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赦免高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名宿卫御林军押解着高允来到皇宫中,太武帝见到高允被五花大绑、披头散发,怜才之心顿生。他沉着脸道:“皇儿,高允文弱之身,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还不赶紧给高允松绑?朕特许高允站着回话。”

太子拓跋晃慌忙对两名宿卫御林军挥了挥手,两名宿卫御林军不敢怠慢,立即给高允松绑,退出了宫殿。

高允拜伏在地,山呼万岁,磕头不已。太武帝慢条斯理地道 :“下跪者不是高允高太傅吗?何事自缚进宫?”

高允跪拜道:“皇上,高允奉旨修《国记》,冒犯天威,罪当处死,故自请罪于皇上面前,请皇上下旨,诛臣三族!”

太武帝心中惊讶,没料到高允会如此说话,这和崔浩被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崔浩被抓时,太武帝也召其问话。崔浩自知处境不妙,竟于太武帝前吓得语无伦次,甚至尿湿了裤档。太武帝见此,顿生厌恶之心,挥手命人将崔浩押入天牢。

太子拓跋晃见太武帝脸色,心中暗喜,知冯媛所料不错,太武帝有意宽恕高允,赶紧在旁求情道:“儿臣禀告父皇,中书侍郎高允已知其罪,求父皇怜惜其才,给高允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太武帝微微点头道:“《国记》崔浩所书,当与高允无关。”,太武帝故意这样说,是因为心中已经决定赦免高允,只要高允一口咬定《国记》为崔浩一人所为,与他无关,便可赦免高允而杀崔浩。

岂料高允高声回答说:“禀告皇上,罪臣高允不敢欺主,当以实情告之。《国记》中的《太祖记》为前著作郎邓渊所写;《先帝记》以及《今记》,为臣与崔浩一同写作。由于崔浩政事太多,只是总裁修订而已。至于注疏,为臣所作多于崔浩。”

太武帝大怒道:“这比崔浩的罪行还严重,朕怎能留给你一条活路!”

太子拓跋晃急道:“天威严重,高允是小臣,一时间迷乱失次,故而胡言乱语。儿臣先前问过高允几次,他说《国记》都是崔浩写的。”

太武帝心知太子拓跋晃力保高允,故意这样说,于是顺水推舟再次问高允道:“高允,此事果真如东宫太子说的那样?”

高允道:“为臣才薄,谬参著作,犯触天威,罪应灭族。为臣已经死到临头,决不敢虚妄。太子殿下因为臣为他讲书时间很长,哀怜为臣,为臣求命。如皇上不问臣子,臣便没有这番话。既问了,臣当如实对答,不敢丝毫迷乱。”

太武帝长叹一声道:“高允,果良臣也!正直,这本已是人情所难,而高允你能临死不移,这就更难了!而且以实对君,真是忠贞的臣子。像你刚才这一番话,朕宁愿漏一有罪的人,也应该宽恕你。”

高允拜谢太武帝不杀之恩,太武帝欣然对太子拓跋晃言道:“高允世之良臣,当重用之。”

太武帝命令高允拟诏书,自崔浩以下、僮仆吏卒以上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高允却仍跪于地下,不接太武帝口喻,对太武帝道:“崔浩所犯,还有没有别的罪,臣不清楚。如只是修《国记》这一项罪行,还不至于被杀。”

太武帝震怒,下令宿卫御林军绑了高允。太子拓跋晃再三求情,太武帝方才赦免了高允。太武帝对太子拓跋晃道:“罢了,只灭崔浩五族,秘书府其余官吏仅杀其身,不灭其族。如果没有高允招惹我,那得多死数千人。高允,为我大魏之贤臣,用心良苦啊,愿以一死而换我不诛灭众官吏五族。”

太子拓跋晃大悟,喜而赞道:“高太傅果然国之栋梁,父皇听从高允之言,只诛崔浩五族,对其他官吏只杀已身而不灭门。天下臣民无不赞叹父皇赏罚分明,且胸怀仁厚之心。”

告辞太武帝回到东宫后,拓跋晃心中仍有余悸,命小黄门召高允至东宫问话。

拓跋晃责备高允道:“高太傅,聪明之人,为人应当把握时机。父皇已经赦免了你,这是你大幸,可你竟然不知见好就收,你那么高的学识又有什么益处?这未免太迂腐了!在那种时候,我从旁点拨你,还不断在皇上面前为你求情。可你为什么不顺着点,让皇上那样动怒?现在我每每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高允谦恭地答道:“臣谢太子殿下救命之恩!为臣本是东野一介平凡书生,本来就无做官的打算。逢朝廷休明之期,应朝廷选士之举,为官凤池,参撰麟阁,尸素官荣,妨贤已久。大凡史书,都是帝王的实录,是将来的宝鉴,通过史书,今人可以观往,后人可以知今。所以言行举动,无不备载,所以人君应该谨慎从事。”

“然而崔浩世受特殊恩遇,荣耀当时,他却辜负圣恩,自招毁灭。就崔浩的行迹,也时有可论之言。崔浩以蓬蒿之才,负朝廷栋梁之托,在朝廷无可称赞的节操,在私下里也无可称道,私欲淹没了他的公正廉洁,爱憎之情障蔽了他公理之心,这是崔浩的罪责。”

“至于书写朝廷起居的事情,说国家得失的事实,这也是史书笔法的大体模式,没有什么违背。但为臣与崔浩其实是同参一事,死生荣辱,义无独顾。能有今天,实在是多亏殿下仁慈广大,违心苟免,不是为臣当初本意。”

拓跋晃面容改观,称叹不已,暗暗决定日后自己登基,当拜高允为相,重用之。

高允正欲退出太子府时,冯媛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见高允擦汗而出,冯媛浅笑道:“高太傅请留步!”

高允见是冯媛,不禁脸露喜色道:“冯姑娘小小年龄,足知多谋,不输须眉。高允多谢冯姑娘赐教险中求胜之策!”

冯媛掩口笑道:“高太傅,为秘书府众官吏求情而顶撞皇上,这可不是我的意思,太傅为何要如此?险些功败垂成!”

高允见四下无人,低声道:“多谢冯姑娘以辽东公翟黑子之事点拨于我,这才能让高允在太武帝前赌忠诚而免杀身之祸!太武帝既已赦免我,说明他已经彻底信任我。我为众官吏求不获灭门之罪,是观皇上脸色,知其也不愿大开杀戒。我顶撞皇上,实质是给皇上一个台阶,同时更是在皇上面前显示了我的耿直忠义!”(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