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四章:禹庄(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云觉认可地点点头。正好来禹庄的时候碰到时间上的好事,当然要去长长见识。

随着流水声和话语声的渐落,乌篷船来到了目的地,林云觉拜别船夫,与瑟洛丝一同走进了这栋民居。民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独立的二层楼房非常完美的融入周围的环境。

林云觉放下行李,仔细地搜查了整栋房子。从顶部的天花板,再到底下阴暗的角落,抱着游客的心情,带着侦探的眼镜。

虽然知道自己被监视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习惯还是驱使着林云觉行动。

确认无误后,林云觉滑稽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处于放大镜模式的眼睛继续寻找着目标。而目标此时正优雅地站在厨房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发呆。

林云觉轻咳一声,对瑟洛丝笑道:“要不要一起去熟悉熟悉周围的环境?”

瑟洛丝的眼睛恢复了神色,轻轻地转过头,嘴角不禁流露出开心的笑意。

“恩!”

禹庄,虽然是被河水侵占的城镇,但依然可以做到不靠船陆行全城,而依据便是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拱桥。石拱桥的两端连接着最近的公共区间,而位于禹庄中心的地段,有座靠人工小岛支撑的天桥,那里也是禹庄商业最繁华的地方。

人影绰绰,纷扰的吵杂声带着热浪,不断的侵蚀人的视耳膜,隐约可见穿着校服的学生。林云觉像是一位好奇宝宝,对四周的景象不断

展望。

仿佛是在旅游一样,林云觉二人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大灯塔,站在禹庄最高的建筑上,看着半海半城的交界线,对禹庄这座城镇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

禹庄虽然不算是千年古城,但也相差不远。古城的房屋特色在于统一,在地形、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经历长时间的摸索造就当地特有的建筑造型,但在这里,房屋出现了跨步式的进步,年代最久远的老房子都处于城镇外围地带,向内不断进步,直观的看出房屋的变化史。同样越靠近内陆的房子,对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林云觉将目光投向海洋,在那远方的地平线,偶尔会激起平静的浪花,它们之下,有着禹庄最古老的城区,和巨大的城墙——水下坝。

禹庄的海底地形大致呈盆状,边缘一半被山川占领,另一半则是海底山脉,城镇像是盆中生长孕育的枝条,不仅将盆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想突破盆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位于低海拔的禹庄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几百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最为迅猛,外围城区最先遭到了淹没,而后人们千辛万苦的在那较为平坦的海底山脉上建造大坝,缓解禹庄继续被淹没的危机。

同时建成的不仅有水下坝,还有一百零八个巨型排水管。排水管靠近大坝,直径十米,内置百层过滤网。在大坝阻挡海水继续深入的时候,禹庄开启了共二十八个排

水管进行城镇清除海水,让北面淡水涌入倒灌,渐渐将海水界线挤出大坝之内,而大坝之内的地方,也就是被淹没的旧城区,成为了淡水养殖场。

巨型排水管不仅禹庄有,在东云南部其他的沿海地区同样拥有,但数量上没有禹庄那么多。被排掉的海水并不是回流到大海,除了一小部分人类利用外,剩余部分通过几千公里的管道运输,进入了世界建筑奇迹——天坑。

天坑,位于东云大陆东部纳特龙湖南端,从高空上来看,它仿佛是地上的黑洞,镶嵌地表,切面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圆,直径高达453米,形状像是直至地心的倒圆锥。

“天坑”如何建成至今都是未解之谜,科学家也无法知晓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为何没有破坏当地的地质结构,但光是地热温度高这一点,就已经可以被人利用。

海水汽化,是天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过云邦并没有带给天坑过多负担,在未彻底了解它之前,它一直都是被无数疯狂的科学家研究的对象。

天坑给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多了份保障,让那里的人们更安心的生活在自己的家乡。

后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更加注重自然环境,海洋冰山在海上和海下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增加的趋势,海平面也平息了自己的情绪。百年来大坝的使用也仅仅只有数十次,更多的时候是与和众多的排水管一起,浸没于海水之中,陷入常年的沉睡。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