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仿八阵图黄昏遁甲 破两门法白昼鏖兵(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云手自空中落,破浪人从海外来。

总评:

素臣不夺门而发壁,最是急智;独不料其邂逅无外也。飞来之峰,宵出之日,宁过于是?无外不从天外飞来,即向道中偶逢耳。是书全部无此等呆板出落之法.

无外从天外飞来,不特解员卫士谓其必助素臣,即读者亦必为素臣加额。乃卫士进言,素臣力恳,而无外断然不肯援手;此种变头,岂复食烟火人梦想得到者?大奇大奇!

无外不肯援手,而素臣绝无芥蒂,此方是第一等人胸襟学问。以父母在,不许以死之言为汉儒附会,足刊千古之误!必如素臣,始可与读《戴记》。

无外赶不绝口更为宝刀加一倍声色;必如此始无后竭之病。且下文即需此奏功,合与磨洗一番也。

无外如肯援手,何故辞绝?无外终不援手,作者何故忽扯入本文?是又驱人入疑阵也。迨众人俱讪讪而散,素臣复以为正理,则无外之终不援手明矣。乃于素臣初恳时即下“沉吟”二字,于索纸笔作书时又下“沉吟”二字,曰“也罢”,曰“少不得要回”,则又将金针全度与人。既布七里雾,复作指南车;读者着迷而作者快,读者谜豀而作者愈快。人知读奇书之快,而不知作奇书之快,聊以自娱悦,不堪持赠君。请为作者颂之。

陆续人马,有更不回头一直跑过者,有估量而过者,有飞拥过去者,有抢至近身扬鞭而去者,有赶兔拥獐者,有但见炊烟者;如生马长蛇不可擒捕,如五花八门不可呆着,真是奇观!

不宿中所,最是上着。道截一队,乃拦截脱逃之用,不谓反见头阵也。后文不食草,皆见素臣心灵机敏。稍一呆钝,便无生理矣。吁!可畏哉!

遁甲本有其术,素臣是否得传,未易推测;但据落落写来,便若实有其理,实有其事。实奏其效者,岂非奇文?

林中众人吃吓,一层进一层.一步险一步;而大汉气得暴跳如雷,自必另有法制;乃忽收兵疾走,霎时去尽,不留一个;尤属神鬼于文者矣!

九子分作三队,似仿垓下之战而已;领第三队,即拥出精兵,平空截断。另换一副笔墨,并不是旧本新翻也。妙妙1

妖法幻术,自古有之,总缘人心有邪,信之畏之,方能为害。番僧咒人立死,卫士信畏,故效傅奕;不信畏,故不效;此其验也。史载宋子贤于官兵捕捉时急作妖法,满地皆成火炕,烈焰难犯。主兵者云:“此地向无火坑,必系幻术。”策马竟进,则皆复平地矣。不信不畏,故其法立破,况素臣之心正无邪,如赤日中天者乎?然则素臣之遁甲亦火坑之类,彼僧道等惟心有邪,信之畏之,故不能破耳。素臣云:“侥幸成功,明日须要出头露面,脚踏实地而行。”旨哉言乎!可以知遁甲之说矣。

或问素臣既信通甲之幻术,身行其法,则心有邪矣,何以能破两门之法?曰:素臣特知其术,而非信之也。祸且不测,行权以济,非邪心也。

孔子曰:要盟不信;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故释氏之无故乞食为无耻;而子胥之乞食于吴市,韩信之乞食于漂母者,非无耻也。(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