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6章 外经贸工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怡奇问她原因。

她说你从前那样大大咧咧,做事情只管自己痛快,快意恩仇,哪里像个县委书记。以后你遇到任何事,都必须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那么多想接近你的人,你都要看清楚。任何人送的礼品,你都不能收。

露琼的心是好的,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下了决心的。但她哪里想得到,给你送礼的人的智慧和穷尽心机。而且,她哪里知道杜怡奇这县委书记也是拿了人家潘芙蓉的钱才买来的。

做人混官场是门艺术活,你要做到终身不收礼是不可能的。

从收入上就不可能,工资低得可怜,杜怡奇一个县委书记才二千出头,够干什么用。从官场的习气上来说,就更不可能了。官场的艺术,可能有一半都在送礼的艺术了。送钱、送物、送女人其实是比较低级的行贿,高级的是送情、送名、送义。

你纵然是海瑞,你能都拒绝得了这些吗?除非你不是人。

再说了,就算是给杜怡奇送礼的,有太多也让杜怡奇没法拒绝比如尹万梁。十几年的关系了,现在他都满头白发了。你还能怎么说,当了县委书记就六亲不认?

车驶到了祁娜的楼下,祁娜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你在楼下等干吗,这么冷的天。”

“那杜书记意思,我在楼上,等你来了,我再下楼呗!”

“什么杜书记不杜书记的,你看你叫得多生份。”

“我倒是不想生份,是怕你当了县委书记要故意跟我生份,有距离才有威严,难道你还能做到像以前那样,跟我哥们姐们似的?”

“那有什么不行?”

“估计难吧,尤其像我这样的单身女人,还是跟你生份一点比较好。”

“你呀,这么冷得天,在楼下等,这是冬天呀,边城的冬天多冷呀,今天少说也得有零下二十五度吧。”

“零下二十八度”,司机说。

“五十八度也没用,县委书记叫吃饭,我不敢在楼上等,那可是有违体制的活儿。”

“那照你说,我以后吃饭也不敢叫你了呗。”

“最好少叫一点,有绯闻的叫明星,有新闻的才是领导。”

“切!干脆当了县委书记都别活人得了,哪儿那么多累死人的规矩。”

“再多的规矩也累不死人,没有规矩才会死人!”

“得,到站了,咱们下车吃饭,祁娜我告诉你,再别说让我不高兴的话,要不我真用县委书记的职权给你小鞋穿!”杜怡奇吓唬祁娜。

“往前伸挨一刀,往后缩也挨一刀,这当女下属的可咋活?”

祁娜和那李副部长一样,都是受理当年杜怡奇上访事件的处理者。当时李副部长是副科,而祁娜是科员。而且两处处理事情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李副部长当时努力维护着杜怡奇的局长的利益,因为他们都是科级干部,他们虽然在中国官小的可怜,可是,在县一级的小地方,他们也是被称为领导的。

领导,本来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更多的时候成了和平常人、普通人的对立面。

其实李副部长和祁娜对杜怡奇的区别也并不算大,因为祁娜并没有处理好杜怡奇上访的那次事件,而且作为一个科员,她也不具备处理好的能力。但是她所展现出来对杜怡奇的同情、怜悯和所处一个阶级的无奈深深打动了杜怡奇。

在之后的十余年的相处中,祁娜跟杜怡奇的关系一直都不错,他们互无所求,但互相帮助,在一起说话也没有太多的顾忌,相反倒比李副部长强了许多。

祁娜跟杜怡奇进去的时候,尹万梁已经在里面等候了,杜怡奇定眼一看,整个一张桌子,就他一个人。

“外经局吴局长呢,你不是约他了吗?”

“约是约了,她来了又走了,说是接个贵客。”

“说是接的这贵客你认识。”

“哦!那就让她接去吧,看看是何方神圣。”说话间,杜怡奇脱下了尼子大敞,祁娜颇具眼色地接了过去,挂在了衣服架子上。

“来,老尹,给你介绍个朋友。”

尹万梁看了看杜怡奇,目光里颇不怀好意。

杜怡奇照着老鬼的大腿就是一巴掌,“你瞎想什么呢?这是我们县上的妇联主席祁娜。”

“哈哈哈,反正都是你管的,都是你的人。”

“好好说话,你这老不死的。这人和你一样,是我的老朋友了,十几年的关系了。”

“噢!”

“不过和你也不一样,当初你是因为做就评估报告,咱们认识的,而她是上级派来处理我上告局长事件的。”

“哦!幸会幸会儿”,尹万梁伸出了友好的手,祁娜轻轻地碰了一下,也许是心中怨气未消。

“这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了,一个很讲义气的老哥儿。”

“我认识的。”

“哦!”尹万梁感到万分激动,这漂亮的妹妹居然认识自己、关注自己。于是就起了好奇之心,“祁主席怎么会认识我呢?”

“您是名人,我怎么会不认识,我们县好应该很多人都认识您的。”

这下子尹万梁的脸红了。心中有短儿啊!祁娜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他经营过“楼兰娱乐城”的事儿呗!只是没有说破,算是对刚才尹万梁调侃她的一次回击。

气氛顿时有些许的尴尬了。

这时,外经局的吴局长进来了。

“杜书记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位贵客,杜书记就是你的老同事,州外经局仇局长。”吴局长这样说话,也就算是捎带把来人的身份给做了介绍。

这仇局长杜怡奇当然是认识的,也是在州里宴请的朋友之列的。

“你这‘球’局长,老同事了,来了边城县也不给我打电话。”杜怡奇故意加重了仇字的重音。

“要是私事,早就给你小子打了,就是因为是公事儿,而且你小子现在牛b闪闪放光芒,当一把手了,天天‘日李万姬’,忙得一塌糊涂,哪有空接见我们这些不管大事的小局长。”为了报复杜怡奇,这仇局长一样加强了日理万机的读音。

大家一通笑过后,就落坐了。

玩笑开过了,报复也都报复过了。四个人两次唇枪舌剑拼了个二平。接下来就严肃了。

仇局长说州党委决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东联西出的道路,今年貌似对外经局工作空前重视起来。他感到压力很大,从前这一块工作几乎是空白,也就边城县设立了外经局,别的县都还没有相应的编制。他说州里的领导让他来调研调研,说边城县虽然别的不行,但外经工作还是走在全州的前列的。

“前列什么呀,前列县吧!”吴局长说。

哈哈哈,一桌子人笑了起来。

“吴书记怎么这么讲?”

“我说得是实话,其实我们的外经工作脆弱不堪,表面数字很大,其实啥也不是,进出口贸易太过单一。除了国际商城进口点石油,我们还有什么是外经啊!什么也没有了。而且在申请配额方面也有诸多限制。”

“为什么这样讲?”尹万梁想打听个透彻。

“石油是国家战略资源,中石化垄断地位稳固,根本不想批给别人配额,所以我们的石油进口也是举步维艰。”

“吴局长,你们的班子单一不单一,局长书记一肩挑,你觉得情况如何。”

“杜书记也是开玩笑,哪里有嫌局长书记一肩挑累的人,是都想一肩挑呢吧。”

“那你就给仇局长敬杯酒吧,你没听出仇局长话的意思吗,仇局长想支持你的事业了,州里的领导有这个动向,你可要跟上啊!”

吴局长端走酒杯走到仇局长跟前敬酒去了。

仇局长非要吴局长说句话。

吴局长说老熟人了,还是算了吧。

仇局长说不行。必须说,哪有下级敬上级酒不说话的?

吴局长转脸就问我,“杜书记,今天多少号?”

“十二月二十七”

“好,仇局长,前天是圣诞节,过几天是元旦节,就让我在两蛋之间,和仇局长喝个酒。”

“哈哈哈——”

大家笑喷了。

这两天上边又来检查虚头八脑的工作,太忙了,就先写到这里了,我至少得回家吃顿饭。请原谅。

大家都觉得这吴局长的敬酒词说得很好、极好,十分幽默在趣。只是州外经局长觉得自己被开了涮,而且开得十分严重,所以他经的脸红一阵子,白一阵子。

“不过都是玩笑,你还是应该有些气度的。”杜怡奇说这位老同事儿。

接下来,大家就开始谈正事儿了,州外经局局长说准备组织几支队伍去邻国发展发展,看看会不会找到突破口。他说他希望吴局长能找到,因为吴局长兼书记的思想,总是那么地奇怪、那么地另类,但愿她能兵行险招,像《非诚勿扰》的葛优似的,发明个专利产品,忽悠忽悠外国人。

吴书记说那得看上级业务部门间如何正确指导的了。

杜怡奇就插话说,二位局长就别再掐了,怎么没完没了了。你们到底有什么打算,也不是一下子能够决定的,回头坐下来仔细梳理梳理,再定吧,咱们先好好吃顿饭吧。

州外经局书记说,他们会先组织一支队伍赴相邻的五个国家考察一翻,先得去转转再定,至于外出的名单,属于边城县人,由吴局长先提供。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所谓,但政府官员不要去太多,最好找一些有志于投入外贸发展的老板们。

尹万梁说这应该不难找,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到处跑着做生意,他说自己反正最近也没什么事儿,如果有机会愿意参加到外经局的投资决策中。

“看来是应该走这一条道儿探索探索,这桌子上就有人愿意参与。”

“是的,我们要尽快,州里的领导催得急,我们得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总得摆个姿态,有个行动,当然我们也是知道的,州的外经贸来往,不可能像沿海地区,得到那样的发达。”

“那是当然,这是受很多条件限制的。比如咱们是祖西部,无离海洋,是全国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

“这跟发展外贸经济有关系?”祁娜问。

“当然有!”吴书记说,“历史上的文明大抵都跟水有关,起初人们的生产力低下,降伏不了海洋,对海洋是恐惧的,因此,都是河域文明。只要有大河的地方,就会产生历史上一度一度的繁荣。比如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后来生产力发达了,人们开妈踏上了征服海洋的行程,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哥伦布、麦哲伦等,尤其是欧洲暴发工业革命以后,河流文明时代退出了历史舞台,转向了海洋文明时代。临近海洋的城市、国家迅速的崛起,成为经济贸易往来的新贵。”

“没想到吴书记对这些研究的这么透彻”,尹万梁走到吴书记的身边准备给她敬个酒。

吴局长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专业就是历史系的,结果工作以后,偏偏跟经济工作干上了,可惜边城县又几乎没有经济可言。

“慢慢会有的”,杜怡奇低声说着,更像是给自己打气。

“杜书记,你说咱们县会不会有前途,会不会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祁娜问杜怡奇。

杜怡奇想了想,端了一杯茶喝了一口,“会的,一定会的。”

“那什么时候会有呢?”吴书记也问了起来。

“等到我们周边的城市和国家都富裕起来的时候。”

“哈哈哈哈”一桌子人又疯笑起来,说杜怡奇太冷幽默了。

杜怡奇说,“这是真的,分析我们自己,地处偏远,远离大中型城市,工业基础太弱,农业生产方式又落后。分析相邻的国家,都是比较穷困的国家,远远比不是东南沿海,跟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合作。所以,我们只有等,耐心地等,等到周围的城市都富裕了,像油浸纸般地慢慢渗到边城县来。”

“也太悲观了吧?”祁娜说。

“也不是那么悲观,至少,我们边城县的食品是安全的,粮食是丰富的,自然是纯朴的,一切是原始的。在当今时代,这些才是最昂贵的。”(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