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门得手,蒋介石说:我们有救了。远在奠斯科的毛泽东电示林彪:渡海作战,不要重蹈金门覆辙日月潭碧水如镜,“蒋令公”矢志要洗心革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及二野昧赓兵团自赣南、粤东两路央击,一举攻克了华南重镇广州。被李宗仁喻之为国民党“流浪政府,由广州迁往重庆,中画十多个沿海城市,只剩鼴门还为国民党占据着。

解放军三野第十兵面司令员叶飞为迟迟攻不下两座孤岛而急白了些许头发,他突然从淸报上获悉:蒋介石虽多次赴厦门要汤恩伯死守,但汤恩伯并没有坚守厘门的决心,悄悄把司令部所属机关移到小金门,毛森的巡防处也从厦门移至金门总部,军以上指挥机关移至军舰上办公。

叶飞向三野可令陈毅报告:攻岛时机已到,应趁敌军士气瓦解之际,一鼓作气,拿下厦门、金门。

陈毅即刻电示着部署攻取厦门,成功后再打金门。

十月十五日,叶飞兵团越海进攻厦门的战役从鼓浪屿拉开了序——从一种特定的历史意义上来说,它是在新中国宣吿成立及蒋介石确保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之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台湾海峡所作的第一次较量。

鼓浪屿,这个极富歌乐韵致的名字,古人把它比喻成东海门户前的一面“神鼓”。风平浪静日,鼓乐悠然,渔民欣欣出海捕捞;风一乍起,浪拍屿礁,如闻击鼓鸣金,渔民则纷纷收网归回。

全岛面积仅有将近两平方公里,是坱弹丸之地。岛上怪石嶙峋,疊成洞壑,苍木葱郁,四季常青,亭台楼阁,鹭凫翔集,素以“海上花园”美名享誉中外。鸦片战争后,洋人纷至沓来,在此开洋行、划租界、建教堂、设领事馆,一时间这块弹丸之地成了“万国乐园”。

鼓浪屿离大陆最近处仅有一公里,宛若系在厦门脖颈上的“锁扣”一开,厦门必破。汤恩伯用两个装备精良的主力团据守于此。

这天本是个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到了下午四时半共军向鼓浪屿发起进攻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阴云滚滚而来。叶飞下令:炮兵依原令时间提前三十分钟开始对岛屿守敌工事实施硖坏性轰击。于是,几十门火炮向鼓浪屿上的敌军阵地开火猛轰,其骨干火力是缴获的美制一〇五毫米榴弹炮,命中率不高,虽不能完全压制岛上敌军的火力,却使海边第一线的守军一开始就慌了阵脚,竞相呼叫告急。

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击部队纷纷登船出发,从海沧湾、沙坛湾鱼贯而出,分别向鼓浪屿抢渡逼进。攻击部队由精悍的四个梯队营组成,其主攻力量是在济南战役中战功显赫被陈毅命名的“济南英勇团”。

攻击船队一上船就碰上逆风行驶,船队叉多是平底江船,—会儿被风浪抛上波峰。一会儿又被狂涛卷入谷底。许多船只的缆绳被刮断,桅杆被打折;这都是在练兵演习时从未遇到过的……

阴云密布,天昏地暗,鼓浪屿守军打亮了照明弹,将岸边海面照得煞白。当攻击船队驶至距登滩还有近百米时,国民党守军开始以猛烈的火力拦阻,迫使攻击部队船只无法在预定地点抵滩。船认被风浪吹散,大部分船只漂了回来,有的被炮火击中沉没,只有少数船只零星抢滩登岸,在滩头遭到守军火力严重杀伤。见此情景,叶飞又命令三个第二禅队营起渡,还是因为风浪太大,大部分船只被漂了回来……陈毅急电催问战役情况,叶飞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艘军舰载勇士们冲上岛屿。他说,变成一只汽艇也行呵!可是,他不能。

而登上鼓浪屿的少量部队以全部顽强战死的代价,牵动了国民竞守军,造成汤恩伯判断失误,以为鼓浪屿是解放军主攻方向,便急忙调动一个师的兵力投入鼓浪屿,包围了解放军登陆部队。

——其实,这正是叶飞声东击西的打法,汤恩伯果然中计了。

叶飞将敢浪屿作佯攻方向,而把主攻方向放在度门岛北部高崎。他的部署是:首先以两个师组织攻击部队,强攻鼓浪峋,吸引国民党军主力。然后以三个师的兵力对厪门实行偷袭,同时亦准备强攻,登陆后速向纵深发展占领全岛。叶飞说:“佯攻鼓浪屿,是调动敌人很重要的一着棋。这是我又一次采用鲁南突围时使用第十师首先东进以调动敌人向东,然后我主力突然向西突围的战法,这是一步险着,我一生就过两次。”

是日黄昏,五个主力团突击部队乘几百只木船,在茫茫夜幕掩护下,依顺风浪迅猛地驶向预定地域待国民党守军发现共军目标时,解放军先头部队已在多处抢滩登陆,大陆岸上的炮兵也在这时猛烈开火,摧毁了国民竞守军在海边滩头的许多堡垒和工事。

直到二日拂晓,汤恩伯才判断并军主攻方向不在鼓浪屿而在厦门北部时,可为时已晚。他急忙调动飞机掩护反击,而共军一面施放烟幕弹使飞机迷失目标,一面以猛插纵深,抢占据点,以近战打击国民党反击部队。

这时,汤恩伯已完全失去守岛信心了,尽管战前蒋介石对他再三慰勉,要他及部下不怕失敗流血,巩固金、厦,为公私争气,再言其他。日但眼前大势已去,纵有千军万马,亦无回天之力。

汤恩伯是在海边用报话机急切呼叫海上的军舰放一只小汽艇接应他逃生的,共军第十兵团司令部在监听的报话机中淸楚地听到汤恩伯的呼叫声。叶飞听了十分兴奋,抢过报话机,命令追击部队迅速向厦门港追击,活捉汤恩伯。

可是,追击部队只顾穷追猛汀,报话机呼唤不通,当追至港湾时,汤恩伯丢下上千名官兵,仓惶跳上汽艇逃向金门岛追击部队未携带火炮,强迫俘虏去炮台向汽艇开炮时,汤恩伯早已逃得无影无综了……十月十七日清晨,叶飞兵团浩浩荡荡进入厦门市区。

至此,两军对峙,将近半年的金、度之战的“上半场”暂由解放军告捷领先。

那么,“下半场”呢?

厦门失守,金门再也不能丢了!——蒋介石下了决心使出最后一着:电令胡琏兵团第十九军由汕头去舟山改航金门接防;委任胡琏以十二兵团同令官名义兼任福建省主席,取代汤恩伯,主持金门防卫。

蒋介石在地图上那个米粒般大的地方划了一道弧线,m声对俞济时道:“电召胡琏速来见我!”

胡琏奉召去台北接受了总裁的委任,心想:受命于危难之时,虽给了个封耰大吏之位,也不过是只替死的羔羊;既然是死,那就死个样子给那些庸将、败将们看看!

胡琏不敢息慢,于当日晚冒着风浪驶往金门。

与门岛相比,金门岛只是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岛,位于厦门以东十公里处,北距大陆也是十公里。因两军在此交战,打得异常激烈、残酷,故而使得金门岛名震天下。

其主岛大金门面积为一百二十四平方公里,小金门面积为十五平方公里,俗称“兄弟岛”该岛状似哑铃,又酷若宝葫芦岛西部有金门县城,居民约四万人,多是华侨家属,靠农渔业及侨汇维生。据岛史记载,唐朝中原人陈渊来金门野岛牧马,岛才有耕稼渔盐之利,后人便在岛上建了座“陈牧马侯祠”,以供睹谒。

在蒋介石的眼里,对厦门、金门二岛,他当然看重的是金门。这主要是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控制了金门,就可以封锁搞建主要港口厦门的出海。,对于屏护台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蒋介石当然明白,中共若要渡海攻台。门港将是重要的集结出发地,只要金门牢牢地扼握在他的手中,共军虽攻占了魇门,也不敢轻举妄动渡海攻台。同时他也很清楚,在陆地上已经无法抵御共军横扫千里的攻势,但共军还没有空军和海军,只要金门在握,他即能依恃自己井没有受到多大损失的海军、空军优势,可以着意经营福建沿海的几个舟屿作为台湾海峡的第一道防线,也作为将来反攻大陆的第一道跳板。

十月二十三日,蒋介石不顾飓风警报之险,乘座舰亲赴金门布防并将守岛兵力由原来的不足二万人增加到四万人之多。还特邀日本海战顾问根滕博(被蒋无罪释放的侵华战犯)任胡链守岛总部的高级军事顾问。

蒋介石这一一次并没有召集守岛军官们作战前训令,而是单独召胡琏谈话:“金门对我!n来说,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金门,若金门丢失,你就不要来见我了!”

沉稳持重而不善言辞的胡琏一句话也没说,向总裁打了个敬礼,转身走了……

拿下厦门五天之后,即十月二十四日,解放军二野第十兵团司令叶飞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当晚发起攻击金门的战斗。

当晚九时,攻击金门的第一梯队三个主力团分别在澳头海湾、大嶝岛一带登船,在夜幕的掩护下向金门开进。——

这场以陆军部队乘木船利用步兵轻武器,向具有优势兵力加上现代化海、陆、空立体防御的国民党守军进攻的金门之战,开始了。

为配合登陆作战,叶飞兵团在缺乏远射程火炮的情况下,集中八十余门榴弹炮和山炮担负火力掩护。但这些炮的射程勉强达到金门北岸滩头,准确性已经很低。

当三个主力团抢在涨潮登陆时,出现了远远超出原来想象的逆势:许多船只被守军设在海滩的铁丝网和水下障碍物挂破,动弹不得,部队只好下水前进。登岸后未能巩固和扩大滩头阵地,就面临守军联合兵种的疯狂反击:海水退潮使抢滩的船只未能及时返航,全部搁浅在沙滩上,被守军用炮火轰击,并派兵放火烧掉了所有木船,没有了船队,使在大陆岸边待命的第二梯队四个团无法增援这就造成了已登陆的第一梯队在岛上孤军苦战的残酷局面……隔岸看到岛上燃起的冲天火烟,叶飞和他的部下们。急切,痛苦的心情实非语言所能形容。叶飞说“古语云‘隔岸观火”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意思,而我们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异常着急而又无计可施!这样的心情,是我参加革命以来,从来经受过的……”

叶飞下令从厦门紧急征集船只,却因国民党海空军巡逻轰炸,而无法实现。入夜后才弄到一艘小轮船和几条木船调到澳头、大噔岛,只够装运囬个连的兵力。叶飞派第二四六团团长孙玉秀率领四个连增援金门,并由孙玉秀担负统一指挥全部金门登陆部趴的任务。尽管孙玉秀率部冒险起渡,利用夜色掩护,躲过了敌海空军的捜寻,顺利登陆,无奈以那么少的兵力增援,已于事无补。

第一梯队三个主力团,在已经既无退路又无后援的情形下,只持步兵轻武器同具有防御阵地及重型武器,还有坦克、飞机与军舰助战而兵力高于五倍的敌军进行沬死搏斗……据后来军事研究家云。登陆点选择不妥是金门失利的一个不幸开端。加之初次海战,缺乏两栖登陆作战经验,又对海岛地形生疏,是造成金门失利的主要原因,部队在大金门西半岛北岸登陆,虽地势平坦,便于夜袭抢滩,亦利于敌军装甲部队运动。而这一带本来就是守金门的坦克部队训练场地,故敌坦克群在此作战更是驾轻就熟。天亮后未等登陆部队巩固滩头阵地,便使整个目标暴露在敌坦克阵和大量援军的联合反击之下。登陆部队没有反坦克武器,只好组织煬破手用戈束手榴弹炸坦克,因地形平坦,一批又一批孀破手未能接近坦克就倒下了,而敌坦克更加肆虐地摆出蛇形阵进行碾压,许多士兵被射杀或碾死。当时又赶上敌换防部队未走,而奉命增援的五个师又全部投入了战斗。经两昼夜浴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败,成为解放军战史上空前悲壮而惨痛的一页——

第二因六团团长孙玉秀在沙头附近被包围,当身边的一些伤员战斗到最后牺牲时,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第二四四团团长邢永生身受重伤,在东山沟被包围,被俘后壮烈牺牲……

第二五一团。长刘天祥战死,政委田志春率几十人分股突围,上山打游击,与敌周旋几日后因弹尽粮绝被俘。

第二五二团政委陈立华在打游击中牺牲,团长徐博在太武山的山洞里藏了一个多月,形同野人。敌派兵反复捜山,才将他捕捉华东野战军兵败金门,全军震动!

这是中共三年解放战争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投入作战的三个主力团和一个加强营近万人的部队,竟成建制欖没。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核定,金门之战,解放军损失九千零八十六人,其中包括船工民夫三百五十人。这在解放军故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长征中的湘江之战、红军西路军失败及抗战中的皖南事变,尽管损失的总人数不小,都还没有全部覆没。

兵败金门,使中共最高统帅部的领袖和统帅们,对渡海作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以严肃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仅仅靠木钒船檄跨海峡解放台湾,势必会吃比金门失利更大的苦头。

当时,中共拟定渡海攻岛作战有西个目标: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三万二干平方公里的海南岛一干二百平方公里的舟山詳岛。—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大小金门岛。

就在金门失利一个星期后(十一月五日),三野第七兵团攻占舟山群岛的登布岛也因受挫而撤回,只是没有攻占金门岛的损失大(解放军伤亡、失踪一千四百余人,台湾方面公布的国民党守军伤亡官兵为二千八百余人)。

对于第十兵团司令叶飞将军来说,金门利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却的经历。十月底,他在厘门老虎山洞召开的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因轻敌,以为厦门已指日取下,攻打金门也不过是弹指间事,结果造成莫大损失……”他写了一份报吿请前委、党中央给予严厉处分,陈毅看了他的报吿,说:给你处分,我也有份。”

情况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

尽管因金门失利而延缓了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的战斗进程,却未改变和动摇毛泽东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全局战略。若不是半年后美国在朝鲜半岛挑起战火,也许蒋介石经营台湾的历史会是另一神结局。

有了金门失利的教训与反思,中共中央军委命叶飞准备再攻金门。

而毛泽东着眼于全局战略的考虑,于十二月六日出访苏联向斯大林庆贺生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同“老大哥”签订新的友好条约。十二月十八日,远在莫斯科的毛泽东接到四野拟以十万人的兵力组成渡海兵团攻占海南岛的请示电,毛泽东亲笔起草了对四野林彪司令员关于进攻海南岛的指示电报: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鉴于第十兵团占领厘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没。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中共战史书称毛泽东的这封电文。是人民解放军疣帅机关第一次对于缉海作战规律的系统总结。

蒋介石望昔地图上那形如“宝葫芦”的弹丸之地,一抹微笑写在了脸上。

台湾国民党官方连续几天大张旗鼓地为金门大捷举行庆祝活动(此后几乎每年十月下旬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蒋介石还让电影公司专门拍摄了《金门湾风云》、《古宁头大捷》等故事片,大作舆论宣传),各新闻媒介称谓蒋氏此着得“天赐”、“神助”,频频邀请蒋经国作专场报吿,讲述他奉父之命赴金门督战的亲身经历。

蒋经国在他乘专机飞抵金门督战的当天(十月二十六日上午)日记中述及……十一时半到达金门上空,俯瞰全岛,触目凄凉。降落后,乘吉普车径赴总司令部,沿途都是伤兵、俘虏和搬运东西的士兵。复至最前线,在炮火中慰问官兵,遍地尸体,血肉模糊。看他们在极艰苦的环境中英勇作战,极受感动……”

战将胡琏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所幸北岸要隘有战车演习之车辆扼守,否则胜败属谁,实未可知。”

无论怎样,对于在大陆惨败的蒋介石来说,金门之战,确实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他宛若吃下了一粒“定心丸”,携全家到日月潭游玩去了。

日月潭是台湾引为自柰的风景名胜,也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位于南投丛山之中。湖心突立一座珠仔岛,亦叫光华岛。岛北为日渾,岛南为月潭,以轮廓近似日月而得名。潭的四周翠峰环抱,林木葱茏,风光旖旎,淸幽宜人,夏季气温只有摄氏二十度左右,是避署的好地方。

时值深秋,蒋介石携全家至此,当然不是避暑,而是为“持志养成”而来。几十年政治、军事生涯似乎使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每遇到重大挫折时,他都要致情于名山大川之间,藉以冷静地思考军国大计乃至个人命运的“峰回路转”。

在厦门丢失,金门据夺不下的那几日里,一种宿命论的悲凉情绪紧紧地压在他的心头:“战局瞬息万变。风云不测,至今危势难挽,不知是天意,还是命运安排……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实在是具有历史经验的名言。国难方殷,叹英雄末路,我是已经竭尽心力与人事了……”他时常低声沉吟。近乎于祷告,他是下了不惜让儿子去送死的决绝之念,今蒋经国赴金门督战的!

当蒋经国向他报告金门大捷的消息时,他竟悲喜得落下几滴老泪,嗫嚅着说:“好……好……台湾有救了!党国有救了!我等有救了……”

现在,他在碧水涟漪、环山幽翠的日月潭边徜徉。举目仰望潭南青龙山麓的玄光寺,不由感慨万端:“高潭悬日月,法楮起国魂!”当他散漫的脚步踩着铺满小径的落叶,眼光循着枫树上泛出的浓重的血红色,他感到有点凄然,悲从中来,“己丑”之年真是不吉利啊!军事力量强大过对手十倍,为什么就打不过对手呢?是那帮不肖之徒于大发接收财之后骄奢淫逸腐败无能争权夺利终酿成今日之失败!己丑,己丑,这—切皆归于“己丑”啊……他感到五内如焚,但他矢志衔着自己滴血的心,在绝望中寻找生路。

他在日月潭的涵碧楼作日记写道——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近日独思党政军改革方针与昝手之点甚切,此时若不能将现在的党彻底改造,决无法担负革命工作之效能也。其次为整顿军队,以求内部锖纯,团结一致。

的确,蒋介石选择这个山水清谧的地方,经过一番反省、思痛之后,思索着将谋划已久的国民党改造付诸实现。

一一日黄昏,他和儿子、孙子乘船去潭中垂钓。蒋经国望着孤舟、残阳、暮水衬着垂钓的老父,颇有“英堆末路”的悲凉之感。忽然,见老父手中垂杆一颤,鱼线绷紧,水花溅开,钓出一条足有七八斤重的大鱼。

划船的人连忙恭维道:“总裁,这样大的鱼,多年来草民还是第一次见到。总裁有福气,吉星髙照啊!”

“好!好!”蒋介石点头应着。他一生迷倍,信风水方术,偶得大鱼,定是“吉庆有余的好兆头!

孙子爱伦欢呼雀跃地喊:“噢——咦——我们有鲜鱼吃喽!有鲜鱼吃喽……”

可是,蒋介石向侍从挥挥手,说:“放生吧。”上了岸,他回望着一潭碧水,颇为感慨地对儿子讲。那个被共产党拉过去的文白等人之声言亦有道理,国民党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诸方面的失败还不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失畋是政治上的失畋,而导致政治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党内的腐败。

他援引孙中山为先例以表示自。对改造党的决心广每当国家存亡,革命成敗的关头,总理必致力于党的改造,在总理的手上,党的名称就有五次更换,党的组织亦经五次的改革。

蒋经国深谙父亲此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自父亲下野回溪口老家,就开始酝酿竞的改造事宜。六月,他指定儿于及陈立夫一陈诚等人设计改造方案。七月中旬,他要陈立夫等携带拟就的《本党改造方案》到广州交中常会讨论。十月十六日,他在台创办的“革命实践研究院”开学典礼上作了《革命、实践、研究三个名间的意义和我们革命失败的原因》长篇演讲。近几日,他接连召集在台大员陈立夫、黄少谷、谷年纲、陶希圣等来涵碧楼商讨党的改造问题痛惋地指出:“我们的失败并不是被**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第一,是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第二,是违反国父遗教,大家不以服务为目的而以夺取为目的’“第三,是丧失了革命的党德,不能以个人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大业。”“第四,是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总而言之,“蒋令公”矢志要在这一隅得以幸存的台岛上对党国进行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之改造。

“经国。在离开溪口之前,我为何给你写‘寓理帅气’四个字?”蒋介石意味深长地叹喟道,“我一生树敌太多,难免艰困重重。你去年在上海搞经济整顿,无可厚非。但只因纲纪瞀乱,恶弊公行,积重难返,而你操之过急,中途受挫,我只好对他们法外施恩,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父亲,我明白您的苦心蒋经国说,“当时各处兵败。人心不稳,根本无法谈改造!”

蒋介石点点头:“如今金门得手,我心中总算落了一块石头。眼下只有西南、川陕尚有战事,重庆亦恐难守上几日,待政府全部迁台,先行本党改造,整肃军事,再谈反攻大陆。改造与整顿之事,多日你下力为之了。”

“请父亲放心,儿子一定遵照您的教诲去做。”这时,俞济时急匆匆地跑来报告:“总裁,重庆急电。”

“念。”

“贵阳失守白崇禧所部向桂林撤退。共军前锋已接近彭水,宋希濂部已撤至乌江西岸,川陕各部南撤之路已被截断,望总裁赴渝镇座……”

十一月十四日,蒋氏父子乘美龄”号专机自台北飞抵重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