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节 人是需要鼓励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后,人们在牛平身上看到了颠覆性变化:以前说话是带刺的,现在说话是带劲的;以前看别人做好事是带气的,现在看别人做好事是带喜的;以前对干部对先进的人是回避的,现在是与干部与先进的人是靠近的;以前对规定对纪律是抗拒的,现在对规定对纪律是遵守的;以前对训练是应付的,现在对训练是刻苦的;以前对‘被领导’反感的,现在对‘被领导’乐意的;以前对细小工作是拒绝的,现在对细小工作是主动的……

牛平的变化使刘建彬也很意外,刘建彬见过同志在这方面或者那方面进步了,但真让他感到惊喜的是牛平竟然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如此变化,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特别让刘建彬感到不易的是:牛平竟然和新同志争抢扫把、鸡毛弹、抹布。这三样东西别看重量很轻,但对于一个人的责任、义务、是否进步都是试金石,特别是对于一个在单位不是最底层次的人来说更是难得。

牛平如此的变化,不但使全排同志感到吃惊,也使全连的干部战士都很惊讶。

他不但被排里评为“进步最快”的人,而且受到连长、指导员多次在军人大会表扬,被誉为“变化最大”的老同志。

有一天,贾旺班长和刘建彬闲聊的时候,他不解地问:“排长,你给牛平施了什么魔法,使他这样脱胎换骨?”。

刘建彬笑笑说:“哪有什么魔法?要说有那也是牛平自己给自己施了魔法,就是他去除了他自己心头的魔障”。

牛平的猛进也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同志,人们都在暗中较劲,刘建彬隐隐约约地觉得一股你赶我超、不甘落后的暗流在人们心中涌动……

牛平的变化也给刘建彬带来了思考:每个人的进步都需要条件和动力。就如:不想当官的人是因为没有条件当官,不想要钱的人是没有条件赚更多的钱。他思索:管理没有一个放之人人身上皆有效的方法,而是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用运其唯一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比如同是班长,侦察班长、无线班长、电话班长都有各自的特点,用同一种方法最起码效果不是最好的。从这一角度,刘建彬理解古人为什么将管理行为称之为“劳心”了。

刘建彬认为人们看到的进步表现为:一是自我完善,即个人修养、个人素质、道德水平、业务能力等提高;二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位置变化”。最理想的是二者都能提高,基于这种思考,他希望每一个同志都能在进步,他在排务会上要求每个同志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特别要求文化比较高的同志更要作学习的带头人。

就在指挥排不断进步的同时,刘建彬隐约觉得一排先前那股劲软了,士气低沉,连首长表扬不但没了甚至有时还觉得有些不满,听好多战士说,一排的战士对排长甚至还有不少怨言。还有同志传言,有天晚上指导员还专门召集一排全体同志开了民主生活会。

刘建彬在想:一排怎么了?一开始势头不错,怎么这几个月下来变化如此之大?领导还是那个领导,战士还是那些战士,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一排的迷在刘建彬与二班长的对话中得到了答案,有一天二班长专门找刘建彬谈心,其实刘建彬知道,战士相互谈心没有忌讳,但上下级有关工作的谈心通常是在直接上下级关系间进行。可二班长上来就单刀直入:“刘排长,我诚心地向你请教,指挥排自你来后怎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别的同志我不说,就说我老乡牛平,新兵的时候表现还行,第二年开始几乎是破罐破摔,但你来后,又几乎是换了一个人。你看现在指挥排战士的士气——鼓鼓的”。

刘建彬心里有点顾虑,只想听他说:“你说说你们排长来后,采取了哪些方法以及你的想法?”。

二班长:“你知道我们排先前没有排长,是一班长代理的。自从王排长来后,他要求极严,他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普遍性的,有的是个性的。他只要看到问题就立即批评指出,在开排务会的时候,他的口头禅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第一个月战士们也觉得‘问题不说不得了’有道理,可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领导时时找问题,渐渐地人们就生活在这些问题当中,情绪慢慢地就低落,士气慢慢地就低沉,心情慢慢就不畅,怨言慢慢就集聚。对于这些,我们几个班长还好,可几个相对落后的老同志就受不了了”。

说到这儿,二班长停了停,接着又说:“终于在这个月发生了几次战士与排长顶嘴事情,按理说,战士与领导发生了这样事情,我们做班长的是要批评战士的,但我这心里在批评战士的同时,也觉得战士有几分道理,就是这问题我怎么也想不出在哪儿?”。

刘建彬没有给出答案,他问道:“听说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指导员召开了你们排的民主生活会?”。

“是的,就在前天晚上。民主生活会上我只提了一条意见:排长,你老是讲‘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可你来了这几个月,只听你说问题,没听你说一条成绩,也没见你表扬过一个同志”。

刘建彬听到这儿说:“二班长,对你排长和排里工作我不好发表什么意见,那有连长和指导员管着呢。我作为朋友只能对你说:人是需要正能量的,好人是鼓励出来的”。

二班长走后,刘建彬心里感慨:“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害死人呀,这简单的方法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的。

刘建彬觉得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他似乎觉得人们认为指挥排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在排里,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他的一个眼神全体同志都能心领神会,他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指挥者、管理者的快乐和惬意。

这一天刘建彬收到二封报喜的信,一封是孙涛经过考试被南京军区炮兵教导队录取了,另一封是张连禄已经结婚了,是在部队举办的婚礼,指导员主持的。(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