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回饮马长城檄文扬厉的陈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琳字孔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7年。曾作过曹操的司空军祭酒管记室。广陵人,有文采,曾避难于荆州。他的长诗《饮马长城窟行》较为有名,假借秦代筑长城的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饮马长城窟行》从原诗中摘录于下: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此诗通过当时永远服不完的劳役、征战,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现实。诗中役夫忍痛劝妻子改嫁,和妻子愿以死相守的表示,揭露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艺术地概括了徭役给无数家庭造成遭遇的悲剧。特别是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真实地表述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再现了乐府民歌中惯用的艺术手法。

陈琳又以书檄擅名当时,他避难冀州时袁绍出征前,命陈琳作征讨曹操檄文。檄文铺张扬历,纵横驰骋,发往各州郡,打造声势,历数曹操之罪恶。

檄文从“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讲起,以古喻今,昔“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终有望夷之败,污辱至今。”意思是秦始皇崩,胡亥立,赵高为丞相,逼胡亥自杀,仍有望夷官之祸,影射曹操。“及臻吕后季年,产禄**,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话锋一转,暗喻我要像周勃那样,于是“绛侯(周勃)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开宗明义,表明自己出兵,讨曹是为汉室。

切入正题,揭露曹操祖宗三代之丑。曰:“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是说曹引兵西进一段,遇卓将徐荣,战不利,士卒死伤甚众,而操为流失所中,曹洪以马为操,得夜遁,意指曹操乃是亡命之徒。)

而后历数操翼卫幼主,实则劫持皇上,文曰:“銮驾东返,群虏乱政。而曹操翼卫幼主,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尽数曹操的劣迹之后,归纳为:“历观古代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善,专为袅雄。”而后则历数袁绍的功劳,曰:“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今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显示自己控四州之地,雷震虎步,并集虏迁,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檄文最后高呼:“当今汉道陵迟,纲骋网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质。惧篡逆之祸,因斯而作。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大手笔陈琳的讨曹檄文,很有煽动力、感染力,具有纵横家的特色,无疑是一篇文学杰作。但如果脱离了当时现实的分析,不看社会的变化,而多亦夸张、攻击,丑化之词,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檄文发出后,并未太大的反响,如关中诸将,得知袁、曹分争,读到檄文之后,皆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有的则认为: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法,不断则不威。袁公虽强,终不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而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

檄文传到曹操的手里,开始忿怒满腔,随之呵呵大笑,诸将问:“将军为何发笑?曹操抚掌称之谓:骂得好,有文采!但可罪状孤而已,罪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意思是骂我可以,何必要侮辱父祖呢!”

陈琳被俘后,曹操提及此事,而陈琳表示认罪。曹操因惜琳之才,不仅未杀,而且任命陈琳为司空军祭酒。(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