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孙兰峰决定弃城突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兰峰接到傅作义来电,明确张家口“已无守备意义”,让他立即率部“相机突围转进绥远”,是在1月日下午。

1948年1月日的下午,无论对于傅作义还是孙兰峰,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就在这天下午5时,新保安被解放军攻占,5军全军覆没。此时的郭景云,让一颗子弹击穿了头颅,正躺在血泊中。虽然睁着眼睛,但他却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个世界已与离他远去……

傅作义知道事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占领张家口时的风光已是昔日黄花,历史不再重演昨天的故事。所以,面对现实,他不想让孙兰峰成为第二个郭景云。

孙兰峰当然也不想把自己和他的11兵团葬送在张家口。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呢?!

接到电话后,孙兰峰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找来袁庆荣、贾璜和成于念,安排突围的行动部署。

成于念是105军参谋长。

成于念见参与突围的决策者只有他们四人,便提议:“如此重大行动,决定着5.6万官兵的生死存亡,是否召集各位师长、旅长、民政厅长、七兵监、分监等共同研究为好?”

105军军长袁成荣马上说:“还是小范围吧。这种时候,人多嘴杂,一旦泄密,走漏了风声,那还不乱了套啦!”

孙兰峰说:“袁军长考虑得周到。”

孙兰峰又说:“我看这样吧,我们把突围方案制定好,即用密电发给察北、绥东总指挥鄂友三。至于各师长、旅长,由袁军长向他们当面进行交待。”

接下来,突围方案出台:

(1)令察北、绥东总指挥鄂友三,率该旅及安恩达、陈秉义等部由张北油篓沟一带迅速攻占长城线之狼窝沟神威台,以接应张家口突围部队。

()令第59师郭跻堂部为前卫,于日夜出大镜门,向陶赖庙方向攻击前进,打通通向张北、崇礼之道路,掩护全军突围后,改为后卫,向商都转进。

()令整编骑兵第11旅旅长胡逢泰归整编骑兵第5旅旅长卫景林指挥,从七里茶房经孔家庄突围,然后向察北、商都一带转进。

(4)第51师师长韩天春部为后卫,掩护全军撤退后,在本军后跟进,向商都一带转进。

(5)其余为本队,按第01师、兵团司令部、军司令部、第58师、保安司令部及所属各团之顺序,沿前卫行进路线向商都转进。

应当说,步兵向北,骑兵向西南后转向正南,可使共军短时间内难以弄清他们突围的方向,此方案有可取之处。但问题十分明显,即这一部署并非着眼于突围,而是安排逃跑。逃跑,不需要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你打你的鼓,他敲他的锣,各跑各的就行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万人大逃亡!

更为致命的是,孙兰峰让袁庆荣当面向各师长、旅长交待的有关问题,袁庆荣打了折扣。袁庆荣自称他在日夜召开了一次会议。但他没有在会上强调各师、旅必须严格执行部署;并且,没有通知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靳书科出席。而事后,靳书科却说,袁庆荣说谎。袁庆荣并未召集师、旅长们开会,他只是把各部队负责人一一找来口头上作了传达。那天晚上行动之前,袁庆荣给过他一个通知,说马上59师向大镜门附近“扫荡”,让城防部队严加防守。靳书科信以为真,还吩咐他的保安部队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准备,必要时,相机出击,进行支援。当时,袁庆荣没提突围之事,以至于大部队已经纷纷行动,他还埋在鼓里!靳书科忿忿地说,袁庆荣可恶,真他妈的可恶!这纯属是袁庆荣这个家伙居心不良,为了让保安部队替正规军让道,故意拿我们垫背!

可想而知,这样混乱状态下的所谓突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对于张家口敌人的出逃,毛泽东早有预料。

1月16日,毛泽东指出:在华北第兵团攻歼第5军或第5军已被歼时,张家口之敌有极大可能突围逃跑。因此,毛泽东考虑到张家口守敌有5万余人,我军在彻底解决新保安的敌5军之前,有必要给那里的攻城部队增加兵力。于是,毛泽东经与林彪协商,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调往张家口,并归华北第兵团指挥。东北野战军第4纵急行军于1月0日抵达指定位置之后,我华北兵团的兵力已是张家口守敌的倍,在力量对比上,占有绝对优势。

一记重拳,即将打出!

作为华北兵团司令员的杨成武,虽然面对就要开始的大战稳操胜券、信心十足,但他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对包围张家口之敌的部署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杨成武认为,虽然敌人向西突围的可能性很大,但也要留心他们向北,北面有一条公路通往张北地区,越过朝天洼、西甸子,再走,就是一片草原,接着便是绥远……1946年10月,傅作义就是从这条路上偷袭张家口的。对于这样一条有着历史印记的路线,杨成武不得不防!

于是,根据这个判断,杨成武将华北纵部署在张家口以西,华北6纵和1纵旅部署在张家口西北面,并命令部队做好阻击敌人的准备。

除了这两个方向之外,杨成武还将1纵队的主力和4纵队部署在张家口以东和东北地区,并将张北、尚义、集宁等地的其他部队也作了相应的部署与调整。

事实证明,杨成武将军的这个判断,完全正确!

歼灭张家口逃敌的战斗结束后,杨成武会见了被俘的敌105军军长袁庆荣。这位败军之将说:“我们根据总部命令,立刻组织突围。原以为贵军主力部署在西边,于是我们就出大镜门向北突围……就这样,大势已去,不可收拾。”

当然,这已是后话。

而此时,就像磨快的镰刀期待着收获,进入阵地的战士们,等待着的是敌人的到来。

天边,大团大团的云在涌动,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起风了……

杨成武迎风而立。

眼下,已经布好兵、摆好阵的杨成武,显得一身轻松。

“这里没我们的事了,我们走吧。”杨成武这样对身边的参谋说。

随后,兵团指挥所迁到了西太平山上。

西太平山位于张家口西北方向,那里群峰耸立,地势险要。站在新开设的指挥所,居高临下,仅是裸视,就能够俯视整个战场。如若借用望远镜,张家口市内的全景便尽收眼底。杨成武对这样一个指挥所非常满意。

杨成武朝山下望去。

他的目光掠过河流、沟壑,掠过山林、道路,掠过村庄、田野……

他看到了严阵以待的千军万马,看到了急待吹响的冲锋号角,看到了渴望拼杀的枪炮刺刀……

历史的时针在不停地走着。

杨成武手指山下,说:“好戏就要开场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