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俄罗斯棋盘杀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温文尔雅,是老板眼里的好员工,邻居眼里的好孩子。但是温顺的外表下却包藏着一颗残忍的心。他是俄罗斯杀人最多的连环杀人案凶手。他酷爱国际象棋,他的理想是把棋盘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放置一个生命,他要超越俄罗斯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安德烈·奇卡季洛创下的“纪录”。此人在199年被控谋杀了5人。而这一切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

1974年出生的亚历山大?皮丘什金是超市的收银员,上班时,他对待顾客礼貌又周到,是超市老板喜欢的员工;下班后,他喜欢去喝一杯,然后回到他一个人居住的公寓里。他对待邻居很有礼貌,同楼70岁的斯韦特兰娜?莫特耶科娃对皮丘什金赞不绝口,每次他们碰巧遇到,皮丘什金都会喊她一句“阿姨”再上楼。在老太太的眼里,皮丘什金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男孩,他对动物超有爱心。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的宠物死掉了,他哭得非常伤心。“他是个善良的孩子。”斯韦特兰娜由衷地说道。如果到了皮丘什金的公寓,还会发现,他的房间有一副国际象棋的棋盘,上面散落着几个棋子——他是一个热爱国际象棋的男子。而他的外表很讨女孩欢心,他有着一头褐色头发,喜欢穿格子衬衫,留着整洁的络腮胡子,一副标准的文艺青年的打扮。

看到这里,你对这个看上去略显软弱又温柔的男子是不是心生好感?但是如果你能够窥探他的内心,或许就会倒抽一口冷气。在他的内心隐藏着一个愿望:他要做俄罗斯最著名的连环杀手。他要把人当作棋子,每杀一个人他会在棋盘上摆上一个棋子,直到填满整个国际象棋的棋盘。事实上,他早已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皮丘什金第一次杀人是在199年的夏天,那一年他18岁,正在上高中。18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皮丘什金喜欢上一个女孩,但是这个女孩却跟另外一个男生走得很近。这让皮丘什金对那个男孩很反感。一天,皮丘什金将被他视为情敌的男孩约到楼顶,并把他从楼顶推下,致使男孩坠楼而死。警方对皮丘什金进行审问,却什么都问不出,加之没有目击证人证明看到是皮丘什金推下“情敌”,最后警方认定,皮丘什金的“情敌”为自杀身亡。对于警方的判决,皮丘什金认为自己是得到了上帝的眷顾,让他对杀人不再惧怕。这之后的几年,皮丘什金并没有再杀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狂暴和冲动无法得到抑制,001年,已经步入社会的皮丘什金开始了他疯狂的杀人计划。

因为皮丘什金仪表堂堂,很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所以他经常喜欢用一起喝酒的借口去引诱一些中老年的流浪汉,然后把这些人引诱到莫斯科南部一个叫比茨维斯基的公园。这是一座在离莫斯科城市中心区域很近的公园,虽然位于城市里,但是它拥有大片的森林,是晨跑、散步的好去处,莫斯科人对这座公园钟爱有加。等到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喝醉后,皮丘什金便会把他们杀死,然后把他们的尸体藏匿在下水道或者公园里的一个污水井里。001年其中的一个月,他竟然就杀死了六个人!因为这些受害者都是流浪汉,而皮丘什金在杀人之后又会隐匿尸体,所以皮丘什金的罪行并没有被发现。

而一些侥幸从皮丘什金罪恶之手中逃脱的人对此事从不敢提,这也让他一直可以逍遥法外。在001年初,19岁的玛丽娜?弗里切娃刚刚来到莫斯科,对周边的人没有太多的警惕。她在莫斯科生活得很拮据,而且又怀有身孕,于是贪玩的她成为皮丘什金的目标。一天,弗里切娃在一个“酒鬼”聚集地与皮丘什金相遇,看着这个年轻又不谙世事的女孩,皮丘什金盛情邀请她去品尝他私藏的好酒。看着衣冠整齐的皮丘什金,弗里切娃稍微迟疑了一下便随着他一起来到了比茨维斯基公园。

一心想品尝免费好酒的弗里切娃怎么也想不到,她正在一步步靠近死亡。当弗里切娃与皮丘什金走进公园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皮丘什金带着她向森林走去,刚走进森林,皮丘什金的面目就开始变得狰狞起来,他二话不说便抓住弗里切娃的头发,使劲地抽打她。因为夜里的比茨维斯基公园行人非常稀少,无论弗里切娃怎么挣扎喊叫都无济于事。在一番暴力的抽打之后,皮丘什金把弗里切娃拖到森林附近的一口污水井旁,然后把她推了下去。也许是因为弗里切娃命大,这口污水井并没有淹没她,在一番挣扎之后,弗里切娃从6米深的井里爬了出来。爬出来的弗里切娃早已筋疲力尽,巨大的惊吓加上劳累,她已经无法再移动一步。她瑟瑟地在森林里度过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弗里切娃被晨跑的人发现并解救。但是出于自己身份的尴尬与对皮丘什金的恐惧,她从来没有讲过她那天晚上的遭遇,当别人问及时,她只说是自己不小心掉进那口污水井里。

面对弗里切娃的沉默,皮丘什金更加有恃无恐。他开始变着法儿地杀人以寻找乐趣,有时候他直接射杀受害者,有时他用绳索把他们勒死。但是由于他杀死的人多数都没有家人,所以人们对他的作案并没有察觉。这竟然让皮丘什金很不爽,他觉得自己做得太没有成就感了。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接下来的作案中,皮丘什金故意在杀人之后把尸体留在现场,这可以让人们及时发现出现了命案而引起恐慌,但是警方对这些凶杀案毫无头绪。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害,为了追求谋杀的快感,皮丘什金的谋杀手段也在逐年升级。到了005年,皮丘什金开始采用更加残忍的杀人手段,他把一些中老年流浪汉带到森林里,用准备好的铁器多次敲打受害者的脑袋,直至他们死亡。越来越变态的作案手法引起了周围人的恐惧与警方的高度关注。

因为皮丘什金的作案地点都是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莫斯科警方一度派出了上百名警察对仅有17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希望找到更多的尸体,并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将他绳之以法。但是警方的搜索收获甚微,他们曾不止一次在公园里遇到皮丘什金并检查了他的证件,但是皮丘什金的心理素质实在过硬,警方没有发现任何不妥之处,甚至他们从来不曾对皮丘什金有过怀疑。

莫斯科警方的办事效率让皮丘什金有些抓狂,事情一直拖到006年。006年,莫斯科警方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逮捕了一个年轻人,他们怀疑这个年轻人就是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环谋杀案的凶手。他们把这个年轻人带到警局进行审讯,但是在此后的几天里,比茨维斯基公园接连又发生了两起谋杀案——这是皮丘什金在向警方叫板:你们抓错人了,真正的凶手还在杀人。再后来,皮丘什金甚至向警方公开表明,在这场“天黑请杀人”的游戏中,他占据上风。

警方抓错了人,真凶尚未归案,而凶杀案依然在发生,这让莫斯科的市民非常不满,但是警方对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环谋杀案的侦破工作丝毫没有头绪,他们想不到的是,凶手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时刻注意着他们的动向。

截至006年6月,已经有几十条命案在手的皮丘什金依然作为一个“暖男”生活着。据皮丘什金交代他一共杀害了6人,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安德烈?奇卡季洛所创下的“纪录”,此人在199年被控谋杀了5人。而皮丘什金疯狂杀人的目的除了追求刺激还有就是要超越这个杀人犯,成为俄罗斯之最。在落网之前,他的目标不再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锁定了自己在超市的同事——丽娜?莫斯卡尔约娃。6月的一天,皮丘什金约莫斯卡尔约娃一起散步。因为两个人都是单身,皮丘什金在同事面前又总是温文尔雅,莫斯卡尔约娃便欣然前往。在离开家的时候,她特意给儿子留了一个字条,告诉儿子自己与皮丘什金一同外出,如果有什么事可以打皮丘什金的电话,字条的最后她写下了皮丘什金的手机号码。

莫斯卡尔约娃再也没有回来,她的儿子向警局报案。警方很快找到了她的尸体,她被害的地点也是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警方在莫斯卡尔约娃的外套里发现了一张地铁车票,根据票面上的日期,警方查看了地铁里的监控录像,他们发现,皮丘什金和莫斯卡尔约娃的确是一同出去的。再根据莫斯卡尔约娃留给儿子的字条,警方将此案件与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环谋杀案的犯罪嫌疑锁定在皮丘什金身上。

警方做了周密的部署,在皮丘什金的家里抓捕了他。对于自己犯下的罪行,皮丘什金供认不讳,但是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愧疚与不安。他饶有兴致地跟警方讲着他的杀人动机与作案时的心理感受。他说:“第一次杀人时,感觉就像初恋,我永远也忘不了这种感觉。”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要杀人时,他说:“我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杀人,就如同没有食物一样。杀人是一种必需品,你能理解吗?我感觉我是这些人的父亲,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皮丘什金的行为已经不能以常人的思维逻辑而论之。在说到莫斯卡尔约娃时,他说他知道她给她的儿子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有他的手机号码,他知道这样警察就可能查到他……最终,他还是决定冒险杀掉她,因为,当时他已经处于杀人的情绪中了。皮丘什金的母亲为自己的儿子开脱,说他小时候从秋千上掉下来摔伤了脑部,他所犯下的连环杀人罪极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但是经过检查,皮丘什金的神志很清楚,不存在精神疾病。

犯罪心理学家分析皮丘什金的杀人动机是因为他小时候缺乏关爱。皮丘什金是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在小时候,他的母亲忙于生计,把他放在一个主要接收穷人孩子的寄宿学校。后来,他祖父接他出去,他才算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与亲人的关爱。但是很不幸,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很多年,在他的祖父去世后,他的母亲把他接到身边,但是他与自己的母亲并没有什么感情,在这期间,他养了一只宠物狗,闲暇之余,他经常带着他的宠物狗到离家不远的比茨维斯基公园散步,后来这只狗也死了,他大哭了一场,把这条狗“厚葬”在比茨维斯基公园里的一处森林里,而接下来的连环杀人案,案发地都是在这只狗的墓地附近。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因为皮丘什金祖父的离世,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抛弃了他,出于一种报复心理,所以他会找一些中老年的男人下手。

皮丘什金家中的棋盘上共有6个棋子,这说明,他杀害了6个人。警方在森林附近的那口污水井里找到了大多数人的尸体。而对于皮丘什金来说,他认为他只是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消灭地球上的那些社会边缘分子,是我的天赋使命!”皮丘什金在被捕之后说。而他的行为得到俄罗斯一些极端分子的支持,他们认为皮丘什金不应该被判刑,因为他所杀的都是社会上没有用的人,都是社会的“渣滓”。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皮丘什金剥夺的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007年,皮丘什金被判终身监禁,法官这样宣读了他的判决书:皮丘什金在任何一方面看来都是有罪的,这一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