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章、家庭宴席(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六上午11点左右,赵刚提着买好的烟酒来到了区委大院门口。两条中华烟和瓶茅台酒,还是赵刚找了朱明义的关系,在劳动局后勤科内部买的。

市面上的中华烟和茅台酒很多都是假的,以陶文兵的阅历肯定尝一口就能知道。要是赵刚不小心买了假货去陶文兵家里,即使是无意之过,也是一个巨大的黑点。

不过赵刚也很机灵,他知道劳动局后勤科肯定有一部分储藏用以平时接待之用,这里的东西肯定是真的,所以赵刚请朱明义出面,在后勤科内部购买。

朱明义听到赵刚要买烟和酒,一开始还很奇怪,就询问原因。赵刚也没有隐藏,直接说要去陶婧家拜访她父亲,甚至直言相告陶婧父亲就是陶文兵。

在这个事情上,赵刚对朱明义坦诚相告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表露一种真诚。

儒雅的朱明义听了,平静的点点头没有多问,只是帮着赵刚买好了礼品。赵刚拎着烟酒要离开时,朱明义才拍了拍赵刚的肩膀,鼓励似的说了句:“加油,小赵。”

赵刚心里对朱明义的好感度不断增加,朱明义相貌气度、心胸学识都有,只是缺少了体制内攀登的精神。赵刚都能感觉到,朱明义内心对“庙堂”内的种种兴趣不是很大。

如果面临站队选择,赵刚是不会选择跟随这种领导,客观点的说法是上进力不足;但如果作为良师益友,赵刚还是很愿意和朱明义多学习的。

在区委家属大院的门口,陶婧已经提前在门口迎接赵刚。今天的陶婧没有穿着警服,白色小羽绒服把陶婧映衬的像格外白嫩,168cm的好身材显得亭亭玉立。

区委大院站岗的武警一丝不苟的站立,只是目光偶尔瞟了一下明显在等人的陶婧。

陶婧看到赵刚的身影,高兴跑上去迎接,发现赵刚提着中华烟和茅台酒时,陶婧有点嗔怪的说道:“我家里又不缺这个,你随意买点水果就好。”

赵刚笑着回应:“家里有是你家里的,我买的是我的心意。”

陶婧听了白皙的脸上有点害羞,但还是勇敢的挽住赵刚的手臂。陶文兵能把赵刚叫回家里吃饭已经很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的接纳,陶婧其实才是最开心的那个人。

区委大院是守不住秘密的,赵刚来陶婧家吃饭的事,肯定会很快的传到文建军、张茂林的耳朵里,那时赵刚的名字才算在滨江区委层面有一定知名度。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赵刚面临的问题就是在陶文兵家里表现好。

陶婧挽着赵刚推门进家,赵刚看见陶文兵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厨房里有人在做菜,香味扑鼻而来。

陶文兵在家里也是穿着家居便服,看上去没有工作时的威严,他看到陶婧和赵刚联袂进入家门,很客气的站起来迎接,口中说道:“欢迎小赵来我们家做客。”

还伸出手要和赵刚握手。

赵刚没想到陶文兵会有这么谦逊的待客之道,以陶文兵和赵刚身份之间的差距,对赵刚点点头就可以了。

不过至少这个举动也说明了陶文兵对赵刚的印象不差,不然赵刚拐了人家的独生女儿陶婧,给点脸色那赵刚也只能受着。

赵刚放下烟和酒,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去,略微低下腰,双手握住陶文兵伸出的手,嘴里说道:“能受到陶书记的邀请不甚荣幸。”

陶婧应付这种局面的情商和智商还是有的,她打断说道:“你们就别客气啦,赵刚你坐下喝茶。”

然后陶婧又把烟和酒拿到陶文兵的面前说道:“爸,这是赵刚买给你的烟酒。”

陶婧这是为赵刚说话。

陶文兵看了看烟酒,点点头对赵刚说道:“小赵太客气了。你坐吧,喝点茶。”

然后陶文兵对陶婧说道:“你去厨房帮帮你妈。”

陶婧应了一声,进厨房前还看了赵刚一眼。赵刚知道这是陶文兵支开陶婧,有些话陶婧在旁边,陶文兵不好开口。

这应该是“有可能成为翁婿的两个人”第一次最正式的对话了。

赵刚现在的心里素质很不错,在静海市副市长贺文广面前汇报工作都没有怯场,在陶文兵面前,赵刚也很快调解好心态,腰杆很直的坐在陶文兵旁边的沙发上。

陶文兵是当兵出身,看到正气凛然,眼神坚定、五官端正的赵刚,心里愈发觉得很不错。

在家里,陶文兵先是陶婧的父亲,最后才是滨江区区委常委,所以他开口的话题还是双方的家庭。

陶文兵也不想给赵刚压力,客气又轻松的说道:“我就陶婧一个女儿,我是什么工作就不介绍了,陶婧的妈妈是滨江一中的政治老师,小赵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赵刚很老实的把家里的背景都介绍一遍,包括哥哥姐姐的工作。平心而论,赵刚的家庭条件不算差,但距离陶文兵的背景当然要差上很多了。不过,要是陶文兵想给陶婧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子弟,也不会邀请赵刚来家里做客。

这就说明陶文兵在陶婧的择偶上,一是充分尊重陶婧的自由选择权利;其次也有另外一些考虑,可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宁愿陶婧不要活在大家族里那么累。

赵刚的家庭虽然不算高等,但是重在干净简易。而且赵刚本身也很上进和努力,现在甚至传出了赵刚是张茂林选拔的新秘书这种流言,虽然这种流言现在只在区委领导层面传播。

空穴不会来风,至少可以说明张茂林是知道赵刚这个人的。县处级干部知道一个小小的基层公务员,只能说明这个小科员有过人之处。

陶文兵听完赵刚的家庭叙述,心里对赵刚的家庭条件也觉得还能接受。以前不是没有副厅级的领导干部希望陶婧嫁过去,但陶文兵考虑后还是拒绝了。

一是陶婧是个有主意的人,她不愿意的事很少能成功的;二就是陶文兵只有陶婧这一个独身女,有潜力、品德好、能培养、管得住的年轻人才是陶文兵对女婿的基本要求。

现在看来赵刚就是这样一个条件,尤其赵刚还是陶婧喜欢的那个人,这是事情成功最大的前提。

陶文兵思考完毕,家庭这一关就算赵刚过了。至于赵刚的能力,陶文兵丝毫不会怀疑,陶文兵为官多年,赵刚的发展轨迹陶文兵都能一眼看出。

以赵刚现在的年纪、能力和处事风格,如果他一直在滨江区工作,那赵刚很可能在0岁左右摸到正科级门槛;如果陶文兵的人脉借给赵刚,那赵刚45岁之前有机会冲击正处级。

陶文兵的阅历经验,赵刚一直在滨江区工作的上升轨迹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陶文兵一边和赵刚聊天,一边对赵刚进行综合判定。正在聊着,陶婧的母亲推门出来喊道:“别聊了,准备开饭啦。”

赵刚听到后,看了一眼陶文兵,然后站起来对陶婧的母亲说道:“阿姨您好,我是赵刚,给您添麻烦了。”

陶婧的母亲是个40几岁的妇女,但可能是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原因,说话很有书卷气,她笑着回道:“小赵太客气了,今天算是家宴,老陶让平时做饭的阿姨都先回家了,希望小赵不要嫌弃我手艺太差。”

赵刚连忙客气几句,然后主动进入厨房帮忙端菜。

赵刚进入厨房看到陶婧居然在炒菜,这是个不敢让人相信的场景,赵刚没想到清冷的陶婧居然会做饭。

陶婧转头看到吃惊的赵刚,丹凤眼得意的一笑,然后指着桌上的菜说:“看呆了啊,把桌子上的菜端出去。”

赵刚听了,听话的端着菜出去。

赵刚走出去时,看见陶婧的母亲和陶文兵在一边说话,不时还看了一眼赵刚,赵刚心里觉得大概谈论和自己有关系。

然后赵刚又自觉的进入厨房,把空间留给陶婧父母说话。在厨房里,赵刚问陶婧道:“你母亲怎么称呼呢,我还不知道她的姓,总叫阿姨还是不太礼貌。”

陶婧回道:“我妈叫王如,你叫王阿姨就行了吧。”

等菜全部上齐后,陶文兵对赵刚说道:“中午喝两杯,怎么样?”

赵刚连忙说:“我听陶书记的。”

陶婧的母亲在旁边听了,笑着说道:“这是家宴,你就叫陶叔叔吧,不要见外了。”

赵刚听了,觉得刚才那波夫妻会谈应该是对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效果上看来至少还是不反感的。

在酒席开始的时候,陶文兵举起杯子说道:“来,小赵是客人,我们一起碰个杯欢迎小赵来家里做客。”

赵刚连忙站起来,双手端起酒杯,挨个和陶文兵、王如、陶婧碰了下杯子,口中说道:“是我叨扰了陶叔叔、王阿姨了,谢谢您的招待。”

陶文兵看赵刚这么快改口,笑笑点点头。

然后这顿家宴就算开始了,赵刚稳重的没有多说话,陶文兵和王如问一句才回答一句,赵刚是宁愿给他们留下木讷的形象,也不愿意说错话。

不过赵刚越是话少,陶文兵眼神的满意度就越高。(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