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五章 经年疑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错了,就是同一个。"宗仪因为上次翻看宝石的事,刚好将**达的笔记都拿出来细细整理了一遍,现在刚好用得上。

"这么说,这个荷包其实是和生辰礼一批的东西了?"

"看笔记的记载时间,就算不是同一批,也多半就是在生辰礼后不久的事。"宗仪示意吉王看两页之间的间隔,也不过就四五页纸而已。

可见这两样物品,首次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很接近的。

"但仪公公你不觉得奇怪吗?"少年看着宗仪手里的笔记,忽然发现了这里的反常之处。

"有哪里奇怪?"

"之前我们不是没有看过李公公的笔记。"少年一边翻着手里的笔记,更加确认了自己所察觉到到的反常。

"李公公是个极有条理的人,虽然笔记上的符号多的很,但分门别类这一点上,却做的非常好。"

"这本册子,多半是当年李公公用来记载各种奇巧首饰的。"少年翻过的地方,都是些样式奇特的首饰。

"对啊..."宗仪看着少年翻完了整本笔记,便也明白了这荷包图案出现的不寻常之处——它夹在了一堆珠光宝气的宫廷内造首饰里,然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苏绣荷包罢了。

既没有奇特的设计,也没有特别的图案。

然而正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夹在这一本简直可以当做首饰铺子画册的笔记里,才显得格外的不普通。

而总是习惯在旁边记点什么文字符号的李公公,竟然在这页纸上没有留下任何多余的信息,只是孤零零地画了这样一个荷包。

样子倒是十分写实,和皇上之前送来的那封信里画着的,连颜色都没有半分差别。

对!这也是一个及其反常的地方!

宗仪立刻对吉王说明了自己的怀疑。

人在对着实物作画的时候,多半对颜色都有些自己的理解。

即使是同一件物品,因为作画的人和时间、光线不同,最后落在画上的,多半会是两种不同的用色。

然而面前**达的笔记,和刚收到的皇帝的信相比,虽然前者的颜色衰退暗淡了些,但依旧可以一眼看出,它们的用色和细节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说明,这两幅画,都并不是对着那个荷包画的,而是临摹了同一幅画。

这东西,果然是一件事关重大的物件,一定是当年就有人画过这东西的样子,这才留下了记录。

"义父将这荷包和临摹图,和这堆首饰放在一起,也许是有深意的。"

宗仪和吉王对视一眼——这事,想来还是要落到林氏身上。

她既然有和这册子上相似的宝石,又是林将军的女儿,总觉得和当年赎金的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但这事暂时还不能直接问。

"那不如,明日找卫神医问问,先旁敲侧击一下?"宗仪提议。

吉王盯着那画册,正想着这女人的首饰怎么会有这么多花样,看来之前听石正说的,女人都喜欢漂亮首饰大约是真的,不知道卫姐姐喜欢哪种...

——忽然听到宗仪说到卫神医,以为自己心事被叫破,手一抖,连册子都掉到了地上。

问、问什么?他险些自己说漏了嘴。

这有什么好紧张的?宗仪一头雾水。

"这册子你留下来,我晚上好好看看。"

"...好,王爷也不要看的太晚,早些休息。"宗仪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不过,难道刚才王爷发现了什么?宗仪一边想着,一边起身告退,离开了吉王的寝殿。

...

"所以这些首饰,卫姐姐在梅家都没有见过吗?"少年面上略带失望地收起了画册。

但心里又隐隐生出了一种侥幸的喜悦——这些她都没有见过,说明她在梅家大约也是不怎么受过重视的。

那她应该不会太留恋那边吧。

如果我送她这些,她会不会高兴,会不会喜欢?

本是调查皇兄的要事,少年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等开年可以仿着这种内造的首饰——当然不能完全一样——去找个好的工匠。

府里的宝石应该存货还有很多吧,本来就没有人可以送,要不要问问卫姐姐喜欢哪种颜色的呢,唉,她的穿戴也太素净了些...

"咳咳。"宗仪最是了解吉王不过了,一看他的神色便知,他此刻的心思大约完全不在这件事上了。

没办法,关键时刻还得考自己来问。

"卫神医见谅,只是这些首饰与皇上最近吩咐王爷要查的一件经年疑案,有着莫大的关系。"宗仪的话打断了少年的遐思。

"对对。"少年这才忽然把心思从王府外的首饰铺子里拉回来,慌忙掩饰道。

"经年疑案?"文秀下意识地以为这是首饰失窃。

想到林氏的那个宝石盒子——这事未免太巧了些,但林氏怎么可能有这个能力去偷皇宫里的宝石?

应该是自己多想了,这事一定还有内情。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既然从心里已经不把文秀当外人,这件事又确实需要她的协助,那么就很有必要将前因后果给文秀从头讲一遍。

很好,宗仪想,分享秘密是亲近的第一步——这是以前在宫中拉近关系的一个小妙招,但用在这里,效果也是一样的。

况且看到王爷这种瞻前顾后的样子,宗仪心里也颇为着急。

但是过了今天就不一样了,既然卫神医已经知道了皇家秘辛,那么于情于理,她都不能离开这座王府了,她今后的命运,必须和王府牢牢绑在一起。

这样才能保证她不会在外面乱说话。

当然了,其实想让人不开口说话的办法很多,但王爷不可能会舍得用的。

.........

故事确实很长,从朝阳初升的早饭后一直讲到日上三竿。

"这么说,林...老夫人的父亲竟然是当年押送第二批赎金的人?"文秀有些惊讶,林氏竟然与这样的大事牵扯甚深。

"本是为了从鞑靼那边将皇伯父赎回来,没想到第二次送赎金的时候,鞑靼老汗刚好在那个时候殡天,他的儿子们又谁也不服谁,当时就打了起来。"少年简略地说起了这不算结局的结局。

"内乱时刀剑无眼,林将军只能选择先带着皇伯父走,但皇伯父当时受了伤,没来得及回到大梁便因为伤病死在了路上。"

"这是当时对外的一致说法,知道内情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了。但这次的任务无疑是失败的。"宗仪怕累着少年,自己接过了话头:"东西丢了倒是小事,那位...还在半路上折了。"

"仪公公是觉得,因为老夫人的那个盒子里的石头,和这画册上的十分相似,所以..."

"也只是可能有些关联罢了。"宗仪摇摇头,现在还不好说关联有多少,也许只是巧合罢了。

"但这些首饰至少我在梅家是没有见过的。"文秀迟疑道:"不过也不排除这些东西过于贵重,所以我并没有看见它们的机会..."

"那除了林氏,谁最有可能会见过这些东西?"宗仪追问。

"那便只有秋淼了。"

少年看着文秀面上有些纠结的神色,忙说道:"你放心,只是因为皇上下旨要我找寻当年丢失的赎金而已,并不是要追查当年之事的责任。"

话脱口而出之后,自己又有些懊恼,为什么要加这么一句呢?

梅家跟她又有什么关系,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关系才对嘛!(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