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为别人撑伞,才能取得共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合作共赢是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作,合作也可凸显共赢,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而是要大于,合作可以使双方共克时限,共赢商机,提振信心,共同发展。

感恩缔造双赢

马云说:“我马云比其他大部分CEO要坚强的是,我不为钱干,永远不把赚钱作为公司的第一目标。”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因为如果一个人脑子里就想赚钱的话,他脑子里想的是钱,眼睛里是人民币、港币,讲话全是美元,这样一来,就没人愿意和他做生意了。只有心怀感恩,学会利他和分享,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无论能力高低,职位大小,只要能够以感恩为动力,以一种负责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敬,取得双赢的结果。相反,如果只是敷衍和应付自己的工作,再拿手的事情也会做得一团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十六个小时。这除了对老板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益也很大。”

洛克菲勒一语道破了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员工应该好好珍惜工作,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员工身在企业,就应该为企业好好工作、努力工作。

如果你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认清了自己和企业的关系,就有了充足的工作动力,这样一来,你和企业的收益都会达到最大化。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以感恩作为动力,做出完美的业绩。

艾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在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所以,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不要伸出脚去试图绊倒他们。一个心怀感恩而真诚帮助别人的人,到最后无不帮助到自己。

004年月2日,盛大董事长、总裁陈天桥宣布自己将辞去总裁一职,只留任董事长。后来,唐骏从微软辞职并“空降”盛大,开始了他的盛大历程。

盛大上市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而在转型的艰难时期,唐骏的沟通才能再次得到印证。005年底,盛大率先施行了免费游戏模式,并从此走上了收益和利润连续增长的道路。

唐骏在空降盛大后,用自己的才能弥补了盛大的不足,用自己的经验帮助盛大走上成熟规范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盛大给了唐骏一方宽松自由的平台,使其拥有如鱼得水的空间,并感受到上下一致的信任。

唐骏用四年时间,把盛大从一个标准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上市公司;盛大的舞台,也给予了唐骏极大的工作空间,帮助唐骏实现了梦想。

合则两利,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发展空间自然会跟着变大;企业的利润增长了,员工的利益自然也会随着增长。敬业则是感恩的外在表现,放弃敬业就是不懂感恩。敬业的唐骏说明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可以说,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作为员工,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工作机会,因为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不得不说,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把对企业的感激转化为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关心他人,关心企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企业利益负责。

所以,当你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时,你的态度会是快乐而积极的。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无论是才华出众的领导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职员,都应当对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对老板抱着感恩的态度。始终抱有感恩的态度,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就会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这会为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益处。

最后,我还想说,老板与员工应该换位思考,相互感恩,把自己和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共创双赢的局面。

互利共赢,大家才都有钱赚

马云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的确,互利共赢,大家才都有钱赚。

在自然界,有许多互利共赢的例子: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是土豚的最爱,然而,土豚并不是吃了甜瓜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它把自己吃了甜瓜后拉下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甜瓜籽。土豚就这样“种”下了很多甜瓜。那些种子有土也有肥,来年便结出更多的甜瓜,于是土豚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彼此都得以繁衍生息下去。

螃蟹虽然在陆地上也能生存,但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一路不停地吐泡沫来沾湿自己和同伴。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是有限的,几只螃蟹一起吐,那些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大片,这样就营造了一个富含水分并且能够容纳它们每一个于其中的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我们自己那颗不肯与人方便的心。

互利共赢贯通古今中外,喜欢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熟悉精彩的一节《火烧赤壁》,当时刘备、孙权势力都比较弱,曹操势力强大。如果孙刘没有联军,就没有后面的三足鼎立局面了。然而,历史上出现了最精彩的一次合作共赢的经典剧情,刘备兄和孙权兄两掌一拍:“兄弟咱们联手,共拒曹操,否则我们皆不可自保。”结果,孙刘联盟联手一举大败曹操于赤壁,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合作共赢最重要”的策略课。

要知道,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没有利他之心,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尤其在商场,我们更要互利共赢,大家才能都有钱赚。

马云认为,帮助网商成长是阿里巴巴的职责,他说:“我们必须让各类的网商知道,竞争是让你完善和成长的东西,学会和竞争对手相处才是最厉害的,商场就犹如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思想只有共赢。”

的确,互利共赢是商业中的不二信条。如果你能够与别人一起赢,你自己就是赢家。正如李嘉诚所说:“人要去求生意,生意就难做,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儿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可见,做生意,买卖双方都要生存发展,都要赚钱,就必须精诚合作,互惠互利,决不能只为自己赚钱而不管对方死活。那样的生意做不久,更做不大。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凯辛那大道有一家中美超市,一共有六位老板,除了五位温州人,还有一位是台湾人林士城,林士城和这五位温州人合作得很愉快。林士城本来是一位蔬菜批发商,其他的几位合伙人以前以摆路边摊为生,因此经常从他那儿入货。时间久了,大家便成了朋友,于是大家便商量开店。林立城认为,温州人做事勤快,脑子灵活,是做生意的好手。他们觉得薄利的东西,只要你多进货成本便低,多销利润便高,因此自开店以来,生意一直比较红火。

毫无疑问,共赢是通过协商获得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并获得互利互惠的效果。以这种思维处理人际关系,可以达到少争议甚至无争议,使个人身心更加健康愉快。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呢?

1.做一个诚实的人

人若不能对自己诚实,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对人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利人。因此,缺乏诚信作为基石,“利人利己”便成了骗人的口号。

所以,若想培养共赢的思维模式,首先要真诚,对自己要诚实,不然就无法了解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其次,要对他人诚实,如果对他人不诚实,缺乏诚信,利人利己和共赢合作就变成了形式。

.有一颗体谅的心

在寻求利益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互利、互信、互赖、合作,始终如一地以真诚自信的品德来服人。真正的成熟,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体谅之心是共赢思维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具备勇气表现自己并且充分体谅对方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有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

如果你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实现你的抱负,那么你就会顽固地反对同事的建议,拒绝与同事分享你的工作方法,唯恐失去好处。相反,如果你把配合视为一个成功的方法,你就能与同事共同分享现在的资源,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别人的依赖。所以,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要相信成功并非是要压倒别人,而是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4.富足的心态

一般人都会担心有所匮乏,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抱持这种心态的人,甚至会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他们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身的失败。

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合作共赢是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作,合作也可凸显共赢,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而是要大于,合作可以使双方共克时限,共赢商机,提振信心,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推动企业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力量。

双赢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我们一定要抛开“个人利益就是所有”的陈旧观念,当然,你可以“利己”,但利己却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的合作模式,最后都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在法国,有一个农场主由于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他的庄稼长得总是比别人好,他的种植效益自然也就比别人高。而且这位农场主培育和改良的品种每年在当地农业协会评比中总能得第一名。在每次评出最佳品种之后,他总是把最好的品种拿出来送给邻近农场的农场主们。

他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附近农场里劣质品种的花粉会随风飘落到他的农田里,作物受精后质量就要下降。别人有了好的种子,就会不断地激励他再去努力革新和改良,让他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

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事例。可见,双赢是一种智慧,它给施予和接受的双方都带来益处。对每个人来说,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先利人再利己,最终做到既利人又利己,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让人一步,惠及他人,才能迎来别人对你的回报。当我们对别人让利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互利的经营观念。互利的目的是寻求更多的机会、财富以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这正是人际交往与生意场上的最高境界。

毫无疑问,企业之间的双赢,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把竞相压价作为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一旦“价格战”失灵,企业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只有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才是可能的。这就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可以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互利和双赢应该是经营者要始终牢记的最高准则和追求目标。

因为世界上没有“全能冠军”,任何人都得靠身边的朋友和关系才能做成事情,合作精神在生意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一个普通人只有放进团队中才能彰显力量,做出不一般的成绩,所以要想让自己更好地发展,就要有跟人合作共赢的决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感情与利益之间的交换,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东西。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非常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

大多数人在付出后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其实,在与人交往中,不要害怕吃亏。因为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

最后,我们要明白,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和谐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我们要在真诚的微笑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彼此都获得益处,让彼此携手同行。

看似吃亏,实则受益

马云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杭州有一家很有名的饭店,在上海、南京、北京都开了分店,去吃饭,甚至需要提前一个礼拜预订座位。但是六年前,我到这家饭店吃饭的时候,店里还没有几张桌子。我点好菜后在那儿等,过了五分钟,经理来了,说:“先生,你的菜重新点吧。”我说怎么了?他说:“你的菜点错了,你点了四个汤、一个菜。你回去的时候,一定会说这家饭店不好,菜不好,实际上是你的菜点得不好。我们有很多好菜,你应该点四个菜、一个汤。”

我觉得这家饭店很有意思,为客人着想,而不是像一般饭店那样,看见有客人来,上来就说龙虾很好,甲鱼也不错。这家饭店会对客人讲,没必要点这么多,两个人点这些就够了,不够再点。你会感觉他是真正在为客户着想。客户成功了,你才能成功;客户不成功,你也成功不了。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争端不断的时代,仍然为很多智者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事之道,不能不说,“吃亏是福”是超越时代的智慧。

毕竟,人生一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徒然给自己增加痛苦而已,不如看淡得失,放下名利,享受生活的快乐。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崇奉金钱,一个比一个精明,竞相比较的是谁更有本事趋利避害,哪一个还会“吃亏”?哪一个还会认为“吃亏”是一种福气呢?在很多人看来,损了名折了利是一种吃亏,于是,有些人为了多获得而与人争吵不休,有些人为了名和人反目成仇,有些人为了小利和人大打出手……人生的幸福荡然无存。其实,损名折利就是受福。因为,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即是得。

一个人心胸有多大,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凡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肯吃亏的人。相反,那些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多半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家伙。

吃亏揭示的多是物质利益的丢失与被掠夺,而“吃亏是福”则是中国历代哲人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貌似消极的人生哲理,其实饱含吃亏后领略的更加深邃的人生达观与宁静。因为吃亏看似失去了眼前的小利,而在你低头舔抚创痕时,一种思悟后的清醒与智慧,正是你获得更大利益的动力与基石。

如今的社会,竞争非常残酷,优胜劣汰见怪不怪。许多人或利所趋,或势所使,不惜机关算尽、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头前行,唯恐稍一俯首止步的瞬间,就一不小心成了时代的弃儿。今日的蛰伏正是他日雄起的蓄势待发,只有历练出一身平和、容忍、谦逊的修养与情操,拥有更加持久永恒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一路攀升。

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勇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能得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那种时时处处要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

在佛罗里达州,有一位农夫买到了一块非常差的土地,那片地坏得使他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那里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虽然土地很差,但他没有沮丧,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

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肉罐头,而且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他养的响尾蛇体内所取出来的毒液,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治蛇毒的血清;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

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手里,有很多人买了印有那个地方照片的明信片,在当地的邮局把它寄了出去,每年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差不多有两万人。为了纪念这位先生,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正因为有了前面痛苦的吃亏,才有了后面的受益。可见,吃亏不是一种消极颓废,不是悲观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永久鞭策。

与人相处中,如果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别人很难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许多时候乐意吃亏,别人与我们打交道就会放心,就会愿意与我们打交道。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回报!

许多人把吃亏看作是蠢人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一些“亏”只不过是事情的表象而已。吃亏的人不可能永远吃亏,占便宜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占便宜。更多的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没有永远的吃亏,也没有永远的占便宜。能吃亏的人,在最后总是会得到巨大的补偿,而那些总想占便宜的人恐怕就没有这种幸运了。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了,这不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眼前的实利,更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但是你如果能够跳出这个思维的窠臼,吃点小亏,那么等待你的多半是大便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会换得巨额大利。因此,吃亏是福,不要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在斤斤计较中错过了获取另外收益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势必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举。

控制情绪,和谐共赢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从小到大我们一再被告知发怒是不好的,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不要以为时间可以让一切恢复平静,问题不解决,情绪迟早会如火山一样地爆发!要知道,对待情绪我们不应该去压抑它,也不要随意地释放它,我们应当学会控制它。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变得有力量,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超凡脱俗、出类拔萃的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冲动的人,可以创造一种相互信任和非常和谐的环境,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能够和谐共赢。

马云说:“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合理的情绪控制对于团队的和谐,稳定军心有大作用。”是的,不管是对一个团队,还是个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都非常重要。

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兢兢业业却总不能升职,你是忍气吞声还是据理力争或者干脆炒老板鱿鱼?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可以让生活顺风顺水;错误表达自己的情绪,忽视甚至误解他人的情绪,就可能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情绪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好情绪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而坏情绪则可能让我们败走麦城。说情绪可以决定命运一点儿也不为过,因此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疏导和激发情绪,学会利用情绪的自我调节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则是我们人生必须学习的一课。

你的情绪你做主,你的感受你操控!每个人都应选择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俘虏。面对负面情绪,如果一味地逃避,人就将变得更加消沉,最后可能陷于极大的危机之中。要想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情绪。

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其实,情绪的好坏是自己掌握的,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你要是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你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快乐与不快乐就是一种感觉。

被称为世界剧坛女王的拉莎·贝纳尔,突遇风暴,不幸在甲板上滚落,足部受了重伤。当她被推进手术室、面临锯腿的厄运时,突然念起自己所演过的一段台词。人们以为她是为了缓和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可她说:“不是的,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们打气。你瞧,他们不是太正儿八经了吗?”

拉莎·贝纳尔在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时,没有恨天怨地,没有抱怨命运不公,相反,她勇敢地跳出悲伤焦虑的圈子,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手术圆满成功后,拉莎虽然不能再演戏了,但她还能讲演,她那充满生命热情的讲演,使她的戏迷再次为她鼓掌。

可见,情绪是可以调适控制的,只要你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人的这句话,既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也寓意着做人的道理,就是说做人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生在世,难免有些磕磕绊绊。这时候,刻意和生活叫板,只会让人更加生气、伤心,甚至更加失败。这时候,我们要做到能容天下不容之事,这才是智者的选择。记住,放宽心是一种智慧,是低调的张扬与进取。心宽一寸,我们将受益三分。

懂得付出才能得到

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想着: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会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让别人得到了多少?请不要再埋怨别人在工作上给予你的回报太少,在此之前,你应该仔细地想一想你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有多少。当别人工作中有了麻烦,你是不是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当别人生活中有了不幸,你是否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们。如果你能为他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付出,你一定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得到回报。如果单要对方付出,自己一味索取,这样只会打破利益关系的平衡,合作是不会长久的,更不会取得双赢。

丁小刚是王辉的好朋友。王辉创业时,把丁小刚拉了过来,给他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几年后,公司发展很快,成了有名的企业,王辉也发了财。虽然丁小刚的工资很高,可他心里还是不平衡。他认为,自己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很大,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当他向王辉提出加薪时,王辉答应了,说等到年底。到了年底,丁小刚的薪水上涨了不少。接着,丁小刚又提出了利润分成的要求,被王辉拒绝了。王辉说:“公司是我的,你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丁小刚说:“我是公司的创业者,我出了不少力。如果不是我,你也不会走到今天。”王辉说:“你的贡献都体现在薪水上了,你是公司所有员工中薪水最高的人。”丁小刚还是坚持要股权,结果两个好朋友闹得不欢而散。

在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例,这种事真的很让人头疼。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且严谨的朋友。”真正的朋友让友谊之情永恒,为知心的倾诉敞开心扉,乐于为对方付出,愉快地享受彼此的劳动成果。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合作伙伴之间,需要真诚的付出,而不是索取与占有。

很多时候,我们期望得到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真挚的友谊,你就必须以同样的真诚来对待你的朋友;如果你想得到上司的肯定,你就必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让他看到你的业绩;如果你想得到心爱的人,你就必须肯花心思了解他的爱好,投其所好。

付出与回报都是双面性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没有辛勤的播种,就没有收获的希望,在索取前就必须先懂得付出,不要轻言放弃,也永远不要把目光只盯在眼前,也许你的付出并不能立竿见影,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职场,有两种人很难取得成功:一种人是只做老板交代的事情,另一种人是做不好老板交代的事情。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虽然工资应该作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东西却不只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全心全意地投入,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做好,把平凡的岗位坚持做到极致也能成为不平凡,也能提升你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升职加薪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有一点儿成就必须努力去争取。聪明的人自己去争取机会,睿智的人更是会自己去创造机会,机会从来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要知道,幸运之神从来不会眷顾一个只会做白日梦的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不会亏待你。任何一份私下的努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成倍的回报。不管回报有多少,只要努力付出过,哪怕微不足道,也会因为你曾经的用心而美丽。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这样的奇迹发生在你的头上,还是踏踏实实做事、认真负责地生活吧。我们永远都要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劳动,就一定能体会到收获的幸福。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出路

马云说:“企业要讲求团队精神。人家说,马云,你今天做得非常不错。其实,我只是我们公司的说客,我是光说不练的人,真正让我觉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团队。”马云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取得了成功。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奋斗,团队协作都非常重要。正如马云所说:“别人把你当英雄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当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谁不渴盼成功,也没有谁不希望出类拔萃。可成功不是说来就来,想要就能要到的。它不仅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更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扶持。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仅依靠一己之力获得事业的成功。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出路,良好的合作会加倍实现你的收益。

所谓合作,乃是一群人以心志的统一、力量的统一来共同追求某一特定的目标,这正是拿破仑·希尔所说的团结努力。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干事,放着身边的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哲人说得好,“一枝独秀不是春”。是啊,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他人交流,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

晚清的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给予别人帮助”的精神也确实令人尊敬。

一次,有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惨败,需要大笔资金周转,他主动上门,开出低价想让胡雪岩收购自己的产业。经调查属实后,胡雪岩立刻急调了大量现银,给出正常的市场价来收购对方的产业。那个商人惊喜而又疑惑,实在搞不明白胡雪岩为何有便宜不占,坚持按市场价来购买。

胡雪岩笑着说:“我只是代为保管你的这些抵押资产,等你挺过这个难关后,随时都可以来赎回属于你的东西。”商人万分感激,二话不说,签完协议对胡雪岩表示� �意后,便含泪离开了。

商人走后,胡雪岩的手下们也纷纷表示不解。胡雪岩喝了口茶,讲了一段自己的遭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是店里的小伙计,经常帮着东家四处催债。一次,正赶往另一户债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边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湿。正好那天我随身带了伞,便帮人家打伞。后来,每到下雨时,我便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条路上认识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时,我自己忘了带伞也不怕,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人也来为我打伞。只要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也会愿意为你付出。刚才那位商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慢慢积攒下来的,我要是占了他的便宜,人家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这不是投资,而是救人,到头来交了朋友,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点就帮点吧。”

众人听后,都对胡雪岩非常佩服。后来,商人来赎回了自己的产业,胡雪岩因此也多了一位生意场上忠实的合作伙伴。

当别人遇到苦难时,不要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在别人落难时,不要不闻不问、落井下石。要知道,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只顾自身的利益,不懂得双赢和共同发展,那么他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有合作精神,懂得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把理想和才能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万事不求人,只会吞下自我封闭的苦果;团结一致,紧密协作,才能走向成功。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而这不正是合作的能力吗?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

马云说:“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问你的使命是什么,你的愿景是什么,你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你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了不起的组织。”的确,一个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开创新天地。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马云曾说:“一个人打天下永远不行,你打不了这个天下的,打天下要靠团队。对于团队,不要让他们为你工作,你要告诉他们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是我的梦,你同不同意,你同意就跟着我走,你不同意就不要跟着我。所以最初就是要有一批人坚定地跟着你走下去的。”

随着市场规则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靠什么?靠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不,那已经是夕阳挽歌,风光不再了!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好。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但纵观那些商界成功人士,没有哪一个不是在团队的合作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正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所言:“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如果个人是一滴晶莹的水珠,那么只有融入大海的怀抱,才不至于被炙热的烈日烤干;如果个人是一条欢蹦的鱼儿,那么只有在广阔的海洋里,才能尽情地畅游;如果个人是一块砖,那么只有在坚固的城墙中才能巍然不倒。

当今时代,更是一个讲究团队协作的时代,个人能力再强,离开团队的配合也只能是个孤胆英雄。李嘉诚与长江集团,马云与阿里巴巴,比尔·盖茨与微软,无一不是在整个团队成功的基础上而成了商界精英的。一个人只有处于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才会迸发出1+1>的能量。

翻看当代企业的荣辱兴衰史,我们不难发现:一千个不成功的企业可能有一千个不成功的理由,但是一千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上下欲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有一个装扮得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前来围观的人们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众人虽然不太相信陌生人的话,但还是有人找了一口大锅,盛满了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在广场煮了起来。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地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地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儿洋葱就更好了。”话音刚落,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陌生人又尝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接着,又有一个人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就这样,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捧了其他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煮出一锅如此美味的汤。如果人人都独自工作,不与团队成员合作,力量将是薄弱的;如果能与团队成员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地工作,就会取得个人无法取得的成功。

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一个卓越的员工能自觉地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能自觉地服从团体运作的需要能把团体的成功视为发挥个人才能的目标。他不是一个自以为是、好出风头的孤胆英雄,而是一个充满合作激情、能够克制自我、与同事共创辉煌的人。因为他明白:离开了团队,他可能会取得一些小成绩,但终究成不了大业;而有了团队合作,他可以与别人一起创造奇迹。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都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对企业而言,员工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企业要用自己的“一条线”,把这些零散的珍珠穿起来,穿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如果没有这条线,珍珠再多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对团队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让整个团队发挥出“以一当十”的功效,就必须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