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节 客户,我就要管你(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客户挑毛病

性格上清狂高傲的客户,他们谁也看不起,甚至包括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们处处要显得与众不同,比别人优越,他们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实这种人的内心是有着深深的自卑的,他们多半是目光短浅的人。对这种客户,要敢于对他们说“不”,要敢于与他们“较量”一番。

与流行的观念相反,客户并非都是上帝。有些客户很难留住,或是留住他们会耗费太大成本。你必须根据他们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多少区别对待。“客户是上帝”是常挂口边的一句口号,但它的含义正在改变。在银行业,最常见比率是0%的客户带来利润,10%的客户提供了银行的大部分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判断剩下的80%客户中有哪些在将来可能带来利润,从而值得保留。

以客户为上帝,消费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消费者有要求提出来,我们就应该无条件满足,这些服务观念尤其存在于许多以提供劳务服务为主的服务性行业。本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指企业要满足客户的任何要求,凡不是在应该提供的服务范围之内的服务,有权在礼遇客户的同时,不予以服务。因为服务是有成本的,而且也是受到法律规范的。

那么,什么是应该提供的服务呢?一是该服务必须是正当的,二是该服务没有超出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客户就是上帝,其实是源于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一种无奈。部分销售人员尤其对大客户的态度过分谦卑,对他们的一些无理要求或指责只会点头称是,从不提出反驳意见。客户为何喜欢把你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然后把你说的一无是处?目的可能是为了从你那里获取更有利的购买条件。一个没有勇气大声反驳客户无端指责的销售人员,肯定会在生意中甘拜下风,最终向客户做出种种让步,损害到公司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销售人员常常被告知“客户利益第一”,这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多少年来误导了很多销售人员。特别是商家和厂家都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商业行为中,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片面强调对方的利益是极不恰当的。销售人员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以“客户利益第一”为挡箭牌,为了完成个人的销售目标,对客户做无原则的让步。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很重要,但无论如何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而不是客户的利益第一位。为公司利益据理力争的销售人员,才会使你的上司对你刮目相看。

除了要敢于对客户说“不”以外,还要学会“教育”客户。

“力多精”是一种国外品牌的奶粉。“力多精”的包装资料除了一系列的图形表格,其代表的专业化、权威化让人信赖之外,还在细微之处显示着它的科学性。在多少奶粉加多少水时,国产奶粉上只写着这样一句:“饮用时将奶粉倒入温水中稍加搅拌即可食用。”既没有写明用多少奶粉,也没有写明加多少水,而“力多精”则不然,在明确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用的奶粉量及配水比后,还明确指出:“用少于或多于指定粉量的奶粉,会令婴儿得不到适量的营养或导致脱水,未经医生建议切勿改变奶的浓度。”如此严谨科学的态度,在教育消费者的同时,吸引了众多的年轻母亲。

目前世界上约有150万种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层出不穷。面对如此众多的商品,消费者的消费经验和商品知识却显得非常不足和贫乏。有的不法之徒乘机利用消费者的无知进行欺诈活动。

在客户教育这一方面,外国企业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除了“力多精”之外,美国的“雅芳”化妆品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有一位“雅芳”小姐在推销“雅芳”化妆品时,首先为客户做了一个简单的皮肤测试,指出皮肤的属性后,告诉该客户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化妆品,然后教客户怎样调理,怎样按摩,先用什么后用什么,这一系列的教育实践之后,客户十分情愿地打开钱包,购买了一套“雅芳”。如果没有“雅芳”小姐的演示教育,客户是不会购买该产品的。然而对于像这位客户一样面对众多化妆品而无所适从的人来说,“雅芳”小姐的演示无疑起到了排除干扰,突出自我的作用。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