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2)市政工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顿了五丰农业公司,处理了蔬菜的种植和供应问题,小海又一次来到了市委吴书记办公室。

市委书记吴天依然热情如旧。

小海向吴书记汇报了五丰农业公司的整顿情况和蔬菜种植问题的安排,征求吴书记的意见。

吴书记听后高兴地说:

“王市长呀,真是辛苦你了,这两项工作抓得好,抓的及时,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古城人民的吃饭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这些做领导的心里也就安定了,就有时间考虑下一步的工作了。”

小海笑了笑:“吴书记,我今天来找您,就是想和您讨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问题。”

吴书记很满意:“王市长,那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吴书记,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交通问题。”

“说说看。”

“吴书记,我在考虑,下一步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古城修一条二环路?”

吴书记沉思了片刻,点头道:“王市长,你这个这个想法不错,很有开拓性。”

“吴书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古城是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各类企业集中,除了拥有机电、锅炉、汽轮机等大中型制造工厂之外,我们还有飞机制造、汽车、货运客车、电线电缆、机械制造、冶金等国家重点大型企业。还有一大批诸如石油化工、亚麻纺织、酿酒食品、木材加工等轻工企业。

这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也在不断膨胀,原有的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交通,由于道路狭窄,交通堵塞严重,严重影响我们古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所以我就想,要尽快想办法改变目前这种情况。”

吴书记点点头说:

“是呀,我们现在的城市交通是太落后了,尤其到了上下班时间,堵塞太严重了,老百姓的意见很大呀。”

小海接着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翻阅了一些有关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资料:

二战期间,英国就开始规划以伦敦为中心的环形路,其路况规划成‘环形放射’形式,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匹配,有四层环形路与十条放射路形成城市道路框架。

后来实践证明,伦敦环路设计建设对控制伦敦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疏导交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后来被法国的巴黎,美国的华盛顿、俄罗斯的莫斯科、日本的东京等世界上有名的大城市所采用,而且还被一些欧美的中小城市所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以京都为先导,也开始采用这种形式,京都已经修好了二环三环,正准备修四环呢,远远走在了前面,这证明修建环城路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吴书记听了连连点头:“是呀,王市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也看过京都和一些其他大城市的环城路状况,确实对城市发展和疏导交通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海接着说:“所以我就想,我们古城作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人口突破七百万,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政治、科技、贸易、旅游、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将来也可能成为内陆城市中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可我们的交通状况却太落后了,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必须做出大的改进,以适应古城未来发展。”

吴书记又是不住的点头。“王市长,你的想法很正确,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建设二环路确实很必要。”

“吴书记,这也是我今天找您的主要原因,您是我们的班长,二环路的建设需要您的大力支持。”

“没问题,这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我一定坚决支持。”

“谢谢吴书记的理解和支持。“

吴书记接着问:

“王市长,建设二环路是很必要,可你想过没有,建设资金从哪里筹措?”

“吴书记,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也和有关人员做过初步的研究,初步估计修建我们的二环路,大约需要五十到六十亿的资金,如果建成,那将会是我们古城建国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多的资金,如果依靠我们省市两级政府,可能很难在短时间期凑齐,需要得到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我们市政府可以筹措一些,省政府再帮一些,大部分还要依靠中央财政拨款。”

“王市长,这你们有把握吗?”数目太大,吴书记也拿不准。

“吴书记,据我了解,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支持地方建设是中央和中央财政不可推却的责任。只要我们的二环路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央发改委的认可和批准,财政拨款就应该不会有问题了。”

“王市长,既然能筹到资金,我一定坚决地支持。”

“那是不是开个常委会,大家再讨论讨论?”小海问。

“肯定要开,这可是大事,一定要获得大家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才行。”

“是,是很需要大家的支持。”

吴书记想了想说:“王市长,我看这样吧,明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市委常委会,把你的这种想法让大家讨论讨论。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形成决议,然后上报省委省政府审核。省委省政府如果没有意见,就可以开始规划立项了,你看如何?”

“好,吴书记,你想得很周到,我听从您的安排。”

第二天,在市委常委会上,大家就是否建设二环路问题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和讨论。

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一直认为,作为六朝古都,作为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古城不但需要建设二环路,而且很迫切。为了加快二环的筹划和建设速度,决定赋予吴书记和市长最大的决定权。

市委常委会通过决议后,吴书记和市长一起去省委省政府向省委书记、省长和有关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

他们的建议获得安书记、杨省长和有关领导的肯定,并很快得到了省委常委会的讨论通过。

在获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通过后,吴书记又找来了小海,一起商讨二环路如何规划,如何组织实施的问题。

吴书记问:“王市长,你觉得我们的二环路项目如何开始?”

小海曾在城建委多年,对这些并不陌生,加之又经过仔细的考虑和咨询,心中有底,就说:

“吴书记,二环路作为我市最大的交通工程,投资大,任务繁重,涉及的部门多,让那一个部门负责都不合适,咱们不如建立一个二环路筹划建设指挥部,由您来任总指挥,我做您的副副手,各个有关的局(委)领导为组员,大家共同努力,我想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您觉得如何?”

吴书记笑了笑:“王市长,你这个想法好,组建指挥部我没什么意见,只不过在指挥部的主要负责人方面,我却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吴书记,请您多提意见多指示。”小海说。

“王市长,我认为,指挥部的总指挥应该由你来担当比较妥当。原因有两条:

其一,你是市长,抓好城市建设是你们市政府的责任。

其二,你在城建委干过许多年,对工程建设方面比较熟悉,而我对这方面比较陌生,所以你做总指挥比我更合适。为了减轻你的工作压力,再设立两个副总指挥,你看如何?”

“吴书记,你这么说有道理,我没有什么意见。那副总指挥的人选怎么选定?”

“副总指挥就由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和城建委的主任来担当就可以了,其他组员如你所说,由各个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来担任。我就做个项目总督导,帮你们呐喊助威,你觉得如何?”

听了这话,小海就暗地泛嘀咕,按惯例,书记当总指挥那是名言正顺,也是求之不得的事,这么大的工程,是出成绩的好机会呀,干好了不但对自己的仕途利,更可以青史留名呀。可吴书记却一反常态,不做总指挥做督导,让位给我,这是为何呢?

这时小海猛然想起了吴书记的兄弟吴建,吴建不是关中公司的总经理吗?关中公司修建路桥很有专长,这也许是吴书记在为后面的工程做打算呢。

再想想也对,这样的大工程,一辈子才能碰上几次?既然碰上了何不借机发财岂不可惜?如果书记做了总指挥,关中公司要是承包了工程,别人会说吴书记徇私舞弊,把工程包给了自己的兄弟,影响多不好呀。

可是如果书记不插手工程建设事项,关中公司的承包与不承包好像都与书记无关,书记不过是个总督导而已。小海暗自佩服,这些人脑袋里时时装着利益,时时在做着利益的权衡。既然你这样,我也就只能顺水推舟了。想到这些小海说:

“吴书记,既然您这么信任我,我也就不推辞了,但无论怎样,我们的事业离不开您的指导。”

“呵呵,你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你们,让二环工程顺利进行。”

第二天,在市政府的会议室召开了古城二环路工程筹划建设指挥部成立大会。

参加会议的有,规划局,城建委,交通局,市政建设研究设计院,财政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

会议开始后,小海简短地介绍了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善古城交通状况,计划修建二环路的决议,受到了与会各单位领导的热烈欢迎。

小海说:“为了保证二环路工程的计划早点变为现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二环路筹划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由我来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承建的苟副市长和城建委主任童刚童担任,市委吴书记为总督导,其他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组员。希望大家团结努力,积极合作,使我们古城的二环路工程早日变为现实。”

小海发言过后,吴书记也做了简短的发言。吴书记说:

“二环路工程是古城建国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程,希望各个单位要以严肃的政治态度来对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在工程的筹划建设过程中,我做为总督导,会时时看着你们。对工作积极热情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市委市政府会给你记上一功。对消极懈怠出现失误的,我们市委市政府会同样给你记上。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

吴书记说话这么严厉小海还是第一次听到,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为了早日发大财吧。

大会结束后,在两位副总指挥的安排下,工程筹备工作开始有序地进行。(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