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家奴告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成帝从冯皇后之言,密诏定州刺史、昌黎王冯熙进京,令其掌御史台,窥天下之机密。

这日,文成帝回到后宫之中,冯媛跪拜接驾后奏道:“皇上,臣妾兄偶闻一大事,不敢于朝堂之上奏于皇上,故说与臣妾而转之皇上!”

文成帝微笑道:“皇后,朕自令汝兄掌御史台以来,颇多建树,办谋反之心者无数。皇后言今日之事关系重大,不知牵涉何人?”

冯媛奏道:“皇上,建宁王拓跋崇与其子济南王拓跋丽觊觎大宝,欲谋反而代皇上尔!”

文成帝拓跋濬闻言大惊,细问祥由,这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建宁王拓跋崇早就欲取大魏皇位,与其子密谋造反。只因建宁王拓跋崇城府颇深,平日闭门不出,只暗中准备谋反诸事,故一直没引起文成帝的注意。

建宁王府中,管家拓跋苗见建宁王事高,王妃则青春年少,为王妃容貌所动,起了邪念。管家拓跋苗多次以言语相试,王妃也因为拓跋崇年事已高、又兼之忙于阴谋选择而无暇顾及自己,早生幽怨之心。

见管家拓跋苗长得英武伟岸,办事精明能干,又极尽所能挑逗自己,王妃不由得心渐为所动。一来二去,两人渐渐勾搭上了。

两人初时尚害怕被他人发现,悄悄幽会。时日一长,因恋奸-情热,胆子渐壮,竟然于王府之中,白昼宣淫。

这日,建宁王与心腹自密室中密谈已久后,出得密室,闻得西厢房中有男欢女爱之声,不觉心中生疑。

建宁王拓跋崇悄悄走近窗棂,伸指蘸口水舔破窗纸,惊见自己王妃竟然与管家赤条条地在床上巫山云雨,不觉大怒。

建宁王拓跋崇拨出随身佩剑,一脚踹开大门,仗剑直奔奸-夫淫-妇。床上正行鱼水之欢的二人,见状大惊,顾不得穿衣,双双跪于地上恳请建宁王拓跋崇饶命。

建宁王虽于盛怒之下,可他毕竟城府极深。他提剑怒视着眼前的一对狗男女,脑中急速盘算。

建宁王思之,自己王妃受诰命之封,若贸然杀之,必上报朝廷,否则便有欺君之罪。若报于朝廷,则自己颜面无存,日后若谋反夺皇位,一旦事成,何以面对天下臣民?

其次,密谋造反,需要大量的钱财,而管家拓跋苗正是掌管王府账册之人。若杀拓跋苗,则恐钱财不清,误谋反之期。

建宁王前思后虑,命二人穿起衣服,执鞭将二人痛责。二人给建王宁鞭挞得浑身伤痕累累,哀号不已。

建宁王拓跋崇恨恨地道:“暂且寄下你二人项上人头,日后如有再犯,本王定杀不赦!”

管家拓跋苗与王妃侥幸捡得一条性命,连忙谢建宁王不杀之恩,待于王府之中,再也不敢有所异动。

过了两日,建宁王应司空、京兆王杜元宝之邀过府喝酒,随行侍从众多。眼见府中空虚,恋奸情热的管家拓跋苗再也忍不住对王妃的相思之苦,瞅见四下无人,悄悄溜入王妃室中。

王妃见拓跋苗突至,不由吓得脸如土色,颤声道:“苗哥,你何大胆?若让王爷瞧见,你我二人项上人头不保矣!”

拓跋苗阴阴地道:“王妃,王爷欲从谋反大罪,若王爷得天下,为遮人口,焉能留你我二人乎?一不做二不休,不如我们私奔出府,做一对快乐夫妻!”

王妃幽幽地道:“苗哥,奴家从小受不得苦,如何能从苗哥藏于山野之中?”

拓跋苗见王妃不愿吃苦,贼心不死。想了好久,一咬牙道:“事既如此,亦怨不得苗之心毒也!王妃可知?当今国舅、昌黎王冯熙掌御史台,刺探天下机密,多办谋反之人。吾二人若于冯熙面前,状告建宁王谋反之事,必大功一件。建宁王死,吾二人性命无忧,亦可凭功邀赏,说不定皇上大喜之下,封我为王,尔亦仍为王妃也!”

王妃听后,惊喜交加,思之再三,决定从拓跋苗之计。二人趁府中下人不备,悄悄爬墙而出,至冯熙府中密告。

文成帝最痛恨欲谋反之人,闻得拓跋苗告密之事,当即欲治建宁王之罪。冯媛奏道:“皇上息怒,此事还须从长计议。臣妾闻刘宋之朝,皇室宗亲为夺位之事,经常大打出手,子弑父,弟杀兄,层出不穷,以致国力大损。”

“我大魏休养生息多年,国力渐雄,虽有诸多谋反之贼,亦一一为皇上所平尔。当今之际,乃我朝远超刘宋最佳时期,切不可因为宗室之争而伤我大魏元气!”

文成帝怒道:“皇后,朕一直视你甚高,但皇后所言,朕皆依之,如何今反为反贼说话?”

冯媛不慌不忙地道:“臣妾不敢!皇上,臣妾之意,皇上可悄悄除掉建宁王拓跋崇与其子济南王拓跋丽,对其谋反之罪秘而不宣,却反厚葬他们。如此,天下之下皆颂皇上仁德,更不知宗室不和,天下安矣!”

文成帝这才转怒为喜道:“爱妃有何良策?不妨道来,为朕解忧!”

冯媛道:“但凡谋反,必内外勾结。臣妾闻得建宁王、济南王以司空、京兆王杜元宝勾结以为外应。虽建宁王府管家拓跋苗与王妃勾搭成奸而告主谋反之罪,可此事不宜声张。若无实据,皇上亦不能定京兆王谋反之罪。”

“京兆王杜元宝兼司空一职,能调动军马,威胁远超建宁王父子。皇上不若借口密召建宁王父子进宫而擒之,再假借建宁王父子之命,诱得京兆王起兵。京兆王起有异动,即坐实谋反之罪而治之。”

文成帝细思良久后,沉吟道:“皇后此计虽妙,倘若京兆王杜元宝果反,京师危矣,如何得解?”

冯媛微笑道:“昔源贺与陆丽诛宗爱而拥皇上登基,虽此二人俱封为王于外,但皇上可记否?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亦因诛宗爱拥皇上而得封赏,皇上何不命此二人,暗中起兵以制京兆王也?”(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