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回 玉佛因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室探母,忍断姻缘成大义;

心中有佛,原来巧遇自安排。

书接前章,话说剑英、少华,及刘江、宋翔、罗铁柱五位壮士,从山寨出发后,径直沿山路向巴东行进,众人一个个年轻力壮,血气方刚,再加上除奸心情之急切。除途中打尖吃了一点干粮,饮了一点水外,一路上毫无耽搁,这八十来里山路,不过午后申时就已经走完。众人向山下的镇江寺眺望,见高高的旗杆上一个红色灯球高挂,这是事先约好的信号,表示寺里一切正常。

剑英向刘江示意,刘江手捏嘴唇打出一声常常的唿哨,不多久下面传来三声钟响。剑英一挥手,刘江扒开密道的草丛,众人向镇江寺后门鱼贯而去。到得门前,护法渡厄禅师和草上飞余飞已经候在彼处,见众人来到跟前,渡厄禅师打一个问询道:“阿弥陀佛,众位英雄来得好快,还估计你们傍晚才到呢。”

剑英道:“军情紧急,我等怎敢怠慢?不知余三哥又有什么新的消息没有?”

余飞道:“上游没有休息传来,表示一切均无变故。倒是沈夫人有话,要少华,务必去一下,少华这就去向夫人问安吧,其余各位就不必去了,先去客堂看茶吧。”

少华依言,随渡厄禅师去往二位夫人静养的密室,到得门口见沈夫人的贴身丫鬟绣红,和长孙斐母亲上官夫人的贴身丫鬟描春正守在门口,一见少华来到绣红慌忙不迭地跑上前来拉住他道:“几日不见少爷一切都好么?”少华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挣脱她的手道:“多谢绣红姐牵挂,少华一切都好,倒是辛苦姐姐了。”

绣红抿嘴笑道:“几日不见,嘴学甜了,人到生分了,这都是跟谁学的呀?”闹的少华又是一脸通红。各位不知,这绣红是沈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陪房小丫头,到公孙家时,也才不过十一岁,比少华也就大了十二三岁,少华小时候她没少抱过,此刻见到是格外亲切,所以才有这一番话。少华顾左右而言它道:“我现在可以去见夫人么?”

却听里面沈夫人的声音说道:“绣红又在淘气了么?快带华儿进来。”绣红抿嘴一笑,复又拉住少华轻声道:“忸怩什么,忘了小时候追着让我抱的时候了么?还不快跟我走。”少华不敢应声,低着头随她进到里面,迎面佛龛里是一尊玉石观音,右边墙上一幅素衣观音的水墨画轴直垂地面……,见绣红轻转动佛龛前的一个小香炉,那画轴自上卷起露出一道小门,绣红道:“你自个进去吧。”

少华在门外伏在地上,先请安道:“上官夫人安好,愚侄少华叩首了!”然后再说道:“母亲大人安好,不肖子少华叩首了!……”

只听长孙夫人道:“华儿快快进来,哪有那么多礼节。”

少华掀开帘子进到里面只听一阵轻响,画轴复又还原。少华抢步上前还要向二位夫人磕头,却被上官夫人一把拉住道:“免了、免了!还多留点精神说话吧。”

沈夫人亦开口说道:“我的儿,你拜过你父和长孙老爷后就旁边蒲团上上坐下慢慢说话吧。国难当头,无需那么多礼数了。”

少华转过身躯,面对灵龛上故大宋四川制治使,神武将军张公珏之灵位;故大宋四川制治副使忠勇将军公孙公继之灵位,不尽扑通一声跪倒尘埃,满脸热泪,各自连磕了三响头,这才抬起头来哽咽着说道:“长孙伯伯在上,父亲大人在上,不肖儿公孙少华若不手刃赵、韩两个叛贼誓不为人!”说毕咬破中指,在灵龛前帷幔上写下了忠孝为祭四字血书。

沈夫人赶紧说道:“我儿快起来,你的忠孝之心,为父为母都已经知晓了,当前你要强忍悲痛,爱惜自己的身体,除了家仇还有国恨,你要做的事情还多哩……”上官夫人也说道:“我儿真是耿耿之心天日可表,快快起来,把你离开镇江寺的情况向我们说说吧,斐儿的伤好些了么?”

少华这才在二位夫人坐前的一只莆团上并腿跪下,说道:“多谢二位夫人爱惜,容华儿细禀吧。”

于是,将去项家坪,得见孟老夫人,以及经老夫人引领,拜竭烈公墓;随后探归州大慈寺,经了然禅师指点入密室,开宝匣,寻到峡江父老的抗元赠金重宝,和陆祖师的武功秘籍以及梅花剑谱;以及后来又密道去归州,在酒坊中找到公孙家的旧人王公,以及同剑英,和屈念祖等结拜之事;叙述了一遍,然后详细向上官夫人言说了长孙斐伤势的回复情况,并说道:“再有旬日即可痊愈恢复练功了。”

尤其叙说了孟剑萍对长孙斐的照料关切……

他说得详细,二位夫人听得仔细,尤其是上官夫人听到孟剑萍亲手替长孙斐换药治伤的情况时,不禁热泪盈眶,连声说道:“真是战乱显忠良,真个是难为孟小姐了。你回去后一定要代我好好谢谢孟小姐,叫斐儿好好感激别人。

一番言说中,不觉已是半个时辰。沈夫人问道:”你等是打算连夜赶路,还是今晚就住在寺中?”少华回道:“回禀母亲。军情紧急,我们打算稍事歇息,吃过晚饭后连夜赶路。”

沈夫人道:“这样也好,免得夜长梦多,早到一天也好妥善筹备。我送你出去吧。”转身对上官夫人说道:大姐就不必出去了,我有几句话要叮嘱华儿。上官夫人知道她们母子之间还有些话要说,就道:“沈夫人请便。”

沈夫人打开机关,母子二人去到观音堂内,沈夫人复又回复机关,将少华拉倒观音堂左侧的一间香房内关上门,这才对少华说道:“华儿你听好,为娘今日交代的之事,你务必要做到。这里先告诉你一件事,公孙家同孟家曾有儿女亲缘之约,在你尚未出生时,你父同孟老爷,就是剑英和剑萍的父亲,曾指腹为婚,为你和剑萍定下了这们亲事。”

少华插嘴道:“这事华儿已经知道了。“沈夫人一惊道:你是如何知道的,是老夫人,还是剑英告知你的?”少华道:“都不是!是冬梅姐姐告诉我的。”沈夫人正想问冬梅姐姐是谁时,一下想起,不觉叹口气说道:“这丫头真是爱管闲事!”不过还好,你同剑萍之间还没有说破……听到这里让少华不禁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以。只听沈夫人接着说道:“华儿我要你退了这门亲事!”少华不禁脱口问道:“什么,娘你说什么?”

沈夫人爱怜地摸着少华的头说道:“儿啊,娘其实也巴不得你早早地成亲,替公孙家传宗接代。但是我公孙氏是忠义传家,当前更应该是义字当先。回到归州,你到是如鱼得水了,对你的前途、安危,为娘完全可以不必牵挂。”

说道这里,沈夫人叹息一声又说:“但是,从今以后,斐儿就是孤儿一个了,长孙氏世代忠良,他的其他亲人恐怕早在鞑子进入剑门关后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之前你长孙伯伯和你父曾差人到剑南一带广为查访俱无下落。所以,我要你成全斐儿和孟剑萍的婚事,那柄断玉剑,你要想法送给长孙斐……。”

没等沈夫人说完,少华拦住母亲的话道:“我娘不必说了,华儿理会得。长孙哥哥就是我的亲哥哥,要不替我挡一箭,他也不会受那么重的伤的。确实如我娘所言,到了归州,到处是华儿的亲友,长孙哥哥如果没有剑萍姐姐的照顾真的的很寂寞的。……”

沈夫人面露微笑说道:“我的华儿果真长成为一个男子汉了,不愧爹娘对你的一番教养,不愧你同斐儿之间的兄弟情谊,有你这番话为娘也就放心了。只是这件事要做得不露声色,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剑萍和孟老夫人。究竟怎样做好,还靠你今后因势而为,为娘相信你能够应对好的。”

说道这里,沈夫人突然问道:“听你言语间的意思,放佛冬梅那丫头同你处得挺熟的?”不知何故少华突然又是一阵脸红。结结巴巴地答道:“冬梅姐姐一直很照顾我的,替我洗衣服,我早上练功的时候替我送早餐……”

沈夫人一看他这模样已经明白了八九分,只是心中想到不知这丫头品行,教养如何?正寻思间,少华从脖子上解下那块玉佛让沈夫人看,说道:“这是临行前冬梅姐姐送给我的,说是可以保佑我平安。”

沈夫人接到手中一看,见这块玉佛由上等和田玉雕成,是一尊大肚弥勒,上有“笑口常开”一行米粒般的小字,再看背面,不由得让沈夫人大吃一惊!只见上面刻着一枝兰花,并有【英山薛氏】四个篆字。不觉陡然想起了四十七年前的一桩往事。

那应该是南宋宝庆四年,自己年方七岁,随母亲前往她表姑家替母亲表姑的的外祖父,做过英山县知县的薛季宣老太爷贺寿。在此认识了薛老太爷的曾孙女卉兰,两人年纪相当,一见就成了好朋友。后来在后花园玩耍时,看到卉兰脖子上带着一个玉佛,觉得很好玩,专门要过来细细看过,当时还不认识上边那四个篆字。

不料,这块玉佛此刻却由冬梅送给了少华。难道天地间的事真有这么巧?这冬梅竟是卉兰的后人?保祐六年(158年),蒙古军大举南下,英山县在一夜间被攻陷,当时沈夫人正随丈夫公孙继在合州军中。已经多年不知薛家的音讯了,想不到阴差阳错,辗转三年,竟由李夫人收养了卉兰的后人,当时不过三岁大小。英山破城时,方才一岁左右,不知她这两年终经历了何种样的艰难!?

(对此,倦客插一段:沈夫人之父沈约,乃孟珙军中幕府。祖籍英山县人氏,世代书香,乃祖沈奉霖,同薛家有旧。薛家乃英山县望族,世代书香。薛季宣在绍兴三十二年发表为英山县知县。关于沈家祖籍英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沈佺期被大赦后的晚年生活,就知道倦客不是妄说也!)

少华见母亲怔怔地看着那块玉佛,不禁有些不知所措。喃喃问道:“娘亲是怪华儿不该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么?”

沈夫人一时才回过神来,开口说道:“为娘没有怪你,也不会怪你。这块玉你一定要好好保存,同时一定要好好对冬梅。娘要你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这块玉和这块玉原来的主人,你明白娘的话了么。这是老天为你定下的姻缘,你一定要万分珍惜。”少华一时并未真正明白,但却答道:“孩儿明白了。娘亲还有什么吩咐么?”

沈夫人道:“多余的话娘就不说了。祝吾儿马到成功吧。记得将狗贼的人头带回,以祭奠你父和长孙老爷。为娘还有话要同你说哩,你去吧。”

却说少华从观音堂出来,在门外匆匆别过绣红和描春两个,绣红还想拉住他说话,被他一句“军情紧急,不敢耽搁。”搪塞过去,一溜烟跑向客堂去了。

这里早已为几位壮士摆好了一座素席,杜渡厄禅师亲自作陪。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六匹都摘去了銮铃,马蹄包上了厚厚毡布的战马,在江涛声的掩盖下不缓不急地行进在通往巫山的官道上。

由镇江寺到巫山,水路一百二十里,陆路一百里,如果不出意外,这一行人将在拂晓前到达巫山。行到老渡口时,马队停了下来,余飞下马后,将缰绳交给刘江,施展开他的草上飞功夫,转瞬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不多时,前方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声,剑英说声:“渡口无人,我们走吧。”

马队快速通过老渡口,此处距巫山还刚好是走了一半路程,看看悬在中天的半月,此时大约是子时。剑英道:这段路上,应该再无什么耽搁,我们催马快行吧。

拂晓时分,众人抵达了大雾弥漫的巫山。大伙下了马,由余飞打头,领着众人沿小路下到江滩,贴着岸壁前进,涉过一条在冬季浅可见底的小何,大约前行一里多路,一座吊脚楼房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余飞学了三声夜枭的啼声,楼上一扇窗户忽然开启,一枝红灯笼伸出了窗口。余飞说声:平安无事,各位快跟我走,他领着大伙熟门熟路,从楼边沿石阶上行。已见一老一少两人打着灯笼下来,轻喊声道:“余三哥,请这里来。”随着直接将众人引到马厩。

余飞向众人介绍:“老者行杨名义夫,是这家店的店主,少者叫杨兴国,是老者的侄子。”众人施礼问好,杨义夫道,这里不是客气处。各位壮士拿好行当跟我来吧,随着领众人从马厩内的一道侧门进到店内,转过一个弯,从尽头的一架楼梯直接上到三楼,将众人带到一间房内众人一看是一处带客厅的一明两暗的套房。房内布置简洁、典雅。

客厅内东西各一套茶几座椅,北墙处一张八仙桌,一套梅兰竹菊的画屏,刚刚遮挡在南面两间客房的门前。

余飞将剑英和少华安排到靠上水的一间客房,自己同其他三位兄弟住进了下手的一间客房。少华进到房中,放下行囊,见两张床靠西墙中间隔着一个茶柜。靠东墙安放着一套座椅,房中有一张书案,文房四宝俱全。少华道:“这里还真不错。”剑英道:“确实不错,只是觉得这粉壁上过于干净了一点,少华兄弟何不在此留下一点墨宝?”少华道:“剑英哥哥取笑我了,小弟文笔实在太勉强。”

正说话间,余飞道:按时间我们比韩贼早到了两天。各位是用早饭,还是索性小寐片刻?

剑英道:“通知各位先睡会吧,待会起来吃个晏早饭后,出去踏勘一下地形。”余飞依言去交代不表。过惯军旅生涯的剑英,很快进入梦乡。少华却了无睡意,在床上一番折腾,竟然真的折腾出一篇文章来。

各位欲知少华究竟折腾出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三十二回

此回书写得细碎但不啰嗦,两段姻缘交叉得合情理,划归得尽显忠孝信悌,倒也符合理学世行余范。但在乱世家危之时,老少皆能有此通彻,可见名门将种之后,人脉不绝的真传,就连冬梅也有个好祖父。这是中国式古典传奇的套路,无一人无来历,无一事无前后,而且必将姻缘巧合,子孙茂盛,否则,《梅花剑谱》是传不到今天的,那倦客的书又从何处着落?(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