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山采药记(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寿夭本由天,穷通亦自然。

数成无始上,理定有生前。

天地同归此,阴阳岂外迁。

可笑凡愚子,痴心慕学仙。

歌毕,迤逦而来。

将近,乃一叟也,丰髯秀目,岳准岸眉,度态不凡。前谓见理,曰:"子之是行也,得无险乎?惧乎?又或寒馁乎?"见理幸逢温厚长者,又闻相恤之言,则首肯口应,诺诺不已。叟笑曰:"无伤也,子不必过虑。老拙弊庐在此山前,烦子枉驾一宿,明晨当导子归。"见理自喜过望,即随叟径造山前。遥见云拥柴垣,树笼茅舍,至则石床竹器,幽概如画。叟揖见理,就宾位而位。见理拱问:"老丈为何大族,尊称高号,处此深僻?"叟但笑而不答。茶罢,设村醇醨而相酌焉。

叟因问见理入山之由,而见理亦答采药之故。叟三抚几而叹曰:"孔孟之道洪如天地,昭如星日,不能使后学小子遵天顺理,可哀也。"见理尚喋喋辩其所为。

叟曰:"不待子多言,老夫岂不知耶!子所谓道者,言治铅汞可以为金银,调精气可以为不死。子以金银为何等之物,死生为何等之事耶"苟可以人力为之乎?夫金者,乃五行之正体,元气之一维。大块赖以辅成,群有以之充遂,能从能革,易有易无,号称天禄。覆载之间惟人为贵,人之至要衣食为先,衣食之权咸归于此。故历世以来,未尝不宝也。国有斯而民庶安和,家有斯而子孙赖倚。名爵名勋以收多士,称财称货普役工商。有斯也,倾国之姿可期,连陌之田可置,起填沟之殍,出系圄之囚,有回生启死之功,鲜仗义扶仁之德,与阴阳否泰同权,共造化兴衰一轨。实系民心久专世欲,纷纷纭纭浮行于世。运亨则来,命薄则去,应积不积,安而益年,应散不散,必罹祸焉。上自王公,下及黎庶,若富若贫,莫逃乎数,焉得以少而致多,以无而致有哉。又若神仙长生之道,由为诬谬。夫仙者乃五行杂萃之精英,天地不恒之异气。气之顺也,在天则为景星庆云,在地则为醴泉芝草,在人则为仙人贤圣。气之逆也,在天则为妖星怪气,在地为水涌山移,在人为魍魉悖贼。其仙也,或凌云驭气,或木食山栖,或假医而利益于人,或托卜而预言祸福。气在则隐显无恒,数尽亦然化散。仙岂不欲授人?实亡道可传。人若妄求而安得?子欲修而作仙,正如种麰麦而作**,截藜藿而拟蒲兰。大易有云:'有是理则有是气。'既有其有,安无其无。若天若地,若山若川,神人品物,万类同焉。通塞不外,成败岂迁?溪梅冬绽,坞杏春妍。靡草经秋,松桧千年。长短靡一,气理候然,又乌可以生而不死以短而作长耶?设若如子之言,则智者富而且寿,愚者贫而夭矣。"见理惊服,再拜受教。

次日,导见理出山,由旧路归家。既归,追悔前非,进复先业。遂携书籍从童仆复入华山,欲拜老叟为终业之师。至则山重涧叠,路绝深林,不复可寻矣。(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