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煮酒定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太子拓跋晃披着貂皮披肩,在御花园中赏着雪景。几个宫女在凉亭中用炭火煮酒,拓跋晃看着漫天飞雪,不禁诗兴大发。

他吟咏了一会,总觉得无法描绘出眼前的美景。边上一个太监道:“太子殿下,闻得小殿下聪颖过人,精通诗赋,如此良辰美景,太子殿下何不让小殿下来吟咏几首雪景诗,以留名千古呢?”

拓跋晃微微点了点头,着小太监去唤拓跋濬前来,同时又让另一小太监传唤刚被聘为太子太傅的高允一起前来赏雪。

拓跋晃采纳冯媛的建议,恳请太武帝拓跋焘敕封高允为东宫太子太傅,其真实目的,实为让高允教自己儿子拓跋濬帝王权术。

不多时,众人皆已来到御花园中。高允和拓跋濬奉命各自吟了几首雪景诗,太子拓跋晃大为赞叹,命众人于凉亭间入座,围炉煮酒。

喝着热气腾腾的米酒,众人的话题渐渐多了起来。太子拓跋晃道:“高允,此次皇上恩典,欲命秘书府修国史。我欲在父皇面前,为太傅谋得修国史一职,如此高太傅必为父皇所宠,名垂青史。”

高允拜谢道:“臣感太子殿下隆恩,必肝脑涂地以报太子。皇上命秘书府修国史,嘱秘书府务必按史实修,不得妄书。臣若得太子殿下举荐,当按皇上旨意,书皇上的文治武功,以供后人敬仰。”

太子拓跋晃大悦,与高允把盏言欢。边上侍酒的冯媛轻轻叹了口气,太子微皱眉道:“冯媛,逢此良辰美景,众皆心悦,你独叹气却是为何?”

冯媛迟疑了一下道:“都说高太傅精通经史、天文、术数,却不料果如世人所说,相面者不相自己。太傅脸露死气,尚且不知,故小女叹之。”

高允大惊,他知道冯媛虽然只有九岁,却是天赋异禀,见地非常人所及。太子拓跋晃心知有异,屏退了旁人,独留冯媛和拓跋濬在侧侍奉。

太子拓跋晃追问冯媛何以说高允大难将至,冯媛道:“高太傅若修国史,恐有夷三族之祸。刚闻殿下之言,皇上命秘书府按史实修国史,高太傅若得太子殿下保荐,领秘书府修国史,则祸自至。”

“修国史,关系重大,若成,则修史者名垂千古。因此,领秘书府主修国史之人,必是国之重臣,也易遭他人嫉妒。高太傅若一味大书特书皇上功绩,却不书其他史实,则已授人话柄,必在皇上面前告高太傅谄媚,不按史实修书,实为抗旨大罪。”

“若高太傅真按史实所书,则不免写到我大魏龙兴于大鲜卑山之轶事。其中有许多秘闻为我大魏皇上所禁忌,高太傅若照实书写,则必惹得龙颜大怒,定斩满门。”

高允和太子听了冯媛之话,不觉冒出一身冷汗。两人对望了几眼,都知冯媛所说非虚。

太子拓跋晃沉吟了半晌,为难地道:“这可如何是好?我今日在朝堂之上,已向父皇提起,明日上朝,便向父皇保荐主修国史之人。今太傅已不能主修国史,明日我该如何回复父皇?”

冯媛小声道:“太子殿下,小女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太子殿下恕小女无罪。”

拓跋晃点点头道:“冯媛,你虽年幼,见识却远超朝内诸大臣。你有什么建议尽快说来,即使有所妄言,本太子也恕你无罪!”

冯媛施施然屈膝谢恩道:“谢太子殿下!小女认为,明日上朝,太子殿下可力保司徒崔浩主修国史!”

太子脸露不悦之色道:“崔大人虽然曾为我师,可如今他得父皇宠幸,早已目中无人,就连本太子也屡遭其羞辱。若让他主修国史,岂不是让父皇更是倚重崔大人吗?”

冯媛赶紧拜伏于地道:“太子殿下,依小女看来,皇上英明睿智,未必真的完全信任司徒崔浩。崔浩从前尚能兢兢业业为国谋事,可此人虽具雄才大略,心胸却不甚宽广,况且好大喜功,暗收贿赂。小女尚闻‘功高震主’一说,皇上因为崔浩大功而重赏于他,可皇上也知尾大不掉之理,他必忧心太子殿下即位之后,崔浩权势太重而欺君误国。”

“以皇上之圣明,必在传位于太子前而欲除崔浩,只是一时没有机会而已。太子殿下若保荐崔浩领秘书府修国史,则崔浩必更嚣张,认为太子殿下也畏惧于他。崔浩虽然文才傲于天下,可他忙于政事,必沽名钓誉,让秘书府的人自修国史,自己则坐享其成。”

“我闻秘书府著作令史闵湛、郄标两人性情奸巧邪佞,喜奉迎拍马。崔浩领秘书府后,此二人必贿赂于崔浩,而崔浩也会投桃报李,向太武帝举荐由此二人主修国史。”

“此两奸佞小人,一时得势,必在修史之中,极尽讨好崔浩之能。如此,则崔浩祸根已埋。史书修成之日,必是皇上诛杀崔浩三族之时。”

拓跋晃讶然极了,不禁站起了身,在凉亭内来回踱着。思绪良久,方问高允道:“高太傅,你以为冯媛所说如何?”

高允叹了口气道:“惭愧,我高允自恃熟读经史,见识却不如这位小姑娘。太子殿下,冯媛所说极为有理,可照行。只是臣与崔浩虽然淡交如水,可亦是朋友,见他大祸将临,心实不忍之。”

太子喜道:“如此甚好,我明日上朝便向父皇保荐崔浩领秘书府主修国史。只是主修国史繁杂浩大,不知要于何年何日才能修完!”

高允道:“太子殿下,依臣愚见,国史必于年内修好。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崔浩已著有《诗》、《论语》、《尚书》、《易》等注释,稍加修改,便成国史。臣料崔浩急功近利,必如此而为之。”

冯媛拜于地道:“太子殿下可假托小殿下习史书之需,令小女常奔走于秘书府。小女当见机行事,只于著作令史闵湛、郄标两人身上,必令崔浩陷于万复不劫之境。”(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