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婚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两家都在忙碌着。守成家忙着收拾新房,购买结婚用品,请木匠打制家具。

紫玉家也紧锣密鼓地忙着筹备嫁妆。心爱的女儿出嫁,紫玉的父母也尽其所有,要风风光光的把女儿嫁出去。

忙绿中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婚期前一天。薛家大院已是一片忙碌。老薛太太领着众女眷布置新房,老德贵在院中指挥搭喜棚,砌灶台。守礼忙着筹备酒席所用的桌椅和碟碗。守业则忙着安排酒席所用鱼肉蛋菜。

正忙着,紫玉家的嫁妆送到了,守礼和守业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出门迎接。送嫁妆的是紫玉的大哥,守礼和守业站在门口,抱拳迎接,然后向紫玉大哥敬酒三杯。满族婚俗中送嫁妆称做‘过箱柜’,嫁妆到达男方家门口时,男方家要出门迎接,并敬酒三杯,称作下马酒。送嫁装的离去时,男方家也要送至门口敬三杯上马酒。

敬完酒之后,守礼指挥家人接过嫁妆抬至新房。守业则领着送嫁装的人到后院喝酒。

嫁妆送至新房,屋中众人一起围上来,都好奇的想看看新娘家的陪嫁。

俗话说:一个女人羞羞答答,两个女人叽叽喳喳,三个女人嘻嘻哈哈。这一屋子女人简直就要唱大戏了。

紫玉家送来一对紫檀色红松箱子,箱子四角都用铜皮包着,两边镶着铜把手,前面镶着铜鼻子,那铜板亮晶晶的,闪着耀眼的光泽,衬得那箱子大气贵重。。至于箱子里装着什么,那得等三天后亮箱时再看了。众人啧啧称赞:这箱子打的好精致、看样子得不少银子那……箱子没议论完,后面又抬来一架落地梳妆台。近一米高的镜子用布单包裹着。众人来不及议论,赶紧找地方归放。紧接着被褥和帐幔等物品送进来了,大伙忙着开包检视。

正忙着就听老仲太太的大嗓门在门口响起。“老嫂子,我把李家大妹子这全乎人给带来了。”老仲太太身后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干干净净齐齐整整,浑身上下透着精明爽快劲。老薛太太忙热情打着招呼:“快来大妹子,今天就辛苦你啦。”

“说那里话,这不是应该做的吗,这大喜事谁不想帮忙啊。”来人喜滋滋的说道。

这是专门找来摆房的全科人,这个人必须儿女双全,父母健在,夫妻和睦,而且日子过得殷实富贵。这样才能给新人带来福气。来人脱鞋上了炕,要为新人铺炕叠被子。炕稍放着一架两节紫檀色炕琴柜,下节是装包袱的柜子,带有柜门。上截是用来码放被子,没有柜门,只是在四框雕有花纹,形成一个码放被褥的空间。众人帮忙参考颜色的搭配,这个全科人就忙着叠放被褥。

老仲太太又张罗着:“快把花生、桂圆、栗子、枣子拿过来。”有人急忙递过来,全科人把这些东西撒在被垛的四周,又在被垛顶上摆放了一个斧头。

被子叠完了,开始铺炕了,崭新的炕席上,铺了一床炕被。接着又在炕的四周撒上花生、桂圆、枣子、和栗子。兰儿看见了说多咯得慌,说着掀起炕被往外捡,被老薛太太打了一巴掌说:“小孩子家家的,不懂别乱动,去哄你小侄子玩去。兰儿摸着脑袋莫名的看着,众人哈哈笑着说,这是叫你三嫂早生贵子。又有人补充说,还要花插着生。“什么叫花插着生啊?”兰儿不解的问道。“就是儿子闺女都来,别都生一样的。”说完大家哈哈笑起来。兰儿也跟着傻呵呵笑起来。

有人打开新娘家拿来的包袱,里面有绣好的墙裙子、幔帐、门帘等物品。老薛太太拿起一块鹅黄色的绸缎绣品展开,围观的人齐声喝彩。那是一副墙裙子,鹅黄色的面料上,错落有致的绣着紫红色,紫蓝色、粉红色的喇叭花。缠绕滚动的老绿色枝蔓匍匐翻卷着,在翠绿的叶子中不断延伸。不时有翩翩起舞的各色蝴蝶,蜻蜓,在花间戏耍。

“太漂亮了,是买的,还是新娘子绣的。看样子是买的吧?”人们议论着。老仲太太一只手把腰一叉,另只手点着刚才说话的人说“我告诉你,这是新娘子自己绣的。新娘子简直就是七仙女下凡,长的俊不说,还特别的巧。那针线活,你们谁都赶不上。”众人听得直吐舌头,有的人不信直摇脑袋。“不信是不,那你们就明天看吧。”只有老薛太太站在那看着那绣品直发呆,这牵牛花晨开午闭花期太短,老太太叹息着摇了摇头。

紫玉此时也来到了镇上,按满族的婚俗,新娘在结婚的前一天,要拜别自家的祖先神和“佛多妈妈”,(佛多妈妈是满族萨满教中供奉最普遍的神灵之一,是掌管人丁兴旺的福神。)由主司妇女陪同,兄长护送,乘坐彩车前往事先约好的亲友家住宿一晚。住宿的这个亲友家的位置,须和新郎家相近,但千万不能看见新郎家的房檐。如果看得见,则不吉利,这叫打下处。

紫玉打下处这家人家,是紫玉家的远房亲戚,与守成家住同一条街。守成家住东边,亲友家住西边,地理位置不错。大家就是想看守成家的房檐,都看不到。

这打下处,虽是满族婚俗,但当时东北农村,不管是汉族还是满族,都有这个习惯。东北的村落之间相隔较远,而且路不好走,为了娶亲方便慢慢就形成了这个打下处的风俗。

与紫玉同来的还有紫玉的两个哥哥、大嫂、晶玉、老叔老婶。紫玉的二嫂因有孕在身,不能送亲,只好在家陪二老了。另外还有两个管小饭的姑娘。东北民俗,新郎接亲要吃饺子,负责为新郎包饺子的女孩,称为管小饭的。

第二天早上,紫玉一行人早早起来就忙乎上了。两个管小饭的姑娘忙着包饺子,这饺子包得越小越好,里面的馅,要看管小饭姑娘的兴致了。有包肉、包糖、包豆的。有的为了调理新姑爷,还有包辣椒的。更甚的还有包沙子的。晶玉站在两个姑娘面前笑着说:“两位姐姐,你们只包肉和糖就行了,其它就不要包了。”两位姑娘笑着说:“知道了,姐夫那么好,我们也不忍心调理他,你放心吧。”晶玉笑着转身帮姐姐梳妆去了。两个姑娘看晶玉离去,急忙拿了几块咸菜包在里面,然后相视偷偷笑着。(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