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北望长安 第99章 直攻长安 【求月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9章直取长安

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就此展开,仇恨作为导火线,恣意蔓延开来,先是黄巢的大军在南部左扫右荡,声东击西,占领各州城池的同时抢夺而来大量的粮草给养,以备北返的路上大军后勤补充。

随之的是唐朝廷之内,那个没把儿的田令孜煽风点火,自作聪明,看到黄巢义军在江南活动及其频繁,传说要以江南为根据地,另立为王,他便信以为真,不断的传书给各路人马,催促官兵加速南下,定要将黄巢贼军一举歼灭。

黄巢对长安的强烈渴望,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城市的渴望,还有对无上权力的渴望,此时,黄巢的理想不再是进士及第或是一州之使那么简单,他的理想,或者确切的说是他的野心,已经演变成凌云之志,而长安就是理想的彼岸,所以,攻取长安,夺得皇帝宝座,此时已在他的心里成为了不可小觑的坚定信念。

黄巢等人见到唐朝廷已是深信不疑,大军也已加速朝江南进军,时机已成熟,刚好这时候湘江水暴涨,黄巢果断的丢下老弱病残的士卒,带领精兵在原有准备好的船只基础上,又自己动手,编制了数千个大木筏,自桂州顺湘江顺流而下,连下永州、衡州,抵达湖南重镇潭州城下。

镇守潭州的唐将李系闻听黄巢大军兵临城下,早已闻风丧胆,将城门紧闭,哪还敢出来迎战,黄巢等人见李系如此懦弱,便挥军急攻,结果一日而下。

李系见黄巢大军勇猛无敌,连忙率少数心腹抄路逃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却弃自己麾下溃不成军的十万弟兄于不顾,驻扎在潭州的十万人唐军,都被黄巢毫不留情的全部歼灭,杀死后将官兵的尸体抛入湘江。

顿时猩红的血液染红了湘江水,被水泡的浮肿的官兵死尸,面目走形狰狞的漂浮在水上,遮盖住了整个江面,惨不忍睹的场面令人震惊。

黄巢乘胜立刻果断的派得力部将葛从周与军师尚让进逼江陵,起义军一路北上,队伍大为充实壮大,进攻江陵时,已是佣兵五十万。

唐宰相王铎任荆南节度使,亲自坐镇江陵,他见黄巢大军声势浩大,而江陵唐军不满万人,心中害怕不已。

他本就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尤为惧内,出京之时,只带了姬妾随行,将夫人留在了京城。

正在当黄巢大军逼近江陵之时,忽闻王铎部将来报说:“宰相夫人已离开京城前来江陵探夫,现已在半路之上。”

王铎闻报,十分惊恐,问周围的人说:“黄巢兵渐渐逼来,夫人又气冲冲自北方赶来,定是来责问我为何没有带她前来江陵之事,旦夕之间,就要到达,这可怎么办?”

一个幕僚开玩笑说:“不如投降黄巢吧。”

众人均都大笑不止。

王铎慌乱的绕着屋内转来转去,越是富贵之人越是惜命,眼下保命要紧,最后决定留部将刘汉宏据守江陵,自己率众退守襄阳,王铎为了掩饰逃跑的真相,宣称自己要襄阳会合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所率的军队。

唐将刘汉宏也并非善类,他见王铎弃城逃走,将一个乱摊子留给了自己,心中忿怒,干脆对江陵大肆抢劫,还放火烧了城,几乎将江陵城烧了个干净,江陵老百姓被迫逃窜到附近山谷,时值隆冬,天降大雪,大批无辜百姓因而冻死,满山遍野都是僵尸,触目惊心。

刘汉宏之后率其部向北逃往,沦为了强盗,官兵与土匪之间竟是临门一脚之差,真是可笑至极。

刘汉宏毁江陵十多天后,黄巢大队人马才赶到了江陵,不过,此时的江陵已经成为一座尚在冒着青烟的焦黑的空城。

黄巢眼见此景,心中不知所以,忙唤手下士卒抓来一个百姓问清情况,才得知了两位唐将之间的荒唐作为,此时连黄巢等人都难以置信,眼前的景象竟然是唐军自己造成的!

天下兴亡交替,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如果说黄巢是一个杀人如麻、残暴无比的贼,那么唐官兵又比黄巢好了多少呢?黄巢杀人总还是为自己、为众人找个理由,要么是为了军饷,要么是为了报复,而唐官军却常常毫无理由地胡乱杀无辜。

黄巢随即与葛从周、尚让合兵,继续进攻襄阳,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唐淄州刺史兼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合兵,屯兵于荆门,以抗拒黄巢。

即使是两人合兵一处,面对黄巢大军的勇猛势气,二人心中仍旧是忐忑不安,刘巨容便于事先曹全晸经过百般思索,想出了一个巧夺天工的计策,二人商议分工,刘巨容负责设下伏兵,而曹全晸率轻骑迎战黄巢,然后由曹诱敌深入。

黄巢与官兵交战的前一天,刘巨容选了五百匹沙陀良马,配上钌辔藻鞯,赶向黄巢军大营,黄巢军以为是对方的马惊了跑了过来,自然都乐得收为己用,因为这些沙陀马都是好马好鞍,都被将领们抢先霸住,士卒们想要都要不到的。

黄巢等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昏庸无用的朝廷之中,会有什么能人良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军正被刘巨容与曹全晸算计入骨。

第二天,黄巢军与曹全晸军交战,争斗片刻后,曹全晸便佯败而走,黄巢发军追赶,追了一阵,黄巢意识到不对劲儿,想下令收兵,可是黄巢还未来得及下达命令之时,忽听唐军中的沙陀人立即用沙陀语高声呼唤着大家听不懂的鸟语,但是沙陀的马却能听得懂主人呼唤的声音,立即往前狂奔,那些骑着沙陀马的起义军将领慌忙中拉都拉不住。

将领们在前被马匹带着拼命的跑,士卒们紧随其后疯狂的追,还以为将领在带领着大家勇猛杀敌呢,却没想到整个大军就这样戏剧性地进入了刘巨容的埋伏圈。

当黄巢等人发觉事情严重化之时,已是各个面如死灰,生死一线间的紧急时刻,黄巢高声的吼道:“大家快下马!将马丢开!”

“大哥……!这马……太快……”人群之中已分不清是哪个将领在慌张的回话了。

“杀!杀了马……!”黄巢急得满头大汗。

将领们这才反应过来,举起自己手中的兵器,刺向自己胯下的战马,如若此时远处有旁观者远眺观望,会怀疑这些战马上的将领们身处战场之中,不奋力杀敌,却各个都在疯狂的挥宫自残呢。

随后唐军伏兵齐发,黄巢军奋力抵抗,最终邓天王与王重隐在此战中被唐朝官兵刺伤不治身亡,整个义军被一路追杀到江陵,五十万的大军被俘虏和杀死了近五分之一。

此时,更为嗤笑的事情发生了,倘若唐节度使刘巨容继续追击,黄巢整军处境将是十分危险,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刘巨容突然下令停止追击,还发了一番惊人之论:“朝廷经常说话不算数,危急的时候,就抚慰笼络我们这些将士,不惜赏官予人,而事情一旦平定下来,就将我们这些人抛在一边,甚至有人会因功得罪,我们不如让黄巢之辈残留下来,以为我辈取富贵的资本。”唐军将士听了这一番“留贼以为富贵之资”的“高论”,竟然真的信以为然,于是不再提追击黄巢之事。

此时,黄巢悲伤到了极点,二弟孟绝海仙霞岭一战中死了,此战竟然又损失了两员猛将,两个至亲的弟兄!对曾与自己征战沙场、情同手足的弟兄的离去,黄巢失声痛哭,歇斯底里的对着群山吼叫足足约有半个时辰,他甚至无法承受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接二连三的失去,哭着、喊着、咬牙切齿的恨着!

而朱温、孟楷、葛从周等人心情也好不到哪去,各自有着自己的悲哀,心痛的不知该如何劝慰黄巢,而黄巢在痛苦之中,怒火攻心,这一切都是唐朝廷逼迫所造成的,他要复仇!他要给唐朝廷狠狠的一击,以泄自己心头之恨!

此时朱温倒是比黄巢理智得多,他必须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黄巢与朝廷的战斗,又何尝不是他自己最为重要的战争呢,虽然自己一路走来兵力壮大,但是他绝对不能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朝廷的势力,黄巢的野心与兵力,他虽是胸怀大志,但此时仍旧不能为所欲为,唯有忍耐,等待,以静制动为上策。

朱温眼看原本欲从江陵乘胜进兵中原,直趋关中,此时怕是行不通了,思索片刻,便对黄巢提议,大军转而东进。

黄巢也心知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带着满腔的复仇决心,带领大军转战于江西、安徽、浙江、湖北等地,一路整装而行,不剽财货,唯取丁壮为兵,一路猛攻,所至唐官吏皆望风逃窜,队伍又迅速扩充到六十几万人,势力复振。

在这一场大战之中,宰相王铎不但无尺寸之功,还弃城逃跑在先,直接导致了江陵被毁,而最大的罪魁祸首烧毁江陵做了强盗的刘汉宏,竟然在事后又被王铎招降,唐朝廷的军队都是这样的将帅统兵,结局就可想而知。

唐朝廷方面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没有强有力的威震一方的统帅,朝廷内外将相离心,各藩镇各有私心,这些对唐帝国而言都是相当不寻常的,而黄巢刚好就有意和无意地利用了这些不寻常,可以说,黄巢的游刃有余彻底地暴露了朝廷各机构间无法协调的真象。

黄巢的日益强大,接二连三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一次震撼了唐朝廷,中和皇帝一面任命伤势未痊愈的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指挥各路兵马联合进攻黄巢军,同时征调已是南下途中的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兵向黄巢所在位置靠拢,与高骈协同作战。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当黄巢等人再次遇到高骈的时候,不禁怒火中烧,所有的恨意如同滔滔之江水,汹涌激荡在大家的心中,对朝廷的、对高骈各人的仇恨如涌到嗓子眼儿的一口血,难以抑制的不吐不畅!

高骈见黄巢义军此时已是跟自己交战之时多出三倍,心中甚是惊慌失措,慑于义军声威,他虽拥兵十余万,但却不敢出城迎战,紧闭城门,躲了起来,可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高骈已是毫无斗志,胆战心惊的只想保命要紧,躲在府邸内绞尽脑汁的想着逃跑的良策!

高骈喜好妖术,每当领命出征,调发军队之时,都要于前一夜晚张开旗帜,排列队形,对着将士焚烧纸画的人和马,并散发小豆,说道:“蜀中士兵懦弱胆怯,今天我要派遣玄女神兵在前面行进。”官兵们见到自己的主帅竟然如此迷信,都感到极为羞辱,可谁都不敢说什么,因为高骈贵为主帅,而自己只不过就是一个士卒。

此时,高骈正惊慌的躲在茅厕之中,一手持着火石,一手捏着一个小纸人,上面写着黄巢的名号与生辰八字,他刚刚点着火,口中念着:“让黄巢狗贼去死,保我性命犹存……”可他忘记了一句话:“咒人十年旺。”不念还好,一念反而被义军士卒发现,高骈慌张的拔刀相抵,逃出了茅厕。

可黄巢哪里肯放过他,孟绝海的血债必讨之,不出城可以,黄巢带领大军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一丝喘息的机会都不会留给高骈。

高骈此时已再无那日大战仙霞岭的威风,瞧见黄巢人马已破城门而入,慌不择路的带着两个侍卫顺着府邸后门逃跑,却一下子撞在了围攻而来的孟楷。

孟楷骑在马上,一见高骈狗官迎面而来,冷笑一声道:“狗官!哪里逃!拿命来!”言毕,挥刀直攻,高骈惊叫着,如同老鼠一般,专找马匹进不去的小路,四处逃窜。

终于在高骈趁官兵与黄巢人马交战混乱想要逃跑之时,黄巢亲手将其生擒活捉,高骈心知自己必死无疑,举起战刀想要自刎之时,被黄巢一刀磕飞,命人将其捆绑,挂在旗杆之上,一点点的挖眼掏心折磨致死,以解心头之恨。

唐朝廷对高骈甚是寄予厚望,在得知高骈被擒致死的消息后,一直热盼他平贼的朝廷大臣们大失所望,整个唐朝廷更加的慌乱不已,尤其是与高骈牵连极大的宰相卢携,更加的惊慌失措,他极为聪明,已看出当前局势,干脆自己走为上策,这宰相怕是再当人头不保,干脆夹包走人,溜之大吉。

局势的转变只在顷刻之间,黄巢大军进入长江口后飞速疾行,出长江后立刻由船换为战马,起义军攻克汝州,又马不停蹄,挥师北进,唐急传书给南下的官兵,调河东、天平等藩镇兵进剿,起义军势如破竹,仅激战六日,十七日攻克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降,坊市晏然。

希望就在眼前,对于一个富贵却无地位的盐贩子黄巢来说,京师那富丽堂皇威严庄重的金銮殿和万人之上的皇帝宝座,此时对黄巢的诱惑胜过了一切,他要奋力争取,并且只许成功。

士气们也是势气高涨,就要进京了,可以过上富贵的生活了,这对他们来说,怕是这穷苦的一辈子难得的一次机会,大军刻不容缓的继续北进,从洛阳挥兵西进经陕、虢直指潼关,唐潼关守将齐克让、张承范兵少无粮,起义军力败唐守军,十二月初三,攻克潼关,大军直指长安。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这两句诗用在黄巢身上倒也相当贴切,黄巢曾以不平之气,提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如今,菊花诗中的远大志向已经实现了,长安就在眼前。

此时的黄巢是何等感慨,他实在没有料到,理想会实现得如此容易,胜利会来得如此之快,四处征战多年,他数次濒临失败逃亡的边缘,可此时,长安就在眼前了,他胜利在即,内心如同万马奔腾般的激动。

十二月初四,攻下华州,中和皇帝抱着一颗惊恐不安的心,天真的幻想着用黄巢当初想要的官职来挽救一下局面,便连忙下诏,任命黄巢为太平节度使。

由身体内有蝌蚪而无法释放的人,培育而成的孩子,思想就是幼稚,简直就是小孩儿玩扮家家一样的闹剧,此时的黄巢,怎么还会在乎一个太平节度使的官职呢?他不满足,他不屑,他更加在乎的是长安。

十二月初五,中和皇帝与其阿父田令孜眼见大势已去,惊慌之中抱头痛哭,后由田令孜做主,在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只有很少人从行,文武百官及诸王、妃都不知皇帝去向。

黄巢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顺利进入长安,他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

这时候,黄巢才发现,只有当最大的理想实现了的时候,感慨过去九死一生的经历才会回味无穷,倘若当初唐朝廷同意他为广州节度使,现在他会是什么样子?倘若当时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穷追不舍,他恐怕早就丧生了吧?倘若……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倘若。

历史就是如此,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太多的偶然性,在许多不经意的偶然间,黄巢实现了他曾经的最大的志向,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5500字,不凑六千了,厚道的猫猫呼唤**和订阅支持,谢谢诸位。

PS:由于偶着急写进长安的情节,所以北返情节不详细描述了,就这样掠过吧,长安那富丽堂皇、尔虞我诈的地方,才是最精彩的,大家一起随朱温进长安,走向辉煌吧!(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