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章 梁末帝——朱友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友贞,这个人我们上面也了解过,不算陌生,他就是朱温和最爱的妻子张氏所生的一个孩子,算是朱温的嫡长子,毕竟张氏是皇后,也是朱温唯一的一个正房。

因为张氏的原因,朱温对于他的这个儿子,也是很不错,但是朱友贞继承了他的母亲的细腻和美貌,长得英俊不凡,但是却没有继承他的父亲的胆识和能力。为人比较懦弱无能。

这一点朱温早早的就看透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不堪重用,干不了大事,所以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虽然他喜欢这个孩子,不过还是直接把他排除了。

但是后来朱友硅和朱友文两个最有力的竞争者开始相互争斗的时候,他就在一边看着,然后做了一把渔翁。朱友文一开始就被朱友硅灭了满门,这点不消多说,据说灭门还是朱友贞在开封具体执行。

后来虽然朱友硅也当上了皇帝,不过他这个皇位并不是十分的稳固,在这个皇位的下面很多人不服,很多人还在抱怨,很多人还在打着其他的主意。

而朱友贞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联合几个对朱友硅不满的人,主要包括朱温的外甥袁象先和朱温的女婿赵岩。

当时赵岩参加一个朱友贞举行的私人宴会,朱友贞就很随意的抱怨了一句,说天下当今的局势不利于大梁王朝的长治久安啊,然后还问赵岩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岩一听,就知道了朱友贞有了想法,于是说道:“这件事最关键的就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杨师厚,只要在外面有杨师厚支持,然后再和我说一声,那就完美解决了!”

赵岩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当时杨师厚占据河北魏博天雄军,实力可以说是在外地藩镇里面最强大的,而且还是跟着朱温的老将,很有威望,只要是杨师厚支持他们,那么基本上在外面以及在朝堂内就能少很多的压力。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当时赵岩正掌握着禁军,毕竟他是朱温的女婿,在朱温在的时候很受重用,等到朱友硅登基之后,也对他进行笼络,所以在他的手中也掌握了实权。

现在赵岩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在禁军这边就完全没问题了,剩下的只要是说服了杨师厚,那么大事可成啊。

这两个人一商量,就这样干了,于是分头行动,赵岩会到了洛阳找到了侍卫亲军的老大也就是朱温的外甥袁象先,这个人对朱友硅也不满意。赵岩对他把计划一说,他立刻就同意了。

此时在朱友贞这边,在和赵岩商定之后,就派了一个亲信叫做马慎交的去游说杨师厚。

这一次朱友贞可是下了血本了,他给杨师厚开出来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大量的金银珠宝,这是钱。第二个就是继续保留他的节度使的职位,还让他在魏博做土皇帝。这是权。

可以说朱友贞的计策还是不错的,从钱和权两个方面一起出手,一般人很难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但是杨师厚,毕竟是大梁国一号人物,它本身就是魏博的土皇帝,这一点朱友硅一经默认了。对于金钱他也不是很缺,毕竟魏博物产富饶,他也不可能缺少钱。

所以当时他就对马慎交说:“你不用说了,我已经接受了朱友硅的册封,已经对他称臣。”

可是马慎交不愧是个说客,从基本素质上来说,那是绝对合格的。虽然杨师厚已经出言拒绝了,但是他却没有离开,还是继续说道:“大王,你要知道,朱友硅那家伙皇位来的可是来路不正,天下都对他不满,现在东都的四皇子朱友贞乃是众望所归,你要是帮助四皇子登上了皇位,那么你就是开国功臣功臣。”

不过杨师厚,根本不感冒。直接就开始赶人了。此时马慎交就把一个说客的水准挥洒的淋漓尽致,他抓紧时间继续说道:“大王,你口口声声说已经接受了朱友硅的册封,对他称臣,但是朱友贞杀了太祖而后篡位,这样的人天地不容,大王乃是一代英雄,难当安心在这样的小人手下。而且四皇子血脉纯正,乃是嫡长子,而且人品又好,完全符合满朝大臣和天下百姓期望,现在你要是不帮助四皇子,将来四皇子成功了。那时候你怎么办!”

这一段话,马慎交说的铿锵有力。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一直在杨师厚的心上来回回荡。

这让他也忍不住反思,要是万一朱友贞成功了,那么就算是他拥有魏博一地,但是那绝对不是整个大梁王朝的对手。

而且现在朱友硅已经快不行了,到处都在叛乱,边关都在告急,可以说已经乱套了,朱友硅下台似乎是已经注定了。经过仔细的权衡,最终他决定帮助朱友贞,愿意支持朱友贞称帝。

在外面有了杨师厚的支持,朱友贞很快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他的口号就是“除凶逆,复大仇”。

随着西都洛阳禁军准备就绪,朱友贞知道他在东都也要有自己的力量而且还需要一支军队阻拦朱友硅在外地准备勤王的军队,不然的话他也是很危险的。当时曾经背叛过的龙骧军就暂时停驻在东都开封。

朱友贞准备收服这一支军队为己用,于是他就伪造了朱友硅的诏书,说朱友硅要把他们这些龙骧叛军全部诛杀,赶尽杀绝。

这样一来,龙骧军不淡定了,对于朱友贞的话他们非常相信,因为在他们看来,皇帝的诏书那是很神圣的,谁敢伪造!

所以龙骧军的将领们一个个都哭爹喊娘的让朱友贞想个办法,救他们一命。看到这种情况,朱友贞很骄傲,也很自豪,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啊。但是火候好没够。

接着,他拿出了朱温的画像,开始打起了感情牌。对着那些将领哭着说道:“先帝为了这片基业奋斗了三十多年,但是最终却被郢王朱友硅杀死,而朱友硅弑父篡位,可谓是天理不容,大家说该怎么办吧!”

这些将领也都是明白人,而且都受过朱温的大恩,当即都表示要和朱友硅拼命,然后让朱友贞发武器,让他们和朱友硅拼了。

看到这些将领的反应,虽然朱友贞还是一脸的悲痛,但是他的心里早就高兴的找不着北了。于是又安抚了一下这些将领的激动心情。成功的将他们这一支龙骧军收归到了帐下。

但是这一次行动的主要一环,就在禁军那边。算是和朱友硅干掉朱温差不多,这一次也算是一场宫廷政变,所以禁军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

等准备好了一切,袁象先率兵杀进了皇宫,朱友硅带着他的妻子听到消息,就想跑,但是前路都已经被袁象先和禁军封锁了,根本无处可逃。而留下来的话,根本没有活路。朱友贞既然决定干了,那绝对不会留他的性命的。无奈之下,只好让手下把他和他的妻儿全部杀死,宁可自杀也不能受辱而死。从这一点看朱友硅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并不算是十分糊涂。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朱友硅用宫廷政变杀死了朱温,今天他的四弟也用这种方法杀死了他。

朱友硅死了之后,被废除了皇族身份,贬为庶人。而后朱友贞登基。当时在登基的时候,对于在东都还是西都举行登基大典,还产生过争议。最终还是朱友贞拿出朱温在东都汴州这里发家这件事说事,最终把登基地点定在了开封。

其实有人会问,这在哪里登基还有什么讲究不成?不仅仅有讲究,而且关系还大了。

朱温那时候,东都开封是是首都,西都洛阳市陪都。到了后来朱友硅称帝,就住在了洛阳,那时候基本上洛阳就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所以一个地方首都和陪都的地位那是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在洛阳势力根深蒂固的一些家族和官员想要让朱友贞到洛阳去上任,那样一来他们的势力就能趁机扩张,就算是不能扩张,也不至于衰落。

但是朱友贞他在洛阳毫无根基,而相反,他在开封呆的时间比较长,在这里有他的根基,就算是他在这里称帝,方便了不少,而且安全了不少。

要是他前往洛阳,他需要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得不偿失。所以最终朱友贞还是在开封登基称帝,也算是巩固了开封作为首都的地位。

朱友贞登基之后,干了几件事,最关键的就是拨乱反正,基本上在朱友硅时代被打压和不公正待遇的人,都先后恢复职务和名誉。

博王朱友文之前被朱友硅诬陷,此时也拨乱反正,恢复了一切爵位和官职,而且还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名誉,定义为大梁国的好臣子,朱温的好儿子,朱友贞的好兄长。反正人已经死了,说得再多也没关系。

至于朱友谦,朱友贞也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恢复了他的一切官职和爵位,而且恢复他的一切荣誉。这样一来朱友谦也重新回到了大梁的怀抱做起了自己的藩镇。

而其他的一些反叛武装,基本上都被拨乱反正,但是那些投机者,自然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湮灭,没有在历史中留下一点痕迹。

虽然刚刚登基,朱友贞也干了不少事情,但是他接受的并不是一个全盛时期的大梁王朝,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大梁王朝。而是一个危机四伏,内忧与外患一起酝酿的大梁王朝。(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