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自找麻烦(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许一鸣再三要求铁牛和乡亲们稍安勿躁,鸟枪鸟铳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打来打去,哪怕是双方死了人,死的死,关的关,但双方最终还是得坐在谈判桌上去。现在作为县长的张志峰都拍了胸脯表了态,现有开裂房屋加固的问题肯定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至于今后还会不会出现房屋开裂的问题,这个肯定会出现,出现了怎么办,许一鸣认为铁牛他们还是不能意气用事,有什么事情,尽管给他许一鸣打电话,意气用事解决不了问题。许一鸣耐心说服,直到铁牛他们点了头,这才离开丹霞村,继续昨天没有走完的路。

许一鸣指示莫军,往北,去杨林县。

排山乡地处周洛最北端,从排山乡往北十余里就进入杨林县,此县不属莲城市管辖,属另一个辖县市浦阳市的辖地。为什么许一鸣别的地方不去,一下来就到排山,这其中有些缘由。

周洛没有高速公路过境,但杨林县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正在杨林县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

谁都明白高速公路对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所以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往往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经过杨林县的这条高速公路设计之初,有AB两个方案,A方案经浦阳,B方案则经莲城,穿周洛全境而过,浦阳和莲城两市曾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都希望此条高速从自己的市境通过,但省政府听从交通厅的意见,本着成本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最终选择了A方案,也就是高速公路经浦阳市南下,不经莲城。

省长办公会议最终敲定A方案的消息传到莲城,莲城全市民众那种从希望到失落的情绪自是难以言表。如果省里选择的是B方案,那么周洛县无疑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县长的张志峰自然比一般民众多了一份期待,结果省里选定A方案,张志峰对此更是耿耿于怀,这就是许一鸣问张志峰跟交通厅的哪位处长喝过酒,张志峰说自己够不着的原因所在。许一鸣那天听出来了,张志峰的怨气多于调侃,也是,周洛痛失一次发展的良机,换谁当县长谁都会和张志峰一样,不耿耿于怀才怪。他许一鸣在交通厅,新修的高速公路是从浦阳还是从莲城经过,与他没有太多的关系,从哪过都是一样,但如果他许一鸣是周洛的县长,那只怕就与张志峰如出一辙了,不说省里偏心眼、不暗地里骂交通厅几声官僚才怪。

许一鸣三年前曾经到过杨林县,当时许一鸣刚刚就任交通厅的副处长,而经由浦阳的那条高速公路也才动工,同样刚刚就任厅长的戴德全带着一群下属下基层调研,许一鸣作为其中的一名随员同行,杨林县是其中的一站。当年戴德全需要调研的事项很多,杨林不是戴德全调研的重点,本来按计划,整队人马只是在杨林稍事休整,然后于第二天早晨,马不停蹄地赶往邻市,那里有一座斜拉大桥,跨度为国内之最,需要厅长重点考察。不成想,第二天一早,戴德全临时改变行程,决定先看杨林北部的山,然后再看邻市的桥。杨林北部的山区有什么亮点突然引起了厅长的注意,是因为隧道,厅长在早餐时听杨林县长朱达成说起杨林北部正在开凿一条亚洲最长的隧道,洞群之多,难度之大,地质条件之复杂,前所未有。戴德全一听就来了兴趣,碗筷一放:先看隧道,后看桥。于是戴德全在浦阳市长和朱达成这些杨林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先乘车,然后步行数里,视察了杨林北部山区刚刚开挖的隧道群。当时一应官员随同戴德全在隧道中察看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许一鸣没有紧随,而是站在隧道口旁的一个小山包,细细地打量着周围的山形地势。许一鸣当年在杨林的北部山区前后不过二个小时,应该属匆匆一瞥的范畴,但是因为某个缘由,许一鸣对杨林的北部山区的连绵的大山印象深刻,觉得朱达成的选址不错。

许一鸣这次到杨林,就是到杨林的北部山区。

通往杨林的路不好走,都是山路,尤其是进入杨林县境,有段公路因为刚刚经历山洪,路基有一半坍塌,只余一半勉强可以通行。还好是越野车,底盘高,动力强,四轮驱动,攀爬性能好,莫军紧踩几脚油门,越野车摇晃了几下,就从一个大坑里爬了出来,这要是那辆北京吉普,如张志峰所言,过不去,哪怕许一鸣是副县长,只怕也得和刘建强一同灰头灰脑跟在吉普车后面找石块垫后轮,卖力推车。

莫军感慨:“还是张县长有先见之明,刘干事,你说张县长是怎么知道杨林这段路刚刚塌方的?”

刘建强说笑:“我怎么知道,要不我现在打个电话问问祝主任。”

这就值得许一鸣思量了。这条路不属周洛管辖,而且不是要道,去杨林县城及临近各县都不需经过此处,属乡村公路的范畴,张志峰怎么会有先见之明,看来张志峰到这来过,张志峰到这来干什么?只怕与他许一鸣的今天到杨林的目的如出一辙。为什么张志峰一猜就知道他排山,只怕也就在此吧。

张志峰不惜不厌其烦地骚扰市领导,让他许一鸣这个交通厅的副处长到周洛挂职,仅仅是想让他在周洛抓什么村村通乡乡通?肯定不是,如果他许一鸣没有猜错,张志峰还有更大的企图。这个企图如果能够实现,那什么村村通乡乡通都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

那天县长办公会议之后,许一鸣让刘建强找来一张高比例尺的周洛县地图挂在墙上,藉此熟悉情况。许一鸣这些天没事就盯着墙上的地图看,每次看到周洛县与杨林县以山为界的县界分界线时,许一鸣的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朱达成,还有朱达成选中的那个地方。许一鸣心有所动,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为周洛做点什么。

许一鸣测算了一下,周洛的排山乡离经由杨林的在建高速公路最近,直线距离大约十公里,至于曲线距离是多少,不是要道,地图上没有标注,照估算不超过二十公里,具体是多少,得实际丈量才行。所以许一鸣这次才会直奔排山,他得实地考察,得计算。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越野车已经出了山区,隧道群近在咫尺,许一鸣让莫军靠边停车,许一鸣问莫军:“多少公里?”

莫军看了一下公里表:“18.5公里!”

当年的小山包已经不知所踪,许一鸣于是就近站到一处土堆上,举目四望,他不得不承认,朱达成的选址不错,三山包一丘。如果要在杨林的北部山区多开一个收费站,除了这,再无他处。

当年许一鸣作为一名随员陪同戴德全到杨林,当晚落脚富丽堂皇的杨林宾馆,虽然周洛与杨林依山傍水而邻,但经济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长年财政赤字,工资有上月没有下月的县,经济窘迫可想而知;一个却是工厂林立,财政年年盈余,财政充盈,是全省经济十强县。丹霞村的房屋需要修缮,连十来二十万的修缮经费都需要作为一县之长的张志峰去绞尽脑汁,而在杨林县,朱达成大笔一挥,县财政拨付个二三千万都是小意思。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许一鸣那天刚刚入住杨林宾馆,朱达成就找上门来,老弟老弟的叫起来特别亲热,一看就知道朱达成这是有事相求,朱达成相求什么?他想让许一鸣在戴德全面前使使力,想办法让新建的高速公路在杨林的北部多开一个匝道口。

按照设计方案,新建的高速公路在杨林县的县境开设有二个匝道口,这两个匝道口一个在杨林的中部,一个在杨林的南部,之所以杨林的北部没有匝道口,一是因为杨林的北部多山,设计院综合附近地区车流量的大小和对高速公路的需要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因素,觉得没有必要在杨林的北部再设立一个匝道口。二是因为离杨林北部山区不到十公里同属浦阳市的邻县,已经设计有一个匝道口,这一块不属经济区,匝道口实在没有必要这么密集。可朱达成的意思,杨林北部经济不够发达,但只要高速公路一通,匝道口一开,他们杨林县委县政府有决心用三年的时间让杨林的北部与中部南部一样发达。(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