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避于乱世洁吾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七〇六年,周桓王十四年。这年管仲二十四岁。

这个年龄的男子大多都娶有妻室,生儿育女了,管仲却还是单身。管母非常着急,她内疚地认为自己没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在那个时代,丈夫不在了,一个妇道人家在儿子不配合的情况下去张罗这件事,几乎很难。管母并不知道儿子在这几年里有了许多的改变。在目睹遍地狼烟、民不聊生的现状后,管仲不再那么一心一意想着赚钱奉养老母,而是决意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社会。

正月十六,管仲与鲍叔牙在徐国的成邑一家茶馆里相会。选择在这里相见,是因为那位贩卖隋国夜明珠的客商。当初,这位客商逃得快,没在那场屠杀中丧生。大难不死,竟然成了职业细作,专靠贩卖各国需要的情报为生,获利颇高。管仲是正月初十到成邑的,在成邑等鲍叔牙时到茶馆喝茶,遇到了他。当时他正在给别人说蔡国与隋国的故事。他给人们讲故事,是收费的。茶馆里请他去讲,钱由茶馆付。当地常常有名门望族和邑官去听,听得带劲,邑官私下请他趁着夜色到邑馆里去讲。那种时候,就是他贩卖情报的最佳时机。他这个人神出鬼没,有时讲得好好的,忽然会失踪。过一阵子,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

管仲没有认出他,倒是他先认出了管仲,请管仲到僻静小馆里弄两三小碟,现成的米酒,一人一壶,喝着说着。客商告诉管仲:我嬴鬼肚皮里的故事多哩,用上一个,包你后半生荣华富贵。管仲颇感兴趣隋国的事,请他说说。嬴鬼就把近来隋国的事说了……

嬴鬼今天嘴里吐出来的隋国与楚国的故事,又让管仲知道了“隋侯之珠”的新版本。这个版本就是,隋侯与楚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上任的隋侯不可能再与楚友好,接受蔡桓侯的劝说,与蔡侯的联军签字画押,保证以后不听楚熊的蛊惑,尊敬周天子,臣服周朝权威,等等……

楚熊见隋侯有蔡侯联军为靠山,暂时让了一下,改从大江向东,继续打着寿邑、棠等国的主意,企图从那里打开缺口,拦腰切断淮水,然后北上。

经过几年的尝试,熊通感觉疲劳了,重新坐下来,好好反思,调整战略目标,感觉还是从隋侯那里打开缺口最好,那是一条直逼周天子脚背筋连着腰神经疼痛的捷径!

楚熊敢问责隋侯,理由只有一个,想看看“隋侯之珠”!

消息传到隋国,举国震惊!老隋侯的死历历在目,焉能忘掉?后宫乱成一团,个个准备跳河入池,宁可喂了鱼,做龙王的小妾,也不给楚鬼们做女人!将军们决定决一死战,跑到大街上,振臂一呼,响应者万千,大家决心誓死保卫隋侯。隋侯却没态度,在宫中面对一群大臣连连叫苦:我本不要做侯,让我活受罪啊,你们谁想当,谁去当好了!大家上前劝也没用,说多了,他干脆袖子一甩,跑到后宫抱住心爱的女人掉眼泪去了。

管仲:你在现场?

嬴鬼乐道:伊尹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说故事也该有些调料,不然,能吸引人吗?但大料、正货可没有一点点假!你听我说下去——

原来这隋侯并不是嬴丁选中的接班人。嬴丁气死,一时之间,七八个儿子,最小的三岁,最大的就是这位,三十八岁了,人人都想做国君,后宫更是打成一团,几个娘娘闹得人人脸上带血花,个个鼻青眼肿。护国元老们这刻可不能软了。季梁是名士,又是三代元老,本来病在床上,但大事面前他得说话,便起身来到大堂上,跺脚疾呼:先君被楚熊气死,如果选小的,废长立幼,有悖周朝规矩,与尧典不符,正好让楚熊找到借口。

反对者高喊:他楚熊无此发言权,弑父弑君的事,都是他们楚国的专利!

季梁:话不能这么说。虽然老大长期在后宫生活,养成了优裕逸闲的习惯,坏毛病也不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歌啊、词啊什么的,但这对于治国也是有利的。

在季梁的坚持下,嬴丁的长子,三十八岁的胚继位做了隋国的国君。可是这胚,原本就只想吃喝玩乐,不时钓钓后宫那些父亲抱在怀里无力发威、只能闻闻摸摸的小女子,钓好了,有时也有机会抱去做点有趣的游戏,他指望在这样的生活里度过一生。父亲一死,一大堆父亲来不及宠幸的后宫女子都落到他头上,高兴还来不及,怎么愿意去理政治国啊!

现在,麻烦来了。面对麻烦,隋侯只有逃避。他一跑掉,大臣们顿时乱成一团。最后,把矛头指向把胚推向国君位置的季梁。大家这时才发现季梁不在,而且季梁的好友将军郭伯也不在。于是,纷纷指责当初支持郭伯的亲信们,弄得这些亲信无力抵挡。就在这当儿,郭伯气喘喘地回来了,他身后跟随着数千勇士!郭伯问:主公哪儿去了?

亲信告诉他:跑后宫去了。

嗨!这什么时候?看老夫怒起,把后宫统统斩掉!郭伯的话还没完,有人接口:杀光了,你还得替他去选美女!咱们这里,勇士不多,美女遍地如草,割了一茬又一茬!

唉,罢了!郭伯叹道,各位,楚熊欲夺我夜明珠一事,已经激起民愤,现在,有多少勇士出来与我们一起保卫神圣的明珠啊,你们还用怕吗?我将士民众,众志成城!

众臣顿时振奋起来。郭伯命令使臣火速前往周天子与蔡侯等诸侯处,通报楚熊的勾当,要他们火速集兵前来援助。

接到消息的一些诸侯国并不马上派兵,而是依惯例先到隋国看看情况,尤其看看民心如何。当看到隋国民众在郭伯号召下,全国一心,精诚团结,抗御楚寇,大家的信心也就有了。一支诸侯国的联军,又一次集结,向楚国边境进发。

嬴鬼说到此,笑道:我跑了三趟,别的没有,金子得了三块。老弟,你怎么样?我们一起去干!这年头,做这个比做生意来钱快多啦!

管仲想的是,等鲍叔牙到了,一起借着做生意去隋国看看,颍邑毕竟属于过蔡国,蔡国的存亡,可关系着颍邑那个自己出生的地方!

几天后,鲍叔牙到了。大家相聚一起时,嬴鬼继续吹嘘他的那些故事。鲍叔牙听了不耐烦地说:你嬴鬼在各国都有打探的美名,我们算什么?抓了你,我们陪死,那多冤啊!鲍叔牙这么一提醒,管仲明白过来,说:我们是生意人,还是做生意为主。嬴鬼见他们这么说,知道自己想用他们做掩护的盘算落空了,便说:你们怕受牵累,分开也好啊!我告诉你们,隋、柏、陈、应、绞、吕、申等国,对于下江的鱼很喜好,你们从海边弄些盐,那边山里缺盐。

管仲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对鲍叔牙说:我们何不采购些鱼,将鱼腌制成咸鱼干,和盐一起运去。山里人没见过鱼干,一定很好销!鲍叔牙也同意了,两人开始做准备。

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也是惊蛮夷而动华夏。他一登基就谋划北上与周室叫板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的第一个障碍,就是隋、邓两国。从熊渠[①熊渠:第一代国君熊绎的第四代孙。

]①至熊坎都未能把隋、邓两国灭掉。熊通登基后虽经几番交道,胜负不明显。再次较量时,他还是对邓国抱着侥幸心理,前往一试。邓国是他老婆娘家,他登基后就娶了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楚国有美女万万千,他为何舍弃身边而娶邓国女子?这就是有头脑!用婚姻来解决政治上的需要,他不是第一个,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朝朝代代都如此。熊通只是利用婚姻渗入“阴谋”。有人考证,用婚姻做阴谋圈子,让人入套,熊通是始作俑者。果然,新婚三年后,就凭着这张“出入证”,他决定尽快把邓国版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没想到,几次出手,并不像囊中取物那么便当,任你软硬兼施,邓国就是油盐不进。结果,每次到邓国,邓国国君斗缗只允许他只身匹马、随从三五进城门,多了不行。这次,他又来叩邓国大门了。从外表上看,还是马一匹、随从三五,但他事先做了一个小动作,随行大部队趁夜色先隐蔽在邓国城门下。一早,自己带上数人前往。不料,有人早早得到消息,报告给了斗缗。斗缗与熊通的岳父一起登上城楼。双方的对话,历史给记下来了:

贤婿,何事来得这么早?怎么不见你一身露雾啊?

太阳出来给晒掉了嘛!

有这么快吗?要来也不事先告知!

请开门,我有急事。

带什么好东西,还放路边树林里藏着?

我就这几人。你年老眼花,看风动草摇也疑心?

斗缗出现,他只问一句:贵国到这里路也不近,你如此早,莫非昨夜出发的?

有急事!

斗缗:何急事,可用箭射上来,让我与你岳翁先一睹?

熊通无言,他没想到这一着。

任凭熊通百般狡辩,斗缗始终没轻信。斗缗的国门不开,还把消息迅速送到隋国及蔡、郑和周天子那里。

兵临城下,阴谋被识破,熊通只能离开。谋士建议,隋国去岁甲戌年粮食歉收,现在乙亥年春季刚开始,便进入缺衣少食的春荒时节。人心不稳,再加上郭伯去世,隋国的防御能力大大削弱……骑在马上的熊通大叫一声,策马便奔,马尾拖出他的君令:三军向隋国出发。

应该说,熊通这次伐隋,选择的时机相当好。

熊通率军行近隋都附近时,命其侄儿大夫薳章(熊章)快马先行入隋见隋侯胚,自己率军一头扎在隋国国门的瑕邑。他的计划是,大兵逼境,迫使隋侯胚乖乖求和,他不费一卒一兵就可将隋国划入自己的版图。

令熊通没想到的是,隋侯胚见到熊章,竟然与先前判若两人,把怀中美女朝熊章怀里一推,你带去玩吧!腰一直,吼道:我现在就去会会楚君。转脸对身边的人吩咐,传我话,我若回不来,立刻让我弟登位,仍然请季梁主持大典。隋国不可一日无主!

少师董成上前拦住,不可!严厉地对楚国使者说,我随你去谈判!

楚使薳章还没明白过来,隋侯胚已经决定,那就让少师董成代表我去。

楚国也有头脑清醒的人,此人叫斗伯比。他对熊通说,我国在汉水以东不能得志,这种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充军队,装备武器,用武力压制小国,小国则由于害怕而联合起来抵挡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隋国最大,鄀国虽小,也是一块硬骨头,这骨头上还带刺!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隋国骄傲起来,让他怠慢、蔑视周围的小国,这样,小国一定会脱离隋国。脱离了隋国,他们会选择谁?是鄀吗?最近的可能是邓。但是,找你的岳父家,不如直接找你,投楚!依靠楚,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熊通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呢?

斗伯比说:隋国派少师董成来,您拿老弱士卒给他看,让他滋长骄傲,也许能行。

谋士插嘴说:隋国有名士季梁,这个办法基本没用。

斗伯比摇摇头:季梁已老且病,顾不及啦!我们不妨先试试。少师董成能来,说明胚很信任他。他回去一宣传,胚就会疏远季梁,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熊通觉得斗伯比的方法可行,立刻传话下去,让精锐部队退后几里,留下老兵弱卒来接待少师董成。

少师董成到了楚军驻地,进入眼里的都是老弱病残,心里纳闷:这样的弱兵还来打我们?薳章故作低语告诉董成,楚人谁想打仗啊?少师董成惊讶道:不想打仗,来干什么呀?薳章暗中拉住董成的手,紧了紧:不就想早点回去嘛!少师董成点点头,明白了什么。到了熊通面前,少师董成的惧怕心理完全没有了。

让少师董成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熊通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声如洪钟:在蔡桓侯的唆使下,你们竟与我作对!今天,我要你们定下隋国永远附属于楚的条约。

少师董成轻蔑地看他一眼,心里想,就凭你们这几个弱兵残将,也想吃天鹅?看我怎么耍你。于是他说:隋国无论跟了谁,还不是一样忍气吞声?罢了,你想要,就给你吧!但你得让我们舔到蒸馒边边,尝点甜头啊!

熊通:你要什么?

少师董成:去岁减产,今年民众饥荒难度,你得给我们粮食!这是我们唯一的条件。

熊通:好说。你回去给我办一件事,去代表我觐见周天子。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少师董成问:贵国远离中原,要介入中原政局,行吗?

熊通:楚军一定会在近几年达到这个目标,你只管去讲好了。

少师董成:周天子式微,但他可以号召天下诸侯共伐之啊!

熊通大笑:徐国在夏代就是王了,周穆王不是征讨了吗?他听了吗?他能够不听,我就能够要求称王!

少师董成又问:就这些吗?

熊通哈哈大笑道:还有一件小事,那就是你们的夜明珠,应该随我了吧!

少师董成回到城中,对隋侯胚说:楚军远道而来,又弱又疲惫,我们不妨趁其不备击败他。隋侯准备答应他,但还是想到了季梁,父亲在世时,虽对季梁颇有微词,但大事还是必请季梁。于是把季梁请来,听听他的意见。

百病缠身的季梁听说与楚国开战,不顾伤病,让家人把他抬到了朝堂上。听了少师董成的意见和大家的看法后,他说:你看到的,是楚军使用的障眼法!他敢于进犯,正是趁我们去年歉收今春灾荒来打败我们。国君急什么呢?下臣听说过小国能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所谓道,就是对民众忠心,对神灵诚信。国君时时要想到自己每走一步都能有利于民众,这就是忠心;祝史用真实的言辞祝祷神灵,这就是诚信。现在民众挨饿而国君却想不到他们,倒是在想打仗。下臣实在不知道这个仗怎么可能打赢!

隋侯不乐道:我打退楚军,就是为保护民众!

季梁:去岁歉收,今春饥荒,民不聊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隋侯:楚军也是老弱病残啊!

季梁哈哈大笑:这就是楚熊的奸猾。楚军跋山涉水来打仗,就用那几个老弱病残?

隋侯顿时无言。

季梁劝道:民众,是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主先教养好民众,然后尽力奉神。所以祭祀时奉献牲畜,祝告说“又高大又肥壮”,是说民众普遍富有,饲养的牲畜高大肥壮,繁殖很快,不生疥癣之类的疾病,各类良种应有尽有。奉献谷物,祝告说“谷物又洁净又丰富”,是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妨碍农事,民众和睦,年成富饶。奉献甜酒,祝告说“米又好,酒又香”,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好的品德,而无违背德行的念头。所谓芳香远闻,不单指祭品而言,也是指没有邪恶之心。所以要提倡致力三时,推行五教,亲近九族,以此来虔诚地祭祀宗庙鬼神。如果是这样,民众和睦,君臣相诚,神灵也降福给他们,这时做事,一做就能获得成功。现在隋国的形势是,民众各存一心,君主虽然自己祭祀丰盛,你离开民众与臣子们,能有什么福分呢?君主姑且治理好政事,同时亲近同姓的兄弟国家,也许是免患除难的唯一渠道。

隋侯害怕了,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

季梁:把这件事告诉民众。

隋侯就依了季梁的办法,把楚军进犯的消息公之于众,听听民众是什么意见。

管仲与鲍叔牙就在这个时刻来到了隋国都城。

正在闹饥荒的隋国,见到有这么多的鱼干,纷纷抢购。原本只是用贝钱计算的鱼干,现在却用金块来计算,更有人用夜明珠来换。很快,两人就把运来的鱼干卖掉了。他们准备离开再去贩运鱼干时,在城门下看到了那份告示。管仲拉住鲍叔牙说:听说,隋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名士季梁。有名士在,隋侯还拿不定主张而公告民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急着走,探探究竟吧!两人到一客栈住下,每天早早站在告示下倾听民声……

三天后,管仲揭下了那张告示。

管仲被带到少师董成那里。少师董成见是一位外地年轻人,和蔼地问他为什么要揭这个告示。管仲说了自己的理由。少师董成一听,感觉颇好,立刻请进内室交谈。管仲毫不客气地亮出自己的态度。这使少师董成大为敬佩,当天留下他们在自己府上过夜。管仲与少师董成两人夜间促膝谈心,抵足而眠。第二天清早,少师董成只身来到宫中,向胚报告管仲的到来,建议任其大夫。隋侯说,让他朝堂上与众臣对话后再说。

年轻的管仲还是第一次见到诸侯国朝堂上的威仪,有些胆怯。老臣们瞧不起管仲,纷纷提出尖刻的问题,管仲反倒应对裕如。

有大臣向管仲问:眼下我国正闹春荒,先生有何良策可施?

管仲说:洪水泛滥之际,人人逃难,有人带着金子,有人带着炊饼。几天后,水退了,带炊饼的人活了下来,带金子的却饿死了。这是为什么?这叫适用大于价值。当今隋国因为去年歉收,春荒在即,楚国趁着隋国春荒发起攻势,隋国穷其全国力量抵抗,结果如何?困兽犹斗,隋国不会败!

众臣微笑。

话锋一转,管仲又说:我们把那颗夜明珠给楚国,这仗就可以不打,省却无谓的牺牲,更可以节省粮食度灾!这一着,比之前面的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要打仗?

堂上哗然。有大臣严词道:先侯为此丧命,焉能忘乎?

非也。管仲道,物,存于世,尽于用,方可谓物尽其用,才有价值嘛!夜明珠的价值不同于一块牛肉、一只蒸馒,它是不能食用的。存放到楚国,与放在这里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没区别,只是不同的地点而已。相同的就是你和他熊通都会爱护,谁都不会砸掉它!还有一点就是他熊通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我们解除了危机。这有什么不好?过几年隋国实力强了,去拿回来时,一定是比在隋国还保管得好!我相信这一点。

堂下一阵叽叽喳喳。

少师董成问:替代楚君去周天子那里要王室封号一事,你以为如何?

照去不误!管仲扬开双臂高声说。

少师董成: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场各位,你们能告诉我,他熊通为什么自己不去?管仲说完,看着众大臣,竟然无一人应对。管仲向前一步,侃侃而道:还不是没那胆吗?有嘴说出这种话,却没力量自己去说,这种人一定外强中干。他虽然外强中干,但那想替代周室的野心却不减。这对于今天的隋国来说,就是巨大的危险。为了缓解危机,可以去,隋国不去传达,会有别国去做这件事。我们不去,我们就会吃眼前亏。好汉不吃眼前亏,替人传个话,有什么不可?

有大臣问:周天子会首肯?

管仲摇摇头:天下不可能有两个天子!徐国的王,周穆王征讨过,周室也从来不承认。

众大臣叽叽喳喳的声音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赞成。

管仲对少师董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楚熊灭隋的念头一天都不会丢。

一老臣:才俊有此话,必有良策。何不献策救我等于水深火热,也落个青史英名啊!

少师董成:是啊!你就说说你的想法,我们也好两全主意啊!

管仲:依我看,一个国家的存在,主要是民众的存在,如果为了民众的存在,做君主的何必考虑今天朝奉周天子,明天侍奉楚熊通呢?

大臣哗然,有人跳到管仲面前,大叫道:你是让我们背叛天朝?

管仲:民众处在饥荒之时,只要不让他们雪上加霜,还能解渴除灾,怎么做都是良策好方!对于社稷而言,只要宗庙安、四疆宁,他就是上天。谁能让我们的隋侯坐在这里,大臣们能够在这里议论国事,他就是上天派来的救星!别的还需要多考虑吗?民富国才强!国强需要富民支撑!站在山涧里看天,天只是条缝;站在海边看天,无际无边!你想不到海的那边是什么。人要有近虑,方有思想;人无远忧,必无远大目标!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臣,顾全眼前小利,国家何能强大……

啪!啪!啪!啪!……一阵击掌声传来。大家朝内看去,原来是名士季梁与隋侯一起击掌而来。特别是季梁,他坐在推车上来到管仲面前,连连道:先生奇才!奇才先生也。我立于壁后倾听你一番宏论,惊讶不已。

不成!大殿外飞快跑来楚使,边跑边喊:休听他人唆使!

看到楚国使者,隋侯顿时眉头一皱,什么话也不想讲了,对管仲只说了一句:多谢先生。请先生先到邸馆休息。

管仲准备离开,那楚使提剑喊道:何方妖人,休得逃脱,吃我一剑。说时迟,那时快,楚使之剑已经飞至管仲门额眉宇。管仲见状,慌忙躲闪,只见鲍叔牙提根长棍从楚使侧面倏然而至,一棍打中楚使手腕,那剑在离管仲眉宇一寸处“当啷”掉到地上,楚使左手握右手嗷嗷直叫……管仲看着想笑,鲍叔牙一把拉着他,飞奔而去。

在他们的身后,大殿之上,隋侯胚威声震天:请楚使回复楚侯熊通,我即派人向周天子递交楚侯请求封名号之呈,楚侯欲要我夜明珠,我照给。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真正的隋国民众信任的国君,亲自到民间听政,学召公奭,甘棠遗爱!

受隋侯胚的盛情挽留,管仲与鲍叔牙留在了隋国。

半个月后的某天,隋侯决定任命管仲与鲍叔牙官职。无孔不入的楚使赶到,向隋侯极力渲染管仲在颍邑训练女子军的事。隋侯听罢,一振:如此军事才人,你当向我贺喜啊!看你的样子,却不是哩,这是为何?看来,楚侯与我兄弟相称,全是假的!楚侯灭我之心不死!楚使急了,连连辩解道:全然不是,楚侯一直关心你,怕你上了蔡桓侯他们那些人的当。接着又加油添酱地夸大管仲和鲍叔牙临阵脱逃之事。隋侯淡定地打断他说:这我知道,管仲告诉过我。这事搁你身上,也会离开!谁那么傻,明知会送死,硬把自己当鸡蛋朝石头上砸?你会吗?没准,搁你头上,你跑得比兔子还快!

见隋侯态度鲜明,楚使知道扳不过这把舵,赶紧改变方略,退出宫去,一头扎入公爵大臣们的家里,极尽游说煽动之能事,硬把一班老臣与公族爵士都挑动起来。大家等不到第二天上朝,纷纷拥到宫门前,七嘴八舌,什么话都讲,迫使隋侯出来对大家说,放弃任用管仲与鲍叔牙。

消息传到管仲耳中,他与鲍叔牙商量,楚使如此,隋国王公大臣们如此,再待下去没有意义。如若不走,楚国惯使刺客,令你防不胜防。哪天把命丢了,还不知道怎么丢的哩!两人决定立刻离开隋都。

在城外驿站候车时,季梁派人赶来挽留下他们,传话说:眼下楚熊灭隋之心不死,务请管仲留下,暗中支持隋侯。并再三说,这是隋侯的意思,一旦事态平定,你们会在隋国得到重用!

管仲见名士季梁出面挽留自己,当然高兴。来到季梁府上,鲍叔牙问季梁:留下我们的,为什么不是隋侯,不是董成,却是你这位游走天下的名士?季梁笑道:后生可畏,言之在理。我就好为人师啊!当年,我到夏禹时代的国都安邑(即今山东安丘)朝拜,在那里遇到一位很有卓见、学问做得扎实的年轻人,叫召忽,我看他是个可造之才,将他带出了安邑。前年知道他正在宋国!接着,看看管仲问:你有什么想法?没想到鲍叔牙很生气地抢过话头说:先生名流,可以不考虑衣食住行。我们是年少之人,都有上人需要奉养,家累需要照顾。楚鬼与天下为敌,天下以周天子为旗,难道还会怕他楚鬼妖巫不成?请向隋侯转达我们的意思,要留我们,起码得让我们这位兄弟做个大夫吧!

管仲拦住鲍叔牙,告诉季梁:请先生不要误会,我们不是贪财之人。留下,我们一起留下。如果得以与先生朝夕相处,那就是晚生今世莫大之幸福。

在季梁的安排下,管仲与鲍叔牙住进了季梁家,得与朝夕相处。季梁不主张信神鬼,力荐修政治国。管仲每天照顾季梁生活,下午听季梁解说古圣贤文献。令管仲奇怪的是,季梁讲解先贤文,从来不说自己的见解,而是说自己的体会。如果先贤文与实际不能相符的,季梁则不说。这让管仲渐渐明白名士理解和讲授先贤文章的方法。

季梁的脑子特别好,对周初的文献记忆很准确。有好几次,管仲带着家中祖传的周前夏商文献听季梁讲解,待季梁讲解完后,翻开文献对照,竟然一字不差,这让管仲对季梁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天,管仲请教季梁:为什么古时先贤不在生前整理自己的文集?如果那样,让后人读起来岂不更好些?

季梁:后生问得在理。君见三皇五帝,何者整理自己的言论成集留与后人?

管仲:是没有见过,但这又为何?

季梁:这就是先贤能够成为圣贤的可贵之处。他们认为,自己的言论与德行、操行一样,活着就定论,那是逆天之行。只有人死了,盖棺而定,才能由自己的弟子收集言论,集结文章传于后世,就是传播集主的功德善行,给世人做标榜典范!哪有活着集结成文,岂非炫耀自己德行?特别是一些治世格言,自己在世实践成功,未必就能让别人作为经典使用。以《尧典》为例,前后多少代人的使用,方能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你在我家中看到的《太公》百篇,也是后人整理出来的嘛!你要记住,生前不集结,是一种美德。身后有言传世,是经过后人千百次验证正确的圣贤之真理!名士谢世,要有弟子等人,还要有国君介入实践其言行,选德操能流行的编入,可不是一代人或两代人的事,有的经历数百年之久。

管仲在季梁身边,还发现了一种现象。季梁虽然不能外出,但家里时时有远道来的文人雅士。这些人带来了天下各路的信息,坐下品茗喝酒,肆无忌惮地谈论天下各国尔虞我诈之事,并不避管仲。季梁也从不把管仲鲍叔牙当角色介绍给客人。大家都认为他俩是季梁的书僮和管家。有时,客人想让管仲回避,季梁总是说,让他听听,并不是坏事。

有一回,有客人从齐国来,坐下就大笑,而且放怀大笑。

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好笑的事让他们如此大笑,季梁却说,他们带来了郑国一则可笑的故事。

客人闻之大惊,起身对季梁行大礼道:先生曾言,名士之称名士,盖因坐家而知天下。在下今日见识了!

季梁谦虚道:诸位前次在此说到齐郑两国之事时,我留了一个心眼,以为祭仲私心颇重,会在郑国搅出故事。不料如此快就出了。

正是。客人说,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齐侯看到太子忽一表人才,便想把女儿嫁给他。没想到太子忽却辞谢:我国是个小国,不宜和齐大国相匹配。

季梁:太子忽谦虚,是郑国国君的好人选,各位以后有机会可去会会。

季梁对这件事的评价应该说片面了。那个时代,这种片面性错误常常可见,也是那个时代“秀才不出门,评判天下纵横”的主要特色。正是这个错误的引导,七年后的齐僖公三十二年(前699),管仲与鲍叔牙来到了齐国。

当时,管仲站在一边替客人斟酒。

客人:当时,祭仲与太子在一起,再三规劝太子答应娶亲,并且说,郑侯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她们都生了儿子,你虽然册封为太子,未必就能正常继位。如果你得不到大国的援助,其他几位公子随时都可能取代你成为国君。

季梁看看正在给大家添酒的管仲,问:你知道忽有几位能与他竞争国君位置的兄弟?

是问我吗?管仲起身答,大弟突、小弟子亹。

季梁又问:祭仲所言,是极可能之事,但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管仲答:祭仲有私心。但依我看,郑侯寤生太强势了。

客人不解地问:此言如何讲?

管仲:新鲜的菜蔬搁不长久,糜烂的猪肉并不是一开始就糜烂。寤生持政郑国已经三十八年,特别是去年的葛之战(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他出足了风头。这一战,宣告了自黄帝开始倡导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消亡。

这个话题一开,众人都陷入去年那场葛之战的回忆中。

事情还得从郑国说起。虽然郑国迟至西周后期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特别是周平王东迁,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保驾之功,与卫武公同为周朝卿士。卫武公死后,郑武公便独揽了周的朝政。虽然郑国护周有功,但郑武公的居功自傲引起周天子强烈不满,导致君臣矛盾四起。最突出的就是“周郑交质”事件。周桓王继位后,渐渐发现郑庄公的专横跋扈愈演愈烈,最后到了自己指挥不动的地步,实在忍不下去了!一天,周桓王对郑庄公说:您是先王的老臣,我对您很敬重,不敢总劳您的大驾,您以后不必两边奔波了。郑庄公见周桓王这么说,知道他这是停了自己在周朝的职务,接下来,免职也是迟早的事。他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回国,从此不再去朝觐周桓王。

不朝觐周桓王的郑庄公总想弄点事给周桓王看看。宋国之前曾和卫等国联合侵略过郑国,郑庄公这回就打着周桓王的旗号,联合其他国家伐宋。

消息传到周桓王耳里,十分生气,下令免去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更加生气,干脆断了纳贡。郑庄公不向周室纳贡,周桓王亲自率领蔡、卫、陈三国的军队开到葛,扎下营寨,准备讨伐郑国。

郑庄公闻报周室联军倾巢而来,与手下商量如何面对。众谋士与将军们提出,天子兵远道而来,� �们何不以逸待劳?郑庄公认为很有道理。

双方对阵,任凭周室联军怎样挑衅,郑庄公就是不露面,也不发起进攻。双方从早晨一直对峙到午后。郑庄公派细作探明白,周室联军已有些倦意,队形开始涣散,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他命令部下击鼓冲锋。

为了赢得决战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将周室联军分为三军:右军、左军、中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则由周桓王亲自指挥。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调整。他们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①拒:方阵的意思。

]①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军一决雌雄。交战之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发生**,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郑庄公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笨拙的协同作战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其特点便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

在整个会战中,郑军“旗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到哪里去,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

这时候,郑国的将军祝聃遥遥望见了周桓王,就拉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桓王。幸好距离太远,箭只射中了左肩,却已经让周桓王魂飞魄散了。祝聃眼见射中周桓王,赶着战车想要追过去擒拿,突然听到自己阵营那边已经响起了收兵的鸣金号令,只好悻悻地停住了。

祝聃收兵之后去见郑庄公,不满地说:天子被我射了一箭,已经吓破胆了,我正要活捉他,您为什么要下令收兵呢?

郑庄公:我们与天子开战,实在是不得已。兵刃加于天子,可是礼法中的不赦之罪。要是不小心杀了天子,会为别人落下口实的;就算不杀他,你把他捉来了,我们又该拿他怎么办?现在天子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厉害,点到为止也就行了。

后人以郑庄公“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谓之有大义之明君。

一旁的大臣祭仲听了郑庄公那番话,连连点头称道:主公说得太对了,这下天子已经知道我们的厉害了。我们自保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也该借这个机会挽回一下天子的面子。赶紧派人去慰问他,让他知难而退,尽早收兵吧。

郑庄公听了,觉得有理,便把这个任务派给了祭仲。

祭仲当晚就动身,带着不少礼物赶到了周桓王的兵营。刚一见面,祭仲就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我们主公无心得罪了天子,劳得天子亲自出征讨伐。主公本来只想自保却没约束好手下,以致有人大胆冒犯天子,实在是死罪!现在主公特命我来请罪,请天子发落。

周桓王本来怀着满腔怒火无处发泄,见到郑国这样低声下气地前来请罪,虽然仍是怒气难平,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周桓王觉得自己的面子多少也保全了些,便宽容了郑庄公。

葛之战使得周王室名誉扫地,从此再无号令诸侯的威信,周桓王也成了诸侯眼中的笑柄。强势风头已经过去,往后,引领诸侯风头的不再会是寤生,那是谁?现在还看不出……管仲以此话收尾,结束了自己对葛之战的陈述。

啪!啪!啪啪啪!

管仲一看,是季梁从榻上起身,慢慢过来,把住管仲的手,语重心长道:后生可畏。你说得对。强势之末,必起风云。这是我观郑公寤生的结果。我不一定能看到了,但各位看到时,可以告诉我,我在九泉之下与郑公一会,切磋切磋,对盏言春秋,有何不可?季梁回身看客人,问:你们对当前的态势如何看,特别是晋国之事?

客人说:去年的硝烟至今未散啊!这让我想提另一个问题讨教各位,蔡人杀陈佗,陈国会就此平息吗?

管仲看看季梁。季梁明白管仲想说话,便鼓励说:后生有高见,理当畅所欲言。说吧。

管仲:陈国不会大乱。

季梁:何以见之?

管仲:陈五父与桓公都是陈文公的儿子。桓公死,是否由他接位,那要看国势与桓公儿子可否。结果,他却杀了自己的亲侄陈免,自立为国君,全然是楚熊通的那一套做法。那一套在楚国行,在中原可不行!

客人笑道:季梁的书僮也是好角色。你说得对。陈佗被杀,陈国倒也安宁了。

管仲:蔡侯封人为周天子解了忧。如果不是蔡侯出兵,杀了陈佗,立免的弟弟跃为国君,周礼何以展张正义!

季梁:说得对。你对晋国最近发生的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也是这样的看法吗?

客人插话道:晋祸难弥。

管仲接过话说:众师莫非说“桐叶为珪”,戏言成真?

季梁:夷吾以为此事如何?

管仲:看似戏言,实则告诉我们,君臣无戏言。君臣无戏言,国家方可治也。不仅是周成王明白作为君主的预言作用,约束后来的君主也不敢乱言。周礼之威严,千秋功德。

季梁赞道:说得好!说下去。

管仲说:桐叶为珪,已错。后面跟上一个晋昭侯将晋最丰沃之地封于成师,更铸大错!要不,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有何力量能够连灭晋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四位国君,还逐一君鄂侯。他这样做,其目的是自己要做晋主。偏偏周天子不愿意啊!客人问:虢仲受天子命而伐曲沃武公,难道是戏言,是水走草皮上过过露?管仲说:当然不是,要不,曲沃武公就会再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晋侯啦!客人道:晋患可安?管仲摇摇头:祸起于晋文侯弟弟成师封于曲沃,祸将止于晋统一于曲沃。

季梁与客人闻而惊愕,旋即俯身于前,异口同声道:祸止于曲沃伯?如何讲?管仲侃侃而道:依我看,晋国公室实为苟延残喘,祸起成师得丰饶曲沃,那时的祸种,必会为以后的结果效力。缗侯亦为短侯矣!季梁应道:夷吾言之有理,晋国之乱,其实根在周室。周室衰微是关键。周室不振,晋侯缗命也不长。我这么分析,后生夷吾以为如何?

管仲赶紧起身恭敬施礼:先生之预言,不日灵验。现在,晋公室唯一出路,就是把晋国大权交予曲沃武公,方可得到安宁。

季梁:谁能去说这话?

客人:这么好的情报,价值千金,谁都愿意去说。

管仲却说:两边不讨好,没人去说。曲沃武公不愿意人家把他心里的秘密抖出来,晋侯缗怎么能轻率让出君主之位。他想让,周天子也不让啊!

众人觉得管仲言之有理。

季梁笑道:夷吾可以周游天下了。

管仲赶紧跪礼:夷吾以此侍奉先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季梁经过认真思考,劝管仲继续在府上住下去。管仲天天陪季梁读圣贤书,接待四方客人,纵谈天下之势。这段生活,对管仲至为重要。

季梁见鲍叔牙做事务实,条理性强,便把府上管理权完全交给了他。鲍叔牙勤勤恳恳,把季梁混乱的家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季梁高兴地对隋侯胚说:你给我送来了两个好苗子,过一阵子,我还给你两个好大夫!

隋侯经常到季梁府上,向季梁请教各种问题。隋侯原本就很看重管仲,他与季梁商讨大事自然也带着管仲一起讨论。当隋侯听到管仲对各国形势分析得非常透彻时,高兴之余仍然对楚国的细作十分反感,叹道:如果不是考虑到你的生命安全,我真希望你与我一朝共事,把我的国家治理好!管仲答道:楚国细作不敢到季梁府上来干坏事,正好帮了我一个大忙,让我好好向季先生学习。主公经常来看望季先生,大家一起商讨各国运势,楚国细作还以为主公真是来探望季先生的哩!

听管仲这样说,大家都开心地大笑。

在讨论如何挫败楚熊霸占隋国的阴谋时,管仲劝隋侯多听季梁的话。隋侯反问他:你认为季先生说的哪些话对楚的攻势管用?管仲立刻回应:砍柴的人知道,磨刀是不会耽误砍柴工夫的。面对楚熊的虎视眈眈,国君选择远离女色娱乐,近民、亲民、爱民、惜民,就一定会把民众的力量挖掘出来。民众力量一旦出来,就等于樵夫磨快了砍刀!楚熊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犯隋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名士的畏惧。但单有这一点还不够,如果加上修政亲民,那就等于激流中间夯下了两根砥柱。现在,我们的时机相当好。我劝主公抓紧眼下的大好时光,千万不要错过!机会难得,时不再来,舍此无捷径可走啊!

隋侯胚感觉很在理,回到朝中,立刻修改朝政,亲自参加农耕。民众得知隋侯与他们一起农作,十分高兴,都主动向政府多缴粮食,把自己强壮的儿子送去当兵。整个隋国,上上下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这一切都被无孔不入的楚使与楚国派在隋国各邑的细作源源不断地报告到熊通那里。熊通不敢轻率动兵侵犯隋国了。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公元前七〇四年春上,去冬的瑞雪还没融化,又在下着春天的大雪。季梁卧病一年后,终于离世。季梁无子,有女七人,均已出嫁。管仲作为季梁身边之人,又是季梁认可的学生,自然担当起打幌摔盆的孝子之职。

守孝三年刚刚开始的第五天,季梁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不是别人,却是当年的圉人。管仲与鲍叔牙都感到奇怪,而圉人则一点也不奇怪。他告诉管仲与鲍叔牙,那次棠邑之战后,他又经历了几次战役,在楚军攻打寿邑时被楚军俘获。楚军对待战俘与别国不同,他们不是把战俘杀掉,而是从他们中间挑出强壮有一技之长的留下,其他的分散卖给专门的奴隶贩子,然后卖到各国去,最多的去处就是秦岭深处的秦国。他在楚国做俘虏时,没有暴露自己的专长,到了秦国,他告诉奴隶贩子,自己是圉人。他立刻就被送到官府里,很快就在秦国继续当他的圉人,管着好几千匹马哩!

管仲感兴趣地问:这么说,你在秦国也有些年了,那里情况如何?

圉人说:十二年前接位的秦主嬴立,正值壮年,才智超群,武功用兵都非常人可比!且从小就是祖父秦文公身边的宠爱,据说,秦文公教子孙从不溺爱,而是让孩子们在最艰苦的环境里生活。可以说,秦国称王是迟早的事。

管仲点头道:依季梁先生的话,冰非一日寒而冻天地,大凡能成王业者,都是积数代之沉蓄,在某一个人身上厚积了,而突然薄喷!

是啊!圉人接着说,秦国地处深山,路无好路,住无好住!壮丁做版筑,秦文公亲自参与,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参加,告诉他们,要想让秦国基业壮大,我们必须苦,还要苦几代人!只有我们不断地吃苦,才会在我们后人的手里有千秋伟业可言。此雄心不弱啊!秦文公接位四年,将国都迁到了汧水与渭水交界的地方(据说,此地在今陕西千阳东南、凤翔西南、宝鸡东一带)。在新址上,他亲自参加筑城劳动,嘴边还常挂一句话:这不是我们秦国最理想的国都,我们的国都应该在中原那一大片平地上!文公十五年,亲自率兵解决了时时侵犯周朝的戎族。那时,当今秦主就在文公身边亲历战争,战争的残酷让他明白秦国的出路!打败戎的这一仗,秦国收益颇丰。秦文公尽收原来被戎俘掠去的周人与土地,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他将岐山以东归还周室,自己占了岐山东北做新的国都。有人说,那岐山东说是归了周天子,还不如说是他秦文公寄存在周天子那里的,早晚还是秦的。更有人说,周天子脚下的地连那天子榻床都会是秦国的,秦虎野心比楚熊更大。

如此说来……管仲接过话,楚熊秦虎,你争我夺,天下焉能太平?

圉人说:我感觉当今秦主不像是竫公的儿子,倒是他爷爷下的种。管仲笑道:帝王家的这种故事能叫故事吗?司空见惯!圉人应道:倒也是,算不得什么。嬴立从小在爷爷身边身经百战,秋毫无伤,也算是奇迹啊。接位第二年就把国都迁居平阳,实现了祖上那个“走出深山,站到一马平川上呐喊几句”的愿望啦!

说得好极了!鲍叔牙喊道。

管仲听得鲍叔牙这一声喊,忽然想到,圉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圉人似乎看出了管仲眼里的疑问,起身朝四下看。管仲告诉他,这里没旁人,有事直说。圉人告诉他,离家十几年了,出来时,老婆刚刚生了孩子,是个女婴。不知她母女俩现在怎么样了,想回家看看。鲍叔牙问:秦人准你离开?圉人说:逃出来的,一路走过来,到了楚国边境,听说楚侯不满贵国代向周天子讨王室之称一事。

鲍叔牙道:这与隋国有什么关系?

管仲扬手制止,他告诉圉人,楚侯已经在前一月自己加冕登基,称王了,隋侯也接到了楚侯熊通自称武王的文书,说是下月在沈鹿(今湖北钟祥东)会盟,天下不再是周天子一位了。鲍叔牙嚷道:天上有两颗太阳啦!圉人问:徐国可是老牌王室啦,楚侯敢不承认?管仲苦笑道:看来,徐国早晚是楚熊的一道点心。圉人问:那正餐是周天子?管仲站起来仰天捋胡子半晌缓缓而道:天下归谁,还早着哩!

圉人:这么说,隋侯已经知道了楚熊的事,打算怎么办?

管仲思虑后告诉他:这是隋侯的事,我们不能多问。

其实,少师董成已经来与他商量过此事。管仲运用季梁判断事物的一贯思路,作了分析:熊通选择沈鹿会盟,自认为那地方是他掌控之地,如果诸侯不听他使唤,他就会把大家俘了,用来做肉糜什么的也干得出的。到那一刻,诸侯谁敢不答应?如果答应,又该如何面对周天子?这个担忧,少师董成也说到过,当时管仲倒是想出了个不去的借口,那就是名士季梁的去世。但季梁去世消息传开,就等于宣布镇国之宝没了。少师董成连连跺脚道:先失隋侯之珠,今又失季梁,隋国之惨,不能再述!主公在朝堂上痛哭自己的不孝之后,正要负荆去宗祠跪罪。你这么一说,那岂不是火上添油?!不成。还有什么良策呢?管仲正愁着哩。他圉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突然,脑子被闪电击中一般,管仲一激灵:此刻圉人来,莫非他做了楚国密探?管仲慎重考虑后,朝鲍叔牙使了个眼色。

鲍叔牙明白了管仲的意思,两人一唱一和,始终没多说什么,圉人也没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什么新鲜信息,但却证实了外界的传言:季梁死了。

圉人第二天匆匆回去了。

季梁去世的消息,令楚侯熊通为之一振,他对着大臣们哈哈哈大笑道:嬴胚啊嬴胚,姬家封你隋侯,你用名士挡我北上,现在好,你还有名士吗?

楚国分散在外的细作们见熊通这种态度,纷纷加油添酱说:周桓王不愿意加封您为王,主要是隋侯说了许多难听的话。熊通恼怒道:他可能没想到那名士季梁死得那么快吧!没了名士的诸侯,那就是城门没了闩,咱随时都可以去品茗喝酒!接着又道:早在周夷王时代,我们的楚先君熊渠就曾经封过他儿子为王。事实上,我这是恢复旧制。但他把周厉王起兵讨伐熊渠,迫使熊渠乖乖撤销封儿子为王之事,埋下不提,竟然在朝堂上当着众臣之面大声叫嚣:

“我的祖先,是周成王的老师哩!只不过早早去世了。但周成王还是将他的子孙封在楚这个地方。我们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周围都臣服于我们,说明我们是有这个能力领导与管理这块土地的,你们不封我,我自己封自己!”[①

见《史记·楚世家》:“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①

于是,熊通匆匆举行登基仪式,建立楚王国,宣布将在纪山建新国都,新都仍然称丹阳[②

周成王姬诵封熊绎在今秭归县东南的丹阳。此刻熊通也定都丹阳,但这个丹阳不是熊绎的丹阳,而是今枝江,新建国都仍称丹阳。最终还是由他儿子在公元前六**年实现迁都,这个地方,今天我们叫它纪南城。

]②。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在沈鹿举行会盟。

沈鹿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第一次对天子王权成功的挑战,开了大国争霸的先河。司马迁说,楚武王这一着,让“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彻底崩溃了!

接到通知的楚国附近的诸侯国都派了使者,有的还是国君亲往。这些国家,原本势力弱于楚,有的早就被楚征服,或成为楚的属国。有的虽不是属国,却领教过楚熊的厉害,不敢得罪。他们是:巴国(今重庆市)、庸国(今湖北竹山)、邓国(今湖北襄阳)、申国(今河南南阳)、郧国(今湖北安陆)、罗国(今湖北宜城)。他们被楚侯熊通要求像觐见周天子那样大礼觐见。熊通让大家在会盟誓言上面签字,表明承认熊通具有称王的权力,史官记下全过程。

楚侯熊通绝对没想到,就在这时,申国使者提出:楚国在汉水边掌控数河丛山,日子过得很快活,为什么要问鼎中原?是向天下推广你的鸟语吗?让中原以后都用鸟语?

有人起头,必有人响应、起哄。起哄者嚷嚷道:你们把“吃奶”叫“谷”,把“老虎”叫“於菟”,中原各国都顺你楚大王的,改得过来吗?

熊通听了,脸顿时挂得长如丝瓜。他不言语,在朝堂上缓慢地迈着威武的熊步,时而瞟一眼各诸侯国代表。众诸侯国客人见他脸拉长,顿时噤若寒蝉,仿佛命已不掌控在自己手中了。申国使者感觉不好,赶紧朝楚令尹斗祁与斗伯比、薳章等楚国重臣私下递话。

楚臣们开始用他们的楚语相互沟通,并一起向熊通陈述利害。这如鸟而鸣的私语,诸侯国代表大多不懂,只能大眼瞪小眼地看着他们。我们从后人的记录里知道,当时,楚国大夫重臣一起向熊通陈述天下大势,如果让天下通用楚语,那是不可能的事,而保留楚语则正是楚国的优势,使国家大事能够用楚语交流而不易泄密!熊通高兴地说:那好办。我们楚人崇拜火神,你周室崇拜农神。我的火神煮沸你们神农的粮食,那样,我们楚人的命运才能改变。你周室不相信命运,只崇拜祖先!我们用不着生活在祖先的影子里,我们要向天上的太阳要新的生活!我郑重宣布,将来我们王朝的语言就是中原的语言!我们想征服中原,那也得有些代价,让楚人说中原话嘛!

楚人退后一步宣布,官方语言仍然用中原话。

诸侯各国好像也争到了面子,大家这才在会盟册上签字。

这是公元前七〇四年,周桓王十六年。这年熊通正式对外称王,历史称其为楚武王。

熊通既然是楚武王,那就不是单单喊你们诸侯来吃顿饭、喝点酒、品品茶的,他有他“天上九头鸟”的狡猾,他要做很多事的。

熊通宣布,骁勇善战的我们不能永远被框在汉水西!我们很快就会西到巴蜀,东到淮河上游,面积广袤!我们要朝着北方迈开步伐,没有一个旧诸侯能阻挡得住我们强大的前进步伐!我们面对周王朝能说的话是,将来我们会取代你们而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诸侯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后悔莫及!消息传到周桓王那里,气得他把青铜簋接连摔碎了好几只!楚武王知道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好!你周桓王有什么鸟用,只能在你的朝堂上生气,有种就调集诸侯联军征伐我啊!再弄出周天子淹死在汉水的故事,让后人看看啊!

从这一点说,楚人绝对不厚道。人家郑庄公打败了周天子,还去“请罪”!你楚人却故意挑衅寻事,想干什么啊,难道周桓王不想征讨你吗?等着瞧!

会盟进行到后来,局面完全被楚武王掌控,他开始发威了,首先用严词指责了申国使者。楚武王这样说:你申国跟周室同皇族,是舅父跟外甥的关系,姬宫涅和褒姒被杀以及周室东迁,都由你申国引线起苗头。你现在到我这里来,还不是因为周室式微,想另找一家靠山?你可要想好啊!我楚武王这墙靠得住吗?你说靠得住?好!我当然高兴。但我提醒你,你加入我们这个楚朝阵营,可不能带来一丝一毫帮周室颠覆我的念头,否则,我是不会轻饶你的!

听了这番大庭广众之下的斥责,申国使者没敢再直腰。

接着,楚武王提到了黄、隋两国,这两个诸侯国,连个招呼都没有,干脆不理睬,这让楚熊的面子朝哪搁?熊通当时的态度,后人用了几个成语来形容:气急败坏、怒发冲冠、咆哮如雷、声嘶力竭!直到侄子大夫薳章向他提出,黄国离沈鹿较远,黄侯年事已高,且近来身体不好,几个后宫纷纷争储,弄得黄侯不敢离开一步。他建议楚武王派人前去看看,带话去,看看他们有什么动静再作计较。熊通听了薳章这话,才停下喘息。事后派薳章前去黄国,要代表他,好好责备黄国国君。

隋国离沈鹿近而缺席,楚武王认为这是隋侯藐视自己,生气地跺着脚,手指隋国方向怒斥道:你还有季梁吗?没有了吧!看我的。

沈鹿会盟前,楚武王就有了兴师伐隋的准备。会盟后,熊通将伐隋付诸实施。这次伐隋,使用上了新组建的兵车,以及为这支兵车平整好的道路,一支在前面先行架设桥梁的隋军工兵,造就了若敖、蚡冒时代想都不敢想的奢望,熊通开始实现兵进隋国教训隋侯的愿望。

隋侯胚得知楚武王亲率兵前来,也不示弱,召集朝堂大议。没想到,朝堂之上,公室王族大臣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得隋侯着急起来:你们平日里为俸禄争得脸红耳赤,寡人不以为意。面临大事,你们仍然如此,真是酒囊饭袋!还不快把管仲请来。

大家这才想起为季梁守孝的管仲与鲍叔牙。如果季梁在,他楚武王敢吗?有大臣提出:依周礼,守孝臣,是不可以入朝问事的。

隋侯急了:你们大家想想办法呀!

少师董成:我去看看他们吧。

隋侯:好,你代表寡人前往,务必要讨个话回来。

季梁墓前的棚屋里,身披重孝的管仲与少师董成见面。没等董成说话,管仲就告诉他:恩师季梁临终前留下话,我都记在这支竹简上了,你拿去吧!说完,让人从内室取出一个封好的盒子,郑重地交给董成。董成回到朝上,把这盒子交给了隋侯。隋侯问:没说要举行仪式吗?隋侯说这话是依据当时的规矩,宣读先师遗言,需要焚香祭拜的。董成想了想说:管仲已经替主公做过祭祀了,主公须自己先看一看,然后再与大臣们商量。隋侯感觉董成说得有道理,便带着盒子步入后屏。一会儿,有人过来喊少师。董成随即进入。旋即两人一脸正气地出来,隋侯入席。少师归位。

隋侯让少师董成解读那竹简上的话。

季梁留下话说:隋国是楚熊北上争霸的第一碍石,熊通必穷毕生之力搬开这块碍石。恶战在所难免!如若处理得好,国号可保!夷吾有小计,你们可纳。但此人用后,千万让他隐于民间,楚国不会放过他的。

有大臣问:主公是否已经从管仲那里得到计谋?

隋侯笑笑:少师带回来了。只是不便对大家现在讲,以后可以悬于城下,让民众知道。现在,我们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楚熊想灭我之心昭示天下,看看全国民众是什么态度。众臣以为如何?

老臣说:管仲有什么计,我们不知道,如何说话?隋侯听了感觉有道理。正要说,却被少师董成用眼色制止。隋侯赶紧打哈哈支开道:那管仲守着孝,有什么好计谋的。再好的计谋也免不了一场恶战!

老臣道:那不打最好。

隋侯:我父亲在位时就是喜欢打仗,我能不打吗?我意已决!来人,把楚熊进犯消息公示天下。说完宣布退朝,起身离去,少师董成跟随而去。

隋侯下令,楚熊率属国联军进犯,灭我隋室之心与野兽相同!隋族受天子王恩,不能为自己而弃民众求生,愿全族与城共存亡。特令:公室王族一律不得迁徙。城中有钱人想离开的,灭九族!人人参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势必歼灭来犯之敌!

四城门墙上的隋侯告示,令整个都城群情鼎沸。

消息很快传到楚武王耳中。熊通召集大臣朝议此事。有人说,隋侯是周王室同族,如果这件事引起中原各国抗议,那就会引发周桓王亲率天下雄兵征伐!

楚武王这一刻,不说再让一位周天子淹死汉水的话了,沉思后道:灭楚之危,不可不防!又问:能不打吗?锐利的眼光如锋如芒,在场上扫来射去,弄得人人都不敢接招。

……

在隋国的朝堂之上,打与不打的争议更是沸沸扬扬。

少师董成连连喊:打!打!打!……

众将军意气风发、同仇敌忾,异口同声响应:如果不打,白白送一个国家给楚熊,这天下他的熊足可以乱蹦乱跳了!

隋侯站起来,张开双臂,郑重道:开国至今,列祖列宗尚未见如此大的进犯之军,让我遇上,倒是件好事。少师,立刻准备祭坛,告慰列祖列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那时节,隋国通楚国的山道汉水间,细作的日子最好过,船过汉水,那船上就是敌我双方的细作们。如若遇上不是一家的,船上就是一场恶战,有时连船家也都灭了……

很快,楚联军过了汉水,直指隋国。楚军早就把通往隋国的山间小道修成了车行大路。楚联军在山间如履平地……

隋国依管仲的建议,派出许多细作分散在楚联军必经之路上,楚联军的动静全都被隋侯掌握着。跪在季梁墓前守孝的管仲,却在策划着一场以少胜多的楚隋之战,想再现那年打败楚军的辉煌。那时刻,少师董成请命而追,被季梁拦住,要不,何来今日的故事。

楚武王在瑕这个地方驻下,但他吸取上次的教训,远远地离开山与沟壑,派精锐兵卒守着朝后的道路。可谓万无一失!

隋侯没急着与楚联军有军事上的过招,他静静地坐在隋都,以逸待劳地指望楚联军出兵来挑衅。楚联军也没派兵挑衅,而是路过拔禾式,走一邑,就吃掉一个隋国城池。从楚联军踏上隋国境内第一个城池瑕开始,快到隋都时,吃掉了隋国七座城池(其中包括两个小属国)。隋侯坐不住了,四肢有些不听大脑的指挥,完全忘掉了管仲告诉他的、也是季梁留下的话,坚守城池,不出一步!

按捺不住的后果是严重的。

隋侯决定出击。少师董成提出是否听听管仲的,因为管仲有季梁的遗言,一定知道季梁生前对这种事件的安排。隋侯却说,楚鬼信鬼神,死去的人怎么能知道今天发生的事件?我们要对祖宗负责,只有祖宗才能保佑我们!他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把两位将军的兵力安排成左右翼,自己与少师主军正中,作为正面尖锐部队,一开仗就如尖刀直刺敌方“心脏”,两侧负责合围。只要动作迅速,这么一来,还是很厉害的,加上左右两翼齐向前侧外运动,效果应该很好。偏偏楚武王智谋过人,研究透了古今战术。伊尹灭夏时用的左中右三翼齐进的打法,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战术。他突然改变方法,将弱军布置在中军,意在吸引敌人的主力,将敌主力诱入后,左右两军合围,关上门,收紧袋子!

隋侯并不知道楚武王的这个新战术。他仍然用旧方法,挥军直插楚联军心脏,眼看就到楚武王主帅帐前。不料,楚联军战鼓频频,激越而震荡!隋侯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周围,楚联军如山洪暴发,三面围来,再看后面,楚联军早早用铁车将他的退路堵死。隋军前无进地,后无退路,左右杀声震天。到了这时,嬴胚对天叹道,悔不听管仲之言。身边少师董成勒马喊道:主公莫急,跟我而行!隋侯此刻只能听少师董成的,率一支精干的护兵,左右冲杀,昏天黑地,足足杀了近三个时辰,这才冲出重围。回身看,近万人的隋国精锐部队,只剩下几百人。隋侯悲痛欲绝,连连擂胸,大叫:如何回城见父老!

少师董成劝道:青山依旧,树木葱葱,主公怎么不见!

隋侯被他这一提,这才想起,城里还有数万民兵未动哩!便策马向城中来。楚联军早已料到,重重精兵,道道险阻,就是不让你隋侯回城,连城的边都沾不到。远远站在山上,嬴胚看着楚联军四面攻城,无奈城池如铁桶一般,任他怎么攻,就是巍然屹立在那里,丝毫不动。隋侯观看一阵子,欣慰了许多,这时,倒也感觉肚里有些饿,想起来,从早上打到现在红日西坠,整整一天,滴水未沾啊!听听杀声远去,隋侯便喊军曹寻一溪涧,大家坐下,就着溪水,吃些风干肉,边食用边议论。刚刚填了一些肚皮,不料杀声又起。哨兵来报,这地方已经被楚联军团团围住 !山上有人在喊:嬴胚小子,没逃路啦!快快投降!

隋侯有些慌乱,少师董成毕竟久经沙场,劝主公勿急,换上护兵服装,改作步行,趁着天黑,四面出击,经过一场激战,隋侯仓皇逃出,在山里漫无边际地走了一夜,天明时分,才到达城下。此时,楚联军攻城已经停止。那城下,早早站着一行人。隋侯不敢前往,派一哨打探,回来说那是主公的乘驾。隋侯不解地说:那是昨日丢的,何不快快取来,我们坐着进城。少师董成挡住:不对劲啊!你看那城头上。隋侯抬头看,城头已换楚国旗。大叫:这如何是好?赶紧问,一城民众可曾遭劫?

众人听到隋侯首先想着一城民众,颇为感动,都跪下,齐声道:主公身体要紧!

有细作过来告诉大家,城破之时,楚王有令,不准屠城,连掳掠之事都未发生!

隋侯心里好过了许多,对少师董成说:派人前往,打探楚军有何动作。少师董成悄悄附耳道:主公还记得几日前管仲让我派人前往楚军找斗伯比一事,看来,是依季梁的计谋实施了。季梁在天之灵保佑着我们隋国啊!

果然,城门开处,楚武王率众人过来。那楚武王身边冲出一人,过来对隋侯递上一书,喝道:看好,如果你愿意,我们就立刻退兵,如果你不愿意,明年此时,便是你的忌日!说罢,丢下那书,转身而去。少师董成前去拾那地上的书。倒是隋侯喝道:慢着!一人之颅,何足以一城民众相陪!民众明日属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能够生存!

忽然,众人惊叫。就见那城下,有刀光闪过,刚才掷书的人被砍掉脑袋。再看,一衣着楚楚者策马前行,数人相随。那策马者飞奔至前,轻弯腰,从地上如燕叼草般把那书取了。自己下了马,双手捧着,朝隋侯来。

隋侯与众人看得明白,来者乃楚武王也!

就这当儿,楚武王身边闪出斗伯比大夫,对着隋侯一行喊:我们楚王念着旧情,不愿伤及隋国一草一木,何况人乎!

少师董成脑子好使,赶紧悄悄告诉隋侯: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公赶快拿主意。隋侯道:还有什么主意可拿?你快快取了那文书看看。少师董成赶紧上前接文书。那文书却从楚武王手里到了斗伯比手里。少师董成明白,这是礼节。上前与斗伯比按礼节接受了文书。

站在对面数步之遥的楚武王,虽然个儿比隋侯要矮许多,但精干威武,浑身透着朝气。

隋侯心里道:这样的人怎么能不问鼎周室?倒也抱拳致礼:丧国之人,无以称君,姬姓嬴氏胚在此问候楚武王……

你喊出我武王,可不容易啊!楚武王侃侃而道,我来此,只是想问你,沈鹿会盟,你为何不来?难道我不能在汉东称称王吗?他淮夷之地的小小徐国可以称王,我为何不可?告诉你,我是要去周室讨这公道的。

隋侯心里想:你讨就去讨,别找我的麻烦!

楚武王接着又说:我们也没什么要求你的,你能够承认我楚王,国号不改,封号不减,只是把你朝北的那些礼仪,改为向西南的楚室!别的,一切照旧,你什么也没丢。听了这话,隋侯睁大眼睛看着熊通。熊通有些不高兴了,避开隋侯那年轻而精力充沛的眼神,软了些语气地说:你只是将向北朝觐周王,换成朝西南向我楚王把盏畅饮几杯罢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啊!我告诉你,你到周王那里,行君臣礼,到我这里,说不定咱来个兄弟礼,你多爽啊!

隋侯看看他,那眼神里流出怀疑:真这么简单?

楚武王大义凛然道:恐你不信,修文书为证!

少师董成当场读楚国文书,隋侯听了,心里明白,便点头表示愿意顺从楚武王的安排。

楚武王与隋侯两车并行一道入城。半道上,熊通命车停下,自己下了车,来到隋侯的车上,两人肩并肩,手握着,缓缓进了城。一城民众看了,都夸赞隋侯。这个时候的隋侯,心境倒是稍好了些。其实,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熊通的军师们精心设计的。熊通想称霸,一个隋侯挡拦了他多少年?耗掉了他多少财力、精力?如此下去,后面的仗还怎么打?还有多少实力能称王称霸!这年头,就得计谋先行!打打和和,和和打打。不用一兵一卒,胜取一城一池才是上上策。

后一车上,斗伯比与少师董成共乘一车。两人在车上对话。斗伯比问:是谁让你们派人先来与我接洽的?少师董成反问:不好吗?斗伯比笑答:好是好,但不是一般人能想出的。季梁已故,难道生前算定有此一着?我想,这事儿一定是那个管仲。少师董成一惊,看看斗伯比,见对方脸色坦然,心里也放下了,便问:你们楚国还惦记着他?斗伯比说:往后,我们就去他的家乡颍邑!那里通向阳乾山。我们要去那里拿铁精。接着问:他现在在哪里?少师董成说:在季梁墓前守孝。斗伯比无语,陷入沉思。董成知道不妙,趁着斗伯比不注意,悄悄让人去报信。斗伯比用眼角余光扫着,看着前方,缓语道:你怕我们杀他管仲,去报信,有这必要吗?如果他是智者,会在那里等我们去捉他?别去,太让人小看我楚智少谋!

少师董成还是悄悄派人去报信。报信者到了季梁墓前,没寻着管仲,只有管仲安排的人。人家回说:破城之前,管仲得知主公出城迎战楚兵,便与鲍叔牙一起走了。去了哪里?他没有留下话。隋侯得知管仲离开,半天无语,后来对少师董成说:管仲的去留对于我们,也说不清楚对与错。这个无序年头的事,没评判标准啊!

管仲与鲍叔牙是趁着隋侯出兵的机会,随大部队一起离开隋都的。出城后,两人选择了一条小路,朝北走。他们没想到,就连这样的小路,楚军也早早埋了伏兵。隋都通往外面的所有大小通道都封阻了,鸟儿飞不出一只,兔子溜不出一个。庆幸的是,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更为庆幸的是,楚武王为了对天下称霸,改变了政策,顺应周朝礼仪,废除吃俘虏人肉、取消将俘虏作为奴隶变卖等一系列法规!军纪严明,礼待俘虏。楚军见他们身强力壮,特别是管仲,一脸的精明,头目就动员他们参军。两人将计就计,隐名埋姓参加了楚国的正规军。没想到,事情会那么巧,他们会被送去管理战马,在养马场里再次与圉人相见。

原来,圉人离开隋国后并没能够回家乡,半路被人捉了当奴隶贩卖,途经一个正在恶战的战场,所有人都成了楚军的战利品。在楚军中,圉人凭着自己的养马技术,得到信任,出任楚军的圉人。

他乡遇故人,大家都分外高兴。多年的漂泊,让管仲变成了一个遇险不惊、逢喜不乐的人。他提出,不能在这里养马,要出去。现在,天下正在大乱,周礼受到践踏,人心没有良知。只有维护周室天子的皇权,诸侯各国听命于周室,天下才能有良好的秩序。当下,首先就是要反对楚武王随意欺负小国弱国的行为。圉人告诉他,想称王称霸的,何止一个熊通,秦国比楚国更想称霸!鲍叔牙说:在大江东边,有个叫吴国的,也在做这梦。管仲点点头: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这梦哩,天下已无序可言。我一定要出去,还要想方设法制止这种事的发生,只有制止了,民众才有大安的可能。

见管仲离开的意志很坚定,圉人便偷偷选了三匹良马,备好了路上的食物。在一个黑夜,三人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溜出军营。谁也没想到,就在他们跃上马准备冲出去时,突然四下里冒出无数火把。一位将军横舞两根石鞭,拦住他们,左右相挡地大喊:还不快快下马受死!

圉人见势不妙,从怀里掏出一物塞在管仲掌心,低语:此物见证我。随即策马奔到将军面前道:这事与他们无关,请放他们离开。

将军:楚王早就得知你们谋反的消息,派人观察你们的动静已很久,更知道这个管仲就是隋国的细作,他还是郑国颍邑人。如果他带楚王去找铁精,楚国将赦免他一死。否则,必死无疑。圉人早就听管仲说过铁精的事,料想管仲不会答应。果然,管仲对圉人大声喊道:你快走,我走不掉,留下也是死!鲍叔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石子朝前面一个火把掷去,打灭了火把。大喊:你们冲出去,我护后!管仲见鲍叔牙动手,也不示软,掏出石灰包朝将军脸上掷去,只听将军喊了一声“哎哟”!两只握石鞭的手在黑夜里乱舞起来。管仲趁势冲出了军营。圉人却在出军营辕门时被射来的箭伤了右肩,落下马。鲍叔牙回头去救,圉人大喊:快走,让夷吾照顾好我妻儿!鲍叔牙策马回救:不行,你一定要随我们一起走。管仲拦住道:回去大家死,现在就跑,还有生路。快走,我们照顾好他的妻儿吧!鲍叔牙见火把拥来,再不走,真的逃不脱了,只好与管仲一头扎进夜幕里。

不知过了多久,周围完全没了声音,两人才放慢速度。天亮后,两人来到一个小城池,城里的军爷把他们扣住。鲍叔牙上前告诉他们,自己是生意人,遇上楚军与隋国大战,行李包裹都没了。人家相信了他们,准予进城。管仲与鲍叔牙在这里做了简单的休整,继续向前。

半个月后,管仲与鲍叔牙来到了颍邑。

这是暑夏的一个下午,太阳高高悬在半天上,热辣辣地灼人。城门大开,没人守护。走进城里,大街上静静的,看不到人影。偶尔遇到的都是抬着棺材送葬的队伍,这些人走走停停,没精打采,有气无力。两人感觉奇怪,来到邑官衙门前,终于见到一个精神好的衙役。衙役见到管仲鲍叔牙,立刻高兴地笑起来道:嘿!见着了活人。

管仲与鲍叔牙下了马,过去见了礼,问情况。对方告诉他们:城里流行瘟疫已经三月,几乎死得差不多了。你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管仲说:我是这里人。对方听他这么说,仔细打量了他,叫道:啊呀呀!你就是夷吾,管仲啊!我是你的街坊管十八。管仲也认出了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街坊。两人重新施礼,就近寻家酒店坐下,喊了些酒菜,边吃边聊。从管十八的嘴里,管仲知道城里东大街早已没一家人齐的了,自己的母亲也死于瘟疫,是管十八与邻居们一起将她老人家送走的。管十八的父母也没了,他就到衙门做了衙役。管仲问起了拿走自己过关文书的胖墩。管十八想了想:那年他来时,我还小,后来就再也没见过。哦,想起来了,他用的过关文书是你的,给邑官喊去查问的,打那就再也没见过他,也没他的消息。

饭后,管十八陪管仲去了墓地给管母磕头拜祭。回到空空如也的家里,鲍叔牙陪管仲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管仲告别管十八时,管十八希望随他们外出。鲍叔牙看看他那身材,想带他走。管仲使了个眼色,鲍叔牙却还是想带他。管仲只好告诉管十八:外出的风险很大,闹不好就被捉了做奴隶卖掉!等我们做生意安定后,一定回来喊上你!管十八听他这么说,便不吭声了。路上,管仲埋怨鲍叔牙说:我们此去是一条什么路,你看得到吗?好好的人,他的活头还很大,为什么要拉他进来。他不知道我们去干什么,你又不能对他说,我们能让他死得不明不白吗?以后,不到我们成就一番事业,不可以随便拉人进来,你以为是帮人,可如果坑了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会埋怨你……

两人到了圉人家乡,找到了圉人家,院里空无一人。到邻居家打听,才知道圉人老婆几年前改嫁去了另一个地方。听说那人待圉人女儿不好。两人问清楚地址,赶到那地方。只见门前一条小溪边,有个瘦小的女孩子正在艰难地洗着衣物。管仲上前问她话,还没开口,屋里冲出一个男人喊道:你是什么人!想要她吗?一个贝钱,带走。紧接着,后面出来一个憔悴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哀求地说:当家的,你别这样,万一他爷回来,我不好向他交代啊!那男人说:你等了他十年,他来过吗?连个子儿都没捎来,你和她吃我的,穿我的,光她一个人就吃掉我半壁家产……

鲍叔牙上前道:你这人毫无人性,她一个弱小的女孩子,能吃掉你半壁家产?

管仲说:说明他没家产,靠这女孩子漂衣挣钱嘛!你问他愿意我们带走她吗?

那男人恼起来:你们是什么人?敢来管我家事。鲍叔牙说:这家事,我们管定了。管仲问那妇人:你夫君是在王室做养马官的?妇人点头,正要说话,那女孩子跳起来,跑来问:是爷有信来了?管仲点点头,把圉人的信物拿出来。女孩子接过去,捧在手里,满含激情地看着,爱不释手。不料,那男人嘴里喊:又来个骗子!一把夺过,朝水里丢,鲍叔牙眼明手快,一个弹跳,半空中接住。管仲从鲍叔牙手里拿过,对那妇人说:这是你丈夫亲手交给我的,你看看,是不是?那妇人仔细看了,连连说:这正是他的。然后对那男人怒斥道:你太不像话了,你想杀人灭口吗?说着,她把手里的男孩朝那男人怀里一塞,拉起女孩子,对管仲说:你一定是军爷,请带我母女去见我丈夫。

鲍叔牙正要说好,被管仲拦住。管仲问那男人:怎么办?男人抱着孩子,那孩子不听他的,哇哇直哭。倒是女孩子过去把孩子接过说:我弟弟是我娘生的,不能留下,我们带走。孩子在女孩子怀里,顿时不哭不闹了。男人看着大家,什么话也不说。管仲问他话,他摇摇头说:让她们去吧!

真正把这三人接了,管仲这才感到一种压力。将他们带到客栈住下。管仲与鲍叔牙商量,不能把圉人死的消息告诉这母女俩。鲍叔牙急了:不说,那能瞒一辈子吗?管仲说:能瞒多久就多久吧!我们现在到你家去看看你家人,将他们带去,如果能住你家,就住,不能,也在那里租个房屋安顿下他们。

鲍叔牙也觉得这个法子好。

到了鲍叔牙家乡,他家人出来接待了大家。鲍叔牙的老婆在离开后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已经很大了。大家都很高兴,说起当年的事,鲍叔牙老婆叹道:那么多人做了楚军的细作,结果,一个都没能活下来啊!现在好了,街坊邻居里没人再想做那游手好闲来钱的事啦!鲍叔牙老婆原先在南北货铺子里做过丫环,这回便让鲍叔牙拿些钱出来,在家乡也开个南北货铺子。管仲想想也好,让圉人的妻女也参加。大家都很高兴。

他们住了半个月,把家里的事都安排妥当,管仲便提出要外出。鲍叔牙看看,这家交给几个女人也放心,便随管仲出发。

管仲心里惦记起季梁说的那个“召忽”。(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