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利”与“销”莫失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薄利多销”与“厚利适销”是企业经营者经常应用的两大法宝,各有利弊,如运用得当将使企业获得较好的效益。

1.“薄利多销”的策略

“薄利”与“赚钱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可能从表面上来看,从顾客身上赚的钱非常少,但恰恰是这种少,才会招揽更多的顾客,将从每一位顾客身上赚取的少量钱集合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所以,小本也可以获取大利润。

女性在开服装店时多会在价格与销售上表现出各自的利弊,比如一些比较善于销售的女店主,她们绝对不会在商品上贴上具体的价格,而是根据顾客的不同条件开出各种价格标准,这种销售模式所收获的利润比较有弹性,利益很客观。但是有些女店主则不喜欢花时间在一对一的销售上,她们会对各种商品明码标价,顾客觉得合适就买下,不合适也不做强留,这种明码标价的弊端就在于所标出来的价格一定要偏低,一眼就能让顾客接受。这种销售,不会以收获单件商品利润为主,而是在走销量,从销量中把利润挣回来。所以不同的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销售模式。

那么,薄利多销作为一种重要的销售策略,商人应该如何为自己所用呢?

“薄利多销”的战略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一、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应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这样就可增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品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二、逐渐被市场淘汰的产品,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此时就必须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三、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就可以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四、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五、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六、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泰国首都曼谷有好几处商场专门销售象牙制品、鱼皮等。这些商场抓住大多数顾客的心理,专门为他们准备了带有纪念意义且价廉物美的小礼品,深受顾客喜欢。柯里郎发现了赚钱的良机,决定在廉价商场旁开一家廉价热带水果店。他从帕塔雅等地运来新鲜芒果、菠萝、椰子等水果,按整箱100铢的价格销售,虽然利润小,但是一天能卖掉上千箱,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许多原来到廉价商场购物的顾客,纷纷涌入他的商场。因此,柯里郎享受到了赚大钱的喜悦。

在有利的条件下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让销出去的产品收获更大的利润,如此的战略原则才能正确地获利。如果只追求薄利多销,没有策略可言,那么很容易导致利润空间萎缩。

.“厚利适销”的讲究

在商界,有很多商人并不把薄利多销看成是一种最佳的商业模式,她们认为厚利适销才是营销的根本。比如,有商人认为薄利多销就等于资源浪费、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低附加值产品等概念,这最终会拖垮企业。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长期以来,价格成为义乌小商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最有利也几乎是唯一的武器,在许多海外市场,义乌货已经成为“低价产品”的代名词。低价就意味着薄利,利薄了,只能靠量来弥补。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薄利多销这种传统经营观念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接二连三的反倾销封死了一条条中国产品通往国际的道路,而欧盟和美国的做法很有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

00年月份开始,福绵的服装销量锐减,上亿元的服装被积压,成本1元一条的裤子,甚至元就批发出去。直到8月份情形才有所改善,有不少老板在004年一年就把前几年赚下的辛苦费都贴上了。有账可算的,加工一条裤子赚0.5到1元,规模越大越有赚头,前期赚的不断投入,扩大规模,一旦市场风云突变,人工、积货、还贷压力一并袭来,前几年积累的薄利哪堪折腾?因此福绵也大力开展自有品牌建设,打造厚利产品,另外积极引进资本,多层次开发上下游产业,以期产生更丰厚的利润。最后,广西玉林福绵就成了“世界裤子之都”。

“厚利适销”是企业在市场的特定环境条件下采用的特殊策略,它能使产品在一次销售中获得丰厚利润。但它同样承担着风险,这些就表现在:企业有较强的实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稳坐钓鱼台;在企业有充裕的生产资金,足以弥补产销周期中时间差造成的一定量的经济负担;企业的产品必须具备独有的“专利市场”,而且在产销周期中的时间差内,不会有竞争对手;掌握市场产品及其销售量、销售价的脉冲曲线,伺机而动,见机行事。在最佳时机高价推出产品,一次性解决问题。“厚利适销”策略一般情况下不足取,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企业拥有特殊的产品,可以应用之,从而一举取胜。

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就非常注重“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他们认为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中,为什么不采取别的上策而采用了下下策?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上策是经营出售一件商品。这样,既可省了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市场已饱和了,你想多销也无人问津了,利润起码比高价出卖者少了很多,并毁了市场后劲。这种“厚利适销”的营销策略,是以有钱人作为着眼点的。既然是富裕者,他们付得起高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相反,如果商品定价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俗语说“便宜无好货”,这句话对富有者印象最深。精明的商人就是善于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开展厚利策略经营的。(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