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韩枢密的发家之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万山不由得拍案叫绝:“如此豪杰人物,真是要和他见上一面不可,唉,只是可惜,此人身为汉人,却居然为辽国效力。”

孙统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虽然连你爹的境界都还没到,但好歹也是锦绣城出身的人,怎么对于世俗功利门户之见这么热衷?我告诉你,你要是一天还有这样的念头,就一天别想晋升天道。”

沈万山苦笑一下,说:“然而人活在世,总是要有一个立场的吧,若是一点立场都没有,活着仿佛风中芦苇,即便是达到了天道境,又如何呢?”

孙统长叹了一口气,片刻之后又开始了讲述。

在赵仲云走马上任担任辽国西南路招讨使的同时,大宋这边,相州安阳韩家又出了一位年轻才俊,其人名为韩奉先,正是之前范仲淹镇守泾源路,令西夏数次徒劳无功的韩琦家的从弟,此时刚刚进士及第,大理评事、签判定州,不知道是偶然还是早有规划,不久之后,其从兄韩琦也从成德军转知定州。

韩奉先并不以文章闻名,他的进士及第也原本并不耀眼,按照大宋的规矩,至少要在地方上蹉跎个七八年的光阴,才能按部就班一步步往上走,然而架不住来了一个有本事的从兄当地方首脑。虽然韩琦刚正无私,但了解韩奉先本事的他对于这个从弟也是多多委以重任,包括让韩琦名声大噪的编练定州军一事,其中就少不了韩奉先的出力,甚至韩奉先还专门在军中挑选划分一千定州卒为“先登营”。

不过此时的韩奉先,还远不能与赵仲云相匹。

皇祐元年,辽重熙十八年九月,被赵仲云一箭射中肩部的西夏景帝李元昊旧伤复发,猝然驾崩,年仅一岁的李谅祚继位,朝政掌握在李元昊遗孀惠文皇后没藏黑云和她的兄长没藏讹庞手中。

说起这个惠文皇后,那是艳名远播北疆的,据说也是一个不老实的人,她本身是西夏大臣野利遇乞的妻子,因为国色天香而被李元昊杀夫强抢,现在李元昊刚死,就和前夫的家臣李守贵及李元昊的侍卫长保吃多(奇怪的名字)私通。

得到消息的辽兴宗大喜过望,依旧分兵三路进攻西夏。北路军三万,以大将军耶律敌鲁古为北道行军都统,从北路趋进凉州;中路军四万,辽兴宗亲领主帅,以皇太弟、天齐王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魏先锋;南路军三万,由第一次辽夏战争中声望大跌的韩国王萧惠统帅,这位大王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调拨了大量战舰,沿黄河前进,稳扎稳打,打算来一个步步为营,运粮船在黄河上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

然而,萧惠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大漠九月,天气炎热,士卒不可能披甲行军,因此需要派出大量斥候在主力之前哨探,然而萧惠畏惧暑热,并未随大军走陆路,而是乘坐战船前进。不久之后,中路军发出消息,遭遇了西夏主力,进展顺利,萧惠更是放松轻敌,斥候也放得少了,士兵铠甲也多存放在运粮船上轻装前进。

结果当然是坏事了。其实自从辽国大军挺进西夏境内开始,西夏军便选定了手下败将萧惠的南路军作为重点突破目标,东路军遭遇的不过是疑兵虚张声势。这天佛晓,南路军仗着战舰之利,依托黄河南岸东西联营十五里。连续几天的行军,让辽国南路军人马疲乏,早早休息,甚至连营栅都是草草搭建。萧惠自己在大船上休息,也懒得理会。早已埋伏许久的没藏讹庞从黄河上游放下数百条小船,趁夜驶入辽军舰队之后,突然点火,烧毁战船粮草无数,隐藏在附近的三千西夏铁骑抢占山坡,向河边的辽军营寨发起突击,仓促之下,储备军需的辎重船只又被烧毁或驱离岸边,辽军大哗,完全无法阻止抵抗,两万余南路军被西夏铁骑驱赶,自相践踏,向河中的战船逃窜,可黄河上的战船为了躲避火船的进攻,不得不放锚顺流而下,此战,河畔的两万辽军战死只有数百,绝大部分都是自相践踏或挤入河中而死的,只有寥寥几千人逃上战船而逃出生天。

南路军崩溃,中路军不仅失掉了辎重补给,侧翼更是彻底暴露在西夏铁骑的袭扰范围内,辽兴宗大惊失色,下令全军退军,大军退回辽境,才收到北路军却传来的天大捷报。又是赵仲云建言耶律敌鲁古,由耶律敌鲁古继续统领大军,打着旗号大张旗鼓向凉州进发,而赵仲云则率领自己的云垂军长驱疾驰,神兵天降至贺兰山,突袭击败了开心凯旋的没藏讹庞,乃至于险些阵斩这位西夏权臣。接着便驱赶三千西夏败兵,一路追到凉州城下,甚至趁乱夺取了城门,赵仲云轻骑入城,大杀特杀,要不是此时的云垂军以骑兵为主,无法守城,很可能就收了凉州了。

即便如此,赵仲云还是立下不世奇功,不仅击溃了西夏最精锐的主力部队,重伤没藏讹庞,更是俘虏了西夏太后没藏黑云和数十名权贵官僚,洗劫了凉州库府,携带大量财富牛羊人口,汇合了稳步而来的北路军步兵主力之后,大摇大摆北还辽国,并将西夏太后,有“艳绝漠北”之称的没藏黑云献给了辽兴宗。

辽兴宗龙颜大悦,也就不计较大将军、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回师途中莫名猝死这种事情了,当即把耶律敌鲁古的北道行军都统一职指给了赵仲云,又擢升他为知南院枢密使事,不必入上京,坐镇大同,兼掌西京道留守司。

至于西夏太后没藏黑云,听说给辽兴帝洗了几个月脚之后,就被西夏用称儿皇帝、岁贡银五万两、布帛八万匹、茶万斤等条件赎了回去。

西夏两度大败,宋廷大大提高了警惕,在是与西夏罢兵还是趁他病要他命的这件事情上,朝中有不同观点,每天吵得不可开交,仁宗皇帝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谁的鞋子或者芴板就误伤到了自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文彦博和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庠就已经打过一架了,彼此不分胜负,但仁宗皇帝头上被不知道谁拍碎的芴板砸了一个包,不得不一边揉脑袋一边好说歹说分开两个宰相,混乱中还不知道被谁趁乱踹了一脚屁股。

争吵了许久之后,结果最终还是出来了,宋廷不仅决定用心经营河北防线,更是遣使与西夏修好,商议两国罢兵相助一事。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促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邕州叛乱!

其实叛乱的主导并非是邕州,而是西南夷的侬智高,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的根源还是生活在大宋与交趾交界处的少数民族西南夷,因为势力微弱却拥有金矿,而饱受交趾的横征暴敛,西南夷首领侬智高感觉这样不是办法,为了族人的生存计,决定紧紧抱住大宋爸爸的大腿,然而或许是处于不信任,又或许是单纯的看不起,侬智高一连四次向宋廷请求内附,加入大宋国籍,并且摆事实讲道理,再三说明自己从血缘到文化认同都是地地道道的宋国人,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祖上,广源州富豪侬民富被宋朝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的委任书。

只可惜侬智高的老爹侬全福不争气,明明已经被授予邕州卫职了,还是因为不服领导管束,而一怒之下率众劫掠笼州,并且自动放弃了大宋国籍。有这样的政治污点在,即便侬智高泣血要求归附,甚至要求从补田州刺史一直降到了允许他每年朝贡黄金千两都不被允许。

本来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无非是侬智高北望大宋郁郁而终,结果却横生枝节。皇祐元年,也就是北边赵仲云打爆西夏凉州,俘获西夏太后回去给辽兴宗洗脚的那一年,侬智高也被交趾打爆了老巢,逃入了大宋与交趾国境交界处的山林。而也许是抱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态,广西转运使肖固派出了邕州指挥使亓赟前去侦查侬智高的情况,看看能不能一口气吃掉他,作为自己任上的一轮政绩。结果邕州指挥使亓赟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打算一去就把侬智高拿下,然后报一个果决平乱的功劳。结果他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自己一去就被侬智高所抓,为了保命,亓赟信口开河,诈称自己是代表大宋来给侬智高册封的。这下瞌睡碰到了枕头,原本就在忧虑民族未来的侬智高大喜过望,率军随随亓赟开进邕州,并美滋滋地给仁宗皇帝写了一封感谢信。

仁宗皇帝一头雾水,回信说你谁啊,怎么在我的家里?给我滚出去!

于是感觉受到了侮辱的侬智高终于因爱生恨,勾连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干脆就把邕州打了下来,自立大南国,自称“仁慈皇帝”,改年号“启历”,正式举旗反宋,其后沿郁江大举顺流而下,连破数州,岭南地区一时变色。

后院起火的大宋由是停止了对西夏战和的讨论,匆匆与西夏签订合议,枢密府紧急发文,下令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组织镇压。

数月之后,传回消息,广南东路兵马钤辖(约等于省军区司令)张忠、广南西路兵马钤辖蒋偕殉国。

宋廷大震!

仁宗皇帝忧心忡忡,宵衣旰食。伴随着西南边事愈演愈烈,仁宗皇帝终于下定决心,除枢密副使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此外,任由狄青挑选各地强兵强将出征。

由范仲淹和韩琦从陕西路边军中提拔起来的枢密副使、名将狄青于是挑选了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杨无敌”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德顺军知军杨文广。

另一个则是刚刚助自己兄长韩琦练成定州强军的韩奉先。

皇祐四年,声名不显的韩奉先率领自己练出的定州军,跟随大宋名将狄青、名满天下的杨家将杨文广南下,开启了自己长达十五年的不败之路。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