良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钟士汉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二人便逃出元军营寨,四处联络抗元势力。

南宋灭亡后,元军大掠临安。年幼的宋恭帝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宋卫王赵昺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南逃。元朝廷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

1276年,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

这时钟士汉正担任浙西战区制置使。听说元军南下,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宁德霞浦截击。元军号称十万。虽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钟士汉的。他所部的义军在元军南下时已经败过一阵,所以从表面上看,钟士汉无论从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如元军。

元军统帅张弘范大概也觉得钟士汉是在以卵击石,于是下战书给钟士汉约定日期开战,钟士汉接受。到了约定的日子,元军开始北返浙东路。钟士汉率军在宁德地界拦截,双方激战。玉红良冒着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元军的十几次攻击,元军始终不能前进。

元军遭到重挫,大出张弘范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对钟士汉说,只要钟士汉肯放他们一条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钟士汉名马作为谢礼。

钟士汉一口回绝,双方在福建且夺且战。元军不熟悉地理,被义军逼入太姥山。此时本是消灭元军的最好时机。但是钟士汉和玉红良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友军配合。张弘范趁机凿通湮塞已久的故道数十里,撤向临安。

张弘范在撤向临安的途中,又遭到天官文天祥的阻击。不得已折回福建继续北渡。钟士汉水军多海舰,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为了发挥这个优势,钟士汉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挑选健壮的水兵练习使用,用以对付元军的小战船。

十二日清晨,元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钟士汉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背腹受击的境地。义军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使劲一拽,敌船便随之倾覆,义军再一次获胜。

连战皆胜让钟士汉非常骄傲,认为元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张弘范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义军攻击定能取胜。

张弘范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他杀戮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妇女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结果第二天真的没有风了。

张弘范立即率领舰队向义军发动总攻,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义军的船帆。义军的海船无法开动都成了元军火箭的靶子,不一时全部都被烧毁。义军大将孙时训、云岩战死。钟士汉败回泉州,元军突围而去。

玉红良得知,率军支援,合并一处,又直追至两浙路临安。

展青云闻听,大喜,跃马上前助战,怒杀元将数名。钟士汉乱军中见他风姿飒爽,英气凛然高声大赞道:“好儿郎!”不久,元军大败,守城不出。

义军回寨整顿,玉红良招手唤来展青云,含笑问道:“汝是何人?”

展青云道:“启禀大将军,在下乃六安山义军头领慕容雪义子也。”

钟士汉闻听大赞。玉红良道:“汝可回去告之尊母,若有机缘,定前往拜访。”

展青云道:“不敢,今后女侠若有差遣,在下莫敢不从。”

钟士汉道:“汝回去与母商议,能否二军合一,共抗蛮夷。”

展青云施礼道:“遵命,在下回去禀告。”

钟士汉忙吩咐手下摆筵开席,庆功授奖。

席间,展青云施礼道:“将军,何不举办一次英雄大会,共襄抗元大计?”

玉红良道:“言之有理,展少侠有何良策?”

展青云道:“烦请女侠颁赋召讨檄文,不才愿为信使,便邀天下豪杰义士前来,以武会友。届时可广纳爱国之材,同抗元军,夺吾大宋疆土。”

钟士汉颔首道:“不错,如此必壮吾义军,威吾志气。奈天地之阔袤,汝一人如何运筹?”

展青云道:“偶闻元朝亦举办甚么比武大会,不才意欲前去,结识侠义。再各赴五洲四海,邀约拜请,大事可成矣。”

玉红良道:“此举当行,吾再派文痴、武愚,与汝同行。”

大伙又商议斟酌,会期定为三日,于重阳节在雁荡山举行。展青云拜别,率领文武二人,前往西湖赴会。

---

话说十思君云梦二人,于谷中昼夜习武修法,不敢懈怠。

一日,云梦见那十思君出去,便悄然来到师伯面前,低声道:“师伯阅他人品如何?”

老者道:“他是何人?”

云梦羞得花容红晕,忸怩道:“还有哪个,小十子罢。”

老者捋须道:“性情纯厚,心地良善,君子也。”

云梦道:“有劳师伯做主......”

老者观其神态举止,已知其意。哈哈笑道:“老夫早已邃晓汝心,你且回避,待我试之。”

云梦闻听,启樱唇,露银齿,笑吟吟问曰:“师伯待怎么说来?”

老者道:“老夫直言不讳,言明合亲之事,看他作何反应。”

云梦烟视媚行,低头走了出去。至竹林处,瞧那十思君正舞剑练功。忙捂住突突直跳心口又仔细窥探,只见他果然一表非凡,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世间窈窕娘。不觉滢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缓缓上前俏语娇声道:“小十子,师伯唤你。”

十思君止身抬头,见她面红耳赤,却也袅娜,真个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披粉绡绝尘颜,高簪珠翠衬芳容。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弱似水,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一时间心头撞鹿,竟有些骨软筋麻。问道:“师伯唤我何事?”

云梦柔声细语道:“吾哪里知晓,你去了便知。”

十思君如堕烟海滴来到屋内,施礼问道:“师祖,晚辈来也。”

老者端坐竹椅。朗声道:“吾且唤你小十子,可否?”

十思君道:“但凭前辈。”

老者道:“汝觉梦儿可好?”

十思君想也未想,回道:“云姑姑待吾宠爱有加,情深义厚。”

老者道:“你可喜爱她么?”

十思君道:“喜爱的紧,恨不能天天一起。”

云梦窗外听的真真切切,不由得娇躯微颤,笑容嫣然。

老者道:“既如此,我如做主,将她许你为妻,怎样?”

十思君大惊,忙到:“师祖不可,如此岂不败坏纲常伦理,叫天下人耻笑。晚辈贱躯,倒也无妨,云姑姑今后该如何见人?”

云梦一怔,心绪恍惚,若有所思。

老者又道:“你当真难从?”

十思君施礼道:“师祖,晚辈虽少受教诲,但亦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似这等害人之事,万难从命。”

这一番话云梦都听得仔仔细细,顿时娇泪如雨。暗付:小十子滴话并非胡言乱语,将来他行走江湖,若人人都瞧他不起,他做人有何乐趣?我和他好,不知何以旁人要轻贱于他?我倾心他、喜爱他,要去我的性命也行。可若害得他无颜立世,那还是不娶我的好。在三清玲珑府时,他始终郁郁寡欢,自必因此。

夜阑,烟雨朦胧,云梦辗转难眠,恍若痴呆,低吟了一厥霖江南的《烟雨楼》:

竹庭秋,苍苔老树犹。明月寒,西湖横扁舟,夜浅钓孤叟。飞花坠,燕归游。灯火深处影阑珊,思不休。

江南弦声剪垂杨。罗衣青衫,裹了两房愁。泥炉木笔,醉了画中楼。湖畔望尽天水,窗前淹了双眸。欲拾心事,怎堪一梦风流。晓露鱼白,又从头。便起身下床,莲步轻移,行至十思君寝室前叩门。

十思君打开门,笑问道:“这么晚了,云姑姑怎地还未歇息?”

云梦道:‘吾有话来问你。’

十思君知她所询何事,长叹一声道:“云姑姑请讲。”

云梦道:“自富春山邂逅,你跟我一起,欢喜吗?可曾徒生烦恼?”

十思君道:“常无忧也,偶生烦恼,有云姑姑身边陪伴,也无碍的。”

云梦眼眶晕红,强笑道:“自打相遇,吾昼夜寻思,若能与你长相厮守,白头不离,生无他求。吾今已知汝心,奈羁绊难解,伦理难挣。”

十思君道:“云梦姑姑......”

云梦摆手道:“罢了,今夜再似富春山谷一般,哄你入睡。天明之后,你我从论尊卑。永将情愫暗藏,再休纠缠。”

十思君闻听,一时手足无惜,悲戚难忍,只好任她为之。

二人便相拥而卧,云梦一夜无眠。翌日质明,云梦耳闻得十思君鼻息调匀,沉睡正酣。便侧首凝视着他俊美脸庞,情凄意切,柔肠百转,不禁掉下泪来。思量良久,轻轻起身,下榻走到门口。回眸翘望片刻,即银牙咬唇,顿足掩面而去。

十思君醒转,只觉胸口一片湿润冰冷,微觉诧异。抬头不见云梦,忙奔出院内寻找,早已不见踪迹。回转寝室,却见竹桌之上有一张宣黄,上正是霖江南的《望江月》:

窗外细雨织成雾,长夜对残烛。

愁满面,发未梳,眉头蹙,悠悠岁月洗寒暑,此去经年不陌途。

三生石,三生路,三生情缘尘归土,妾相思,花儿谁人顾,浮生无你空虚度;君莫负,人间有你胜无数。

十思君登时脑中一团混乱,不知所措。又见字墨模糊,兀自未乾,想必定是那云梦泪水晕染。自己胸口潮湿,亦是她泪水所浸。他神智昏乱,泥塑木雕站在哪里,良久未动!

老者缓缓迈入屋内,慈祥言道:“云梦自小任性顽皮,而与你相处之时,却乖巧淑娴,温婉柔顺。定是情深之至,无法自拔。若你日后相逢,多加抚慰,莫辜负了她的一片痴心。”

十思君含泪点头道:“晚辈谨记。”。

老者又道:“适才见她狂奔而去,已知她伤心欲绝,只好由她去了。待时间洗涤,她若能参悟情关,当为安心。否则,终生陷入悲愁。”

十思君拿起包裹道:“我这便寻她去。”

老者道:“云梦将玉霖剑携去,想是留个念想。这里有本武经,吾尚未及修习,你且收了。”

十思君伏身磕头拜别,去寻云梦。他下山至集镇买来一匹坐骑,寻遍方圆数十里,却访不到云梦的半点踪迹。心中悲苦,忽然灵光一现,暗付:“她识人不多,又少经俗事。定是回富春山去了。”想到此处,眼前登映萤火。于是定下神来,认明方向,催马直奔玲珑府。

十思君晓行夜宿,这日来到一座巍峨大山前,只见崖险树密,犹如乌云遮日。他下马牵缰徐徐而行,至山涧小溪欲捧水解喝。忽听林中隐隐传出打斗喝斥之声。心中微惊,侧耳听去。

(注:玉红良、钟士汉典故大部来源于梁红玉、韩世忠夫妇。)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