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飞往大镜门的“惊弓之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镜门是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大镜门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城门楼的门额上,有清代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手书“大好山河”四个大字。

当时光进入1948年1月日的时候,从大镜门往北,即西甸子、朝天洼、乌拉哈达、黄土窑子之间宽不足1公里,长不到10公里的这块狭长地段,突然热闹起来。即使不算车、马、骆驼和大炮,仅是11兵团的官兵就聚集了5万多人!如果按照人员所占土地面积的密度计算,每一平方米,该有多少人?不算则已,一算,准吓你一大跳,人满为患,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最先踏入大镜门的是105军的前卫部队59师,这个师在师长郭跻堂的率领下,于日晚间10时,离开张家口,向大镜门进发。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突围的试探,幸运的是一路没有受到共军的阻击。第二天佛晓,当他们得寸进尺,以为前方仍旧一片坦途之时,忽然遭到了沉重打击。

解放军挡道,不让他们走了。

于是,仗打得很激烈,郭跻堂指挥他的部队几次轮番进攻,均未奏效。

原本畅通的路,一下子就被堵死了。

105军军长袁庆荣率领后续部队三个师赶到,认为非打开通道不可,否则,一个军堵在这里,乱哄哄的,把道路都堵窄了。袁庆荣仗着人多,让郭跻堂继续攻击,一个连冲锋不行,就一个营;再不行,就上一个团!总之,一定要有突破!

枪声一次比一次激烈。

冲锋一次比一次凶猛。

战至上午9时,他们拿下了西甸子;1时,又拿下了朝天洼。再往后,他们拿不动了,阻击他们的共军顽强抗击,寸步不让。

战斗便继续进行着。

而跟在105军后面突围的104军58师,也继续跟进着。他们在跟进途中曾不时闻听前方传来的捷报,说105军59师郭跻堂师长了不起,带领部队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进展相当顺利。即然这样,有人在前面开道,作为后面的部队,104军的58师当然要跟进啦!结果,58师的快速前进,不久就把自己挤进了并不宽敞且人已很多的大镜门!

本来不该来大镜门凑热闹的整编骑兵第5旅、11旅,在骑兵第5旅旅长卫景林的指挥下,按照事先的部署,向张家口西南方向突围。他们原先打算寻找解放军防卫薄弱处下手,突破后,立即渡过洋河向西运动,然后越过铁路,直奔绥远。可是两个前卫团不顶用,走着走着,就被共军堵在半道上,挪不了窝。

卫景林很是生气,大声训斥前卫部队:“蠢货!刚刚走出张家口就停滞不前,再耽搁下去,不是找死吗?”

前卫团团长连忙解释:“看来共军早有准备,他们在这里筑有纵深防御工事,我们组织了几次进攻,都被打了回来。要想突破,很难……”

卫景林观察过共军的阻击阵地,的确异常坚固,难以摧毁。

怎么样办?

正在一筹莫展时,旅长卫景林接到参谋长报告,说从大镜门突围的兄弟部队,已经打通道路,顺利突出重围。

这个消息非常鼓舞人心。

既然105军已经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为大家做出了榜样,那还等什么?从西南方向往外冲,是冲;从大镜门往外冲,不也是冲吗?反正是突围,反正突围后大家都到绥远集结,目的相同。于是,卫景林决定弃难就易,带领部队掉头,改变方向,跟在105军屁股后面,从大镜门向北突围。

于是,骑兵第5旅旅长卫景林把两个骑兵旅带向了大镜门。

大镜门的人已经够多的了,接着又增加两个旅,且是骑兵旅,人和马双份的拥挤在一起,对于欲想突围的11兵团,则更是雪上加霜、乱上加乱!

这还不算,还有人继续朝大镜门赶来。

这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就往人堆子里扎的人,是靳书科和他率领的察哈尔省保安部队!

靳书科的保安部队竟然在大家纷纷突围的时候,没有接到行动的命令。

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曾让袁庆荣面告各师长、旅长有关突围的事,可是袁庆荣没说。袁庆荣只是说他的部队当晚要出城骚扰袭击共军,让靳书科的保安部队搞好城防。仅此而已。

靳书科还像往日一样,在第二天,也就是日早晨7时,在他的司令部驻地组织部队进行升旗仪式。仪式完毕,靳书科考虑到要鼓舞士气,还特地对部队讲了一番话。他说,张家口固若金汤,防守绝对没有问题。他还说,虽然是固守,但105军还经常组织主动出击,昨晚,他们就打了一个胜仗……就在靳书科眉飞色舞大吹大擂时,省会的警察局长阴燕英跑来,慌慌张张地告诉他,大事不好,部队昨晚开始撤退了!靳书科说,你别胡说,怎么可能呢?昨晚袁庆荣告诉他是出城袭击共军,袁庆荣总不会骗他吧?阴燕英说,真的,不信你到兵团司令部去看看吧!

靳书科连忙跑到11兵团司令部。

靳书科见到了孙兰峰。

靳书科问:“为什么部队突围,不通知我们?”

孙兰峰很是惊讶:“怎么,袁军长没告诉你吗?”

孙兰峰见靳书科震惊的样子,立即补充说:“具体情况我也不大了解,都是袁庆荣军长安排的。也许,他怕过早通知你,会引起骚乱,不利于市内治安,所以……其实,袁军长只是带人出去试一试,要是能突围,他会打电话来,届时我们一起走,也不迟!”

离开11兵团司令部,靳书科有一种被人玩弄的强烈感觉。他想,等什么时候见到袁庆荣,一定要他当面说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同时,靳书科对孙兰峰也不大放心。回到驻地,靳书科立即派人到各处打听情况;接着,又派了一名心腹,到兵团侦察孙兰峰的行动。

派出的人,不久回来报告:

大部队早撤走了。

孙兰峰带着手下的人,也撤了。

靳书科大呼上当!

靳书科连忙带着部队,直奔大镜门而去。

靳书科和他的保安部队是张家口守军最后一批撤出城的。撤离的时间是日下午时,离105军军长袁庆荣日晚10时出逃,前后竟相差16个小时!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耽误16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由生到死!

眼下的大镜门,到处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靳书科来到这里,现实情景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哪里是打仗啊,人山人海,比乡间阴历4月初8赶庙会还要拥挤!他看见原作为行人通道的一个小出入口,被部队丢弃的辎重、驮马、骆驼等,堵得只剩下一条“缝隙”,就这样,竟然还有官兵争先恐后、不顾死活地很里面挤。那些力气大的兵,见一点机会就朝里钻;稍为灵巧一点的,攀上炮车顶,或是爬上骆驼背,企图借助于外力赶紧逃命;苦就苦了那些伤员、老实巴脚的人,被挤得东倒西歪、哭爹叫娘也没有人搭理……靳书科觉得不可思议,孙兰峰怎么样会选择大镜门作为全军惟一的逃跑路线?况且这里连一条像样的行进路口都没有开辟出来,工事外边的铁丝网、鹿砦,甚至是地雷,都没有排除,大队人马就像洪水一样泄了过来。地雷不时被逃亡的士兵踩响,炸飞的残肢在空中不断出现,让人看了恐怖万分,心里直打颤……

这是一条无法行走的路!

可是,身后又没路可走!

孙兰峰的11兵团共5万余人弃城而逃,张家口就成了一座空城。解放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它。靳书科派人回去打探过,市内的一座银行竟成了共军4纵的指挥所。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解放军,他们正在收容城内的国民党军残兵。靳书科要是走回头路,等于自投罗网。无奈之下,靳书科决定他和他的部队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下了雪。

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落。

寒风更加凛冽。

大镜门,对于孙兰峰的11兵团,无疑是一座死亡之门!(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