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还有一条保障线(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像S师一样,有一批部队撤编撤出了名,大报、小报和军区、总部的工作组,都写他们的事迹,写者动情,读者感奋。如果把他们的表现同另一些人的行为比一比,简直不敢相信:同是共产党,同是解放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S师政委柴家信说:“部队整编不是一次了。凡是领导把关不严的,每次都有一批干部犯错误。这就像打仗一样,在战场上好像是‘不拿白不拿’,回来后都要来个‘一切缴获要归公’。结果贪占公物的,有的受处分,有的挨通报。”

师长刘代坤说:“我们坚持在财、物上严格把关,与师里年前发生的贪污案的教训有直接关系。”在那起贪污案中,一个科长被判刑,一个助理员被开除党籍,降职降级。他们栽了跟头,终生遗恨,做领导的也很痛心。

他们是聪明人,他们有远见。他们在行动之前就想到了行动的后果,可谓“警钟长鸣”。而另一些同志却似乎失去了理智。

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组织中,生活在某一组织的领导、教育、关心和约束中,那么,一旦这个组织被撤编,就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人与人的一切联系都切断了。你不再领导我,我不再监督你,你我他谁也管不着谁了。像突然脱离了地心引力,人心失重了。在这种状态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约束、控制和匡正,庄严的战略性行动将在一片混乱中变得面目全非,为着崇高目标的一切努力,将被四面八方的冲击力和摩擦力消耗殆尽。

对此,党中央、中央军委在下决心的时候是有充分准备的,并且显然具有足够的信心。为了保证体制改革、精简整编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同志们在大转折的关头犯错误,军委邓小平主席、杨尚昆副主席等领导同志,从军委座谈会上提出整编之日起,就一再提醒各级领导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发扬风格,顾全大局,模范遵守纪律。各总部在制定行动方案的同时,也制定了各种政策、规定和要求。6月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和总部领导同志再次向与会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向全军发出号召。

还在部署整编行动之前,军委纪委首先召开了全军纪律检查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纪检工作如何保证这一战略行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总政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全军各级政治机关发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搞好整编中的思想教育。接着,全军各级纪委几乎都召开了会议,分别制定出若干“必须”、若干“不准”,层层下达。

组织是严密的,规定是具体的,行动是坚决的。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全军纪检系统的工作同志,将个人的进、退、去、留置之度外,刚正不阿,辛苦备尝,表现了坚强的党性和很高的效率——除了南疆前线的忠勇将士们之外,他们是这场百万大裁军的又一条保障线。

毋庸讳言,某些单位在整编中发生的问题是严重的,其范围和程度甚至超出想象。然而同样超出想象的是:查处这些问题的过程竟然相当迅速而顺利。这一组矛盾现象中,不乏值得回味和记取的东西。

1985年六、七月传说某撤销单位的大院里出现了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热闹景象。

今天分机动福利费,明天发烤火费,后天又发购买学习资料的党团费。端午节、“七一”节、“八一”节,节节“补助”。起初的几笔款项,都还有些合情合理的缘由和名义,到后来,有的部门分得兴起,分得手热,也顾不上是什么“费”什么“金”了,有的用文化教育奖励费和办公费买电炒锅和毛毯,有的分了用业务费购买准备发给部队的收录机和照相机,有的分了出租军教片和射击场的收入……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尽所能”。三个月内,机关人员平均每人分得八百三十九元。

正当这里分得热闹,军委纪委的专职委员带着工作组到了。他们的皮包里装着寄到北京的揭发信,装着军委首长的批示:“严查”。(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