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8章 自掘坟墓的李存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存勖晚年害了不少的功臣,这里面比较出名的就是郭崇韬、朱友谦、还有一个比较猜忌的功臣叫做李嗣源。

至于郭崇韬的死我们已经说过了,也不再重复,这里就说一下李嗣源和朱友谦。

李存勖和李嗣源之间的矛盾最先开始就是从在夹河之战那会开始的。

胡柳坡之战的时候,李存勖被梁军包围在胡柳坡,但是李嗣源却和李存勖失散了,他不知道李存勖去哪了,于是他就带着大军回到了黄河以北,等待时机,一边还派人去寻找李存勖的消息,可是等到他得到了消息,李存勖已经突围而出,跑回了黄河以北。

李存勖见到了李嗣源之后就问他:“我被困在了黄河南面你却跑回了北面,你这是要干啥,是不是觉得我死定了,你心里有啥想法啊!”

这个事后的李嗣源就很被动了,他知道说什么说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干脆也就不解释,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十分的卖力,最终在击破梁军的过程中立功最大,在梁国国都,李存勖曾经拍着李嗣源的肩膀说道:“这一次能够灭掉梁国你们父子功劳很大,将来这个天下我要和你们一起掌管。”

这个许诺很重,但是从后面我们知道,这也不过是李存勖随便说说而已,过了这一会,脑子里的那一股热情已过,就把这茬忘了。

后面建国之后,李嗣源掌管全国兵马,军权很重,这就引起了李存勖的猜忌,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北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也就李嗣源了。也就是因此他对于李嗣源十分的防备。

后来有一次李嗣源路过兴唐府邺都,也就是魏州,因为军情紧急给当时的邺都留守要了五百套铠甲,但是这些铠甲是送给李存勖的,要是在平时这也没啥,反正皇帝的盔甲最终又赏赐了下来,再说这是为了打仗,就算是给了也没啥了不起的,于是邺都留守就把盔甲交给了李嗣源。

这件事让李存勖摘掉了,很生气,他叫来了邺都留守,狠狠地骂了一顿,问他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诏书就将盔甲送给了李嗣源,难道你们两个有什么勾结,想要干什么事不成。

邺都留守自然是吓得不轻,赶紧请罪,不过也还好李存勖并没有糊涂,只是他让他回邺都,并且亲自去把那五百件盔甲追回来。

邺都留守很无奈,只好再去把刚刚给李嗣源的五百套盔甲要了回来,这件事最终弄得不欢而散,李嗣源很没面子,但是他毕竟是臣,而且年纪也大了,心里也没啥想法,就只能叹一口气在心里说几句李存勖已经不是之前的李存勖了。

但是我们从这件事情里面却是能看出来不少的东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李存勖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力十分的看重,他很明白权威出于上的道理,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力他是不允许任何人来动的,特别是有能力取代他的人。

而在他防备的名单里恰恰有李嗣源这个个人,所以李嗣源悲剧了,在很多问题上得不到李存勖理解和支持,完全被冷落了,不够李嗣源先是跟着李克用的父亲李国忠,后来李国忠死了,他又跟着李克用三十余年,现在又跟着李存勖将近二十年了,可以说他的一辈子都献给了李存勖一家,可是现在却成了李存勖猜忌的人,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这既是李嗣源的悲剧,又是李存勖的悲剧。后来,李嗣源身在北疆,但是他的老家在太原,就像让他的儿子李从珂在太原当官,这样一来还能照顾一下自己家里的人,毕竟李嗣源六十多岁了,家里老人孩子一大堆,他在外面还真是不放心。

这样的建议按理说没啥大不了的,也算是人之常情,再说;李嗣源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那还会想着造反的事,只要是不逼急了,谁都想着能够得个好死,李嗣源就算是造反,就算是成功了,他又能享几天福,更不用说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了。

所以李存勖对于李嗣源的戒备的确是有些过分,他对于李嗣源提议她的儿子李从珂去太原当官的事情坚决反对,还对李嗣源批评道:“你现在掌管重兵,已经成了朝中权势最重的人,你还想着自己的儿子当大官,这是要干什么!”

于是李存勖不仅没升官,还把李从珂下放了,降了职位。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上面已经说过的郭崇韬也曾经中伤过李嗣源:“李总管可不是久居人下之人,陛下不可不防啊!”

郭崇韬那会正是李存勖最信任的人,所以对他的话还是比较相信的,俗话说三人成虎,就算是李存勖对于李嗣源有信心,可是听得多了,难免也没信心了,开始疑神疑鬼。

后来李嗣源听说这件事,他知道皇帝只要是对他不信任,那么他就完了,就上书请求面见李存勖,但是李存勖却是不见他,这让李嗣源和李存勖之间也渐渐离心。

其实和李存勖待遇差不多的还有一个,不过这一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军队,名字叫做“银枪效节队”。

这个名字很熟悉吧,这个就是当初李存勖进攻魏博的时候接手过来的,这一支军队可以称的是在五代十国比较精锐的一支军队了,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就把这支军队战斗力排在了第一,他们跟着李存勖一路上身经百战,最后陪着李存勖进入了梁都,功劳是很大的,特别是对李存勖来说,曾经好几次都是银枪效节队救下了危机中的李存勖。

当时的李存勖也曾经对银枪效节队说道:“事成之后,我一定重重赏你们!”

可是这句话和对李嗣源说的差不多,都是一时激动这才说出来的,等到安定下来,这句话就被他忘了,那时候国家的税负还有地方进奉,都进了刘皇后的内库,但是内库只能进不能出,所以后来军队的饷银啥的都没了,而原本许诺给银枪效节队的奖赏啥的也都没了,这一支军队最终混成了流民,那时候谁也认不出来这竟然是闻名天下的银枪效节队了,看着明明是一群丐帮流民。

这些人经常数十数百在一起找吃的,他们已经把能卖的都卖了,家人什么的也都卖掉了,或者饿死了。这群人有时候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有人突然倒下了,但是倒下的人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这不能不说这一个悲剧,这样的情况李存勖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在宫里他不当家,刘皇后才是真正的“至尊”,再加上宦官在边上遮遮掩掩,所以李存勖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李存勖忘了,这件事不会就此消失,反而会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慢慢酝酿,当时天下民怨四起,一场大的变动正在酝酿。

特别是在郭崇韬死了之后,整个天下谣言四起,有的说刘皇后已经杀死了李存勖,有的说李存勖已经被推翻了,还有的说李存勖被伶人宦官干掉了。

而就在此时又一位重臣功勋西平王朱友谦被灭族了。

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和宦官们有关系,朱友谦这个人比较耿直一点,人品还算是不错,对于宦官对于地方官员和藩镇长官公开索贿,他根本不搭理,他觉得自己行的端做得正,而且自己不管咋说还是一个王,自然不屑于和宦官交接,所以对于宦官的索贿根本不予理睬,这件事惹恼了宦官,于是宦官们决定除掉朱友谦。

当时在郭崇韬平定蜀中的时候,朱友谦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河中进行阅兵,随后还派了不少人跟着郭崇韬一起进入了蜀国。

这样本来是表示忠诚的一种方式,但是却被李存勖身边的太监利用了,那些太监们在李存勖身边说道:“郭崇韬要造反,朱友谦和他都是一伙的,之前郭崇韬进入蜀国的时候,朱友谦还专门阅兵备战,准备和郭崇韬一起造反!”

李存勖信了,但是还没下定决心动手,毕竟朱友谦也算是一个地方土皇帝,要是搞僵了关系,那肯定是不好的。

正在他纠结的时候,朱友谦赶到了京城,天真的想要向李存勖解释清楚这些事情,但是这个时候的李存勖哪里还会听他的话,根本没有见他,在那帮太监的蛊惑下,李存勖直接把朱友谦抓住杀死了,随后下令将朱友谦一家全部杀死。

而河中虽然还有不小的势力,可是他们认可的人是朱友谦,现在朱友谦被抓了,他们就混乱了。

李存勖派的人到了河中,朱友谦的媳妇张氏,对来人说道:“你们抓我们朱家的人就行了,那些仆人,还希望你能放他们一马!”

满朝都知道朱友谦一家死得冤枉,完全是被宦官害死的,自然对待他们比较客气,于是仅仅将朱家的百十口人抓走了。

到了京城行刑的时候,朱友谦的媳妇拿出了去年李存勖赐给他们家的免死铁券问道:“我是妇道人家,不识字,你告诉我这上面写的什么!”

行刑官一脸尴尬,但是李存勖已经下了命了,他不能抗旨不遵,只能杀死了朱友谦一家。

其实在免死铁券这件事上,郭崇韬的更厉害,他的是免十死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免十死的铁券竟然还抵不过一个刘皇后的教令。

牝鸡司晨,后唐大乱,当然这里面不仅仅是刘皇后的问题,李存勖同样要为他的帝国衰落负责!但是不论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一场大的**就要来临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