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算定假倭功归把总 正气除邪会名托城隍(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飞熊道:“我与文爷坐下,仰着头,张着口,叫他们一人拿着一把壶,在上面斟下,不许盘出一点,完了一壶,再斟一壶,是这样吃法,才爽利。”素臣笑道:“这使不得!一来有碍观瞻;二来我从没这般吃过,必至呛坏喉咙,呕吐满地。不如找两个小坛,将酒分匀,我和你各举一坛,一口气吸完,也就爽利了。飞熊依言,叫人觅了两个小坛,将酒分匀,各举坛在手,说声请,便咕都都的直灌下去,真个一口气儿,不先不后,同喊一个干字。飞熊道声爽利,翻身便拜,叮嘱暗号之说,洒泪而别。

素臣主仆到水口驿,搭上大船,至建宁府起旱,在铅山县重复下船,共走了二十一天,舟泊采石,上去游览了一回。在“太白读书堂”粉壁之上,题诗一首道:休将投笔误儒生,采石临风动客情;尚有书堂留太白,已无战舰说开平。春华烂烂烟云幻,秋实垂垂雨露成;归去更须辞斗酒,独研勾漏点义经。素臣题完,正待转身,背后一人,劈领揪住,大喝一声,抡拳打来。正是:

俗眼看诗如粪土,老拳挥客见尸骸。

总评:

愚民无知,非口舌所能争。愈说无倭子愈不信,愈禁其逃愈逃。发兵堵御,上城防守,遍城搜拿,信其有者固如火上添油;查捉造言,挨户晓禁,信为无者亦是抱薪救火。惟说倭子己擒,将错就错者之得计也。然不杀假倭,民心暂定,而即旋乱;以猪代倭,民乃大定,而更不乱矣!此特些小急智,而教全民命不少,当人之智囊,以供仓卒应变之用。

或疑看戏一言,何效如此?缘倭奴肆毒,出没无常,沿海州县,草木皆兵,而忽有看戏者一言,听者一跑,疑风声为鹤唳,其率先逃避也,固宜城内如是,城外当亦如是。素臣之功大矣。

飞熊忽把锦囊小手一攥,写飞熊亦写锦囊,而写飞熊又非但写其力,兼绘其性情,此为颊上添毛之法。

飞熊闻倭,跌脚懊恼,至此始知其故;今之道喜沓至,而惊拳欲打,如此写飞熊性情,方是绘月绘影、绘风绘声神手。

初六日pi眼会奇极,尤妙有初五日钱眼会衬之。人知pi眼臭秽而不知钱眼之臭秽,作者故相提而并论之。诸葛恪愿吴太子食鸡卵,曰所出同耳。吾于二会亦云。

妓女没人嫖,闭了前门开出后门。写闵人之好男风至矣尽矣;乃复有小厮一事另辟奇境,以刻划之。作者于闵人何仇?用此深酷笔墨以穷极其状也。及读素臣变色一段,始知作者好恶之公。

飞熊忽地捶胸大哭,不特出色表飞熊,见天下无不孝父母之豪杰也。只写其笃夫妇,而上臣之心撬大折矣!大英雄从五伦做起,破船中卖解人乃有如此至性,学士大夫堪为执鞭者有几人哉!可慨也。

铺张盛会真使人色动神飞,不料有两次煞风景事,如冰水兜头一浇也。飞熊坐实素臣,素臣以为乱道,是趁手一起,即随手一灭。尤妙在二郎神转世一段,捺倒飞熊见识,以灭尽针线之迹,而笔墨俱化为云烟,岂非绝世文情。(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