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忙坏了李廷忠(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

8月1日,某军区机关停止办公。

司令部、政治部工字形的办公大楼,刚刚整饰一新;一座饰有天蓝色涂料的现代化通讯中心,高踞机关大院的一角,造型优美,鹤立鸡群。可这一切,顿时都失去了生气。

楼道上到处是丢弃的废纸、过时的公文,办公桌横一个竖一个,有的四脚朝天摆在一起。这景象,看一眼都寒心。

李廷忠小心翼翼地躲开满地的废纸,侧着身子从横七竖八的桌子缝里钻过,到楼道头上他的那间办公室去。那里是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这座楼里,只有他们还在办公。

管理员来过几次了,催他们交房子,交钥匙。李廷忠摊开两手,苦着脸说:“不行啊,你看得见,我们正是最忙的时候!”

纪委办公室的桌子上摊着卷宗,还有十几个同志在埋头工作。其实,“纪检办”名义上已经不存在了,但他仍然在坚持进行工作,李廷忠则在两个月前就接到了离休命令。

李廷忠六十四岁了,担任纪委正师职专职委员已有4年。由于纪委副书记身体不好,他实际上是纪委日常工作负责人。

6月8日早晨一上班,他和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正在商量工作,秘书处长走进来,递给副政委一张公文。纸上并没有几行字,副政委却看了很久,脸色阴沉。看过之后,什么也没说,收起公文,出去了。

过后,办公室的一位同志悄悄告诉李廷忠:“老李,你的离休命令下了……”

李廷忠微微一愣,他想起早晨副政委看公文的情景,怪不得他脸色那么难看。

要知道,如果命令晚下两天——从7月1日起,全军就将实行新工资制度,那么,李廷忠离休后每月就会多得四五十元工资。现在,他像一个赶公共汽车的人,人到了门边,车开走了。

对此,有人惋惜,有人不平,也有人说:“这就是你当纪检干部的好处!”李廷忠淡然一笑:“下了就下了嘛,早晚也是下。工资么,反正我的钱也够花了。”

对离休他是早有准备的,但没想到这个时候下命令。他知道,副政委多次向党委建议:纪委的主要工作靠老李抓,现在事情正多,他的离休命令是否等到整编以后再下。

现在,木已成舟。副政委面有难色,对他说:“廷忠呵,你还得干哪。”

李廷忠说:“你放心,一切照常。有工作不干,那叫甚共产党员咧。”

李廷忠197年入伍,1941年入党。从那时起,他就是一副耿直心肠,至今不会打弯儿。用他自己的话说:“老正统,改不了啦。”

1984年军区党委和机关整党时,李廷忠在整党办公室负责整改工作。群众反映,机关家庭用电中偷电和漏交电费现象严重,揩公家的油。整党办公室按照党委指示,委托有关部门逐户登记各家用电量,予以公布,以便群众监督。待表格报上来,李廷忠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有人为了少交几元电费,真是出尽洋相。表格上,有的领导干部家一个月只用了一度电,有的只填了半度。怎么办?李廷忠说:“既然表上是这样填的,我就敢公布,让群众看看嘛。照发通报!”

群众揭发,军务装备部和后勤运输部违反规定,将部队的三十四辆军用摩托车处理给部分领导干部的子女和熟人,每辆只收一百五十元。此事牵扯到机关师职以上干部十八人,有关部门听到风声,又抢先向党委写了报告,说:“处理摩托车无问题。”这时,好心的同志提醒李廷忠:“机关情况复杂,你要当心。”他说:“怕甚咧,咱有《准则》嘛!”在党委的支持下,他组织同志们硬是把4辆摩托车的来龙去脉查了个水落石出。军区党委常委会上,他指名道姓地做了汇报。有的领导干部不承认自己的子女买了摩托车,李廷忠毫不回避,当面站出来对质。

有的同志开玩笑说:“老李,你再这样搞,以后给你送花圈的人都没有了。”他笑道:“要花圈干什么,浪费钱!”

顺便提一下,这位“老正统”早就与上文的L政委打过交道。L当师政委时,明知故犯,超标准修造领导干部宿舍被检举。李廷忠一到,先打招呼:“我这次的任务,可能与您有关系,请多包涵。”L面不改色:“查吧,保证没问题。”一查,大有问题。L挨了通报,受了处分,这几年“官运”竟还不错;而李廷忠如今连原位都维持不住了,却仍然是L们的“克星”。这次直接负责查处L政委的,就是李廷忠带起来的一位年轻的“纪办”副主任。(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