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始终为别人考虑,你在职场才会不迷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并不仅仅对公司有利,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有利。因为只有永远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员工,才能获得企业领导者的信任和重用,在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用“老板思维”对待工作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能力超群的人,但最缺少能与公司共命运的人。只有与企业共患难,才可能与企业同成长。事实上,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与企业同舟共济、历经艰难取得的成就。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有一句闻名全球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同样,作为员工,我们也要明白同样的道理:不要问企业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企业做些什么!

毕竟,企业为我们提供职业成长的环境,是促进自我提高的沃土,当你的企业正处在困境中时,不要总是抱怨工资少、工作累、环境差,为自己的利益鸣不平。而是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站在集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以大局为重,用“老板思维”去对待工作。

因为企业的利益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公司最大的利益就是有更多的利润,个人利益最大化其实也就是赚到更多的钱。如何才能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呢?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企业这条大河里面有水,那么员工的个人利益小河才能满,自己不努力,只一再埋怨老板为什么不加工资,是一辈子也加不了工资的。只有将企业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一个员工固然需要精明能干,但再有能力的员工,若不以公司利益为重仍然不能算一名优秀员工!只有处理好了企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企业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个人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不过,在职场,有的员工却一直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外人,把老板的事当成别人的事,把老板的钱当成别人的钱,总是认为:“我只是通过有价劳动换取相应的回报,企业怎么样,不关我的事!”这种态度自然是不对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时刻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企业的利益。

1999年月,马云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回去时,当初从杭州跟到北京的6个人一个不少,加上其他人一共18个人。

当时,马云只给他们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加拿大MBA毕业的也一视同仁。而这些人在外经贸部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但他们还是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条件很苦,没有办公室,就在马云家办公,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苦到尽头了,甜头终于来了。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以及阿里巴巴团队中的骨干,他们不是为了上市、为了股份而来的,他们是为了“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理想欣然而至。刚开始的18个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阿里巴巴流失。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最高兴的恐怕是阿里巴巴的骨干创业者。阿里巴巴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就有千人之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5家全资子公司的高管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完美团队,相信阿里巴巴的今天绝对不会如此美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团队的不离不弃、团结合作成就了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的壮大也成就了员工。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优秀的员工始终都将维护企业利益当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当作修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时,说:“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而是要把公司看成自己开的一样。”的确,只有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才会全力以赴地去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的员工要像企业家那样思考,不能只像个被雇来干活的人。”的确,我们只有把企业当成一条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船,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和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打造过人的业绩。

年轻人布莱恩是美国考克斯有线电视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有一次,正在休假的布莱恩到一家器材行购买木料,准备把家里装修一下,无意中听到附近的几个人正在大声地抱怨考克斯公司的服务质量。

虽然是在休假,还赶着装修房子,但布莱恩无法对眼前的情景置若罔闻。他走上前去对几个人说道:“很抱歉,我听到大家正在讨论考克斯公司的服务情况。我在考克斯工作,能否给我一个改善令大家不满服务的机会?”

由于布莱恩态度诚恳,很快就了解到了情况。于是他赶快给公司打电话,向公司汇报了具体情况。不一会儿,公司便派人到那位顾客家解决问题,让顾客非常满意。

布莱恩上班之后,又打电话向那位顾客询问服务情况,并向顾客表示了诚恳的歉意,那位顾客非常满意。

考克斯的老板葛培特知道了这件事后,大力表扬了布莱恩,并号召所有员工向他学习。从此,布莱恩的业绩节节攀升,成了公司里的红人。

正所谓: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当企业衰落时,一个部门经理可能只能拿到10万,当企业兴盛时,同样一个部门经理可能收入100万!显而易见,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并不仅仅对公司有利,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有利。因为只有永远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员工,才能获得企业领导者的信任和重用,在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收入负责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我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满足,使我们成为赢家。的确,责任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到离开,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信仰,一个负责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而没有责任感的人,一定是个自私的人。人活在社会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难免要承担一些责任,要么来自家庭,要么来自社会。有没有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人徒有其表而没有丝毫责任感,那么这个人是万万靠不住的,因为他的世界里只装得下他自己。

要知道,老板需要你有责任心,需要你有高素质的职场表现。而你的借口恰恰向他表明: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你没有重视你的工作,你没有成为一个优秀职员的愿望。你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不要怕老板对你的苛责,而要怕老板对你失望。

在生活中,即使你的职业是平庸的,如果你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去工作,也能获得个人极大的成功。所以,当出现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要永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借口往往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产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勇于负责。

而没有责任感的人容易养成轻视工作、敷衍了事的坏习惯,他们常常会对自己说:“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根本不值得我全力以赴。”于是轻率、拖拉、逃避、马马虎虎,失去了许多工作中的机会,所以说,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诚,才有成就一切事业的可能。”的确,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他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同时,他的个人收入也会节节升高,事业也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由于经营不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眼看就要倒闭了。这时,艾柯卡来到这家公司当总裁。此前,他对该公司的情况虽然有所了解,但来了之后他才发现实际情况要比他预料的困难得多。

在简陋又冷清的办公室里,艾柯卡有点后悔了。不过,他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既然来了,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背水一战。

首先,艾柯卡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解聘了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辞退了无所事事的员工。其次,高薪聘请在汽车行业里有策略、有头脑的退休人员担任顾问。再次,改变公司形象、作风、习惯,要求所有员工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共同努力。最后,用竞争对手汽车的价格、质量、设计来激发员工斗志,花费1.5亿美元做大量的广告宣传。

此外,艾柯卡还向客户做出承诺:汽车售出之后,先试用个月,依旧想购买其他企业汽车的客户,除退还一切费用以外,还赠送50美元。结果,仅有0.%的人退车。

最后,管理层每人每月只有一美元薪水,还要拼命工作。艾柯卡以此带动全体员工自动减薪,同舟共济。

两年后,克莱斯勒公司终于赢利了。到了第5年,克莱斯勒公司开始腾飞。

如果艾柯卡在知道克莱斯勒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后不愿意担负拯救克莱斯勒的重大责任,而是寻找借口退出这家企业,他就无法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了。正因为对工作负责,才成就了艾柯卡传奇般的人生。

在职场,没有谁可以拥有一份绝对轻松、毫无压力的工作。成为佼佼者的秘诀之一就是:面对挑战性工作,不要找借口推脱。你必须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能否解决尚不讨论,你的态度先要确立。不要泄气,更不能退缩,一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想办法把它解决。

很多时候,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困难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当你冷静分析、耐心梳理后,就能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决心,敢不敢担当和负责。

赵刚来到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已经半年了。有一天,公司经理向他提出一个要求:“从现在开始,监督新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就由你负责,但是不会加薪,你能接受吗?”

赵刚有些惊讶,因为他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对图样一窍不通。经理应该知道这些,但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赵刚意识到,也许这是一次考验。

虽然不会加薪,但赵刚还是决定试一试。他利用自己建立起来的人脉,找了一些专业人员做安装,结果提前一个星期完成了任务,而且还从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经理非常满意,立刻给他增加了薪水,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当我给你布置任务时,我知道你看不懂图样,如果你当时随意找个理由把这项工作推掉,别说加薪了,我可能就会把你辞掉,因为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是无法委以大任的。”

也许你会说,万一接受了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失败了怎么办?其实,完全没必要担心。因为一个聪明成熟的领导一定不会只看结果,在接受任务并积极完成的过程中,你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的思维方式等都会增加他对你的好感。

简单来说,责任是一种精神,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责任心,哪有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协同精神、拼搏精神?负责的人,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幸福。责任是一种付出和担当,你付出了,赢得了别人的尊敬,这是用钱买不到、用其他什么都换不到的幸福。

可见,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前提。有责任感的人能够坦然面对逆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所以,每个人都应勇敢地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唯有承担更大的责任,你才会成为企业的顶梁柱,才会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成功。

提高执行力,用业绩说话

马云说:“孙正义跟我有同一个观点,一个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实施;另外一个方案,一流的实施加三流的idea,哪个好?我们俩同时选择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在这里,马云告诉了我们执行力的重要性。

的确,每个组织并不缺乏伟大的战略,真正需要的是把战略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毕竟,再不景气,仍有公司达到预定的运营目标;构想再伟大,也要有人将它实践出来,这一切靠的就是执行力。

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于战略,95%在于执行。无论多么宏伟的蓝图,多么正确的决策,多么严谨的计划,如果没有严格高效的执行,结果与预期将会大相径庭。可见,执行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员工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拥有高效的行动力是一名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素质。只有执行力强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成为老板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在现实中,那些不去做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却在等着将来的人,往往是没有毅力、习惯逃避现实的人。他们虽然不想拖延,但却又没有勇气去立即行动来改变,每天都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荒废时日。

要知道,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但其代价却是沉重的。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只能走向失败,不会有什么大的业绩。

李海每次接到新任务的时候,总是抱着“等一下就去做”“我手头还有其他的工作没有完成”的态度。结果,他总是在加班,但老板还是不满意。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请马上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去做!从现在就开始,立即去做自己一直在拖延的工作!否则,你会像李海一样,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最终只能被淘汰。

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面对每份工作都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勇于承担责任,不为失败找理由,不让抱怨成习惯,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那么结果一定是最好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有些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因为有些人做事不到位,执行力欠佳,张瑞敏才发明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的CEO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员工每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另外,张瑞敏还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

许多企业曾提出了很多管理概念和口号,但没有几个企业能像海尔那样把概念和口号落实得那么到位。正因为落实到位,员工才有了强的执行力,海尔集团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

不得不说,事都是做出来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去做,这个做就是执行。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判断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只会看他们如何去做,而不会看他们如何去想,如何去说。努力去做,企业才能生存;完美执行,企业才能发展。

很多事情,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一点点“折扣”使他们功亏一篑。凡事都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并且不打折扣地行动,牢牢记住:不打折扣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执行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接到工作任务,认真执行,不打一分折扣,这样的员工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员工,他们能赢得老板和同事的认可,自然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

不想被人“嫌”,自己就不要太“闲”

相信任何一个员工都希望被同事喜欢,被老板重视,但在公司里总有一些员工被人“嫌”,甚至不被企业认可。其实,这并不是同事和老板的眼光有偏见,也并非职场太过无情,而是由于那些员工在工作中太“闲”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办事很拖拉的人,他们的行为着实让人抓狂,这一点相信职场人是最能体会到的。若不想被人“嫌”,就一定不能让自己太“闲”,从大局出发,多为别人着想,千万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拖拉,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因为任何形式的“懒惰”,都是不能被原谅的,都会是上司们最不喜欢听到的借口。

乐乐曾经在某星级酒店当了两年经理助理。工作两年之后,工作带来的新鲜感已经消耗殆尽,不断做活动方案,推不同套餐,经常加班加到深夜……有些可以不去的应酬,她是可免则免了。

本来乐乐工作还算尽心尽力,没想到她却栽倒在一些“小事”上。譬如酒店跟食品商联合做了一个展销活动,前期的策划筹备工作都做好了,乐乐就回家休息了。为了表示对这个活动的重视,乐乐要代表出差的经理出席展销会,没想到她一睡就睡过了头。本来这件事还可以弥补的,但乐乐想到她离开酒店前已经再三跟各个部门确认流程,也不会出什么娄子,于是干脆睡大觉,没有参加活动。

结果,经理回来后从食品商反馈里发现她并没有出席活动,便问原因,她理直气壮地说:“太累,睡过了头!”这下,把经理气坏了。三年合约期满,酒店就没有再和乐乐续约。

从表面上看,乐乐有些冤,毕竟她的行为没有为酒店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但经理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因为乐乐对工作没有分好轻重,而且懒惰不是工作失误的借口。后来,乐乐进行了反思,她说:“工作以后就不能再以个人为中心。我们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理由,无论是什么,在上司眼里都会觉得你是没有尽自己所能在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职场人都变成工作狂,而是要全心全力地去工作,勤奋刻苦,给上司以及同事留下好印象。

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职场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创造业绩的场所。在职场,没有人欢迎“闲”人,你一旦“闲”下来,结果必将是受人“嫌”,甚至会因此出局。而那些从不让自己“闲”的人,在职场中是受欢迎的,是会被重用的。

在生活中,懒汉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挣面包。”毫无疑问,勤奋本身就是财富。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就会越多,你享受的甜美也就越多。

让我们勤奋工作吧!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

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民族腐化堕落了。

懒惰是可怕的,但我们谁都无法否认,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是每个人懒惰的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我们要去有意识地规避惰性,去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唯有依靠勤奋的美德——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一位大学校长在给学生做演讲时说:“天才就是不断努力的人。”纯粹靠勤奋和毅力也能产生让人惊讶的成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

勤奋是员工在职场中获得发展并成功的原始动力,任何一家企业都欢迎勤奋的员工。在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努力,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员工,才可能在职场中有所作为。

提到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大家都要竖大拇指。他是软件领域最受欢迎的人,他能在软件领域取得杰出贡献,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盖茨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除了出差和谈生意,他都在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因为工作累得在办公室地板上鼾声大作。为了提神,盖茨还会在晚上和合伙人艾伦到阿尔布开克的晚间电影院看电影,然后返回公司继续工作。

创办微软后,他每周的工作时间经常达到7小时,有时甚至达到90小时。他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时间答复雇员的电子邮件,经常是在夜晚或者凌晨检查编程人员编写的程序,分析并进行评价,然后通过邮件发送给下属们。

即使是休息时间,盖茨也大量地收集信息,累的时候,他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嘈杂,即便是在飞机上,只要一条毯子,他就能在整个旅途中酣睡不止。

每天近乎疯狂的工作,使盖茨成就卓著,在1岁时,他已经成了亿万富翁。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其实还不够,所以我们没有成功。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光顾懒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付出了比常人多出十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可见,勤奋是保持高效率的前提,只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全部发挥出来,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甚至疯狂的员工,让工作忙而有序、忙而有方、忙而有质,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创造利润是员工的使命

赢利——是任何一家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公司的根本目的,创造最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所有员工最为一致的目标。因而,企业聘用你,就是为了稳定和提高企业效益。

对员工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员工才能获取报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如果不能或者不再为公司创造利润,我们就失去在公司存在的必要,就要被替换。

每个员工都要全力以赴地为公司赚钱,这是每个员工的职责和使命。一旦一个员工在心里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习惯基于这种理念行事,那么,你才有可能在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书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贵族要出远门办事,在离开前,他把三个仆人召集起来,依照个人的能力发给了每个人不同数量的银子,叫他们自己去创造一些财富。

等贵族回来后,他把三个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用主人给的5000两银子,又赚到了5000两。贵族非常高兴,大加赞赏地说道:“善良的仆人,你既对我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用主人给的1000两银子,又赚到了000两。贵族也很高兴,说道:“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把主人1000两银子埋在地里,没有多赚一分钱。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说:“你这个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他夺回他这1000两,交给那个赚了5000两银子的仆人。

能力差的仆人最终就连一点儿银子也得不到,能力强的仆人不仅赚取了最多的银子,还得到了更多的银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在职场中,这种效应也是适用的。马太效应形象地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的个人与企业资源之间的需求原理。如果你十分明确自己对公司盈亏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会很自然地留意身边的各种机会,只要积极行动就会有收获。

迪克是一家超级市场推销鸡蛋的店员,虽然上班不久,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老板的褒奖。在工作中,他是这样做的:

在售奶柜台或饮料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他总是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你愿意在饮料中加入一个还是两个鸡蛋呢?”顾客一般都这样说:“哦,一个就够了。”这样一来,就多卖出一个鸡蛋。要知道,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

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迪克问顾客是否需要饮料中加一个鸡蛋的话,相信大多数顾客会说不用加了。

可见,积极的行动和赚钱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是多么重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要牢记,为公司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只做一个听老板话的职员就够了,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公司创造价值。不管竞争多么激烈,公司永远需要那些真正能为公司赢利的人。

大学毕业后,王艳好不容易被聘到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内没有底薪,工资按销售额的0%提成。

一套沙发的定价是800元,这在收入较高的大都市并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因为市民对推销的反感及对推销员的不信任,连续一个星期奔波下来,王艳竟没有签到一份订单。与王艳同时进公司的19位同事中,有两个顶不住,主动辞职了。另外两个同事则搞起了降价销售,最低时卖到00元,一套只能拿60元提成。

价格毕竟是最具竞争优势的,沙发的质量也不错,同事的订单陆续而至。于是,其他同事争相仿效,一时间价格一片混乱。有好几次王艳说服了客户,最终却因为价格原因而不能成交。

试用期满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会,王艳是最心虚的,因为她只有两份订单,而其他同事,少则10份,多则0份。

让人想不到的是,王艳竟然是唯一一个被录用的人。不仅同事,连王艳自己都深感意外。几位同事愤愤不平,总经理微笑着说:“她只有两份订单,但是,她的两份订单都是按公司定价签下的。公司早有规定,不得抬价、降价,我希望我的员工能忠于本公司,还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仅有为公司赢利的观念,更要有为自己赢利的观念。”

相信每家公司都希望员工在为公司努力创造利润之时,也能够为自己创造利润。只有那些时时以公司经营绩效为己任的员工,才能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

在职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要想工资有增长,就要创造三倍于工资的价值。”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薪水少,如果自己创造的价值不够多,就不要想着薪水多高,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多谋利润,薪水自然就会越来越高。所以,员工一定要为公司创造财富,而且要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和光荣的使命。

不抱怨别人,不看轻自己

马云说:“当抱怨成了习惯,就如同喝海水,喝得越多渴得越厉害。最后发现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些不抱怨的‘傻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因为社会是由所有不完美的人组在一起的。你的职责就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儿,多努力一点儿,多一点儿理想,世界才会好起来!”的确,抱怨是成功的天敌,抱怨是快乐的克星,抱怨是弱者的标签,抱怨是人生的毒药,如果你想收获幸福充实的人生,就必须赶走抱怨。

但在工作中,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抱怨声:抱怨薪水与付出不相符,抱怨绩效考核不公正。抱怨领导不识才,抱怨公司制度不规范……唯独没有人抱怨自己:我为什么有这么多抱怨?那些善于抱怨的人,往往可以把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观察得非常透彻,但却从没想过通过行动去改变状况。

显然,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职业发展的低谷,需要发发牢骚排解生活的压力,这听起来似乎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养成抱怨的习惯,内心形成抱怨的思维,让抱怨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积极去解决问题,那就非常可怕了。因为养成抱怨的习惯,会使你丧失责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有一次,大学同学李伟到刘俊家玩,因为好久没见面了,免不了一番促膝长谈。在谈话中,刘俊了解到,李伟竟然“内退”在家。刘俊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李伟才6岁,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却待在家中,每个月只拿400块钱的生活费。

后来,刘俊从其他几个同学那里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刚开始,厂长很器重李伟,他上班后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一年半后,又提拔他当了厂长助理。其实,李伟的能力很强,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发牢骚。

厂长觉得人无完人,只要能改正,还是可以重用的。但李伟自从做了厂长助理,不仅没改掉自己的缺点,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当着厂长的面抱怨不休。后来,厂长开始渐渐冷落他,免去了他的厂长助理和科长的职务。于是,李伟的牢骚话就更多了,不但自己消极怠工,还影响别人做事,厂长考虑他还年轻,就让他“内退”了。

如果李伟能够吸取教训,以后不发牢骚,应聘其他单位,会比继续留在原单位更有前途。虽然李伟“内退”后,又应聘了几家单位,也都被录用了,但他爱发牢骚的老毛病改不了,依旧遭到了冷落。结果,他在一气之下就早早地过起了“内退”的生活。

职场不欢迎牢骚者,没有领导喜欢爱发牢骚的“刺头”。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不能动不动就抱怨连天。

如果我们能把用来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团队中,抱怨是最严重的内耗,不仅让抱怨者丧失斗志,也会让同事失去信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抱怨开始传染,这个团队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要知道,善于寻找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是一个人在职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更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果缺少主动寻找方法挑战困难的 员工,那这个企业在竞争中必然会遭到淘汰。

在问题前面,那些不停抱怨、不停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其实是幻想逃避,想依赖他人,不敢面对和迎接困难。不是别人对你不公平,而是你不够努力。想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努力改变现状,用事实证明自己,用能力创造公平。

很多年轻人一心想做大事,不屑于做一些基层或者琐碎的工作,到最后往往是什么也做不了。要知道,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职场没有神话,不可能一步登天,只有循序渐进地积累实力,从最平凡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简单低微的工作中寻找成长的支点,最终才能实现职业梦想。

当我们刚进入企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薪水,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放低姿态,一切从基层做起,接受磨砺,战胜挫折。我们不必计较职务的高低,只要有工作机会,就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看不上眼的工作,就是你将来腾飞的基础。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就曾经说:“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可以给所有处于职场中的人以启示:不要陷入抱怨的世界,把目光投向远方,你会发现老板其实就是你的伙伴,而你也是公司的主人。

锻炼自身的承受能力

马云说:“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的确,逃避会错失机遇,胆怯会输掉自己。不妥协,放下心中的不敢,决绝一点儿,千万人便会为你让路。哪怕一无所有,我们也不能言弃。

近日,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屈某今年48岁,十堰市房县人,1年前来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东城开发区某物流公司当清洁工,每个月底薪1500元,考核00元,一共是1800元工资。可是从015年10月份开始,该公司对内部非技术岗位员工的考核工资00元不再发放。

11月1日上午,屈某找到公司负责人要求发放00元考核遭拒。事后,屈某感到压力很大,无法承受这一事实,便买了一瓶农药于当天下午在公司办公室内服药自杀。公司员工发现后,立即将屈某送到医院抢救。当天晚上,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条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真让人遗憾。其实,一个人要生存,就必然遇到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所以,只要你选择活着,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就业、晋职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

面对压力,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只有勇于正视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陈平从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了国内顶级的软件公司工作。踌躇满志的陈平为自己制定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发誓在最短的时间内出人头地。

但一个月过去了,他仍然没能完全适应公司这个大环境。强大的工作强度和搞得很僵的同事关系让他力不从心。渐渐地,先前意气风发的陈平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天愁眉苦脸。无奈之下,陈平走进了心理医生的办公室,终于找到了自己不能融入新环境的根源——承受能力太差。

第二天一大早,陈平满脸微笑地走进公司,亲切地和上司、同事打招呼。中午吃饭时,他主动约同事一起去吃饭,一路上和他们谈笑风生。下午下班时,他也和同事们结伴而行。没过多久,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融洽和谐的办公室环境让陈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得不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移出室外,便会枯萎而死。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环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增强适应能力,要求自己像个演员一样,需要转换角色的时候能很快进入新的角色,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强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呢?

1.做好心理的准备

告诉自己或者暗示自己没有问题,自己可以承受这份压力。比如我们要考级,即使自己觉得有困难,但是既然需要它,那么就必须暗示自己能够完成考试,尽自己最优秀的表现完成,不必过多地为未知的结果担心。

.正确评价自己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以自信的心态稍微高看一下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适当的压力促进你进步。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有了自信,再加上一些压力,不但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更加充实。

.保持好的心态

其实,压力本身不是什么负面情绪,但是压力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那么相应的行动能力就越好,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就越大。

4.活在当下

一般来说,当下的压力是有限的,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沉重压力的,是我们对未来会发生的未知事情的过分担忧,或不知道过去某些事情会怎样演变。这就需要我们树立一个理念:活在当下,我们享受的是此时此刻,我们面对的也是此时此刻,没有必要提前预支压力将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如果那样,我们就人为地延长了压力对自己的打击。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要不怎么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但是如果你能承受压力,跌倒了再爬起来,那么你就会战胜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不做“独行侠”,让自己不可替代

在电影、电视或小说里,“独行侠”是有个性、有魅力的一类人的代名词:特立独行,从不依靠外力,个性突出,从不在乎团队,其事迹也是奇幻怪异。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独行侠”并不那么讨人喜欢。因为其孤傲的性格和冷酷的态度难以让人接近,而且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赵刚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成功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因为在上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他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什么事都比别人做得好,成了公司中名副其实的“独行侠”。

实习期过后,营业部经理杰克让赵刚独立做一个报表,要求半个月后交。赵刚很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半个月后,赵刚的报表还没有做完。

在杰克再三诘问下,赵刚才将制作报表中碰到的问题,逐个儿罗列出来。杰克很奇怪,员工为什么最初不直接跟他提出来,或者制作进程中跟他沟通一下呢?

原来,赵刚拿到报表后,觉得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能顺利完成,就算是为了让同事刮目相看,他也要做好。然而,在制作报表的过程中,赵刚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问题靠大学里书本上的知识是解决不了。赵刚完全可以找同事协助帮忙,但在自负心理的促使下,他继续“单干”。实在完不成了,他才不得已告诉了营业部经理。结果,整个报表又迁延了半个月,才勉强完成。

但是赵刚没有吸取这次教训,在工作中还是喜欢搞“单干”,导致公司项目屡屡出问题,半年后,他被公司辞退了。

不得不说,如果你孤高自诩、藐视同事,做孤立无助的独行侠,那么在短期内,你也许会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但是时间一长,随着你人际关系的变坏、激情的冷却、才华的枯竭,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在团队里生存。

许多职场新人都像赵刚一样自以为实力强盛,以为凭借个人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一切。殊不知这种心态是最不可取的,因为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任何事都不可能仅仅靠自己就能做好。

人们常说:要想一滴水永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放入大海。的确,一个员工,只有充分融入整个团队之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在盛田昭夫创业初期,索尼公司只有二十多名员工。有一次,盛田昭夫招来一位名叫井深大的新员工,他是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当盛田昭夫表示让他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时,井深大觉得自己难以胜任。

盛田昭夫倒是对他满怀信心,他说:“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相信你的能力,希望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并充分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你这一步如果能走好,企业就有希望了!”

尽管井深大比较自信,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经验不足,有些犹豫,生怕辜负了老板的期望。

盛田昭夫鼓励道:“新的领域对任何人都是陌生的,关键是你要和大家齐心协力,只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

最终,井深大接受了盛田昭夫的任命,开始全权负责索尼公司的产品研发。

首先,他来到市场部,与销售员们探讨销路不畅的问题。接着,他又找到信息部的同事了解情况。在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他还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紧密合作,齐心协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终于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在1954年试制成功日本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推向市场后,成为十分畅销的产品。从此,索尼公司开始了飞速发展的新纪元!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单靠井深大的个人能力,是很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只有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

每个企业都需要员工具有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团结合作,达成既定的目标。所以,若想成为一个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就不能做“独行侠”,要善加运用团队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成就自己。(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