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八章 冯熙进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日,乙浑正在朝堂之上与百官议事,忽然见到冯太后与献文帝出现,不由得心中大惊。

群臣见到皇帝与太后,齐齐跪下请安。献文帝登上龙椅,冯太后在边上坐下,乙浑拜倒问道:“太后娘娘、皇上,今日缘何来至朝堂之上?”

献文帝闭口不言,冯太后微笑道:“诸位爱卿,本宫居深宫已久,所受火伤也已痊愈。今日来至朝堂之上,是有言欲付于诸位爱卿!”

百官齐齐下拜,乙浑心中惊惧,不知太后和皇帝何以突然出现。原来,冯太后密定四大策略决定计诛乙浑之后,便开始悄悄付诸行动。

恰在这时,昌黎王冯熙外出办事已毕,进宫拜见太后。由于冯熙的特殊身份,故而守宫侍卫没敢阻拦。

冯太后见到胞兄冯熙到来,不胜惊喜。她与冯熙叙旧已毕,故意言道:“兄长久在外,可听闻有什么新鲜之事?本宫闲居深宫,着实憋得慌,还请兄长为我解说世间之事,聊以解闷!”

冯熙在朝外公干之时,已闻朝内之事,得知乙浑专权,只是瞒过了太后与皇帝。冯熙开始也不相信,他认为自己的胞妹冯太后见识卓越,不可能沦落到如此昏庸的地步。但事实不容他怀疑,他在回京途中,就道听途说了有关朝廷内发生的许多大事。

当冯熙听到风传太后与李奕有染时,他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冯太后是他的亲妹,又是太后之尊,竟然与臣下私通,这让冯熙颇觉尴尬。李奕早前追随冯熙,被冯熙视为亲弟一般,他居然诱惑太后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这让冯熙不禁感到愤怒。

但冯熙毕竟是经过磨难的人,他转念一想,其妹正当青春年少,文成帝早逝,冯太后耐不住深宫寂寞也是可以理解的。冯熙知其一身富贵,皆是其妹冯太后所赐,故他强忍心中的不快,对此事只字不提。他心中所想,就是帮助其妹冯太后早日清醒过来,亲自执掌大权,这才能保得冯氏一脉长久荣华富贵。

他正不知该对冯太后如何说起,恰巧碰到冯太后要他说朝外的新鲜事,冯熙一时有了主意,躬身对冯太后道:“太后娘娘,微臣在外,见我大魏日渐昌盛,自是喜不自禁。然初时尚听得百姓皆称诵太后英明,后又见天下臣民,皆俱太后,此事可谓怪焉?”

冯太后心中明白,故作惊讶地道:“兄长之言,令本宫委实难以理解,还请兄长祥言之!”

冯熙道:“臣不敢说!”,冯太后道:“昌黎王乃国家重臣,又为本宫兄长,何不敢言?兄长但说无妨,即有大不敬之言,本宫亦恕你无罪!”

冯熙道:“谢太后娘娘!据臣所闻,天下臣民畏惧太后娘娘,非惧怕太后娘娘本人也,乃是惧太后娘娘用人不慎,重用乙浑焉!”

冯太后故作惊讶地道:“此言何意?乙浑乃国之栋梁,先帝临终前尝言:乙浑忠勇耿直,无野心,可重用之!”

冯熙叹道:“太后娘娘,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帝在日,乙浑自是可用之人;先帝驾崩,太后娘娘遵遗诏而重用,亦乃用人之道,乙浑亦不负太后娘娘厚望,平三王之乱,有大功于社稷。”

“然太后娘娘因已身伤,皇上年幼居丧,而赖乙浑之功,委以太尉之职,居三公之首,此即失策。乙浑为太尉后,骄横跋扈,不满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与中书令高允牵制,而欲独揽大权。故乙浑野心顿生,欲清除异已,结朋党而遗祸于朝廷。”

“臣闻得乙浑因提拨贿赂他之人而遭尚书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三人以法度而阻止,故乙浑嫉恨于三人。乙浑假意提拨三人监工云岗石窟佛像修造之事,使得天下臣民皆以为乙浑以怨报德,殊不知此正是乙浑欲杀三人之计也!不知乙浑所用何术,竟然瞒过太后,栽赃尚书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三人贪赃枉法,又矫诏令安远将军贾秀诛杀此三人及其满门。”

“群臣俱惊,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与乙浑争,却不料乙浑收买禁卫之士,趁太后养伤、皇上居丧,阻隔内外,使得太后与皇上毫不知情。中书令高允心中虽明,然他无论官职、地位、实权皆不如三公,中书令高允乃世之智士,他知乙浑势大,不欲与其争锋,而保全已命,以待天时。”

“乙浑见阻隔皇上、太后与百官联络之计得逞,越发猖狂。他常矫旨诛杀异已之臣,而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亦因乙浑诛杀异已、安排官员升迁等事,皆以太后娘娘懿旨或皇上诏命而发,二人虽疑乙浑矫诏,却也无可奈何。”

“乙浑更得安远将军贾秀之助,欲独揽朝政,窃居丞相之职。虽百官疑乙浑矫诏自封丞相一职,然得见太后娘娘亲口说出此乃太后之意,群臣惧心惊而不敢言。如今三公之职,乙浑以丞相一职而仍领太尉,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已为乙浑以丞相命而解除实权,委以架空。中书令高允本为文臣,手中无兵无将,为保实力而假托寄情山水诗文,不再过问朝廷之事。”

冯太后故作惊讶道:“果有其事?本宫亦不信耳!”

冯熙叹道:“太后娘娘可知殿中尚书拓跋郁为乙浑所杀之事?”

冯太后点点头道:“此事本宫亦已知晓,乙浑向本宫奏道:‘殿中尚书拓跋郁带兵欲闯禁宫而反,幸为乙浑发现而诛之!’”

冯熙叹道:“太后娘娘,殿中尚书拓跋郁执掌禁宫内外的宿卫御林军。试问太后娘娘,若殿中尚书拓跋郁欲反,朝廷之内,何人可阻?”

冯太后沉吟一下道:“乙浑虽掌天下军兵,然按律,外兵不能进入京城之中。禁宫内外之禁军,皆由殿中尚书拓跋郁所掌。若拓跋郁欲反,朝廷内无兵可以阻之!”

冯熙道:“太后娘娘圣明!拓跋郁乃三朝老臣,为拓跋氏之忠良之士。太武帝时,拓跋郁得重用而封为殿中尚书,至当今皇上登基,仍使其为殿中尚书!”(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