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一章 当年的耳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莱纳德聊完之后,陈震回到了酒店里,这时候也有八九点钟了,是时候和妹子煲电话粥了。但是陈震没有马上和苏哲玲说刚才聊的事情,任何商务合作,一旦涉及到跨洲而且是长期供应商,都不会是什么小事情,莱纳德肯定要和家族里汇报,然后家族的公司又要开会和评估,以英国人的尿性,再快都要一周时间,甚至几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是拖上几个月的话,陈震就要小看他们了,国际贸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这种因为标准升级导致的贸易规则的变更,非常麻烦。全都是重大的调整。

苏雪峰整合和建厂,上生产线需要时间,试车要时间,评估需要时间,然后生产和货运也需要时间,再加上铺货,能赶在05年之前把这批符合BRC标准的罐头货物上架都已经是了不得了。

第二天早上,陈震在房间的跑步机里跑了过步后,没有去楼下的餐厅吃饭,而是去了九路步行街,这里有一家宝华面店,已经开了十几年了,银丝面做得非常棒,配上一些牛腩,再加入高汤,那滋味~~~~~陈震足足吃了3大碗后,才打着饱嗝结账。

解决掉早饭之后,陈震又杀向商场,既然来了花都,自己手上又有点钱,那总得给家里人买点什么东西。

烟酒茶,衣服鞋子包包,总要买一些的,就是没有车子,要让张清帮忙运回去,如果不行,那就只能“千元打的”了。

在花都,如果你想买一些通货型的高端产品,那么基本上都离不开友谊商店和花都百货,这两个商场基本上东西保真,质量保优,同时价格也保贵。

正在陈震在商场里推着车子扫荡的时候,他的手机又震了,掏出来一看,又是本地的号码。

“喂”

“g,thisisKate·Turner(凯莉·特纳)”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点沙哑的女声,语速不急不缓,给人一种很从容的感觉。

这个名字陈震知道,是巴宝莉那边的人,采购经理的秘书。

“你好,特纳,我是陈震。你们到了是吗?”陈震现在的英文已经比较OK了,他用阅读魔法完了对牛津词典的扫荡,单词量已经基本不是问题,除了一些生僻的专业词汇,日常的会话和书写都不会限制他的英文交流了。

“啊,是的,我们休息了一夜。布朗特先生想和你见上一面,并看看那块龙涎香,可以吗?”凯莉·特纳的话,字面上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实际的语气上,是一种非常不容置疑的语气,这让陈震的眉头微微一皱。

他看了一下购物车里的东西,问道:“你们在哪里?我一个小时后才有空,到时候我去找你们。”

“我们在希尔顿,那就两个小时后见了。到时候你打这个电话就行了。我会一直在电话旁边的。”凯莉·特纳在说完之后,立即就挂断了电话,这让陈震的眉头又是一皱。

在凯莉·特纳短短的几句话中,陈震已经感觉到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优越感,这让他非常不爽。龙涎香当然不是什么非常了不得的东西,人家也不一定是非要向他买,但是种花家的老话——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是价格或者条件方面的谈不拢,那大家还有下次合作,但凯莉·特纳这种优越感让陈震觉得,这次英国人很可能要白跑一趟,而且也没有下次合作的机会了。

但陈震也不会就这么直接拒绝掉,生意是谈出来的,如果对方没有蠢到去挑战原则和底线的问题,那么傲慢、自负、甚至提出一些要求,都是可以一步步谈判的。

把手机塞回口袋里后,陈震看了一眼购物车,想起苏哲玲一直抱怨有好的音乐播放器,却没有好耳机的事情来,他便推着购物车走到了电子消费品的区域。

电子消费品区域,耳机专柜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是陈震看了之后却大皱眉头。

很多人以为耳机是一个发展了很多年的行业,这观点的本身是没毛病的。但如果加上一个限定——适合移动听音的耳机,那就有毛病了。

早期,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听歌还是以开放式的音箱为主,甚至直接架两个汽车喇叭就听的,在VCD还没流行的时候,HIFI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端的概念,基本只存在于录音棚中,监听耳机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而后随着移动播放器的普及,耳机才渐渐进入大众的消费市场,在这之前,大众消费市场主流的听音设备是录音机。

但录音机毕竟太大,而且外放式的声音也比较容易影响别人,香江在80-90年代,一些潮流小年轻,经常在肩上扛着一部有4个喇叭的录音机,放着摇滚乐,招摇过市。非常惹人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型化耳机都不是那些大厂的主要业务方向,唯一向小型化努力的,就只有奥地利的耳机厂商AKG(后被哈曼国际收购),但是他的进攻方向也只是头戴式耳机。

而在录音机进一步小型化之后,耳机也就开始兴起,微型耳机的玩家中,多了一个索尼,但2003年的时候,受限于材料和加工精度的问题,十几年后的那种入耳式耳机还没有出现,普通的,十几二十块钱的平头塞,声音质量实在是有限。

直到森海塞尔的无心插柳之作——MX500的诞生。这款1999年发布的耳机在国内的售价是270元,天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定的,但是这款耳机在国内售出了三十万级别的销量,让森海塞尔大大得赚了一笔,也正是因为看到森海塞尔MX500的成功,其他耳机厂商才纷纷加入了微型耳机的研发中。在此之前,只有索尼在1994年推上市的e888称得上是有素质的耳机,但是太贵。高达400的价格,基本没太多人愿意买。

陈震在上辈子,也烧过一段时间的耳机,直宅男的外设嘛,从MX760开始,到AKG的K3003I结束,前前后后他烧在耳机上的钱,足足有3万之多。

所以,在他看来,即使是E888,也不能称之为非常优秀。

那么买一个什么样的耳机给苏哲玲?陈震的答案是,森海塞尔PX100。这款耳机是2003年,也就是今年才发布的,是森海塞尔的又一次尝试。严格来说,PX100不算是HIFI耳机,因为它偏离了高保真的思路,而是在调音上做了一些文章,导致普通用户听起来,好像即有HIFI的感觉,又有刻意调音后的舒畅感(注1)。

当然,陈震不知道苏哲玲对听音的偏好,所以他又买了一条MX500和一条索尼E888,反正加起来,也才1000多一点。

买完东西后,陈震大包小包,艰难的把东西拎回酒店,然后取了那块龙涎香,直奔希尔顿。

注1:实际上,早期无论是IPOD也好,MP3也罢,因为音源文件的本身就是有损的,根本没什么细节可言,一首无损歌曲需要的存储空间至少要20MB,对于普遍还是64MB或者128MB的MP3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所以用高级耳机去听歌,反而会听到很多底噪或者电流声。经过调音之后,电流声和底噪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消抹,这样听起歌来,反而更加舒服。这是时代和技术所限,不能说是森海塞尔投机取巧。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