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美貌“台花”陪作秀(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张世博亲自看望了卧病在床的瘫痪女人——一个准北大学子的母亲,并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000元赠送给这个可怜而苦命的女人,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仁良村支书杨双波感慨地说:“我做支书0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亲民的领导!”驼腰农民也十分感动,泪光闪闪,内心很感谢张世博对他的老婆的慰问,很想对张世博说一番感谢的话,然而这个笨口拙舌的男人一时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呆呆地站着。张世博连忙招呼他坐下来,大家坐在杨首家门前的一排小凳子上,与弱不禁风的杨首同学及其满脸憔悴的父亲促膝谈心。

古郡电视台“台花”刘玉姗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天祥站在张世博对面五六米远的地方,留意观察张世博与贫困学子交谈的状况,在他们聊得起劲的时候,就迅速拍了一阵,然后闪出一边。

跟领导下基层拍电视和照片,摄录者不仅需要较高的业务能力,更需像猎狗一样机警灵敏。若看到领导精神状态好、站位佳,摄灵者就要抢着拍一阵,然后闪出一边去——领导若总被镜头对着,就像新婚夫妇在洞房里被人监听,令人颇不自在;若领导的脸色愁得像食不裹腹的杨白劳,千万不能拍照,否则会被领导责骂,可谓是鼻涕流进嘴——自作自受。作为业务优秀的人才,刘玉姗和王天祥自然掌握这些规则,他们或拍或停,节奏把握得很好。

张世博说:“小杨,你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很不容易!我代表古郡县委、县政府对你表示祝贺,希望你再接再励,在学校学到真本领,为祖国、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杨同学腼腆地点点头。

张世博指着甘春潮对小杨同学及其父亲说:“这位是县政府办的甘秘书,如果你们以后有什么困难,请你们跟他联系,找到他就能找到我。”

反应灵敏的甘春潮说:“对,如你们有什么困难,请你们给我打电话!”说着,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撕下来,交给了杨首。

这时,梁新荣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印着“慰问金”三个粗大字体的红信封——里面装着000元钱,递给了张世博,张世博立即把信封转交到杨首同学的手里,深情地说:“小杨,这是县委、县政府发给你的助学金,钱不算多,只是体现县委、县政府对你们的一点关怀,希望你们一定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小杨接过大红包,激动得鼻子有些发酸,两行热泪立刻像两条小溪一样流了下来,哽咽着说:“谢谢张县长对我们一家的关心,以后我一定继续努力学习,为家乡争光!”

这些珍贵的镜头,自然被刘玉姗和黑小子王天祥看在眼里,这两个敬业的记者把镜头迅速对准张世博和贫困学子,拍了不少令人感动的镜头。

张世博指着梁新荣对小杨同学说:“这是我们县教育局的梁新荣局长,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找他。”

梁新荣笑着说:“对,小杨同学,如你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直接找我。”说毕,从钱包里取出自己的名片,发给杨首父子、杨双波支书等人。

将要离开杨首家前,刘玉姗小声对张世博说:“张常务,现在能否录几句你的现场声?很简单的,您只需说几句话,内容是我们县教育扶助方面的,以小杨同学及他家为背景,显得更真实。”说话时,刘玉姗盯着他,报以浅浅的微笑,更令人难忘的是她的眼睛和脸,这里面仿佛蕴藏着脉脉之情,教人无法抗拒。

张世博有些犹豫,心想:若是按刘玉姗说的去做,这就像老太太扮个粉嫩脸,作秀的痕迹很明显,有些不大好意思;若不按她说的去做,又担心令她失望。

作秀就作秀吧,在县级官场,多少人天天上电视新闻作秀呢,我作秀一回算什么?张世博这么想着,就答应了下来:“说就说呗,我该说些什么?”

刘玉姗稍一思索,说:“您就县里如何帮扶贫困学子的情况说几句就行。”

张世博深情地注视了一眼刘玉姗,轻轻点点头。在刘玉姗的提示下,张世博站在杨首同学的家门前——为了上电视,不得不以人家这破旧的房屋做背景,杨首及其父亲可怜兮兮地站在他的旁边。这么一来,张世博就觉得似乎自己成了主角,而背后这幢旧而不破的老房子,或许存在的意义就是给人们证明两点:一是住比大学还高寿的房子才容易考上大学,二是住老房子才会出英才。

张世博对着王天祥递过来的话筒,面对正拿着摄像机的刘玉姗,中气十足地说:“为解决大学新生的入学难问题,我们县委、县政府一向重视教育工作,我们决定,今年一定要让每一个贫困生都上得起大学!对家庭困难的学子,县委、县政府将发放助学金,县教育局也将协助大家申请助学贷款,同时,也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贫困学子捐款。总之,我们要全力保证每一个大学新生上得起大学,请大家放心!”

张世博气宇轩昂,思想清晰,声音响亮,摄录的效果很好,刘玉姗很满意,微笑着对他竖起了拇指。张世博心中也对这名美女充满了好感,心想她不愧为“台花”,外表靓丽,思维清晰,而且敬业精神可嘉——刚才自己慰问杨首的母亲时,房间里弥漫着臭气,在这样令人作呕的环境下,这姑娘居然自始至终陪着自己,真不简单!

刘玉姗还采访了杨首同学,询问他今天接受慰问的感受,杨首以激动的语气赞扬了县委、县政府关心困难学子的行为。将要离开时,张世博感慨地对镇党委书记赵时秋、村支书杨双波说:“小杨同学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也能考上北大,真是逆境出人才呀!对这样困难的家庭,我们党委、政府要多关爱,可以把这些困难户列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对象,为他们建好房子。”赵时秋、杨双波点头称是。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列为危改对象的农户,可享受一万多元的财政补贴。

杨双波说:“说到逆境出人才,除了杨首同学之外,我们村还有一位,名叫李桂芳,听说她现在在县委办工作,她家就在附近。”

李桂芳?不就是县委书记石丽花的秘书吗?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张世博突然涌起了好奇心,决定到她家去看看,于是张世博说:“杨支书,时候还早,我们顺便看一下李桂芳家吧。”

李桂芳家的房子是砖混结构,比杨首家的稍好,然而,这幢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砖房子外墙已斑驳陈旧,与周边漂亮的小洋楼相比,就像一个衣着破旧的姑娘站在衣着华丽的贵妇旁边,显得十分寒酸。

张世博在杨双波的带领下,走进李桂芳家,了解到导致这个家庭贫困的原因是疾病。李桂芳的父亲年约六旬,自小瞎了一只眼睛,被村人称为“独眼龙”,现在患有糖尿病,失去了劳动力,每年需化费医药费5000多元;李桂芳的弟弟患有地中海贫血,经常需到医院输血、取药,每年化费几万元;李桂芳的母亲年约五旬,她的情况稍好,却又是个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女人,走路一高一低,像划船,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

这样困难的家庭,最终走出一个考上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女孩,这个在县委办工作的女孩工作表现相当不错,待人热情,处事干练,张世博对她的印象很好。张世博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感慨!张世博本想给李桂芳的父亲送去慰问金,然而,想起自己的钱包只带了二百多元,拿不出手,便放弃了给钱的念头。

上车后,张世博对祁理说:回去后你跟县残联对接一下,想办法周济、帮助一下李桂芳家。祁理说:“好的。不过,李桂芳是石书记的秘书,她只要跟石书记提到自家的困难,上级自然会帮助她家,我看她根本没提过这些困难,由此可见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我们干脆低调地协助有关部门,悄悄地帮助她家吧,以照顾她的自尊心。”

祁理这么一分析,张世博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同意了祁理的提议。

张世博慰问的第二个困难学子家住南城镇黄朱村。这个村离第一个慰问对象杨首所在的村有0多公里,赶到的时候已是上午十一点了。

黄朱村也就是黄家岭屯所在的行政村。之所以选择到这个村,张世博是希望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即既慰问村里的大学生,又了解黄家岭屯黄姓老族长黄老头的思想动态。在给困难学子发放了000元慰问金后,张世博一行又回到黄朱村村委会,与南城镇镇长罗军猛及黄朱村支书朱越柳、村主任钟松天等村干部座谈,了解黄老头的思想动态。

朱越柳身材瘦小,烟不离手,他吸了几口烟,说:“今天一大早,黄老头的两个儿子‘狗禄’和‘狗福’就回到村里了,估计是做父亲的工作了,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身高体壮、留着络腮胡的钟松天说:“黄老头一样很宠爱两个儿子,只要政府能压他的儿子做老子的工作。黄老头的思想肯定会有所松动的。”

县政府办主任祁理说:“最好能尽快做通黄老头的思想工作,不能再拖下去了!朱支书、钟主任,这两天能做通吗?”

朱越柳神色凝重,轻轻地摇摇头。

钟松天眉头蹙着,说:“经黄老头的两个儿子做工作,多少会有些效果,只是时间紧,不知近期是否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张世博说:“罗镇长你说说。”

罗军猛身体壮实,脸孔黧黑,原为县农业执法大队干部,是张世博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这次张世博到北厚镇、南城镇慰问两个困难学生,祁理经请示张世博,都只联系相关乡镇的心腹领导陪同——北厚镇党委书记赵时秋原为县委政法委综治办干部,也是张世博一手提拔起来的。由于南城镇党委书记车大世是县委副书记阳先的心腹,今天的慰问活动,祁理根本没同他联系。

罗军猛说:“听说黄老头很相信风水,不知是否可利用这个弱点?”

听到罗军猛这么一提醒,张世博心里猛地一激灵:他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补充办法!不过,他不能在这个场合说,因为有很多村干部在场,他担心有人会有意无意泄密,还是暂时保密的好,当务之急是安抚好村干部,以免他们产生厌战思想,毕竟这事已拖了一年。

于是张世博说:“我看黄家岭的征地拆迁工作,既要抓紧,也不要太猴急。为了做这件工作,大家都辛苦了,黄家岭的征地工作费可以考虑给大家多分一些——祁主任,回去后你马上同县征地办对接,黄家岭段的工作经费要多拨些。罗镇长,镇里的经费也要适当向村里倾斜呀,村干部们都这么辛苦,不能亏待了大家!”

祁理和罗军猛都爽快地应了下来。

说到钱的问题,在场的村干部们都乐了,朱越柳额上的皱纹顿时一条条展开,笑道:“谢谢县长呀,我们都等着这些钱买盐呢!”

祁理调侃道:“我看你是想用这些钱去找女人按摩吧!小心公安!人家让你老婆来领人,你的脸就丢大了!”

村干部们都笑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气氛热烈,有的说:“等我们领到钱,我们就请张县长、祁主任去按摩!”有的说:“还是等黄老头的思想工作做通再说吧,要不,就算现在发钱,我们也不好意思拿去用。”还有的说:“与其请张县长、祁主任去按摩,还不如请他们去吃狗肉,补壮他们的腰子,让他们晚上好好受用!”古郡县的百姓大多喜欢吃狗肉火锅。

现场响起了一片笑声。

在县级官场,最难做的工作是征地拆迁工作,因为征地拆迁的补偿费用不管定价多少,总与少数群众的期望值有差距——大多为存在“人心不足蛇吞象”思想的人,这些人强烈抗拒征地拆迁;最吸引人的也是征地拆迁工作,因为从事这项工作所获得的报酬相当丰厚,被抽去参加征地拆迁工作的干部收入颇为可观。根据省政府的相关规定,古郡县每征用一亩土地,配套安排4000元工作经费,这些钱当然是从土地收益中扣出来的,全部由县、镇、村三级平分,光明正大,无需审计。一般来说,每参加一天征地拆迁工作,至少能获得一百元报酬和一份价值十元的快餐。

回到古郡县城区,已是中午十二点四十分,张世博提议到外面的餐馆吃饭。

张世博先给刘玉姗敬了一杯酒,说:“小刘,今天最辛苦的人就是你,我敬你一杯!”刘玉姗受宏若惊,说:“谢谢领导啦,我不会饮酒。我以茶代酒吧!”祁理笑道:“以茶代酒算不算?这样猛喝老天怨。会喝茶就会喝酒,小刘,饮一杯吧。”梁新荣也劝:“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小刘,饮酒对健康有利,来一杯吧!”张世博说:“大家不要勉强美女,只要心里有,茶水也是酒。用茶也行!”说毕,用小酒杯跟小刘的茶杯一碰,一饮而尽,把酒杯倒了过来,没有一滴酒倒下。听到张世博一番体贴人心的话,刘美姗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换了一小杯白酒,一饮而尽,脸上顿时飞起了一抹红晕,颇觉漂亮、可爱。张世博说:“我们县的经济社会工作,没有你们记者宣传,做得再好也没用!我提议,在座的各位向两位记者敬一杯!”大家连忙站起来,向县电视台的刘玉姗和县委宣传部的王天祥敬酒,刘、王二人也只好以白酒回敬大家。几轮敬酒之后,刘玉姗脸色早已变得通红,像一只熟透的红苹果,分外迷人,加上她谈笑得体,举止投足间显出不凡的气质,更令张世博着迷。

张世博想:电视台真是盛产美女的地方,自己当电视台台长就好了,整天在花丛里穿来穿去的,流着口水看美女,美女也肯定有求于自己,不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都难!转念又想:自己堂堂一个处级的县领导,是县长的主要候选人之一,居然还羡慕一个副科级事业单位的领导,是不是吃错药啦?或许,这与自己今天迷上“台花”刘玉姗有关吧,近期开展的外出招商活动,不如带她出发,有这样的美女相伴,出差期间或许将平添许多故事!(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