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重建(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区长张茂林的耳提面命下,滨江区各部门的一把手对帮助大光化工重建的事都当成近期的主要工作来抓。劳动局局长马平下午刚上班,就让局办公室的人电话通知赵刚去会议室开会。

现在赵刚在劳动局内的名声比较响,都知道这个业务科的年轻人是局长响锤擂鼓造势的人物,再加上赵刚最近和区委常委陶文兵的女儿谈朋友的事也闹得沸沸扬扬。

总之,现在的赵刚在劳动局的排位已经有了踏实的进步,除了局领导和几个重要科室的一把手,其他人在赵刚面前是摆不了谱的。

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还是赵刚的自身学习和付出,但别人宁愿相信是因为赵刚找了个好女朋友。

不过这次火灾事件后,马平会更加信任赵刚,也许有其他劳动局的领导会因此讨厌赵刚,但赵刚的处事风格是不会公开得罪任何一个领导。

赵刚走进局会议室,发现个局领导和监察大队大队长林保军已经到了,他们坐在椅子上抽烟闲聊,局长马平还没到。

赵刚先上前和副局长纪立军、朱明义、监察大队林保军打招呼,赵刚恭敬随和的说道:“纪局、朱局、林大队下午好。”

局领导都很随和的和赵刚点点头,林保军还笑着抛给赵刚一支烟说道:“小赵你现在了不得,上次是张区长夸你,这次文书记也夸你。”

赵刚接过烟,笑吟吟的回道:“那两位领导夸完估计就不认识我了,我心里最想要的是马局的夸奖。”

正巧马平从大门走进来,听到赵刚这句直白的马屁,笑着说道:“等把大光化工的事解决了,我专门开个劳动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夸夸你。”

马平说完,会议室的人都笑起来。

现在赵刚已经可以和局领导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没有人觉得这种行为是冒犯冲突,然后赵刚还是很低调的走到原来袁年军开会时坐的位置。

官场上的座次就和职务一样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会议室中每个人总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坐下,既不逾越也不退让。

比如劳动局的这个会议室,平时都是袁年军代表业务科过来开会,开会时的座次就代表了这个人在劳动局内的地位,而且是“官方默认”的座次。袁年军代表的业务科和局领导之间还隔了“人事科、财务科、监察大队”。

不过这次是纯业务会议,所以人事科科长和财务科科长就没有过来,所以平时赵刚现在坐的业务科位置就和林保军的位置中间空了两个。

赵刚谨慎的没有坐到空的两个位置上,尽管那两个位置离马平近一点,但赵刚还是的坐到了袁年军那个业务科的位置上。

直到朱明义在前面笑着说道:“赵刚你坐的近一点,不然你听不到马局的安排导致工作疏忽了,到时别夸奖变成批评了。”

听到朱明义这样说,赵刚才往前坐一点。

这就是官场内的一个尺度,即使赵刚能和局领导开玩笑了,但越是这种情况,日常的细节上赵刚越会谨言慎行。即使有些行为会让领导觉得太多繁琐,但礼多人不怪,礼没到可是会被记在心里的。

赵刚处在上升势头,本身就说明并没有稳如泰山。

马平等众人坐好才开口说话,谈的主要是还是大光化工厂火灾的相关情况和任务分配,赵刚和其他人都认真的做好笔记。有人过来给赵刚倒水,赵刚看了是局办公室的正式编制公务员董晨功。他看起来和吴俊峰差不多大,但现在却给赵刚倒水,神情还有点紧张。

董晨功倒好水后,赵刚轻轻说了句“谢谢”。

然后赵刚看着董晨功离去的身影,一时也是感慨:自己毕业时本该是去局办公室报道,结果阴差阳错来到了业务科,结果业务科的事情非常适合赵刚的性格特点,所以赵刚做起来如鱼得水。

赵刚想要是自己当时进了局办公室写稿子熬资历,虽然能天天见到局领导,但也失去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说人生不该太计较短时间的得失,要从生命的长轴上审视一件事的成败。

但赵刚如果工作初期因为被不公平的对待而自暴自弃,那么现在也不会坐在局办公室里开会,甚至发表言论时局领导都要认真的采纳。

山重水复只是表象,柳暗花明只需坚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马平在前排讲的很细致,赵刚收回有点走神的心思。滨江区劳动局为更好地配合大光化工厂的重建,专门成立一个“劳动部门重建帮助小组”,为表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马平亲自担任组长,朱明义担任副组长,林保军和赵刚是组员。

这种直接和局长马平接触的机会,对赵刚来讲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刻。

赵刚回去后,先和陶婧打了个电话,表示自己这一周内会非常的忙,大概会没时间约会这样一个意思。

陶婧到是很能理解赵刚,清冷的声音透过话筒说道:“再忙你中午回来吃饭时,还是可以见一见的。”

赵刚心想可能这一周内自己都得在外面跑了,不过赵刚嘴上还是说道:“那肯定,我中午有空就去找你。”

然后赵刚就扑在了劳动局关于火灾赔偿和劳工解决的任务上。随着脑海里解决事情框架的搭建,赵刚心中拟定好了计划,先处理赔偿事务,再安排待业工人。

第二天上班时,赵刚查好了个死亡工人的家庭住址和基本信息,赵刚开车就去了第一家协调相关赔偿金额。

本来这些赔偿款是需要工人家属来劳动局申请的,但赵刚采取更主动积极的态度。

第一家死亡的工人叫王进喜,家里有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和年迈的母亲,赵刚取车赶到这家的时候,王进喜的家属亲戚正在安排丧葬。

白色的“奠”字挂在灵堂正中,因为王进喜是在大火中丧生,家属亲戚都没办法找到尸体,只能在大厅里摆着一口火盆哭祭。

帷幕随风飘荡,王进喜的老母亲凄惨的哭喊听到赵刚心里揪在一起。因为过来祭奠的亲戚朋友很多,虽然赵刚穿着劳动局的执法制服也没人询问阻拦。

赵刚来到里屋,看到王进喜的两个孩子跪在灵堂前,身上穿着孝服,脸上有不符合年纪的悲伤惶恐,眼角的泪珠还没有拭去。

王进喜的老母亲70几岁了,全靠别人搀扶才能坐在火盆前,王进喜家属是个平常的中年农村妇女,此时一边应付着祭奠的亲戚,一边照顾着老人孩子。

赵刚心想,此时最痛苦的应该是王进喜的家属吧,孩子正在上学的年纪,老人又那么大岁数,家里的顶梁柱突然没了,心里肯定是既伤心又恐慌。

赵刚走到王进喜家属身旁,对她说道:“大姐,我是滨江区劳动局的,过来有点事和你商量下。”

王进喜家属本来正在抹眼泪,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抬眼一个是0几岁五官端正、神态镇定的年轻人,身上穿着像警察一样的制服,按衣着判断应该是政府那边的人。

王进喜家属站起来,对赵刚说道:“同志你找我什么事。”

赵刚说道:大姐,我这次过来,主要想和你们谈谈王进喜的死亡赔偿金额情况。”

王进喜家属正因为家里顶梁柱薨了,心里难过伤心,也惶恐担忧家里下一步怎么走。就在这六神无主的时候,政府那边主动过来说商量赔偿款的事,王进喜家属觉得心里有了点依靠。

赵刚看了王进喜家属的表情细微的变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王进喜还有其他兄弟吗,大姐你把他们一起叫过来吧。”

这是处理赔偿事务的基本条件:经验证明,在金钱需要赔偿的情况下,政府和个人之间不能单对单的协商洽谈,那样不管成功失败都容易产生扯皮的事。所以赵刚除了和王进喜家属讲述以外,还要让王进喜的其他亲戚也参与了解到这个事情。

不一会儿,王进喜家属就带着两个身穿孝服的中年男子过来,王进喜介绍说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

赵刚点点头,王进喜家属带着赵刚他们来到一个安静点的侧屋。在路上,赵刚就思考如把这件事尽快的完善,自己应该用什么语气和神情。

进门侧屋的门后,赵刚没有客气自己找把椅子坐下来说道,沉住气先扫了一下王进喜的两个兄弟,然后才对王进喜家属说道:“我对王进喜的事很遗憾,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还是要把生活过好的,是不是大姐。”

王进喜家属沉默的点点头。

然后赵刚拿出笔记本对王进喜家属兄弟说道:“我今天过来主要是为了和你们说说赔偿的事,根据我国劳动法规,按照王进喜平时的工资、工作年限、本地最低工资,我们劳动局核算出来赔偿金额大概是0万。”

赵刚说出这个数字后,王进喜一个兄弟就脱口而出“有这么多啊。”赵刚看着三个脸色都有点变化的三人,没有说话缓缓的点点头。(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