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3、冷宫召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怡奇总觉得在城里呆得烦躁不安的人,就应该去农村看看。

农村的静谥一定是现代的城市人羡慕的,不然的话那么多度假村的生意都那么火爆?

正是秋收的季节,到处都是黄橙橙的玉米堆,农民们在那玉米堆旁边,喜笑颜开,那些玉米发出火一样黄里透红的的颜色。非常的诱人、暖人。

杜怡奇自然是帮着干这些农活的,虽然自己的技术不高,操作不熟练,时常被这些熟练的农家把式嘲笑,但杜怡奇的心态是很好的。

田野里,在那高高的玉米杆下的田地里,农村的女人们戴着头巾,蒙上眼睛以下脸的部分,为了防止边境市毒辣的阳光,以及玉米叶子对人皮肤的划伤。爱美的心是每一个女人都是有的,就算是在那繁重的庄稼活里,这些农家妇女仍然不忘对自己皮肤的保护,把自己打扮的各个像中东地区的“穆巴拉克”。

当人类发展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口粮地的多少而在一个国家的会议上划出红线的时候,边境市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人们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因为他们的人均占有耕地相对太富有了。

也因为利益,穷了几千年的农民,突然暴发了对金钱前所未有的欲望。

边境市所在的山区,自然的草原渐渐被一辆辆拖拉机,一犁一犁地破坏了。到处都被种成了庄稼,游牧者世世代代牧放畜群的草原被现代化的机械犁为田亩,耕耘皤种上铺到天边的麦子、油菜、玉米、打瓜……

杂七杂八的野花、小草没有了。成了一块一块,一条一条在命令中成熟的作物。

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民们便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在“生死场”上点数着农业的文明逐渐吞噬亿万年形成的自然草原后,给他们带来的钞票。

因为获得了成功,农民们会继续派遣出成队沉重的拖拉机,履带的钢齿继续辗过覆盖了绿草鲜花的草原,以不容商量的样子,昼夜兼程,无所顾忌地前进。

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上的栖息的哈萨克族牧民承受了这一划时代的灾难,他们甚至没有一丝不满和抱怨,他们甚至不如自己白毡房周围那只凶猛的牧羊犬。

牧羊犬在白毡房的周围,不断地奔跑,激烈地抗议着,围绕在那长了二十四只脚的陌生怪兽周围跳跃、咆哮,可是拖拉机的嗒嗒声没有一刻停歇,完全不顾牧犬的叫声激愤而狂怒,同时含有恐惧。

杜怡奇看着这辽阔的草原,在拖拉机的装扮下只一两天便成为了接天的田亩,在耕耘和劳动这种旗帜下,绿色的草原被庄严地破坏,瞬间变幻了皮肤,成为褐色的田地。

场部是有领导的,他们支持、默许了这样的行为,他们靠这个来增加集体土地,进行发包,农民们也靠这个增加纯收入。

对于一个农村乡场,年底考核的那么多指标,有一半可能依靠这种方式来完成。

人们是这样打着文明的旗帜,走向富裕的,和人类的发展一样。

农民的收成是好的,因此更加激发了他们开垦草原的积极性。

由于地处塔尔巴哈台山的腹地,稀有行人,因此,除了马达从远处传出的低沉轰响以外,这里的一切都如过去那样宁静、寂寥。

****

杜怡奇接到了市政府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副主任说李副市长到处找他,要我沟通经济工作办公室快点准备年底经济工作考核的相关细则内容。

挂掉手机,杜怡奇想李副市长如果找自己的话,干吗不自己打手机,这都玩得什么招呀!

不过来不及细想了,也许是办公室到年底了忙不过来,也许是李副市长碍于市长的身份,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主动给自己打电话。

再细一想,自己想这些干吗呢?管他是什么原因,回来就结了呗。

经过这几天的晃荡,杜怡奇算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人们喜欢有工作。因为只有有了工作的人,才能跟这个社会紧紧相融。没有工作的人是可怜的,他们无所事事,脱离了生活的主流,无技可依,连同眼里的光芒都是混沌无光的。

杜怡奇急忙联系了回城的车辆,准备信心百倍地重出江湖。

丈母娘听到杜怡奇要回城的消息,急忙放下了田地里的一切活计,宰鸡、挤牛奶,甚至连馍馍也装了一兜。

她不顾杜怡奇的推辞和阻拦,仿佛要把整个牧场装进去才罢休。她在以自己朴素的方式,给杜怡奇诠释着什么是母爱的无私。

丈母娘说:“都带上吧,两个人都是上班的,忙,从自己家带些,吃着方便。”

****

回到办公室,迎面碰到了李副市长。

“回来了?”

“哦!”

“回来就赶快工作,把年底经济工作考核的事儿,都梳理梳理。把市上从前的那些会议、还有领导讲过的话都查查看看,凡是布置过的任务,都要查查落实没有,凡是做过的决定,都要看看执行了没有?”

“哦,好。”

“好吧,先这样,你先准备”,李副市长吐了一口烟说道。

杜怡奇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又开始没完没了地接电话、打电话、看文件、写文件。

李副市长总是大忙人,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等待约见的队伍。

有时杜怡奇觉得真奇怪,那么多部门,各司其职,各干各的不就完了吗?有那么多群众上访就算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局委办领导天天找李副市长,明明一件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要来请示汇报。

杜怡奇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还安定不下心思工作。杜怡奇没闹明白,怎么稀里糊涂就被李副市长从冷宫召回了。

半支烟的功夫,杜怡奇认定是这么个理儿:天下的事儿,再大也是一阵风,再大也经不起时光的消磨,再说本来李副市长和自己也没什么深仇大恨。

杜怡奇调整了一下情绪,准备投入紧张的年底工作。杜怡奇知道每年都一样,总是要总结一年的工作,部署下一年的工作的。

并且任何一年都是重要的一年、任何一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任何一年都是十分给力的一年,一年又一年,概莫能外。

那一年的经济增长、财税收入的目标算是勉强完成了,没有拖州里的后腿。

现在到年底总结的时候了,轮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那么从前做过的这些承诺还算不算数呢?

有了上次的教训,杜怡奇再也不想替李副市长定这些事儿了,让领导自己决定吧。领导吗,总是比自己有高度,有层次的。秘书替领导决定的事儿就是秘书自个儿找倒闭。

杜怡奇梳理了一下属于李副市长管的内容最难办的事儿有两件。一件是落实招商引资百分之六奖励政策,另一件是增加财税收入的时候对经济口四大局做出的承诺。

李副市长说:“给各个局委办乡场下通知,立即上报今年招商引资的成果,由经济工作办公室、招商局负责进行认定核实,属实的按照当初的文件精神给予兑现。”

李副市长到市长、书记那里去了一趟,两位一把手都不太同意兑现奖金。

市长说,“贫困财政百事哀,给大家做做思想工作,不要总是讲求回报,拿奖金的事儿,还是要发扬风格,多做贡献。”

李副市长就积极争辩说:“市上也不会有太多招商引资成果,最好还是兑现。我们应该打造诚信政府。”

书记就说:“那你先理理吧,看看有多少奖金要发,让办公室拿个名单上常委会研究再定。”

李副市长得到了御批,自然安排经济工作办公室、招商局开始统计上报。

一说要兑现奖金,全市上下的公务人员可就炸了锅。

各乡场、局委办纷纷拿出了原来市上出台的全员招商的奖励办法,开始了认真的研究。

唉!这时候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得可真够强的。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全市上下的推敲中,发现了那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里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他们一遍遍把电话打到招商局、打到杜怡奇这里,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早干吗去了,当初征求意见的时候没见一个有动静的,全都没意见。

这可好,一说兑现奖金,立马儿促进了法制化、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工作办公室和招商局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把招商引资的功臣单位以及财税增长的功臣单位、个人的名单都列好了,提交了常委会。

在巨额的利益面前,全市的分管领导们各显神通。李副市长分管的是城市经济,导致他的眼届只能局限于城市经济相关的几个大的部门,因为他提供的部门不涉及别的领域。

这当然会引起别的市领导的不满。

一场帮派的博弈,权力的角逐上演了,要求兑现奖金的人名单每个领导都不一样,都有差异,都摆在市委书记的办公桌上,这个市委班子的班长陷入了空前的头痛。(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