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9章 收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怡奇其实是怕,怕欠了谢廷这个人情。

对于这种敢玩阴的,不按常规出牌的人,杜怡奇是怕的,杜怡奇绝不敢轻易欠他的情,他怕,怕谢廷的做人没有底线。

杜怡奇走得上光明正大的官道,实在是跟谢廷玩不起的。

谢廷自然是个聪明人,他不傻,他见杜怡奇不接受他的好意,自然明白杜怡奇的用意。

但他知道,他不能再争了,就算他是黑社会,在明显的场子里,他也得窝着。再说谢廷也是明白事理的,他晓得不能事事儿都争强好胜。

杜怡奇于第二天约见了尹万梁,他得问问他谢廷到底怎么样。

尹万梁劝杜怡奇对待谢廷一定要小心,既不要疏远,也不要太亲近。因为谢廷已经不是当初在楼兰娱乐城的小混混了,他已经有了一队人马,他已经涉足外经贸领域了,他跟邻国已经有贸易往来了,一年的收入不少。尹万梁说自己也想开拓境外货物的市场了,国际贸易还是挣钱多。但难处是一旦跨国了,法律就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也是在命里淘金呀,不容易,尹万梁说中国人在国外的地位并不高,而且边城县的口岸邻近的这个国安还动荡不安,政策没有足够的稳定,一会儿一变。

听了尹万梁的话,杜怡奇有了新的构想,他觉得县上的一些公司也垂死挣扎,面临改制,那么多的下岗工人,退休工人需要安置。这些事儿都很烦人,每天找政府、到县委的人上访不断,县里得给这些企业找条活路,那么多的人都要生活。

而且,他想也必须让那些不具竞争实力的企业破产了,不破产就只能是政府买单,不破产就只能永远负重前进,越来越步履维艰。所以必须让县上甩掉这些沉重的包袱,长痛不如短痛,得鼓励这些企业的人,混得半死不活的人谋取新的生活。

杜怡奇打算让他们组建外贸进出口公司,让这些企业试试,看能不能为边城县探索出一条外经贸的路子,搞活县里的经济。

杜怡奇把这个事情,跟曹威商量了一下。

曹威说,摸着石头过河吧,事情没成,谁也说不了结局。但是不走,注定是死路一条。

那就死马当做活马医吧,能保留工资的尽量保留,能提供方便的尽量提供,争取打开两国、多国的深层次交流,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经济各个层次的交流。毕竟边城县是有这个优势的,县上那么多民族人,他们有很多的亲友就是对面那个国家的,他们有血缘、语言、文化的亲近,让他们大浪淘沙去吧。

曹威说,那他就先着手弄一个研讨会,由外经局、外办、旅游局、经贸委等部门参加的,同时邀请上级相关的部门,一起探讨探讨,看看能不能寻求到较好的对策。群众的智慧毕竟要大得多。

那当然好,也可以邀请相关的企业法人、有意开拓境外市场的人参加。

曹威说好,等有了结果再给杜怡奇和县长汇报。

事后,县长的兴致比杜怡奇更高,亲自打电话到杜怡奇的办公室说,他愿意挂帅全力推动县里的外经贸工作,县长说在这方面,他是有优势的,因为对面的国家官方语言虽然用俄语,可是在民间说的就是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他愿意先组织一部分民汉干部以及相关的企业家代表团,也由民汉组成,在适当的时候去对面拜访一次,顺道邀请人家前来,推动互访。

县长说,对面一定是希望大家能共同合作的,毕竟他们的日子比不得从前了,可是从没有做过这些,怎么样下手,实在有点难。

面对这个,杜怡奇觉得是得找一次切入点,怎么样能真正打开双方的往来呢?

杜怡奇和县长都是篮球爱好者,在偶尔一起看电视直播球赛的时候,杜怡奇突发奇想,想起了当初毛主席和周总理推动的乒乓外交,那么,边城县何不来一次篮球外交?

这时,正是我国cba如火如荼的总决赛大战,随后又是美国nba大战。到处的年轻人都受了篮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nba对世界的篮球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作用。

杜怡奇给省城体委拜年的结果,是省体委答应拨百分之七十的资金,在边城县建一座体育馆,一年完工。

县长认为这个提议好,在新体育场建设成的时候,搞一次开馆比赛仪式。因为边城县获得的资金并不多,建不起足球场,只能是室内篮球场。

杜怡奇说那好,就麻烦政府给相邻的几个国家的发个函吧,邀请他们来参加,看看他们的反映。成不成再说。

县长说好,他一定去办,可是国家队绝对邀请不来,就是来了,我们也邀请不起中国的国家队,甚至连任何一支cba队也邀请不起。

杜怡奇想了想,那就都邀请青年队、二队之类吧。既要保障球赛的水平,也要体现边城县的热情,球赛一定要办好。推动边城县走出国门,向西开放。

边城县的外经经济座谈会,那一年开了数次,连文体局也成了那一年座谈会的嘉宾。而且也确定了文体局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要在年内准备一次高质量的国际篮球邀请赛。文体局局长表示压力巨大,因为边城县从来没有策划、组织过如此重大的比赛。

杜怡奇告诉他们,边城县就是要通过一次一次的活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大胆地去联系、组织吧,本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儿,就行了。

与此同步进行的是众多的企业改制,在原先国家部署工业的初期,县里组建的毛纺厂、皮革厂都纷纷倒闭,或者已经到的破产的边缘,因为工艺落后。而原先人势浩大,人数众多的运输公司也倒闭了,因为车辆的破旧,甚至运输公司里还有骡马、有十六个班组叫“车马社”,这么落后的名字,准确地反应了边城县落后的交通。

都什么年代了骡马拉车怎么还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企业破产吧,这是边城县唯一的选择。

发达的地方早已一日千里,而边城县确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要一跃而过好几个阶段。

县委、政府天天都在开会,天天都在清点国有资产,天天都在把这些企业卖给私人经营。改制的会议一拨又一拨儿地召开,上访的群众此起彼伏,整个县委、政府的办公大楼里显得乱七八糟。

通向边城县的一级公路也开始了施工,全县倒处进入了大建设时期。资金的短缺问题相当严重,到处挖得乱七八糟,一派百废待举,各级领导们忙得焦头烂额。

一幅新发展大建设的宏伟蓝图就那样这样铸就。

调整干部的期限也一天天逼近了,组织部李副部长又要开始了活动。

组织部李副部长给杜怡奇请假,说她想到州里去一趟。

杜怡奇问她去干吗?

她也不做假,说自己要到州里去寻求支持。因为副处级的提拔命令是归州组织部下文的。

杜怡奇心里就一阵不舒服,这不是跟自己挑衅吗?就算是由州组织部下文提拔,可是提拔一个副处级干部,怎么会不尊重、不征求县委的意见,怎么会不征求他这个封疆大吏市委书记的意见。

杜怡奇知道,这是李副部长在向自己示威,既然你不提我,我只好走曲线救国的路线了。

杜怡奇心里想,李副部长在组织部工作了近二十年时间,别说州党委组织部,就是省委组织部,她也能说上话,也能送去礼。可是,杜怡奇就一定会听他们的话,同意推荐她提拔?

杜怡奇心里其实已经是铁定打好主意了,这李副部长绝对不能提,到少这一次是不行的。无论你是软硬兼施,还是怎么瞒天过海都没用。杜怡奇这一关,指定是李副部长过不去的。

杜怡奇想想,拿起一支碳素笔,在李副部长的请假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杜怡奇想:就给李副部长批假吧,同意李副部长去跑上层关系,自己倒要看看,你能请动什么样的神来压自己。

还没等到李副部长请动神呢,就有神打来电话了,说是请杜怡奇重点考虑考虑特克斯乡的管书记。

管书记?噢,对那个肥头大耳,眼里根本没有杜怡奇的那个管书记。唉,杜怡奇一直都还想找他的事儿呢,因为忙杜怡奇才没有功夫搭理你,这可好,你居然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了。

杜怡奇当然不好一口回绝州里的领导,只好含糊其辞的应付着,心里确一直做着相反的决定。

这管书记呢?还真是趁热打铁,居然给杜怡奇家送了一箱饮料。当时,杜怡奇是不在家,只有露琼在,都是正科干部,管书记和露琼是熟识的,可是,露琼和他哪里有共同语言。

管书记也并不多说什么,只说送点饮品给家喝。而且伴着一句一句的甜言蜜语,硬是把露琼骗得留下了这箱饮料。

偏偏曹威跑杜怡奇家蹭饭的时候,顺道把这饮品抱到他自己家去了。

搬到自己家,曹威当然要打开喝得,不喝不要紧,一喝吓一跳,竟又搬着饮料送了回来。(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