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3 家教一波又一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上要去当家教,完成第二个客户的任务。但我还回想着从土豪大叔那里赚来的钱。

终于赚到了6000块,我越想越开心。

作为奖励,我在自己的小屋子里打了一中午电脑游戏。不过,这期间老是有人打扰我。比如包拯,比如苏轼。

我刚开始玩,包拯过来喊:“六神,来丢沙包喽!”

我不耐烦地回复他说:“没空没空,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就和他聊这功夫,我游戏里的英雄死翘翘了。

两个大老爷们儿,也都是历史上千古流芳的人,不探讨诗词歌赋,丢啥沙包呢。

我又再接再厉,这次苏轼过来喊:“六神,来丢沙包喽!”

我说:“哎呀,不是都说了嘛,没空没空。”

苏轼说:“好吧,那你不玩,我们继续了哦。”

我说:“随便随便。”

就和苏轼聊天这功夫,我的英雄又死了。这还怎么玩,没得玩了啊。

我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想找一找秘籍,争取下次赢了比赛。

可是,我手机呢?看看桌子上,没有。看看地上,没有。看看书架上,没有。

摸了摸兜里,还没有。

我趴下身子,在床底下一个劲儿地找,倒是找到了自己多年前丢失的耳机,但还是没找到手机。

哪儿去了呢?

我打开门,走出去,打算在客厅找找。

完了,苏轼和包拯丢沙包,丢的就是——俺的手机。

他俩正争吵起来:“上次丢你咋没接住呢?”

苏轼回应道:“你往我脸上丢,我咋能接得住?”

包拯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你往我脸上丢,我也能接得住。”

苏轼说:“那我试试。”

就在这个关头,我从屋里出来了。

我刚要喊:“别……”

话还没出口。苏轼把手机扔了过去。

忘了介绍我的手机,那是我以前打广告辛辛苦苦赚到一笔钱后买来的苹果6。

包拯果然没接住。

刚赚了点钱,就以另一种方式消耗掉了。

我有些愤怒地道:“你把我的苹果摔碎了。”

苏轼先是懵了一会儿,而后说道:“你们这儿的苹果咋长这样?再说了,不就一个苹果么,我陪你。陪你5斤都行。”

我只得无奈地说:“你赔我5斤,都不如我这二两值钱啊!”

哑巴吃黄连,我有苦说不出。

下午,包拯就要出门去当家教了。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家教便是灵魂的家政服务员了。开始我和小三曾探讨过,我们不能做成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到了现在,果然沾了点边儿。

为了包拯为人师表的形象,我贡献出了自己的衬衫。

这件衬衫非常完美。它的缺点不多,只有,少了两个扣子,皱了半个袖子,破了一个口子,缝过一个兜子,残了半拉领子。

包拯拿着这件我辛苦找出的衬衫,说:“还挺好的。”

我和包拯出门时,对大家挥手告别。

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执行任务。女人的第一次总是非常疼痛,而男人的第一次总是格外忧伤。

在车上,颠簸不堪。富人的别墅在城郊,路还有一段。

包拯在车上,依着护栏向远方眺望。

别说,这算是第一次出远门。如果,你把对“远”的定义改变一下的话。

路上有各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雕塑。它们的特点是,除了艺术家,没人觉得它好看。

包拯完全无心欣赏,他忧伤的侧脸在阳光下让人心疼。

一路无话,快到时,我的心开始松弛。

包拯却拉住我的衣袖。

我说:“你咋啦?”

他说:“哥,俺紧张。”

我说:“没事,你就想像自己是古代私塾老师就好了。对了,你小时候念过私塾吧?”

包拯说道:“念过,念过,记忆犹新。”

下车之时,包拯仍在找着前贤的格言激励自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三人行,必有我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包拯如此重视,我便放心大半。我猜,他肯定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他会充满慈爱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灯塔。

到了之后,我和贵妇人在闲聊,今天是试讲,所以我也跟来了。

刚过了,可是没几分钟,那孩子竟嗷嗷叫了起来。

糟糕,出事儿了。

我赶紧窜过去,推开那扇门。

那孩子在里面,仇恨地看着包拯。包拯则一脸无辜的样子,像一棵树那样伫立在屋子的另一头。

我惊呆了,问道:“咋了,老包?你干啥啦?“

老包嘟着小嘴,说:“也没有干啥,就是这娃不背书,我拿戒尺打了他手心么。”

包拯竟然打那个孩子。

我无语了。

那妇人气急败坏地骂了我们一通,我和包拯只能低头默默听着。

不过那妇人估计当年学习也不是很好,语言能力有限。她骂来骂去也就那么一些话,初听之下痛入骨髓,听多了就觉得威力大减。

她骂够了,事儿还是要进行下去了。

看她脾气好了一点,我就开始解释道:“是这样,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好吧?”

这话又把她的怒气激起来了:“还给你们机会,你们的机会就这么挥霍呀。”

彼此尴尬地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我说:“家教这东西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她对自己的孩子也的确失去信心,所以咬着牙又点了点头。

出了门,我对包拯说:“老包啊。你得爱孩子啊。”

包拯很不满意我的话,他说:“我咋能不爱他呢?我饱读诗书,我爱着全人类。”

这,奇了怪了,全人类这个词,他是从哪儿学来的?

我赶紧跟他解释:“哎,老包,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

这是我的切身体验。爱全人类,只要一句空话,一个空头支票就可以。爱一个人,你却要真真实实地从每个角度替他着想,为他付出。

老包毕竟悟性好,他深情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老包不行,换苏轼吧。

作为首屈一指的文学家,让他去教语文再合适不过了。而且,他的豁达胸襟和智慧头脑,应该能收服了这个不良少年。

我给苏轼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告诉他,要温和,要温和,要温和。

苏轼后来听得都不耐烦了,说:“好了,教的又不是你儿子,你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计。”

第二天去孩子家里,我依旧陪同,这次,苏轼进去之后,果然很温和。我在外面看见,他在为孩子讲解高深莫测的道理。

“文学者,人类情感之凝聚也,故学文,当知先窥测作者之情感,将心比心,而后方能登堂入室,识其文辞之妙,义理之深。你懂了吗?”

那小孩暂时没懂苏轼是干嘛的?反正听得倒是挺咋呼,他就先配合地点了点头。

苏轼接着道:“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就进入具体文章的讲解。嗯,这篇文章是——《前赤壁赋》?!”

这次,要教的这篇文章竟然是《前赤壁赋》,是苏轼自己的得意之作。这部散文,文笔清逸脱俗,哲理深邃,可谓苏轼一生的巅峰之作,也是文学史上毫无疑问的经典。

苏轼捋捋胡须,显然很满意的样子。他想不到,天庭都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文了。

苏轼笑呵呵地说:“现在,先默读一遍。”

那小孩就默默读了读。显然,目前为止,他对苏轼的教育方式并不反感。

读完了,苏轼问:“你说这文章写得咋样?”

那小孩直截了当,并一脸不屑地说:“这文章,我看狗屁不通,光在那儿卖弄情怀。一看作者就是一特小资,还特做作的人。”

哎,我在外面听得一个劲儿抓头发,小孩儿,你说得这是啥话。

苏轼果然气得够呛,胡子都抖起来了,眼看着似乎就想把那小孩儿给活剥了,炖成一锅东坡肉。

苏轼的脸通红通红,大吼道:“妈蛋,这是老子写的,老子写的,老子写的!看我今天不……”

完了,苏东坡要打人了,这要传出去,以后编宋史的人还不得大骂他一通,他的名声就臭了。我赶紧冲进去,把苏轼紧紧抱住,这个人啊,太冲动。

而那个小孩儿,则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似乎气老师气惯了,早就习以为常。

这次,那贵妇倒是明白了,是自己的孩子气了别人。

所以,这次,她倒是很宽容:“哎,你们再换一个人吧。”

再换一个人,好吧。

还有谁?孙二娘和展昭都是一介武夫和一介武娘,教体育还行,教语文就算了吧。还剩我和陈小三,要不,先让陈小三试试吧。这也是无奈的办法,他再不行,我只能亲自出马了。

说实在的,我对陈小三的文学功底不抱任何期待。

但我对他那些源源不断的操蛋的鬼点子,还是挺有期待的。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