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味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蓝小恩跟乔治回美国后,日子一直过的平静安稳。

刚开始,蓝小恩对乔治其实没有多么盛大的爱情,当初,发生了和何若求的事情后,她无颜面对一切。

为了逃离,蓝小恩接受了乔治的求婚。

当飞机轰鸣着飞上三千米的高空时,蓝小恩的心里,对未来、对异域那即将来到来的生活,是完全茫然的。她明了的只是,从此,自己将再也听不到熟悉的乡音,看不到熟悉的乡党,触碰不到熟悉的友情。从此,她就是一个漂泊的异乡客,远离故土,命运未卜。不过,蓝小恩的骨子里,又有某种强大的勇敢。她是那种一旦进入某种境地,就无惧无怨也无悔的女人。因此,当飞机平安降落到旧金山机场,看着那么多白皮肤蓝眼睛的老外,蓝小恩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是:蓝小恩,勇敢点,你的新生活开始了。

婚后的异域生活,蓝小恩感受到了莫大的孤独。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观念都不一样。在盐市,别人都当她是open的豪放女,可当真来到美国,置身其中才发现,她的开放,和外国人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在她和乔治生活的小镇,每月都有一个裸体party。那么多外国男女,光着肥胖的身子,悠然自得、旁若无人地在公园里散步、晒太阳。蓝小恩简直羞死了。

乔治看着她绯红的脸颊:“蓝?怎么了?一切都很正常啊。我们的身体是上帝赋予的礼物,不时将最本真的自我袒露给上帝,这是一种坦诚啊。”

乔治对裸体party上的男女视做正常。他摸着蓝小恩凹凸有致的身体,甚至撺掇她:“你的身材这样棒,为什么不去秀一秀?”蓝小恩夺路而逃,天呐,乔治疯了么,让自己的老婆去别的男人面前赤身裸体,这种奇异的思维,她实在无法理解。

不过,面对蓝小恩的拒绝,乔治也不在意。在他看来,东方美女的拒绝,更增加了她的神秘感。而他迷恋和喜欢的,就是这种谜一样的感觉。

婚后不久,蓝小恩在乔治的安排下,进了一家教会学校,学习简单的ABC。

蓝小恩的语言天赋很不错,在教会学校一年下来,已经可以自如地穿行在小镇上的集市同人交流。乔治喜欢吃中国菜,蓝小恩又根本忍受不了美国人餐桌上的高热量和高蛋白,什么面包和黄油啊,在她看来,那些油腻的食物,只能充饥,根本没有美食的享受。

所幸的是,小镇的菜市里还有一些大白菜和西红柿之类的蔬菜。蓝小恩挑挑拣拣地买回去,包成饺子或者做了西红柿酱,端到乔治面前,这个外国男人吃得好不贪婪。

到美国第二年,蓝小恩在一家中文网站看到弗吉尼亚州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租住的房子后面开辟出菜园,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中国的农庄搬到了美国,没想到,气候湿度还都适合,竟然大获丰收了呢。蓝小恩一下动了心。她和乔治的别墅后面,就有大片的草地和灌木。为什么她不尝试下自己播种收获的喜悦呢。

通过莫方,蓝小恩收集了盐市经常出产的一些蔬菜种子,然后在后院的草地上除草耕耘,也做起了农庄主人的美梦。让蓝小恩意外的是,乔治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的职场型男,对于田间耕作也很热衷。他兴致勃勃地陪在蓝小恩身边,蓝色的眸子满是惊讶和欣喜。后来,等那些种子萌芽,微微长出小的枝节,他又用蹩脚的中文对着蓝小恩显摆:“我知道,这是茄子,这是萝卜,这是韭菜,对不对?”

虽然乔治经常将萝卜的名称按到茄子上,又把韭菜当成了茄子,可是,蓝小恩看着乔治兴奋的样子,还是有新奇之感。在盐市,她遇到的那些男人,满脑子都是金钱和利益,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在意一棵萝卜苗的青翠,也没有任何人惊喜雨后春韭的葱茏。

但是,乔治却有这样田园的情怀,这让蓝小恩好不讶然。或者,这就是外国男人和中国男人的不同吧。外国男人,更喜欢的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而中国男人,更接近物质的虚荣城堡。

乔治的天真和稚纯,让蓝小恩很欣赏,她知道,自己依然不爱这个男人,可是,对他的好感却多了好多。

秋天到了的时候,他们别墅的后院,不断迎来络绎不绝的观光客。红彤彤的西红柿坠弯了小小的枝蔓;白生生的大萝卜,直接从黑色的土壤中长出来,顶着绿油油的叶子,好像威武的大将军。吃过蓝小恩包过的韭菜饺子,小镇上的居民更是天方夜谭般的赞叹:“中国人太智慧了,怎么就能做出这样神奇的美味来。”

让蓝小恩好笑的是,美国人根本想象不出,饺子这种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为了帮助他们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蓝小恩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在厨房演示,那些外国佬哇啦哇啦地叫起来:“ohmygod,这一切,也都太神奇了吧。”

看得出,乔治很是为自己娶了这样一个能干的中国老婆而自豪。他对蓝小恩一如在中国那样热烈,出门一个热吻,下班一束鲜花。这和中国男人在婚后的表现也是迥然不同的。刚开始,蓝小恩并不适应,总觉得两个人已经结婚了,没必要天天晒浪漫。可是,乔治瞪着蓝色的眼睛天真地看着她:“不是晒浪漫,而是我爱你,干嘛不让你知道?”

蓝小恩只好仰起绯红的脸,接受乔治的亲吻。

久了,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示爱方式。这样的时候,想起在盐市时,被那些男人霸道无情地占便宜的日子,蓝小恩觉得过去真像一场噩梦。

到了美国,蓝小恩才知道,在这个国家堕胎是违法的。她不禁假设,假如当初她是怀着孕跟了乔治到美国,是不是自己和何若求的那个孩子,就得必须生下来了?

她说不出这样的臆想带来的是怎样的心情。但是,来美国愈久,想有一个孩子的渴望就愈强烈。而这样的渴望,在乔治心中,同样强烈。

乔治是个有十足童心的男人,做梦都盼望着蓝小恩能够生下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而蓝小恩到了美国之后,也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她完全可以生。奇怪的是,和乔治结婚两年了,蓝小恩却从来都没有怀孕。

蓝小恩很失落,这样的失落,乔治也有,不过,乔治很大度:“蓝,是上帝还没有想好到底送我们怎样的天使,所以,我们不如安心等待。”

蓝小恩眼睛有点湿润,她看着文雅的乔治,内心满是感激。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盐市,指不定夫妻两个发生了怎样的矛盾。但在乔治这里,他能将一切都避重就轻地处理掉。这个美国男人的乐观、达观和宽容,让蓝小恩很感动。

一直没有孩子,蓝小恩除了经营菜园,更多才。还是寂寞和孤独。

她本是忙惯了的女子,乍一闲下来,骨头里都要生出绿毛来了。但是,合适的工作,并不好找。

想来想去,蓝小恩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新奇的念头。镇上的居民既然那么喜欢吃中国菜,为什么自己不搞一个中国餐馆呢。这个念头同乔治一沟通,他竟然非常赞成。只不过有一点不好搞:如果蓝小恩一个人管理后厨,怕是有点忙不过来。让蓝小恩惊喜的是,这时,一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住到了小镇上,他们属于半工半读的那种学生,看到蓝小恩贴出的招工广告,立刻打来了电话。

他乡遇老乡,蓝小恩也很兴奋。虽然阿兰和大刚,一个是东北人,一个是广州人,他们的地域和盐市距离遥远,但漂洋过海后,只要是中国人,就是老乡。

阿兰主修的是外国戏剧,性也浪漫泼辣,颇有几分莎士比亚遗风。大刚学习的专业是金融贸易,同专业的刻板教条一样,性格也沉稳踏实,很有几分理科男的认真和细致。蓝小恩后来了解到,阿兰和大刚原本并不相识,是同来美国的飞机上邻座,才一见如故。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两个在国内毫无交集的男女,一趟飞机下来,已经成了热烈的恋人。对于85后孩子炽热的爱情,蓝小恩只当天方夜谭来听。同时,看着这两个孩子那么亲密恩爱的样子,她又很替他们高兴。

她是独自在异乡走过漫长黑夜的旅者,深知一个人跋涉异乡的那些黑夜有多么的孤独和痛苦。而阿兰,能在第一脚踏上异乡的那一刻,身边就有了陪伴的爱情,蓝小恩深深觉得,这个女孩儿非常幸运。

蓝小恩比阿兰大9岁,从看到她的第一眼,她就把阿兰当成了自己的妹妹。而这个娇小的广州姑娘也着实可爱。进了餐馆不几天,就蓝姐蓝姐地叫了个亲热。好像蓝小恩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妹。

有了同乡的支持,蓝小恩的餐馆很快开张了。本来,蓝小恩的厨艺并不多么精通,她拿手的,不过是普通中国人都喜欢的几道菜。比如辣子鸡丁,炸酱面,包子、饺子等。可有了大刚和阿兰的加盟,无论东北菜,还是粤系菜,他们都能操刀搞一搞。不足80平的小餐馆,一时因为菜品丰富、口味纯正而著名。

乔治尤其喜欢大刚做的东北菜,酸菜猪肉粉条。他还不太会用筷子,于是笨拙地用叉子挑着那些筋道的粉条吸吸溜溜地满桌子转。大刚和蓝小恩看得哈哈大笑,乖巧的阿兰,从厨房找来一个小碟,将粉条挑到他的碟子里,这下,乔治吃个痛快了。

餐馆开张一个月,小镇上的居民几乎都来过一次了,初始的中国菜新鲜的风潮,逐渐不那么热烈,蓝小恩也终于可以歇一口气。这时,阿兰和大刚的学校也正式开课,他们再也不能一天4小时忙碌在餐馆。不过,每天大刚和阿兰下午放学回来,就一直在餐馆打工到凌晨。这样,第二天的菜品基本也准备出来了,有太多客人时,蓝小恩一个人也勉强可以应付得过来。

蓝小恩很感激大刚能有这样的安排,同时,也盼望着有更多中国留学生住到她们这个小镇上来。让人不爽的是,这个美国西部比较偏僻的大学城,中国留学生本来就非常少,而愿意住到这个小镇上来的人,更是不多。

在阿兰嘴里,蓝小恩得知,像她和大刚这样出身一般工薪阶层的留学生并不多。更多大学城的同胞,都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这些孩子来美国,不仅可以住豪华公寓,还可以买非常名贵的跑车。打工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想都不要想。

阿兰的叙述充满了羡慕。的确,有父母做坚强后盾,一些孩子虽然离开家乡,生活依然可以悠闲自在。不过,这样有能力的父母毕竟不多,而且,和更多的没有能力留学的孩子比起来,阿兰和大刚又算幸运的。只是,这样的幸运,阿兰似乎并不认同。

熟悉了之后蓝小恩意外的发现,阿兰对大刚的感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热烈。大刚不在的时候,阿兰提到他,毫无热情。同更多85后的女孩儿一样,阿兰骨子里还是有着拜金的倾向。偶尔,蓝小恩甚至能听到她的遗憾,如果和她同一班飞机的,不是大刚,而是一个什么富二代那该有多好。

听到阿兰流露这样的遗憾,蓝小恩心里,有一种愤慨和激动。她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阿兰,真挚的爱情,不是任何物质就可以买到的。虽然网上流行那样的宣言,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可是,当真一个女孩儿天天坐在宝马车上哭了,她的心灵和生活就都会面临荒芜的绝境。而人生最美的风景,说到底,不是五花马千金裘,而是有一个相爱的人,永远休戚与共地牵手同行。

不过,这样的话,年轻的阿兰无法完全理解。阳光晴好的午后,她亲昵地傍着蓝小恩坐在廊子下,真心实意地羡慕她:“蓝姐,你真是我的偶像啊,能如此迅捷的抓住机会,一举搞定乔治,从此拿美国绿卡,吃汉堡薯条,成为一个华侨。”

蓝小恩啼笑皆非。阿兰不知道,当年自己只是因为实在走投无路才选择了乔治。如果尚有一线生机,她绝不会将自己流落到这异国的荒凉中。掐指算来,来美国三年了,蓝小恩得承认,物质生活的确比盐市优裕,而乔治,也有着很多中国男人无法比拟的优点,可是,她并不认为,这里的生活就比盐市幸福到哪里去。怎么说呢,就像一株植物吧,她有自己习惯的土壤和气候,骨子里流动的血液,也有特有的地域属性。如今那么突兀地被移植到一方不相干的土地上,土壤即便再肥沃,水分即便再充足,可她那暗藏的生机,还是因为长久嗅不到熟悉的味道而有点萎靡。

可以活下去,但,再也活不出原来的悠然和轻松。这是蓝小恩对自己远嫁异国的最本真总结。

阿兰不会想到,很多时候,蓝小恩坐在乔治的红色跑车上,在繁华的异乡街头穿行而过,心里跳动的,不是喜悦,而是怀念。怀念当初的当初,和前夫唐恩,、在盐市喧嚣的街头骑脚踏车的身影。是,盐市的生活是逼仄的、庸俗的、远离奢华的,但是,那里面,有蓝小恩熟悉的家常,有她想念的烟火气。而这一切,踏上美国这方土地之后,再也没有了。

所以,更多时候,蓝小恩的心中,拥挤的并不是幸福,而是遗憾。遗憾命运那只翻云覆雨的手,将她,一个毫无野心的人,置放到一个被人人都臆想过、羡慕过的国度。

对于蓝小恩的遗憾,阿兰并不理解。她生活的广州,其实远比盐市繁华时尚,可是,阿兰提起故乡,满口都是贬低:人群素质低下,街道脏乱差得厉害,强盗野蛮横行。是,蓝小恩知道,因为父母都是小职员,阿兰在广州确实一直生活比较艰难,但是,听到这个年轻的孩子贬斥自己的故土,她心里还是分外的不舒服。中国的老话,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一个人,即便家乡再穷再落后,也不应该嫌弃啊。

蓝小恩看得出,阿兰是一心想要留在美国发展的,她将能拿到绿卡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看成是人生最高理想。而在她的口中,这样的理想,在大学城那些年轻的中国孩子之间,很是流行。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父母有能力实现孩子的愿望,可阿兰和大刚的父母根本没有那样的能力。他们能够拿出一笔钱来送他们留学,已经榨干了骨髓。

所以,阿兰的心里,更多时候是严重失衡的,失衡久了,她将这笔账算到了大刚头上。看着难掩失望的阿兰,蓝小恩想起痴情的大刚,有点替那个孩子担心。他深爱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儿,她回馈他的,是他渴望的爱情么。

餐馆开张半年之后,阿兰和大刚的感情发生了细微变化。阿兰回小镇的次数少了,大刚毫不知情,只说女友最近功课紧张,偶尔留宿在大学城附近的学妹那里。

蓝小恩想起偶尔见到阿兰眉飞色舞的样子,心里隐隐有了不祥之感。她想提醒大刚注意下,又觉得无从说起,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不久之后,真相浮出水面,阿兰果然另有所爱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