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章 禅让之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乙浑于朝堂之上,屡次想杀不顺从他的大臣,可每次都被献文帝以居丧期间,不宜杀戮为由推托。当着百官之面,乙浑于面子上也只得忍下一口气,谋反的时机未成熟,他也不敢公然对献文帝怎么样。献文帝在朝,每天与群臣见面,乙浑已经失去了矫诏杀大臣的机会。

朝臣见献文帝屡次阻止乙浑杀大臣,心中已经雪亮。他们惊喜地发现,献文帝虽然年幼,那看似孩童儿戏般的理由,却有效地阻止了乙浑的胡作非为。看来,献文帝第一次阻止乙浑杀吏部尚书拓跋云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巧妙的布局。

众大臣开始仔细揣测献文帝其他的做法,逐渐明白了献文帝果然非常人可比,不升李奕而把掌管禁军的贾秀提拨为吏部尚书,这正是巧妙地卡住了禁宫守卫力量的两个重要的点。

众臣不禁开始暗暗佩服献文帝,只有中书令高允、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才意识到,献文帝虽然聪明睿智,但毕竟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看来这一切都是冯太后在幕后主使。他们兴奋地感觉到,冯太后终于觉醒了,不再被乙浑欺瞒,已经暗中向乙浑拨出了利剑。

乙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是太后在幕后运筹帷幄,他虽然也感觉到了事情有些隐隐不妙,但他却始终认为,这只是小皇帝拓跋弘自己的主意。

乙浑感觉到小皇帝拓跋弘越来越难对付了,他虽是粗人,可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眼见群臣已经从以前的不敢正视自己,变得越来越胆大,甚至经常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乙浑的施政,乙浑心中越发不安起来。

自己向皇帝提出的奏章,经常因为其他大臣的反驳而不得皇帝批准,而自己又没法矫诏杀死那些不顺从他的人,乙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力量在被一步步削弱,百官几乎都在一边倒地向献文帝倾斜。

本有贾秀为自己拿主意,可因为贾秀不得太尉一职,而与乙浑开始互相猜忌,乙浑的谋反战车上,便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军师。

乙浑心中害怕,欲趁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还胜过皇帝时,公然起兵造反,夺了拓跋氏的天下。此时,尚书右仆射、南乡公、安南将军慕容白曜因为智勇双全,而成为了乙浑最为倚重之人。

乙浑急召慕容白曜,密告其自己欲起兵谋反之举。慕容白曜心中暗暗吃惊,他虽然喜爱钱财,又工于心计,在太武帝和文成帝时,一直夹紧尾巴做人,博得了两任皇帝的好感,终于在献文帝登基后,爬到了高位上,这时才开始放任起来,勾结乙浑。然而,慕容白曜虽然贪财,与乙浑接近只是看准了他的权势,想从中谋利而已,他对大魏的忠心倒也不假,自不能跟随乙浑造反。

听了乙浑的话语,慕容白曜吓出了一声冷汗。他只是视乙浑为一权臣,也和文成帝眼光一样,认为乙浑并无野心,对大魏忠心耿耿。如今听得乙浑欲谋反之言,慕容白曜如何不心惊?

他悔恨自己因为没有看清乙浑的野心,因为贪权财而错上了乙浑的战车。如果跟着乙浑谋反,且不论是否成功,他必落得千古骂名。可慕容白曜亦知北魏对于谋反之臣残酷的处理方式,重者诛三族,轻者灭满门,从没有过有谋反嫌疑之人可以保全性命的先例。

北魏的惯例,使得慕容白曜骑虎难下。他既不肯随乙浑谋反,又不敢暗中投靠太后与皇帝。在他心中,自己即使揭发乙浑谋反有功,可日后太后与皇帝仍会追究他结党乙浑之事,仍免不得一死。而且更让他恐惧的是,他亦明白,目前太后与皇帝的力量,尚稍逊于乙浑,若乙浑真反,太后与皇帝恐怕性命不保,自己也会因揭发乙浑而身死。

慕容白曜沉吟了许久,脑中反复盘算,终于拿定了一个主意。他认为,乙浑若反,不管成功与否,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助乙浑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则自己不但可免了有性命之虞的危险,亦能摆脱死后的千古骂名,还能因为出主意有功而成为乙浑取得政权后最重要的人物。

慕容白曜道:“丞相,您虽然掌管天下兵权,似乎一出兵便能夺了天下,然丞相忘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乙浑疑惑地道:“慕容大人,本丞相不明,请慕容大人祥加指点。”

慕容白曜道:“我大魏开国已近百年,分封诸候王无数。虽丞相掌朝廷之兵,远胜于各诸候王,然各诸候王合力,则诸候王则远胜丞相之兵焉!当今天下,为拓跋氏之天下,丞相若以外姓起兵而夺帝位,拓跋氏各诸候王必齐心合力以讨丞相,至那时,恐怕玉石俱焚,丞相亦不得安生也!”

乙浑急得直跺脚,恨恨地道:“慕容大人,本丞相亦知其中利害。然本丞相一时大意,以为小皇帝拓跋弘不足惧,却不料拓跋弘虽然年幼,看似儿戏的一些话,却是绵里藏针,搞得我骑虎难下。朝中文武百官,皆因有小皇帝庇护,而不再惧怕于我,日益与我作对。若长此以往,我必势单力薄,最终为小皇帝所杀。不如趁我掌握天下兵马之时,杀进京师,夺了帝位,博一博运气。”

慕容白曜急忙制止道:“丞相切不可鲁莽!丞相可记西晋开国之事乎?昔东汉末年,曹操为汉之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在曹*后,继任丞相、魏王,后又逼汉帝禅位,终为曹魏高祖文皇帝。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司马炎,效仿曹丕,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开国号晋。”

“今丞相掌天下之兵,却不敌众诸候王合力。然丞相之势,威镇朝廷,丞相何不效仿曹丕、司马炎,令献文帝禅位于丞相?若献文帝禅位,则众诸候王亦无出师之理,天下之心尽归丞相,丞相必为一代开国明君也!”(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