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筹划股份公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林说:“首先给你说说公司上市最主要的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公司必需是经国务院证劵管理部门批准的已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公司。

第二个条件,公司的股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

第三个条件,公司成立必须在三年以上,且年年盈利。发起人为国企的时间可以连续计算。

第四个条件,持股面值为一千元的以上的股东人数不低于1000人。向社会发行的股份不低于总股份的5%。超过四亿元的,不低于15%。

第五,无违法记录。”

听薛行长说完五个条件,小海想了想说:

“薛行长,听起来,除了不违法乱纪之外,我们开发区其它几个条件都不符合。”

薛行长一听这个话笑了,“正是因为不符合条件,所以我们才在这里谈论这个问题,如果都符合条件了,就直接找证监委上市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可谈论的呢?”

“呵呵,也是,那就请薛行长你继续说吧。”

薛行长接着说:“那就先说说你们开发区,你们现在的运营模式其实就是个政企结合的单位。你们一方面要履行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还要负责进驻企业用地的征管开发职能,这种用地的征管开发其实就是一种企业行为。也就是说你们高开区既是国家机关,也是国营企业。如果把企业功能从政府中剥离出来,岂不就是一个国营公司?也正好符合国家政企分开的要求,你说是不是?”

小海想了想说:“确实是这样,你这一说,我明白了。那接下来怎么样呢?”

“剥离里出来的公司,要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就是说不能是独资公司,要联合一些人或者单位共同出资经营才行。”

“那再接下来呢?”小海接着问。

“我问你,你们开发区设立之初,政府给你们划拨了多少资金?”

“两亿元。”小海答道。

“好,两亿元。第二个条件是总股本不低于5000万元,你们已远远超出了。”

“第三个条件是公司成立三年,且年年盈利。你们开发区成立几年了,亏损过没有?”

“成立近三四年了,没有亏损过。”小海答道。

“那就好,这第三个条件也满足了。”

薛行长接着说:

“第四个条件是持股1000元以上的人数不低于1000人,这好办,可以向开发区的职工们发行一些,不行的话,我们银行职工也可以买一些,反正这是好事,就当为大家谋点福利吧。至于向社会发行数占总股本5%还是15%,那以后再定。”

小海又想了想说:“薛行长,你分析的有道理,可我们该如何去着手呢?”

“现在首要问题是把你们高开区的行政功能和企业行为分割开来,设立一个独立的股份制公司,并重新登记。当然,你们是大股东,主要发起人,为了管理方便,你们可以继续在一个办公楼里办公,只是多了一个牌子而已。”

“你是说,可以把公司的办公地点设立在我们自己的办公楼内,只是多了块牌子,多了一些职位,多了一个独立的账目而已?”

薛行长笑了笑说:“你可以这么理解,可以把你们的办公楼腾出一层来,作为公司的办公地。新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主要还是你们开发区的人,因为你们是大股东,是发起人,公司的所有行为要服从你们开发区的开发目标。”

“那现在最先要做的应该是成立一个股份公司,然后重新登记注册吗?”小海问。

“不错,是这样的。”薛琳娇媚地笑道。

小海接着问:“可是除了我们之外,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哪里去找呢?”

薛琳又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第一个股东不就在你眼前吗?”

“哦,薛行长,你是说你要做我们的股东?”

“是,不但我要做,我们银行业也要做。上次和你说过这个话题子后,我就想好了,我们银行要投资000万到你们公司,这也是我们银行的一项业务。另外我个人也要投资1000万,做个人股东。当然我个人投资不会以我个人的名义,那样影响不好,我会以我家人的名义进行投资,也算是为我和我的家人的将来做的一点打算吧。希望不要外传。”

“薛行长你放心,这个道理我明白。”

薛琳笑着说:“王主任,我也是相信你才这么说,如果你有闲钱的话,也可以投进去一部分,将来收益肯定不错,但受益有多大我现在却没法说。”

“那还有呢?”小海接着问。

“除了我之外,还可以再联系一些其他人,关系不错的,告诉他们这是天上掉馅饼,是大好事,错过机会,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组成公司董事会,大家有事可以商量。至于公司如何布置?账目如何设立,如何去做?我会派两个专业人士去帮你们。至于将来如何上市,我作为主要股东之一责无旁贷,我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公司早点上市,既是为了我们银行,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薛琳很坦诚。

“谢谢,谢谢薛行长你的坦诚,可是我怎么觉得像是玩游戏一样?”

“不错,其实这就是一种游戏,圈钱的游戏。”

“那公司将来肯定能上市吗?”

“这个你尽管放心,只要有关系,有门路,运作得当,皮包公司都可以上市,何况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公司?”

“是吗?那上市需要多长时间呢?”

“这个我可要对你说明白,公司上市不可能很快,有一个过程,你要有思想准备,最快也要一到两年时间。”

“薛行长,时间是有点长,能不能再快一点呢?”

薛琳动人的笑了,“这已经很快了,要想再快可能不行。”

“是吗?那也就只能这样了。”

“怎么样?我给你出了这么多的主意,晚上是不是也该陪我吃顿晚餐了?”

“当然没问题,我求之不得。”小海笑看着薛琳。

当晚,在薛琳家里,小海陪着薛琳又吃了一顿浪漫的晚餐。晚餐之后免不了要表达一下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

和薛琳商议过后,小海觉得应该找市委钱书记谈谈,看看钱书记有什么看法。谁知钱书记听了也极力赞同,说这样不仅解决了开发区的资金问题,也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支持小海大胆去干,有需要他出面打招呼的,他一定出面。

得到了钱书记的支持,小海更有了信心。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成立股份公司,更重要的是需要找一些投资人。那谁合适呢?小海想起了正在开发区大搞建设的四家建筑公司,他们挣了不少钱,都不缺资金,也许是最好的投资人。

四家建筑公司自从进住开发区后,果然如小海所说,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又有高新区管委会的暗中协助,四家公司有干不完的工程。你想想,几十家企业前后相继开工建设,后面还不断有新的企业进来,有多大的工程量?四家公司的经理们只恨自己人少不够用,只恨自己实力不够大。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小海对他们的照顾,感受到了小海当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正确性。

高兴之余,吴市长的兄弟吴建没少在吴市长跟前说小海的好话,吴市长和小海的关系就显得更亲密了。

华润集团关中分公司的经理赵东升也没少打电话向远在京都的总经理杨爱国汇报。

钱大同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也都是小海当初让他们进来的目的。现在要组建一个股份公司,并且要上市,对他们来说,更是有益无害,希望他们能够明白,能够积极合作。

仔细考虑之后,小海知道这些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对他们要以情动之,诱之以利。和哥哥电话沟通之后,约好其他三位经理晚上一起吃饭。

晚上,古都大酒店的一个包间里,人已到齐,菜已上好,小海端起酒杯说:

“各位经理,这第一杯酒,敬各位经理,愿各位经理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几位经理忙笑着举起杯子说:“谢谢王主任对我们的关照,我们感激不尽。”

经理钱大同心直口快,放下杯子说:

“王主任,平时我们请您都请不来,总说自己忙,今天请我们来,不会是有什么大事吧?”

小海笑了笑,“各位,对不起,平时工作确实太忙,你们也都看得见,慢待各位了,还清大家多多见谅才是。”

“哈哈,王主任,您还和我们客气什么,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只要是我们大家能办到的,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关中公司的经理吴健说。

小海又笑了笑,“各位经理,今天我请大家来,确实有件事想和大家商量商量。大家也知道,我们开发区的发展现在最缺的不是有没有企业进住,而是为了开发所需的资金。以前我们一直靠从银行贷款来解决,不但要付利息而且还要受贷款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很是麻烦,也不是长久之法。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我们打算成立一个股份公司,然后想法让公司上市,从股市中筹集资金。”

“不错呀,这是个不错的注意,现在大家街谈巷议的不就是股票吗?”华润公司的赵东升说。

“可是上市的企业必须是股份制企业,所谓的股份制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几个人或者好多人一起来参加,大家合伙经营。”

“王主任的意思是希望我们也参加?”吴健问。

“对,我是这个意思,工行关中分行已答应出资两千万入股,我觉得也应该让你们加入才对。我认为,让你们加入对你们和你们的公司自己是有很大好处的:

首先我们成立的这个股份公司,是代表我们开发区进行开发的,我们不但要引进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人才,还要对开发区的各种需求进行开发。比如说:饭店呀,旅馆呀,学校呀,医院也,住房呀等等这些很能盈利的项目,总不能把放在自己跟前的肥肉让给别人吃吧。你们加入以后,你们就是公司的股东,也就是开发区的人了,开发区的所有开发行为都和你们有关,你们可以和开发区共同分享开发利益。

其次,你们加入公司之后,你们就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开发区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承建,你们名言正顺地有优先权。就算那一天我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开发区,也不会影响你们在开发区继续你们的事业。

最后,对开发区的一些盈利性很强的项目,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参加,毕竟你们和开发区是一家人,要优先照顾嘛。”

总结以上三点,我觉得你们加入对你们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钱大同听了有些心动,“王主任,你说的我们都听明白了,就是要让我们和开发区成为一家人,可需要让我们出多少钱才能加入?”钱大同问了大家都想问的话。

“呵呵,你们不用怕,你们每家的入股股份不能超过500万,毕竟开发公司的大股东是我们开发区,想多也不太可能。”

“噓”大家松了一口气,原以为小海会狮子大开口,区区500万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钱大同说:

“王主任,我觉得行,500万我们就变成了开发区的主人,我觉得值。别的不说,就目前开发区这发展形势,大搞建设一二十年都不会停。”钱大同又一次把话说到了点子上。

小海听完笑了笑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将来的好处肯定不会小,但到底有多大,我现在说不明白。我们是朋友,我也不隐瞒你们,就单单是你们投资的五百万,我可以保证,在公司一到两年上市之后,可能会变成一千万,两千万甚至更多,这也是我们要你们参加的主要愿意之一。”

“是吗?这么厉害?”吴建问。

“当然,也许比这更厉害。”

“那既然王主任都这么说了,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我们就投了,谁也别吃亏,谁也别占便宜,每家五百万,你们看怎么样?”吴健问。

“那就这样吧。”钱大同说。

小海看着华润的赵东升说:“赵经理,你可以和你们杨总说明情况,我想他会同意的。我想杨总会说,太少了,要是五千万就好了。”

“呵呵,是吧,我会和他说的。”赵东升笑答道。

看着大家再没什么意见,小海举起杯子说:“各位经理,等筹备工作准备好了我会通知大家,来为了我们的愉快合作干一杯。”

“来,干。”大家都举起了杯子。(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