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公开叫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公开叫阵

三十元钱的事,像风一样,跑遍了杏花沟的家家户户,既能出气,还有钱赚,还能出去看光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况且三十元对这个闭塞的山沟沟,不是个小数目,一家去两口人,就能挣六十元。大家都挺兴奋,盼着月亮早点下去,明天好到县城看玩意。

大兰子也得到这个消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的是小土鳖,他是即想去挣那三十元钱,又不想得罪大兰子,毕竟他也是动迁的既得利益者。大兰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小土鳖试探着说:“我们是否也去搅合搅合?”大兰子说:“你看着办吧,腿长在你自己脚上。”大兰子不置可否,她知道他那点心思,不就是想挣三十元钱么?后来老黄家人陆续打来电话,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打探口风。大兰子被搅的烦了,干脆把手机关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兰子家的鸡还没打鸣,人就陆陆续续的往杏花家集中,有一家来一个人的,还有一家三口全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今天她家的鸡怎么不叫了?”有人说。

“知道大难临头,不敢出声了吧。”又有人说。

他的话音刚落,呜呜呜呜,呜呜、咯咯蛋,….从大兰子家方向就传来了一公一母两只鸡的打鸣声,一高一低、抑扬顿挫,简直就是男女二重唱。

“叫、叫,早晚叫你瘪茄子。”刚才那个人说。

“还早晚干什么?今晚就叫它下汤锅。”二狗子说。

“去你妈的,胡嘞嘞什么。”二癞子骂了二狗子一句,怕他一兴奋把什么都吐露出来了。

人到齐了,一查,七十多人,只有三家没来人的,大兰子家,黄三光家,还有沟底孤寡老人李老太太,估计岁数大了,走不动了。

杏花站在磨盘上,做出发前的动员:

“乡亲们:叔叔大爷们:兄弟姊妹们:我们今天去县里,是为了争取我们的权利,是为了反对贪腐。她依靠贿赂当选组长,这已经违反村民组织法了,可她当了组长,横行霸道,高高在上,以权谋私,损害大家的利益,中饱私囊,我们能答应么?”杏花具有煽动性的话立刻得到大家响应。

“不能、不能,告她去。”下面群众高喊。

“对,现在是个法治社会、公平社会,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她不是自以为有后台么?我就不信共产党的天下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党的宗旨不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么?现在我们这些群众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看他们管不管,他们不是高喊反对腐败么?现在有人公然腐败,看他们管不管?我昨晚琢磨了一宿,总结了五点:一、不同意补偿方案,不能以合同为准,土地应该以实际丈量为准,二、土地占没有了,我们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要给我们解决养老问题,三、大坝上的树木补偿款哪去了?四、贿选的问题,五、多报土地亩数,骗取国家钱财。我们就围绕这五个问题,让县里给我们一个说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大家觉得杏花总结的五点特别好,特别全面,都很佩服她,看来还是读书人,说话头头是道,别看她是个文弱的女子,说话的分量可不轻。声音不高,还挺柔美的,却有千斤之力,在大家的心里产生巨大的漩涡。

“杏花说的好,我们都听你的,你叫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你叫向东,我们绝不向西。”二癞子说,他这是代表大家表忠心,更是进一步煽动大家的情绪。

“好、对,都听杏花的。”大家附和着。

说得好听,是都听杏花的,说得不好听,是都听钱的。谁出钱听谁的,这是大家心里的真实想法。

“好,既然大家都听我的,我提点要求,我们今天去是为民请愿,是要政府给解决问题,不是去闹事的,更不是去反政府的,所以大家都不要有过激行为,我们有理,用不着吵吵把火的,有理不在声高,更不能做违法的事,免得落下口实,结果目的没达到,还让人抓住把柄,大家一定要听指挥,不许胡来,听见了么?”杏花说。

“听见了,你放心吧。”大家一起表态。

这时,车来了,是一台绿色大客车,车门一开,大家立刻往车上挤,司机下车抱怨说:“这老破道,把我的车造坏了。”杏花说:“辛苦你了,师傅。”车上挤了满满的人,很多人第一回坐这么好的车,车上有空调,还有电视,很兴奋。大家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哪里像是去上访,到像是去旅游。

车启动出发了,李虎子的大卡车在前面开路,没挤上大客车的人,都坐在大卡车的后面,杏花为了表示亲民,也坐在大卡车的后车厢里,李虎子让她坐驾驶楼里,她坚决不同意。大客车紧跟在卡车后面,路过大兰子家时,李虎子故意按响车喇叭,显示力量,大客车也跟着按响喇叭,一时间喇叭声响彻山谷,向大兰子示威,向大兰子挑战。

大兰子站在高台上,双手掐腰,怒气冲冲的骂道:“叫,叫,叫你妈个腿,叫你们都栽沟里,叫你们都变成哑巴。”

大卡车上的人也不示弱,一起高喊:打到贪官,打倒贪官。

汽车轱辘是听方向盘指挥的,不管大兰子怎么诅咒,还是跑的好好的,他们迎着太阳,直奔县城里去了。当大客驶上柏油路时,速度像飞机一样快,坐在车里,一点也不颠簸,舒服极了,大家都把头向窗外望去,看着车外的树木、庄稼、田野、山脉都向身后急速跑去,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当太阳升到山峰之上的时候,他们到了县城,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拥挤的人群,喧哗的噪音,川流不息的车流,都让这些山里人感到新奇,习惯了山村宁静生活的他们,奇怪这里的人们如何能在这么噪杂的地方生存。都说城里好,好在哪里呢。客车在车流中穿行,东拐西拐的,把这些农民都给拐转向了,已经分不出东南西北了。九点钟,他们终于停在一幢大楼前,那幢大楼能有七层高,茶色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那么气派,华丽、高贵。但却少了一些庄严、威严。(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