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疑心成暗疾结将妹妹救亲夫 幻术摄生魂请出娘娘招怨鬼(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靳仁喜孜孜满面春风,敛袖恭身上前迎接,不料定睛一看,竟是口定目呆,罔知所措。那女子见了靳仁,不觉剔起双眉,怒容可掬。魏道见这光景,好生疑诧。只见靳仁胀红了脸,说道:“这是拙荆,师父怎去摄出他来,令弟子羞愧欲死。快请吾师放回。”魏道听了,老大没趣,慌忙焚化退符,把魂退去,向靳仁深致不安,道:“女鬼可恶极了,当牒之酆都,重治其罪。如今贫道坐召,请一有力之神来摄,凭你大贵之魂,也不能违逆的了。”于是重复焚香叩齿、书符、结印,虔心礼请,一连化了三道朱符,只见满室有光,异香馥郁,梁间起一派乐音,地下铺几层花雨,一阵香烟,雾气中现出一位美人,头戴宝冠,身披缨络,执着一枝青色魂幡,四边挂有垂帘,上面罩着宝盖,口中款吐凤音道:“法师相请,有何见示?”魏道起身拱手道:“贫道奉南岳夫人之令,遣倩女去摄取仁和县连城家中刘璇姑生魂,因彼力薄未致,故特启请娘娘,望即为一行。”那姑娘手执魂幡,招囗而去。等了许久不见影响,靳仁请发催符,少阳道:“且慢,这是西汉王夫人,尊为帝妃,不可遽然催促。南岳夫人主管天下女人魂魄,夫人岂敢违逆?只消静候,必摄生魂至坛也。”聂元道:“弟子所召魂使,俱执皂幡,何故这娘娘手中却执青幡?”魏道答道:“皂幡能召一切女魂,惟大贵之魂便不能致,故特请王夫人以青幡召之耳。”

正说不完,忽然窗外刮起一阵怪风,把八扇窗棂一齐吹开,坛中那枝画烛便自直灭下去,魏道急取宝剑劈划,烛焰复明,只见风中卷进一个妖烧妇女,赤着身躯,颈里绕着一条鸾带,两只眼睛、一个舌头拖出来,竟有尺许,吓得靳仁浑身发抖,那聂元瞥然看见,大叫一声,仰跌在地,口吐白沫,不知人事。正是:

万般孽帐从心现,一片疑团着鬼迷。

总评:

璇姑之诗,局外者见之尚有瞿然悚畏之念,况连城之局中且连遭淫祸者乎?初看如兜心一拳,细看如冷水浇背,自非下愚不移,必有翻然悔悟一机,非作者强情就法也。而立地翻空已另换一番世界。奇文大文。

良心一现,身子顿然疲乏,理极精微。书中屡示此义,读者最宜着眼,勿负作者垂教苦心。

璇姑降祸之人,李四嫂从凤姨数起,而**奶更首推春红,始知春红、凤姨之死,特为璇姑疗治连城之药物耳。然非公子有“推天算地”之言,四艘即无疑及璇姑降祸之意。方公子看屋漏时,正当作恶之初,而已伏悔罪反正之恨。文心之龙蟠虎卧如此,文法之草蛇灰线如此。

公子之病因良心发现而起,得璇姑亲口赦文,其病自愈,乃理有一定,非事有凑巧也。作者下此四字似欠斟酌,不知理固有定而事不凑巧,未必速效。“今且一日好是一日,至初九而病已霍然,非凑巧乎?”无此四字,便死便滞;有此四字,便活便圆。《春秋》责备贤者,予此书每吹毛以求,而疵类卒不可得。如此者,不一而足,聊于此乎发之。

璇姑规正一段,真属龟鉴,乘以敬信畏服,故入耳如转环。**奶结拜之意止求免祸,而因以反邪皈正,乃更得福。在事为意外之幸,在文为意外之奇。

文章不入人意中则不正,不出人意外则不奇。不正则无情,不奇则无文。惟入人意中而复出人意外,出人意外而仍入人意中,乃为情文交至。如连城百计图谋璇姑而忽百拜受箴,此一意外也;璇姑拒连城,非彼即此,势不两主。而忽代筹邀福免患之计,此一意外也。

**奶与璇姑风马不及,而忽结拜姊妹,此又一意外也。奇莫奇于此矣。而按之时势,有一毫不合于情理者乎?情文交至,此所由卓绝古今也。

召魂本属荒诞,而书传颇载其事,故以屡召不验破之。或曰“青幡”、“皂幡”,“倩女”、“王夫人”,有形、有色,是助其荒诞也,破于何有?予曰:疑心生暗鬼,邪心呈幻境。“青幡”、“皂幡”,“倩女’、“王夫人”皆彼疑者邪者妄名之,妄见之耳!即靳妻连妾亦彼疑者邪者妄致之、妄惊之耳。但以屡召不验破之,即有其术亦复何益?非破而何?书中“心正无邪”四字,正破一切幻术,秘诀必曰:本无幻术,是又少所见而多所怪者矣!(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