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间宴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用过印的折子却和他们背道而驰,沿着官道驿站一路送往京城去了。几日之后的某个早朝,注定不会很平静。

.........

"终于散朝了,一起走?今日周侍郎的母亲七十大寿,也给你发了帖子的哇。"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古侍郎抬头一看,来人一幅微黑的方脸,显得颇有几分威严,声音却柔和的很,还带着几分苏州口音,和这里的金陵官话听起来还是有挺大差别。

原来是工部侍郎**原王大人,此人也算是后党的中坚力量之一了,和今日举行宴会的户部周侍郎一样,都是出身微寒。

原先太后在的时候,向来是偏爱用寒门出身的官员。原因无他,因为先皇的皇位,来的颇有些突然,世家大族里大部分人虽然因为事发突然措手不及,但事后买他账的人本就不多。虽然不至于明面上跟先皇对着干,但暗地里推诿躲事儿的也是常态——像梅家那样谁坐位置就跟谁的世家,还真是少见。

而后先皇驾崩,小皇帝还小,太后垂帘听政实际掌权期间,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换门庭,当然是选择沿袭先皇的用人风格。但这时候那些世家的架子也摆的足够久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世家子弟老是不出来做事,也不算是个长久的事儿。再加上之前也陆续送了些年幼的子弟进宫给小皇帝伴读,这一起长大的情份也算是有的。

后面的事本来由太后顺水推舟的逐渐搞些人事更迭,换些得用的人上来,但后来小皇帝大了翅膀硬了,和太后渐渐不对付了起来。两方都赌着气,太后自然就更偏向用没有根基的人,于是前些年,像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升官特别快。

现在好了,太后殡天,一朝天子一朝臣,小皇帝一朝得势,自然看太后的旧人们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再加上小皇帝本人大约是对先皇的皇位来源心里也有点过不去的坎,就更想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来证明他们这一支要比武皇帝那一支强出百倍来。

皇上自己想撸起袖子干,自然不愿意在重要的位置上放些不听话的人。最重要的就算要听自己的话,所以那些从御书房开始就跟在皇帝后面的世家子弟,和他们背后的家族,自然成了皇帝最好的选择。

而之前太后提上来的这些寒门官员,偏偏还都是不怎么听话的实干派。这些人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然能力也是十分出众,一朝开了眼界,自然也养足了胃口。现在皇帝忽然要把他们边缘化了,这怎么能忍?

"你们谁还记得黑水格斯的那位?"宴会早就结束了,而早该散场的人此时却还留在周侍郎府上,当然,他们的轿子已经掩人耳目的早早做出告辞的样子,各自四散回府了。

宴席当然是暗地聚会的最好时机,至于世人说的什么在画舫上结党,开什么玩笑,现在大冬天的弄个画舫漂秦淮河上,全秦淮河这个时候大概只有这么一艘船有兴趣出去吹冷风,真是像黑夜中的大灯笼一样惹眼。就算第二天不被御史参上一本私自狎妓,大概全朝堂的人都知道昨晚谁谁在一起聚会了。

"这个人呐!不知道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想当年他就藩的时候年纪还小,身上的伤大概也没好全。我那时候上大朝会还没资格进殿,听当年上峰说,那位刚离京的时候,太后每天上朝都没精神。人才离京几天,太后吩咐追上去送东西的车队倒是走了十几波。"周侍郎回忆到,那时候周侍郎就在户部做事,安排这些送东西的车队什么的,少不得要经过他们的手。

"要不是先太后那时候送医送药,又做足了宠爱万分的姿态来,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怕是人挨不到黑水格斯就被有心的宗室做了手脚。毕竟那时候皇上也还小,若是这个兄弟也不在了,那宗室的近支子弟们...这种事既然刚有过先例,大家的心思也都活泛着呢!"

"不敢动皇上,还不敢动他吗?本来就是个病秧子,又去了那种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水土不服就这么过去了也是很正常的事嘛!"

"所以先太后还是高明的很,先前武皇帝的事一出,先皇在位的时间又不够长久到参与这件事的当朝官员全部都告老还乡。这朝纲多少是不稳,人心浮动的很。一来早早地就把人送的远远的以免起了不该起的心思;二来也做足了重视的姿态,让那些暗处的手不敢往前面伸,那位才能在虎狼环伺的环境里活下来平安成长。"

"这两位虽说都不是太后亲生,可太后待他俩却也胜似亲生了。只可惜,天家无母子啊!这时候就忍不住动手了吗?"**原将手里的密报凑在灯火上点燃了,方才他们几个都看过了。吉王已经着手在清理太后在黑水格斯的人,可在他们看来,这些太后的人虽然和吉王不算一条心,可当年也算是照拂过吉王韩佩,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呢?

"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隐情,我听说那位在黑水格斯向来是深居简出不问政事。算起来那位也才年方弱冠,手底下也没几个人,为了避嫌军政一块是不可能插手的。也就是偶有边境冲突的时候多少要通知到这位,王府里的侍卫也是有一些,但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位向来体弱多病,入冬了之后便很少会出来活动,这件事许是那周世翔借着吉王的名义行事罢了。"**原也颇有几条消息来源的路子,他毕竟在工部当差,军部将作监和工部多有来往,只要处处留心,黑水格斯守将周世翔那边的消息,多少还是能探听到不少的:"不过我无意中听说,那周世翔跋扈的很,这才新到任了不到一年,倒是把当地的兵权拢的死死的。以往将作监发到王府护卫队的军需兵器都是顶好的,自从周世翔上任了之后,这些全扣下来给他自己的手下了,王府那边倒是比着普通军需的标准发放。但吉王大约真的是性子柔弱,这样被欺到脸上了也是一声不吭,从不见来上折子叫个屈的。"

"哦?我却听说这个吉王虽然年纪轻轻深居简出,但在经营上却是一把好手,辽东的几家大商行里背后全部都有他的影子。不说别的,每年从黑水格斯送进京城的东珠、人参、皮子就价值不知凡几。前年送过来的几串极品的东珠,连太后都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好东西。黑水格斯那边民风彪悍,一年倒有半年都是封冻的,能耕种的时间极短。当地人都是半耕作半渔猎为生,物产虽然丰富,但能这些财物总不会是刮地皮就能得到的。如果商会那边的消息没有大的出入,这吉王在政务上可能是一窍不通,在敛财手段上,可能是天生的一把好手!"周大人是户部出身,说起财货来自然是头头是道,听起来也十分有道理——钱总不能凭空产生,在那个偏僻荒凉的地方若是没点经营手段,每年上表求京城接济还差不多,哪里还有余粮能反哺给京城?

"听说吉王是异族女人生的?会不会偷偷的跟鞑靼那边做了生意的哦!"王大人突发奇想:"不过周世翔到了之后,鞑靼的生意肯定不敢碰。但关内的生意定是要分走一大块,财帛动人心,哪有嫌钱多的。吉王虽然有亲王的名头,但为了避嫌总不好跟周世翔撕破脸,那他以后的日子就难过喽!"

"你有...没有想过鞑靼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哪有钱偷偷的互市?"古侍郎正在开小差想着吉王身世的事,忽然被这王大人一句话吓得冷汗都要出来了,脏话都到了嘴边又怕显得太激动赶紧改了口:"三拨人小打小闹了十几年了,自己的牛马都快不够用了,鞑靼现在能卖的大概只有牧草了,那也得吉王肯买才行。"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呢?如果让梅家男人舒舒服服在牢里住着,以后肯跳出来跟咱们对着干的人就多啦!周世翔是皇上的人,吉王现在看来至少是不打算掺和这事儿,林老婆子他们要是到了吉王的地盘,虽然吉王不管事,但若是皇上下密旨什么的让他提供便利,估计他随手安排一下,咱们也会很被动。"

"这个倒不用愁,对付这帮女人我已经留好了后手,这次务必将她们一网打尽,不留后患,也许我们还能在林老夫人的随身行李里,搜出什么梅家结党的证据呢!"古侍郎在刑部经营多年,对于这种套路熟稔的很。周、王两位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又想到古侍郎在刑部断案时的能力,自然对古侍郎的安排甚为放心。

三人又说了些闲话,略微定下了拿到"证据"之后,如何将梅家踩到不能翻身的计划,王、古二人这才起身告辞。

"周世翔与吉王韩佩不合,处处有意刁难,吉王处境大约会有些艰难?这个消息也得告诉老师才是。"古侍郎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暗暗思量。最开始老师告诉他那个要命的秘密之后,他的心里不是没有怨怼的——卷进来之后一旦东窗事发,赔上的可是整个身家性命!

但老师也没有逼他立刻表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隐隐以老师为首的这一系寒门出身的官员,早就已经在太后身后事的争端里被卷进来了。此事要不就是皇帝架空内阁大权独揽,要不就是内阁架空皇帝,让他学自己的父皇造楼修道去。

既然梅家的事已经被撕上了朝堂,皇权和文官之间已经事实上的成了对手之势,若是现在退了,在老师那边固然讨不到好,难道皇帝那边就不会记恨上?更不用提等着捡漏的世家和暗怀心思的宗室了。

横竖都和老师是一条船上的人,不如就一条道走到黑算了,反正这事二十年前有人做过,二十年后的人自然也做得!古侍郎拉了一下桌边的铃绳,叫来了他的心腹小厮。

出府不久,那小厮便游鱼一般沉入了夜色里,经过了东正街第二间书画铺子的时候,脚下不小心滑了一步,他忙扶了一把书画铺子前面的门柱,这才稳住了身形,没有停留的继续走另一条路绕回了古府的后门。(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