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节 祖国的需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海外滩的晚上,高楼林立,灯光星灿,游人如织;江堤上对对情侣相拥相亲,不时引来人们热切的目光,江心上停泊各种船只,船上与岸上各种霓虹灯交相辉映,让人犹如天上人间般的如梦如幻。

大都市的楼高、人多、灯光多,这是刘建彬从电影里看到过的,可江堤上对对情侣的动作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刘建彬来说既新鲜又好奇,他面红耳赤心跳快,他想看但又常常担心被别人看破心思而将目光移开。

一行人终于到了十六铺码头,码头上停泊一艘中型的客轮,吴军告诉刘建彬他们:这就是开往菜园的80号客轮。

“还有半小时开船”吴军放下行李说。

据吴军介绍,这艘客轮的专线是菜园——巨大——岱山——舟山。每三天一周期,晚上九点从上海启航,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到了菜园,航程约97海里。

“那就是说菜园岛离上海有近180公里”钱前说。

吴军没有及时回答,倒是沈玉提前回答了:“是的,很聪明”。

“抓紧时间上床睡觉,最好在开船半小时内睡着,否则船出黄埔江就难睡了”吴军提醒大家。

刘建彬、沈玉照办了,可钱前好奇:“为什么?”。

“客轮二小时内在黄埔江平稳航行,可二小时后就进入海域,可海里没风还有浪,晕船的”。

第二天凌晨刘建彬他们就醒了,此时刘建彬觉得吴军说得对,他感觉客轮在摇晃,虽说幅度不大,但足以令刘建彬不大舒服。

吴军看看手表:“五点半,还有半小时就到了”。

刘建彬向窗外望去,外面雾濛濛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吴军说:“别看了,茫茫一片海,没有参照物的”。

客轮靠码头了,刘建彬看到码头上停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吴军说这是守备区派来接探亲归队的干部战士的,就相当于部队班车。

解放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把探亲归队的人停靠在离部队最近的站点,最后把刘建彬他们送到守备区招待所。

八点半,一个穿干部服的人(后来知道是干部科的徐副科长)把刘建彬他们集中在招待所会议室,刘建彬一看,会议室里已经有六个人,加上他们一共十人。

徐副科长在宣传读守备区任命书之前介绍说:“前一班船到的六人已经在这三天,今天又到了四人,十人正好齐了,分在本岛的人员,单位已经来人接,分在外岛的今天下午守备区安排登陆艇送去。

现在我宣读守备区任命:

刘建彬任菜园守备区直属炮营10迫击炮连指挥排副排长。

王喜任菜园守备区直属炮营10迫击炮连一排排长。

其他人分配名单:

沈玉,东部团

钱前,鸟花团

吴军,山嵊团

……”

最后,徐副科长强调:“鸟花、山嵊的下午二点来车接,本岛的由来人带回单位”。

刘建彬心中有点不爽:同样教导队毕业,为什么王喜被任命为排长,而他被任命为副排长?尽管有疑问但他还不好意思问徐副科长。

来带刘建彬和王喜的是二位战士,他们一上来就一顶一的抢背刘建彬和王喜的背包行李,刘建彬和王喜还十分不好意思,也抢着要背,可稍高的战士说:“排长,你不知道,还要翻山,好几里路呢,你们没走过山路,空身能跟上我们就不错了”。

刘建彬抬眼向山上望去,高高山上郁郁葱葱,一条羊肠小道向山顶蜿蜒延伸。当他们行走在这小道上,刘建彬才感到小道的狭窄,只能容一个人前行,稍高的战士走在前面,刘建彬紧跟着,刘建彬身后是王喜,稍矮的战士最后。

没走多远,刘建彬就气喘吁吁,但他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同志,你是哪年兵?哪里人?”。

稍高战士回答:“排长,我姓花,叫花荣,就叫我小花,是连部通信员,家徐州的”。

刘建彬:“花荣,《水浒》中花荣的花荣?”。

小花笑了笑:“是沾了他老人家的光,后面那位还沾《三国》光呢!”,没等刘建彬发问,他就接着说:“他叫黄忠,是连部文书,八零年入伍的”。

刘建彬不由地笑笑,但他还是问了他关心的问题:“海岛真的缺干部,你看我们连一下子就分了二人”。

小花:“海岛条件艰苦,从津贴上就可以看出,你们大陆津贴是多少?第一年六块,可我们是十一,多五块钱补助呢。再加上干部制度改革,三年没有提干,院校又没有补充”。

刘建彬又问:“在我们来之前,我们连三个排缺二个排长,平时怎么运作的?”。

花荣:“指挥排由无线班长代理,一排由一班长代理。一排还好,一班长才代理一年,指挥排无线班长已经代理二年了,无线班长是七七年入伍的,江西人”。

刘建彬又问:“连领导几人?都哪里人?”他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花荣:“三个,连长姓仇,指导员姓王,都江苏的,副连长姓周,安徽的。副指导员空缺一年了,也没有人选”。

刘建彬:“不还有二排长吗?”刘建彬话出口就觉得冒失了,二排长再提副指导员,那真的就没有最基层干部了。

说着说着到了山顶,刘建彬和王喜还真的不行,此时不但气喘吁吁,而且汗流浃背。而花荣和黄忠虽说流了汗,但气喘得还算平和。刘建彬问:“这岛多大?”,这回是黄忠回答:“4.平方公里,别看小点,战略位置重要,是东海最前哨”。刘建彬这才觉得,怪不得驻有这么多部队呢。

花荣接着说:“岛上的状况用三句话可以概括:‘天没有三日晴,地没有三尺平,人没有三地行’。有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岛”。

“到了到了”刘建彬随小花手指方向看去,连队坐落在一处山坳里,营房令刘建彬很奇怪:不像陆地的房子,活脱脱就是像一具具棺材连在了一起。

“报告指导员,奉命接回二位排长”黄忠向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报告。

刘建彬知道,这就是王指导员了。

指导员对黄忠说:“指挥排长行李送到侦察班,一排长行李送到一班”。

“是”黄忠和花荣分别答应着去了。

指导员又招呼刘建彬和王喜坐下,既倒茶又递烟,刘建彬接过烟,可王喜说:“谢谢,不会”,指导员笑着说:“这怎么行?在这儿不会抽烟会寂寞的,以后得学呀”。

指导员简单介绍了连里和各排的情况,刘建彬已经在路上听花荣讲过,但他从指导员处得知:指导员叫王春,连长叫仇成,他们俩是江苏同一地方入伍的。

最后,他壮着胆子问指导员:“为什么王排长是正排长,而我是副排长?”。

王指导员不答反问道:“你是哪年入伍的?”。

刘建彬答道:“七九年”。

王指导员笑了:“你服役期还没满呢,当然是副排长了,我当年也是副排长”。(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